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瓶机模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3877阅读:7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吹瓶机模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料瓶加工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吹瓶机模 具组件。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上,消费者对600ml规格以下的饮料需求量越来越大, 约占市场比份的70%左右,且尚有继续增长的趋势。然而吹瓶机的单 台产量由于受模腔数的约束而不能提高。因为,目前国内外的全自动 吹瓶机要在同一台机上能吹制各种规格的瓶子(从300ml-2000ml), 为此就在模具与模架之间设置了动模套和定模套,作为安装小规格瓶 型模具时的过渡中间体,以适应多种规格模具的撤换和安装,以满足 市场上对某种规格饮料的需求,所以其模架的设计就比较大,因而单 台机上的模腔数就不可能太多。每台吹瓶机在设计时,要根据各种给 定参数的综合考虑,而将其转速设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样一来, 当吹制小瓶型时,由于转速不能提高太多(只能用设定的略高转速), 因此就制约了单台机的吹瓶产量的提高,因而就远远不能满足消费市 场对小瓶型饮料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 效率高,适用于600ml以下饮料瓶的吹瓶机模具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吹瓶机模 具组件,包括左、.右模架和左右模具,所述左右模具安装在左右模架 内,在模具和模架之间设有一密封补偿装置,该密封补偿装置包括在 模具外侧壁和/或模架内侧壁对应设置的内凹部,在内凹部的周边设 有密封圈,在模架与模具扣合时所述内凹部形成封闭腔体,在模架上 还设有连通所述封闭腔体的气孔。
所述内凹部沿模具纵向设置。
所述密封补偿装置设置在左模架和/或左模具上,其中密封圈装 于左模架或左模具密封圈槽内。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模具组件取消了动模套和静模套,可以 大大减少模具组件的体积,因此可以增加在单台机上的模腔数,从而 提高单台机的生产效率,尤其适用于600ml以下瓶型且单台产量要求 较高的全自动吹瓶机,其结构也更为简单。在模具和模架之间设置密 封补偿装置,通过在由封闭腔体内充入压力气体可以对模具施加外部 作用力,以抵消因吹瓶时产生的向外扩张力,保证进气压力不会将左 右模具的间隙拉大而影响饮料瓶的加工质量。
所述内凹部沿模具纵向设置,可以保证模具受力更为合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吹瓶机模具组件的分解结构透视图。
图2为左模架的内侧视图,在其内侧设有内凹部。
图中
l.左模架 2.右模架3.左模具4.右模具 5.内凹部6.气孔 7.密封圈槽8.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歩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吹瓶机模具组件,包括左模架1、右模
架2和左模具3、右模具4,所述左右模具3、 4安装在左右模架1、 2内,在模具和模架之间设有一密封补偿装置,该密封补偿装置包括 在模具外侧壁和/或模架内侧壁对应设置的内凹部5,在内凹部5的 周边设有密封圈8,在模架与模具扣合时所述内凹部5形成封闭腔体, 在模架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封闭腔体的气孔6。所述内凹部5沿模具纵 向设置。
在图1中,所述密封补偿装置的内凹部5设置在左模具3上,其 中密封圈8装于左模具密封圈槽7内。
在图2中,所述密封补偿装置的内凹部5设置在左模架1上,其 中密封圈8装于左模架密封圈槽7内。
上述内凹部也可以在模架和模具上同时设置。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 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 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 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 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 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吹瓶机模具组件,包括左、右模架和左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模具安装在左右模架内,在模具和模架之间设有一密封补偿装置,该密封补偿装置包括在模具外侧壁和/或模架内侧壁对应设置的内凹部,在内凹部的周边设有密封圈,在模架与模具扣合时所述内凹部形成封闭腔体,在模架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封闭腔体的气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瓶机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内凹部沿模具纵向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瓶机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密封补偿装置设置在左模架和/或左模具上,其中密封圈装于左模架 或左模具密封圈槽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吹瓶机模具组件,包括左、右模架和左右模具,所述左右模具安装在左右模架内,在模具和模架之间设有一密封补偿装置,该密封补偿装置包括在模具外侧壁和模架内侧壁对应设置的内凹部,在内凹部的周边设有密封圈,在模架与模具扣合时所述内凹部形成封闭腔体,在模架上还设有连通所述封闭腔体的气孔。由于该吹瓶机模具组件取消了动模套和静模套,可以大大减少模具组件的体积,因此可以增加在单台机上的模腔数,从而提高单台机的生产效率,尤其适用于600ml以下瓶型且单台产量要求较高的全自动吹瓶机,其结构也更为简单。
文档编号B29C49/48GK201165049SQ200820003148
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30日
发明者邹高辉 申请人: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