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旋式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66709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回旋式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用于冷却定型鞋件的冷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不占空间的回旋式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2所示,现有一种冷却装置,包含一沿一横方向X设置的机台1、一沿该横方向X装设于该机台1上而可输送多数个鞋件4的输送带2,及一装设于该机台1内的冷却系统3,该冷却系统3具有一冷却主机301、多数个风机302,及一沿该横方向X设置于该输送带2下方的冷凝器303。借此,当该输送带2沿该横方向X输送所述鞋件4时,所述风机302可将经该冷凝器303降温冷却的冷空气吹送至所述鞋件4上,而使所述鞋件4被冷却定型。
虽然,该冷却装置在该输送带2沿该横方向X输送所述鞋件4时,可使所述鞋件4被冷却定型,但是,在实际使用时,此种冷却装置却具有以下的缺失为了可连续地输送大量的鞋件4,该输送带2是被设成成沿该横方向X延伸,然而,如此却也导致了该机台1需配合该输送带2的设计而沿该横方向X延伸,因此,在面积有限的厂房内,长度过长的机台1往往会产生占用地坪的问题,而大幅影响厂房室内面积的使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地小的回旋式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回旋式冷却装置,包含
一外壳单元,具有一沿一高度方向延伸的容置空间、一与该容置空间连通的入口、一与该容置空间连通的出口,及一绕该高度方向螺旋地设置的轨道,该轨道具有一对应于该入口的第一端部、一对应于该出口的第二端部,及至少一连接于该第一、二端部之间且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的螺旋段;一冷却单元,具有一冷却主机、至少一个装设于该容置空间内的风机,及一装设于该容置空间内的冷凝器;及一输送单元,具有一沿该轨道设置的输送带,及一驱动该输送带沿该轨道移动的动力源。
借此,本实用新型不但不占地坪,而可有效增进厂房室内面积的使用效率,且可连续地输送大量鞋件进行冷却定型。

图1是现有一种冷却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该冷却装置的横截面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回旋式冷却装置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外观示意图;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横截面剖视示意图;图5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沿一高度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回旋式冷却装置一第二较佳实施例沿一高度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图8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横截面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回旋式冷却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二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
在提出详细说明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3、4、5,为本实用新型回旋式冷却装置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该回旋式冷却装置包含一外壳单元10、一冷却单元20,及一输送单元30。
该外壳单元10具有一顶壁11、一沿一高度方向Z相反于该顶壁11的底壁12、多数支设置于该底壁12上且沿该高度方向Z延伸的支柱121、一连接于该顶、底壁11、12之间的第一弧壁13、一连接于该顶、底壁11、12之间的第二弧壁14、一由该顶、底壁11、12与该第一、二弧壁13、14配合界定出且沿该高度方向Z延伸的容置空间15、一与该容置空间15连通的入口16、一与该容置空间15连通的出口17、一绕该高度方向Z螺旋地装设于该容置空间15的轨道18,及一装设于该容置空间15内的集水盘19。
该第一弧壁13具有一第一内层131、一与该第一内层131呈间隔设置的第一外层132、一设置于该第一内、外层131、132之间的第一保温层133,及二个沿该高度方向Z延伸且互相间隔的第一接合端134,该第二弧壁14具有一第二内层141、一与该第二内层141呈间隔设置的第二外层142,及一设置于该第二内、外层141、142之间的第二保温层143,及二个沿该高度方向Z延伸且互相间隔的第二接合端144,所述第一接合端134是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合端144沿该高度方向Z对接,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内、外层131、132与该第二内、外层141、142均是为金属材质,该第一、二保温层133、143则是为可保温的发泡塑料。
该入口16与该出口17均是形成于该第一弧壁13上,且,该出口17在该高度方向Z上的高度是高于该入口16。
该轨道18是由二条呈间隔设置的限位轨条181(见图6)与二条间隔地设置于所述限位轨条181之间的支撑轨条182(见图6)所构成,且,该轨道18具有一对应于该入口16并从该入口16延伸出的第一端部183、一对应于该出口17并从该出口17延伸出的该第二端部184,及一连接于该第一、二端部183、184之间的螺旋段185,该螺旋段185是绕该高度方向Z螺旋地设置于该容置空间15内,并锁固于所述支柱121上。
该冷却单元20具有一装设于该外壳单元10的顶壁11上的冷却主机21、多数个沿该高度方向Z叠设于该容置空间15内的风机22,及一装设于该容置空间15内且沿该高度方向Z延伸的冷凝器23。所述风机22分别具有一配合该外壳单元10的内周面弧度而略呈弯弧状的出风管2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22与该冷凝器23是被该螺旋段185所围绕,且该集水盘19是位于所述风机22与该冷凝器23的下方。此外,该冷却主机21当然也可直接摆放于地面上。
该输送单元30具有一沿该轨道18设置的输送带31、一可驱动该输送带31沿该轨道18循环地移动的动力源32、一邻近于该轨道18的第二端部184的驱动齿轮33、一装设于该轨道18的第一端部183上而邻近于该入口16的连动齿轮34,及一装设于该外壳单元10上的转向连动齿轮35。
在本实施例中,该输送带31是为履带式输送带,且,该输送带31是装设于所述限位轨条181之间,并为所述支撑轨条182所支撑。所述限位轨条181分别具有一朝内延伸至该输送带31上方的限位凸块186(见图6),所述限位凸块186可防止该输送带31在移动的过程中翻起。
该动力源32是装设于该外壳单元10上并邻近于该出口17,且,该动力源32具有一马达321,及一与该马达321动力连接的减速箱322,该驱动齿轮33是装设于该减速箱322的一输出轴上,该驱动齿轮33、该连动齿轮34与该转向连动齿轮35是分别与该输送带31啮合。如此,当该马达321经该减速箱322驱动该驱动齿轮33转动时,该驱动齿轮33配合该连动齿轮34与该转向连动齿轮35,即可驱使该输送带31循环地沿该轨道18移动。
借此,如图4、5所示,当该输送带31沿该轨道18绕该高度方向Z输送多数个鞋件100(在图式中是以单一鞋件100作代表)时,所述风机22的出风管221可将经该冷凝器23降温冷却的冷空气吹送至所述鞋件100上,而使所述鞋件100被冷却定型。
经由以上的说明,可再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归纳如下本实用新型的轨道18是绕该高度方向Z螺旋地装设于该容置空间15,因此,该输送带31大部份的长度在绕该高度方向Z螺旋的情形下,均可被收纳于该容置空间15内,如此,相较于现有配合该输送带2的设计而沿该横方向X延伸的机台1,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单元10自然可被设计成沿该高度方向Z延伸,而不会过度沿该横方向X伸展,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除了具有该输送带31在绕该高度方向Z转动时也可连续地输送大量鞋件100的优点外,本实用新型更可有效减少所占用的地坪,而使厂房的室内面积可被更有效率地的使用。
换句话说,若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单元10的内径是为D,且,该输送带31在该容置空间15内配合该螺旋段185绕了N圈,则在该外壳单元10所占用的地坪长度略大于D的情形下,现有机台1则至少需占用长达N×(π×D)的地坪长度(即约等该输送带31绕该螺旋段185所展开的长度)。
参阅图7、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是类似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其差异之处在于该入、出口16、17在该高度方向Z是位于相同的高度上,该轨道18具有一与该第一端部183连接的第一螺旋段187、一与该第二端部184连接的第二螺旋段188,及一连接于该第一、二螺旋段187、188之间的平直段189,该第一、二螺旋段188、189是分别绕该高度方向Z螺旋地设置于该容置空间15内。
所述风机22是装设于该第一、二螺旋段187、188上方,该冷凝器23是装设于所述风机22与该第一、二螺旋段187、188之间,该集水盘19是装设于该冷凝器23与第一、二螺旋段187、188之间。
该输送单元30具有二个装设于该外壳单元10上的转向连动齿轮35,所述转向连动齿轮35在该输送带31的输送路径上是介于该驱动齿轮33与该连动齿轮34之间。
如此,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也可达到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的目的与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风机22、冷凝器23与集水盘19,当然也可如该第二较佳实施例般设置于该螺旋段185上方。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回旋式冷却装置,不但不占地坪,而可有效增进厂房室内面积的使用效率,且可连续地输送大量鞋件进行冷却定型,所以确实能达到发明的目的。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回旋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回旋式冷却装置包含一外壳单元,具有一沿一高度方向延伸的容置空间、一与该容置空间连通的入口、一与该容置空间连通的出口,及一绕该高度方向螺旋地设置的轨道,该轨道具有一对应于该入口的第一端部、一对应于该出口的第二端部,及至少一连接于该第一、二端部之间且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的螺旋段;一冷却单元,具有一冷却主机、至少一个装设于该容置空间内的风机,及一装设于该容置空间内的冷凝器;及一输送单元,具有一沿该轨道设置的输送带,及一驱动该输送带沿该轨道移动的动力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旋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单元更具有一顶壁、一相反于该顶壁的底壁、一连接于该顶、底壁之间的第一弧壁,及一连接于该顶、底壁之间的第二弧壁,该顶、底壁与该第一、二弧壁配合界定出该容置空间,该第一弧壁具有二个沿该高度方向延伸且互相间隔的第一接合端,该第二弧壁具有二个沿该高度方向延伸且互相间隔的第二接合端,所述第一接合端是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合端沿该高度方向对接,该入口是形成于该第一弧壁上,该出口是形成于该第一弧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旋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弧壁更具有一第一内层、一与该第一内层呈间隔设置的第一外层,及一设置于该第一内、外层之间的第一保温层,该第二弧壁更具有一第二内层、一与该第二内层呈间隔设置的第二外层,及一设置于该第二内、外层之间的第二保温层。
4.如权利要求1述的回旋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轨道更具有二条呈间隔设置的限位轨条,该输送带是设置于所述限位轨条之间,且,所述限位轨条分别具有一朝内延伸至该输送带上方的限位凸块。
5.如权利要求1述的回旋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送带是循环地沿该轨道移动,该动力源是邻近于该出口,该动力源具有一马达,及一与该马达动力连接的减速箱,该输送单元更具有一装设于该减速箱的一输出轴上而邻近于该轨道的第二端部的驱动齿轮,及一装设于该轨道的第一端部上而邻近于该入口的连动齿轮,该驱动齿轮与该连动齿轮是分别与该输送带啮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旋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送单元更具有至少一装设于该外壳单元上的转向连动齿轮,该转向连动齿轮是与该输送带啮合。
7.如权利要求1述的回旋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轨道具有一螺旋段,该出口在该高度方向上是高于该入口,该第一端部是从该入口延伸出,该第二端部是从该出口延伸出。
8.如权利要求1述的回旋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单元更具有一装设于该容置空间内的集水盘,该风机与该冷凝器是被该螺旋段所围绕,该冷凝器是沿该高度方向延伸,该集水盘是位于该风机与该冷凝器的下方。
9.如权利要求1述的回旋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轨道具有一与该第一端部连接的第一螺旋段、一与该第二端部连接的第二螺旋段,该轨道更具有一连接于该第一、二螺旋段之间的平直段,该第一、二螺旋段是分别绕该高度方向螺旋地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入、出口在该高度方向是位于相同的高度上,该第一端部是从该入口延伸出,该第二端部是从该出口延伸出。
10.如权利要求1述的回旋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单元更具有一装设于该容置空间内的集水盘,该风机是装设于该螺旋段上方,该冷凝器是装设于该风机与该螺旋段之间,该集水盘是位于该冷凝器与该螺旋段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回旋式冷却装置,包含一具有一沿一高度方向延伸的容置空间、一与该容置空间连通的入口、一与该容置空间连通的出口、一绕该高度方向螺旋地设置的轨道的外壳单元、一具有一冷却主机、至少一装设于该容置空间内的风机、一装设于该容置空间内的冷凝器的冷却单元,及一具有一沿该轨道设置的输送带、一可驱动该输送带沿该轨道移动的动力源的输送单元,该轨道具有一对应于该入口的第一端部、一对应于该出口的第二端部,及至少一连接于该第一、二端部之间且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的螺旋段。本实用新型的回旋式冷却装置,可有效增进厂房室内面积的使用效率,且可连续地输送大量鞋件进行冷却定型。
文档编号B29L31/50GK2887566SQ20062000712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5日
发明者庄锡发 申请人:良将制鞋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