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仁拔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378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仁拔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技术领域的辅助治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拔出模仁的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作为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在工业制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模 具主要包括冲压模、压铸模、锻造模及塑料模等。冲压模用于将板材冲压成形,在飞机、汽 车、钟表零件、计算机外设设备、军用器材等需要金属冲压零件的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压 铸模用于将有色金属与黑色金属在一定压力下铸造成形,主要应用于锌、铝、铜、镁合金等 有色金属的成型。锻造模是指采用锻压、挤压等工艺使金属零件成形的模具,通常用于大型 金属零件的加工。塑料模用于成型塑料制品,其通常包括注射成型模具、挤出成型模具和吹 塑成型模具等类别。其中,注射成型模具由其产量高、速度快、适用材料多而在电子、仪器 仪表及通信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请参见Leslie J. Bowen等人于1992年发表在ISAF '92: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pplications of Ferroelectrics中的文献"Fabrication of Piezoelectric Ceramic/Polymer Composites by Injection Molding"。
注射成型模具一般包括浇注系统、成型零件、脱模系统、导向系统、控温系统以及固定 安装部分。其中,成型零件包括模板和模仁,所述模板具有模穴,所述模仁与模穴对应配合 ,以构成用于成型注射产品的型腔。现有技术中,注射成型模具生产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工 作人员徒手将模仁从模具拔出以进行维护清洗。然而,由于模仁和模板一般通过过盈配合进 行相对固定,因此工作人员很难直接用手将其拔出。并且,在注射成型过程中,模仁在高温 高压下可能在表面生成一层氧化层,从而进一步使得增大了模仁和模板之间的摩擦力,也增 大了工作人员徒手将模仁从模具中拔出的难度,非常容易造成工作人员的手部受伤。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工作人员将模仁从模具中拔出的装置。

发明内容
以下将以实施例说明一种模仁拔出装置。
一种模仁拔出装置,其包括底座、两个铰接件、两个作用杆以及一个拔取杆,所述两个 铰接件滑动设置于底座,每一作用杆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两个作用杆的 第一端部分别铰接于一个铰接件,所述两个作用杆的第二端部均铰接于拔取杆,以使所述两个作用杆位于拔取杆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作用杆用于通过所述两个铰接件的滑动而相对移 动,从而带动所述拔取杆沿垂直于铰接件滑动方向的方向移动。
本技术方案的模仁拔出装置具有如下优点首先,采用模仁拔出装置来将模仁从模具中 拔出,避免了工作人员徒手拔模可能造成的受伤;其次,模仁拔出装置的两个作用杆的一端 均铰接于拔取杆,使得两个作用杆以及拔取杆形成了一个肘节机构,从而可以将施加于作用 杆的作用力放大后施加于拔取杆,使得工作人员对作用杆施加较小的力就可以将模仁拔出, 便于工作人员顺利、轻易地拔模。


图l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模仁拔出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模仁拔出装置开始拔模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模仁拔出装置拔模过程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模仁拔出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l,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模仁拔出装置10包括底座11、两个铰接件12、两 个作用杆13以及一个拔取杆14 。
所述底座11具有滑轨110,以使得两个铰接件12可通过滑轨110相对于底座11滑动。本实 施例中,底座ll为长条状,具有第一表面lll、第二表面112以及第三表面113。所述第二表 面112和第三表面113相对,所述第一表面111连接第二表面112和第三表面113。所述底座ll 具有自第二表面112向内凹陷的第一凹槽1120和自第三表面113向内凹陷的第二凹槽1130。所 述第二凹槽1130与第一凹槽1120相对,第一凹槽1120和第二凹槽1130共同构成滑轨110。
所述两个铰接件12相对设置于底座11的滑轨110,并分别与两个作用杆13铰接,以使两 个作用杆13可以沿滑轨l 1 O相对滑动。具体地,每一铰接件l2均包括滑动部121以及连接于滑 动部121的铰接部122。所述滑动部121和铰接部12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粘胶、螺钉等 方式固定在一起。
所述滑动部121与滑轨110配合,以可沿滑轨110滑动。滑动部121包括耦合于第一凹槽 1120的第一滑动块1211、耦合于第二凹槽1130的第二滑动块1212以及连接第一滑动块1211和 第二滑动块1212的第三滑动块1213。所述第三滑动块1213可以与底座11的第一表面111接触 ,也可以不与第一表面lll接触。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滑动块1213与第一表面111接触。
优选地,为避免滑动部121从滑轨110滑出,可在底座ll的两端各设置一个止挡件llll。 所述止挡件1111可以设置于第一凹槽1120、第二凹槽1130或者其它位置。本实施例中,两个止挡件l 111分别设置于第一表面l 1 l靠近滑轨l 10的两端的位置。
所述铰接部122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轴接孔1220,以供轴销15穿设。所述第一轴接孔1220 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滑轨110的长度方向,即垂直于滑动部121的滑动方向,从而铰接部122与 作用杆13铰接后可使得作用杆13沿滑轨110的长度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铰接部122包括固 定连接于第三滑动块1213的连接块1221以及两个自连接块1221向远离底座11的方向延伸的铰 接块1222。所述两个铰接块1222相对设置,且每一铰接块1222均开设有一个第一轴接孔 1220,从而作用杆13可较稳定地设置于两个铰接块1222之间即两个第一轴接孔1220之间。
每一作用杆13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131和第二端部132 。所述两个作用杆的第一端部 131分别铰接于两个铰接件l2的铰接部122,两个作用杆的第二端部132则均铰接于拔取杆14 ,从而,两个作用杆13既可以沿滑轨110相对滑动,又可以相对于两个铰接件12、拔取杆14 转动。
所述第一端部131靠近底座11,且具有第二轴接孔(图未示)。所述第二轴接孔与铰接 块1222的第一轴接孔1220相对应,以使轴销15可以穿过第二轴接孔和第一轴接孔1220,实现 作用杆13和铰接件12之间的铰接。并且,第一端部131的宽度与两个铰接块1222之间的距离 相对应,即与两个第一轴接孔1220之间的距离相对应,以使作用杆13的第一端部131可以夹 设于两个铰接块1222之间、第二轴接孔可以位于两个第一轴接孔1220之间,从而使得作用杆 13较稳定地铰接于铰接件12。
所述第二端部132远离底座11,且具有用于与拔取杆14铰接的第三轴接孔(图未示)。 优选地,可在一个作用杆13的第二端部132形成凹槽1320,并使得另一个作用杆13的第二端 部132收容于该凹槽1320,从而,两个作用杆13的第二端部132可以更稳定地铰接在一起,并 可更稳定地与拔取杆14铰接。
所述拔取杆14设置于两个作用杆13之间,其具有相对的拔取端141和铰接端142。所述铰 接端142远离底座11,其具有一个第四轴接孔1420。所述第四轴接孔1420与第三轴接孔相对 应,以使轴销16可以穿过第四轴接孔1420与两个作用杆13的第三轴接孔,实现拔取杆14与两 个作用杆13之间的铰接。所述拔取端141用于固定于模仁。优选的,为便于与模仁进行固定 ,拔取端141可具有一个勾爪1411。本实施例中,勾爪1411包括两个沿垂直于拔取杆14长度 方向延伸的爪体1412,且所述两个爪体1412之间具有一个凹槽1413,以便于通过辅助螺丝或 其它治具与模仁配合固定。
从而,请参阅图2,当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模仁拔出装置10拔取模仁时,可首先将底座ll 放置于模具20表面,并使得安装于模具20的模仁21通过辅助螺丝22固定于拔取杆14的勾爪
61411。其次,使工作人员对两个作用杆13分别施加两个相向的力F。 一般习惯上,工作人员 施加于两个作用杆13的力F是水平方向的,即是平行于滑轨110的长度方向的。此时,两个作 用杆13的第一端部131通过两个铰接件l2相对滑动,而由于两个作用杆13的第二端部132铰接 于相对固定于模仁的拔取杆14,因此,第一端部131的相对滑动会使得第二端部132沿垂直于 铰接件12滑动的方向移动,即沿拔取杆14长度方向向上移动,从而可以带动勾爪1411以及模 仁21向上移动,如图3所示,使得拔取杆14可以缓缓拔出模仁。再次,将辅助螺丝22从模仁 21拆下,即可获得从模具20中拔出的模仁21。
并且,由于两个作用杆13均铰接于铰接件12和拔取杆14之间,使得两个作用杆13以及拔 取杆14形成了一个肘节机构,从而可以将工作人员对两个作用杆13的力放大后施加于拔取杆 14,因此,工作人员对作用杆施加较小的力就可以将模仁拔出。另外,也避免了工作人员徒 手拔模可能造成的受伤。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 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模仁拔出装置,其包括底座、两个铰接件、两个作用杆以及一个拔取杆,所述两个铰接件滑动设置于底座,每一作用杆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两个作用杆的第一端部分别铰接于一个铰接件,所述两个作用杆的第二端部均铰接于拔取杆,以使所述两个作用杆位于拔取杆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作用杆用于通过所述两个铰接件的滑动而相对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拔取杆沿垂直于铰接件滑动方向的方向移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模仁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 滑轨,所述两个铰接件相对设置于滑轨。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模仁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铰接件均 包括滑动部以及铰接部,所述滑动部用于相对于底座滑动,所述铰接部固定连接于滑动部, 用于与作用杆铰接。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仁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部具 有至少一个第一轴接孔,所述第一轴接孔的轴线垂直于铰接件的滑动方向。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仁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部具 有两个第一轴接孔,所述两个第一轴接孔的间距与作用杆的第一端部的宽度相对应,以使作 用杆的第一端部夹设于两个第一轴接孔之间。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仁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作用 杆的第一端部均具有一个第二轴接孔,所述第二轴接孔与第一轴接孔相对应,以使轴销穿过 第一轴接孔与第二轴接孔,实现作用杆与铰接件的铰接。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模仁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拔取杆具 有相对的拔取端和铰接端,所述拔取端靠近底座,用于固定于模仁,所述铰接端远离底座, 用于与所述两个作用杆铰接。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仁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作用 杆的第二端部均具有一个第三轴接孔,所述拔取杆的铰接端具有一个第四轴接孔,所述第三 轴接孔与第四轴接孔对应,以使轴销穿过第三轴接孔与第四轴接孔,实现拔取杆与两个作用杆的铰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仁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拔取端具 有勾爪,所述勾爪用于将拔取端固定于模仁。
10.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模仁拔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作用 杆中, 一个作用杆的第二端部具有一个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收容另一个作用杆的第二端部, 以使两个作用杆稳定铰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仁拔出装置,其包括底座、两个铰接件、两个作用杆以及一个拔取杆,所述两个铰接件滑动设置于底座,每一作用杆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两个作用杆的第一端部分别铰接于一个铰接件,所述两个作用杆的第二端部均铰接于拔取杆,所述两个作用杆用于通过所述两个铰接件的滑动而相对移动,所述两个作用杆位于拔取杆的相对两侧,所述拔取杆用于根据所述两个作用杆的相对移动沿垂直于铰接件滑动方向的方向移动。本技术方案的模仁拔出装置方便了工作人员将模仁从模具中拔出。
文档编号B29C45/66GK101590685SQ20081030188
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30日
发明者黄建峰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