一种铭牌定位粘贴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21181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铭牌定位粘贴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铭牌定位粘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客户对于任何一点外观品质都有明确的要求。现有技术中,组件生产的测试工序中,在粘贴光伏组件的铭牌时,作业员靠感官目测铭牌位置进行粘贴,而没有精确的辅助装置进行定位。
[0003]因此,如何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所规定的位置粘贴铭牌,统一所有产品铭牌的粘贴位置,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铭牌定位粘贴装置,能够准确地定位铭牌需要粘贴的位置,且能够进行刮平铭牌实现粘贴。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铭牌定位粘贴装置,包括:板状的定位粘贴装置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的表面的提取部件,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具有用于避开线盒位置的第一缺口,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还具有用于对齐组件的短边且用于刮平所述铭牌的第一边、用于对齐所述组件的长边的第二边以及用于确定所述铭牌的粘贴位置的第三边,所述第三边平行于所述第一边。
[0006]优选的,在上述铭牌定位粘贴装置中,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还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位于所述第三边、所述第二边与所述提取部件包围的区域。
[0007]优选的,在上述铭牌定位粘贴装置中,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还设置有第三缺口,所述第三缺口位于所述第一边、所述第二边与所述提取部件包围的区域。
[0008]优选的,在上述铭牌定位粘贴装置中,所述提取部件为长方形的扶手。
[0009]优选的,在上述铭牌定位粘贴装置中,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为聚丙烯定位粘贴装置本体。
[0010]优选的,在上述铭牌定位粘贴装置中,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的厚度为4毫米。
[0011]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铭牌定位粘贴装置,由于包括板状的定位粘贴装置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的表面的提取部件,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具有用于避开线盒位置的第一缺口,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还具有用于对齐组件的短边且用于刮平所述铭牌的第一边、用于对齐所述组件的长边的第二边以及用于确定所述铭牌的粘贴位置的第三边,所述第三边平行于所述第一边,因此能够准确地定位铭牌需要粘贴的位置,且能够进行刮平铭牌实现粘贴。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铭牌定位粘贴装置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铭牌定位粘贴装置的示意图;
[0015]图3为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铭牌定位粘贴装置粘贴铭牌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铭牌定位粘贴装置,能够准确地定位铭牌需要粘贴的位置,且能够进行刮平铭牌实现粘贴。
[00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铭牌定位粘贴装置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铭牌定位粘贴装置的示意图。该铭牌定位粘贴装置包括:
[0019]板状的定位粘贴装置本体1和设置于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1的表面的提取部件2,其中,该提取部件2用于为操作人员抓取并移动该定位粘贴装置提供方便;
[0020]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1具有用于避开线盒位置的第一缺口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组件的表面上,线盒的位置与铭牌设置的位置相邻,因此,在设计该定位粘贴装置本体时,就需要考虑避开该线盒的影响,具体的,可以设置该第一缺口 3,这样就使得该定位粘贴装置本体1能够紧贴在组件的表面,从而对铭牌精确定位;
[0021]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1还具有用于对齐组件的短边且用于刮平所述铭牌的第一边101、用于对齐所述组件的长边的第二边102以及用于确定所述铭牌的粘贴位置的第三边103,所述第三边103平行于所述第一边101,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操作时,将该定位粘贴装置本体1的第一边101与组件的短边对齐,再将其第二边102与组件的长边对齐,这是第三边103的位置就是所要粘贴的铭牌的底边位置,此时将铭牌放置在该第三边103的位置处,并使所述铭牌的最左端位置与该第三边103的最左端位置对齐,就实现了铭牌的定位,然后将铭牌一端撕开,从该位置延伸粘贴10mm,再用上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1的第一边101对该铭牌进行刮平,使铭牌不出现气泡,保证粘贴质量和外观。
[0022]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述铭牌定位粘贴装置,由于包括板状的定位粘贴装置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的表面的提取部件,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具有用于避开线盒位置的第一缺口,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还具有用于对齐组件的短边且用于刮平所述铭牌的第一边、用于对齐所述组件的长边的第二边以及用于确定所述铭牌的粘贴位置的第三边,所述第三边平行于所述第一边,因此能够准确地定位铭牌需要粘贴的位置,且能够进行刮平铭牌实现粘贴。
[002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铭牌定位粘贴装置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铭牌定位粘贴装置的示意图。该第二种铭牌定位粘贴装置除了具有与上述第一种铭牌定位粘贴装置相同的技术特征之外,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还设置有第二缺口 4,所述第二缺口位于所述第三边103、所述第二边102与所述提取部件2包围的区域,需要说明的是,设置该第二缺口 4的原则是不影响铭牌的定位,如图所示,第三边103的左边部分就必须予以保留,且左端保留的长度最好与铭牌的底边的长度相等,通过设置第二缺口 4,能够减少制作用料,而且在实际操作中能够降低该装置的重量,便于拿取。
[0024]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还可以优选的设置有第三缺口5,所述第三缺口5位于所述第一边101、所述第二边102与所述提取部件2包围的区域,需要说明的是,设置该第三缺口 5的原则是不影响铭牌的定位,如图所述,第二边102必须保留一部分,使其与组件的长边对齐,且第一边也必须保留一部分,使其与组件的短边对齐,设置该第三缺口 5的目的是进一步减少制作用料,降低成本,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降低该装置的重量,便于拿取。
[0025]另外,在上述各种铭牌定位粘贴装置中,所述提取部件2可以为长方形的扶手。
[0026]可选的,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为聚丙烯定位粘贴装置本体,这种材质使装置更为轻便,便于携带拿取,而且,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的厚度可以为4毫米,这种厚度不仅能够保证装置具有足够的强度,也不浪费物料。
[0027]参考图3,图3为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铭牌定位粘贴装置粘贴铭牌的示意图,首先将铭牌定位粘贴装置302放置在组件301上,使其第一边与组件301的底边对齐,第二边与组件301的右边对齐,这时第一缺口恰好避开了线盒303的位置,将铭牌放置于第三边的最左端的位置,实现了对铭牌的精确定位,然后对铭牌进行粘贴,就能够实现铭牌粘贴的标准化,提尚铭牌粘贴质量。
[002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铭牌定位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板状的定位粘贴装置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的表面的提取部件,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具有用于避开线盒位置的第一缺口,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还具有用于对齐组件的短边且用于刮平所述铭牌的第一边、用于对齐所述组件的长边的第二边以及用于确定所述铭牌的粘贴位置的第三边,所述第三边平行于所述第一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铭牌定位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还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位于所述第三边、所述第二边与所述提取部件包围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铭牌定位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还设置有第三缺口,所述第三缺口位于所述第一边、所述第二边与所述提取部件包围的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铭牌定位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部件为长方形的扶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铭牌定位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为聚丙烯定位粘贴装置本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铭牌定位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的厚度为4毫米。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铭牌定位粘贴装置,包括板状的定位粘贴装置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的表面的提取部件,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具有用于避开线盒位置的第一缺口,所述定位粘贴装置本体还具有用于对齐组件的短边且用于刮平所述铭牌的第一边、用于对齐所述组件的长边的第二边以及用于确定所述铭牌的粘贴位置的第三边,所述第三边平行于所述第一边。本申请提供的上述铭牌定位粘贴装置,能够准确地定位铭牌需要粘贴的位置,且能够进行刮平铭牌实现粘贴。
【IPC分类】B65C9/20
【公开号】CN205131829
【申请号】CN201520949028
【发明人】毛燕辉, 王圣建, 刘鹏宇, 张东琦
【申请人】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