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材的全包覆共挤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2156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型材的全包覆共挤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塑模具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复合型材的全包覆共挤型模具。
背景技术
塑料挤出型共挤模具是用来生产具有复合层的塑料挤出型材,按照产品的复合层的位置分为局部共挤和全包覆共挤两种。其中的全包覆共挤型的挤出模具结构为包括供料板、分流板、支架板、汇流板、预成型板和成型板,上述几块板按顺序依次安装成一体,供料板连接挤塑机的输出端,PVC物料经分流板、支架板、汇流板预成型板和成型板形成型材的形状,此时在预成型板和成型板之间制有共挤料注入口,共挤料通过成型板平直段熔接, 包覆共挤料的型材进入定型模和水箱进行定性冷却后制得成品。共挤料平面挤出流道采用在预成型板同一层面上的阶梯流道来达到分流、减压、汇流的目的,最终使共挤料均勻的与基料四周垂直汇合。但是有上述结果和工作过程可知,该模具对共挤料平面挤出流道的设计以及加工要求较高,料流压力难以控制,而且共挤料易出现因压力过大导致的溢料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易于包覆、分流均勻的复合型材的全包覆共挤型模具。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型材的全包覆共挤型模具,包括由分流板、支架板、汇流板、预成型板和成型板构成且依次安装为一体的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入料口端面安装一过渡供料板,该过渡供料板的入料口端面安装一共挤模体过渡板,该共挤模体过渡板的入料口端面安装共挤模体,该共挤模体上制有基料进料流道,该基料进料流道通过共挤模体过渡板上所制的基料扩张孔和过渡供料板上的复合孔连通挤出模头,该共挤模体上制有位于基料进料流道上方和下方的两条共挤料流道,该两条共挤料流道通过共挤模体过渡板上所制的贴覆在基料扩张孔上方和下方的型材流道连通过渡供料板上的复合孔。而且,所述共挤模体由上盖、流道板和下盖相互叠放安装构成,所述流道板的一侧面制出一圆形基料进孔,该基料进孔连通流道板内制出的方形基料进料通道。而且,所述流道板的另一侧面安装一共挤接头,该共挤接头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流道板上端面和下端面所制的两条共挤料流道连通。而且,所述基料扩张孔的一侧端部为与基料进料流道相同的方形,另一侧端部为与复合型材外形相应的形状。而且,所述位于基料扩张孔上方和下方的两条复合型材流道分别与复合型材的上部和下部形状相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共挤料和基料自共挤模体内进入,共挤料在上、下两条共挤料流道内均勻输送,然后由过渡供料板开始熔接,熔接后的基料和共挤料在后续的几块板中成型、压实,整体熔接段较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共挤料自一点而入,难以均勻分流、包覆的问题,也解决了共挤料因压力过大出现的溢料的问题。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2是图1的右视图;[0014]图3是图1的俯视图;[0015]图4是图2的A向视图;[0016]图5是共挤模体中流道板的俯视图;[0017]图6是图4中共挤模体过渡板的B-B向截面图[0018]图7是图5的仰视图(顺时针旋转90度);[0019]图8是供料过渡板的端面视图;[0020]图9是供料过渡板看到的分流板内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一种复合型材的全包覆共挤型模具,如图1 9所示,包括由分流板13、支架板 12、汇流板11、预成型板10和成型板5构成且依次安装为一体的挤出模头,本实用新型的创新在于分流板入料口端面安装一过渡供料板14,该过渡供料板的入料口端面安装一共挤模体过渡板15,该共挤模体过渡板的入料口端面安装共挤模体,该共挤模体上制有基料进料流道18,该基料进料流道通过共挤模体过渡板上所制的基料扩张孔21和过渡供料板上的复合孔22连通挤出模头,该共挤模体上制有位于基料进料流道上方和下方的上共挤料流道2和下共挤料流道8,该上共挤料流道和下共挤料流道通过共挤模体过渡板上所制的贴覆在基料扩张孔上方和下方的上型材流道19和下型材流道20连通过渡供料板上的复合孔。本实施例中,共挤模体由上盖3、流道板4和下盖7相互叠放且通过螺栓17安装构成,流道板的一侧面如图5所示,制出一圆形基料进孔16,该圆形基料进孔外侧端部连接挤塑机的出口,该基料进孔的内侧端部连通流道板内制出的方形基料进料通道18。在流道板的另一侧面安装一共挤接头1,该共挤接头的入料口端部9用于连接共挤料的供料设备,该共挤接头内侧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流道板上端面和下端面所制的上共挤料流道2和下共挤料流道8连通,即共挤料自共挤接头进入,然后通过流道板的上共挤料流道和下共挤料流道分别进入共挤模体过渡板所制的上型材流道和下型材流道。基料扩张孔21如图4、6所示,其左侧端部为与基料进料流道相同的方形,右侧端部为与复合型材外形相应的形状。位于基料扩张孔上方和下方的上型材流道和下型材流道分别与复合型材的上部和下部形状相应。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1.基料自方形的基料进料流道进入共挤模体过滤板,共挤料自共挤接头和流道板上、下端面所制的通槽型的上共挤料流道和下共挤料流道进入共挤模体过滤板,此时基料由基料扩张孔喷出时大致变成复合型材的外形,同时共挤料由上共挤料流道和下共挤料流道分别进入与复合型材上、下相应形状的上型材流道和下型材流道。2.当基料自共挤模体过滤板进入过度供料板时,其形状大致与复合型材外形相同,共挤料自上型材流道和下型材流道进入过度供料板时,分别包覆在基料的上部和下部, 随着不断的流动,共挤料均勻包覆在基料的外表面。3.开始熔接复合的基料和共挤料共同进入分流板,分流板内的分流锥即降低了压力,又使基料内部形成所需的形状。4.接着的支架板内的钢芯M进一步使基料内部成型。5.汇流板使共挤料密实的熔接复合在基料的外表面。6.预成型板、成型板最终使共挤料和基料复合且基料内部成型。7由成型板挤出孔6挤出的复合型材进入定型箱和水箱进行定性冷却后,即制得外层为彩色料23,内部为白料25的成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共挤料和基料自共挤模体内进入,共挤料在上、下两条共挤料流道内均勻输送,然后由过渡供料板开始熔接,熔接后的基料和共挤料在后续的几块板中成型、压实,整体熔接段较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共挤料自一点而入,难以均勻分流、包覆的问题,也解决了共挤料因压力过大出现的溢料的问题。
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型材的全包覆共挤型模具,包括由分流板、支架板、汇流板、预成型板和成型板构成且依次安装为一体的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入料口端面安装一过渡供料板,该过渡供料板的入料口端面安装一共挤模体过渡板,该共挤模体过渡板的入料口端面安装共挤模体,该共挤模体上制有基料进料流道,该基料进料流道通过共挤模体过渡板上所制的基料扩张孔和过渡供料板上的复合孔连通挤出模头,该共挤模体上制有位于基料进料流道上方和下方的两条共挤料流道,该两条共挤料流道通过共挤模体过渡板上所制的贴覆在基料扩张孔上方和下方的型材流道连通过渡供料板上的复合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材的全包覆共挤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挤模体由上盖、流道板和下盖相互叠放安装构成,所述流道板的一侧面制出一圆形基料进孔,该基料进孔连通流道板内制出的方形基料进料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材的全包覆共挤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的另一侧面安装一共挤接头,该共挤接头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流道板上端面和下端面所制的两条共挤料流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复合型材的全包覆共挤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料扩张孔的一侧端部为与基料进料流道相同的方形,另一侧端部为与复合型材外形相应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复合型材的全包覆共挤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基料扩张孔上方和下方的两条型材流道分别与复合型材的上部和下部形状相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型材的全包覆共挤型模具,所述分流板入料口端面安装一过渡供料板,该过渡供料板的入料口端面安装一共挤模体过渡板,该共挤模体过渡板的入料口端面安装共挤模体,该共挤模体上制有基料进料流道,该基料进料流道通过共挤模体过渡板上所制的基料扩张孔和过渡供料板上的复合孔连通挤出模头,该共挤模体上制有位于基料进料流道上方和下方的两条共挤料流道,该两条共挤料流道通过共挤模体过渡板上所制的贴覆在基料扩张孔上方和下方的型材流道连通过渡供料板上的复合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整体熔接段较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共挤料自一点而入,难以均匀分流、包覆的问题,也解决了共挤料因压力过大出现的溢料的问题。
文档编号B29C47/12GK202283777SQ201120437829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8日
发明者李洪禄, 王亚洲, 茹志峰, 阮勇军 申请人:天津远创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