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于发泡机上的防堵易清洗圆盘式搅拌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7989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专用于发泡机上的防堵易清洗圆盘式搅拌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发泡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专用于发泡机上的防堵易清洗圆盘式搅拌头。



背景技术:

发泡机又名泡沫发生器,是一种将发泡剂达到一定浓度的水溶液制成泡沫的设备。发泡剂本身不能自动成为泡沫,必须通过发泡机的机械作用才能成为泡沫。目前现有技术中市场上常用的发泡机的主要部件搅拌头为狼牙棒式,现有技术中的这类发泡机主要针对于不析出、不凝结的液体进行发泡,具有泡沫细腻、容易加工等优点,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发泡机不能应用于容易产生析出、凝结等现象的液体的发泡场合,如PTFE乳液,否则,发泡机的搅拌头运行一段时间后就难以拆开清洗,直至最终报废。如果能够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的防堵易清洗专用发泡机将成为人们迫切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的专用于发泡机上的防堵易清洗圆盘式搅拌头。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专用于发泡机上的防堵易清洗圆盘式搅拌头,包括斜齿轮减速机、双弹膜片联轴器、轴承座、转轴、背板、外圈、泡沫泻出口、定子、转子、进料管和底座;在底座上固定设置有轴承座和斜齿轮减速机,转轴设置在轴承座上,转轴的一端通过双弹膜片联轴器与斜齿轮减速机连接,转子套设在转轴上,并且在转子上固定连接有一背板,背板套设在转轴上,在背板上位于转子外固定连接有外圈,转子和定子之间通过以转动限位机构较接,在定子的中部设置有一泡沫泻出口,在背板的底部设置有一进料管。

在定子的外圆周部位均匀设置有多根环形螺栓,多根环形螺栓与背板固定连接从而将定子与转子连接在一起。

在斜齿轮减速机和底座之间还设置有一用于减震的减震垫。

在背板与转轴之间设置有一机械密封圈。

在转子的中部与转轴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一限位块。

在转子和定子之间设置有一环形密封件。

在背板的上部设置有一进气嘴。

圆盘式搅拌头中各个部件的连接均采用卡箍式卫生接头。

在转动限位机构中插设有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的发泡剂液体在输送至圆盘式搅拌头发泡之前,不会产生额外的损坏而有析出或凝结现象,本发明中各个部件的连接均采用卡箍式卫生接头,特别方便拆卸和清洗。当易析出和凝结的液体在圆盘式搅拌头中析出和凝结时,可以很容易的打开搅拌头进行清洗。本发明在任何工况下都能够打开清洗,能够适应所有的工况,本发明无论从低粘度液体到高粘度液体、或者是容易析出和凝结的液体都能够适应,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泡设备不易拆开清洗,或者在加工液体会析出的情况下无法清洗的问题。本发明是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的专用于发泡机上的防堵易清洗圆盘式搅拌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圆盘式搅拌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圆盘式搅拌头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圆盘式搅拌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斜齿轮减速机;2-双弹膜片联轴器;3-轴承座;4-转轴;5-机械密封圈;6-转动限位机构;7-进气嘴;8-背板;9-外圈;10-环形螺栓;11-泡沫泻出口;12-限位块;13-定子;14-环形密封件;15-转子;16-进料管;17-底座;18-减震垫;19-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专用于发泡机上的防堵易清洗圆盘式搅拌头,包括斜齿轮减速机1、双弹膜片联轴器2、轴承座3、转轴4、背板8、外圈9、泡沫泻出口11、定子13、转子15、进料管16和底座17;在底座17上固定设置有轴承座3和斜齿轮减速机1,转轴4设置在轴承座3上,转轴4的一端通过双弹膜片联轴器2与斜齿轮减速机1连接,转子15套设在转轴4上,并且在转子15上固定连接有一背板8,背板8套设在转轴4上,在背板8上位于转子外固定连接有外圈9,转子15和定子13之间通过以转动限位机构6较接,在定子13的中部设置有一泡沫泻出口11,在背板8的底部设置有一进料管16。

在定子13的外圆周部位均匀设置有多根环形螺栓10,多根环形螺栓10与背板8固定连接从而将定子13与转子15连接在一起。在斜齿轮减速机1和底座17之间还设置有一用于减震的减震垫18。在背板8与转轴4之间设置有一机械密封圈5。在转子15的中部与转轴4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一限位块12。在转子15和定子13之间设置有一环形密封件14。在背板8的上部设置有一进气嘴7。圆盘式搅拌头中各个部件的连接均采用卡箍式卫生接头。在转动限位机构6中插设有键19。

本发明发泡机的工作原理为:在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下,发泡剂液体从料缸中被转子泵送入圆盘式搅拌头中,发泡剂和一定量的气体进行充分混合,产生所需要的泡沫。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