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97016发布日期:2019-05-31 20:50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模具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及其操作方法,用于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传统的注塑模具结构是前后模开模方向和顶出方向是一致的。如果该模具采用传统的模具结构,此产品在第一次注塑时,A面的插穿角度不够,产品质量和模具质量将满足不了生产需求。如果采用更改产品的插穿角度的方案,产品设计人员将会发生很大的工作量,产品外观和功能将会降低。因此在模具设计阶段,我们将采用一种新型的模具结构来满足要求。

传统的结构将会使用油缸来解决此问题,他产生的缺点是周期将会增加3-5秒,模具将会加大,采购成本将会等价;由于油缸的使用,油缸产生的油污将会是产品合格率降低,那样在客户处的信誉将会变差,将会降低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解决滑块在第一次注塑完成后滑块将不产生运动,模具开模旋转后,合模进行第二次注塑,在第二次注塑完成后,滑块将产生运动的一种注塑模具及其操作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可动侧模具和固定侧模具,所述的可动侧模具的上部与固定侧模具的底部呈配接状定位;

所述的可动侧模具与固定侧模具的腔体中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一次注塑系统,所述的可动侧模具与固定侧模具的腔体中的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二次注塑系统;

所述的固定侧模具中设有与一次注塑系统相连通的一次热流道组件,所述的固定侧模具中设有与二次注塑系统相连通的二次热流道组件;

所述的可动侧模具包括底板与B板,所述的底板的上部设有B板;所述的固定侧模具包括面板与A板,所述的面板的底部设有与B板相配接的A板;

所述的一次注塑系统与二次注塑系统结构相等;

所述的一次注塑系统包括上后模仁、滑块、滑块座和下后模仁,所述的滑块座设在B板中,所述的滑块座的外壁设有与滑块座相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的滑块上端的外壁设有上后模仁,所述的滑块下端的外壁设有下后模仁,所述的下后模仁中设有油缸顶出组件,所述的滑块座的底部设有压板,所述的压板中设有与滑块座相活动定位的定位玻珠;所述的A板中设有铲机,所述的铲机的上部设有插入至滑块座中的斜导柱;

所述的一次注塑系统中设有一次前模仁,所述的二次注塑系统中设有二次前模仁,所述的一次前模仁分别与上后模仁、下后模仁呈配接状分布,所述的二次前模仁分别与上后模仁、下后模仁呈配接状分布,所述的一次前模仁与二次前模仁分别设在A板中;

所述的油缸顶出组件包括设在B板中的顶针底板,所述的顶针底板的上部设有顶针面板,所述的B板的外壁设有外置油缸,所述的外置油缸带动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进行上下位移,所述的B板中设有回针,所述的回针的底部与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固定,所述的回针的上端伸入至下后模仁中,所述的回针的顶端设有嵌入至下后模仁中的顶块,所述的顶块与一次前模仁呈活动式触接,所述的顶块与二次前模仁呈活动式触接,所述的外置油缸带动回针进行上下位移;

所述的一次热流道组件包括设在A板外壁的一次侧热流道和设在A板上部的一次上热流道,所述的一次侧热流道和一次上热流道分别与一次注塑系统相连通;

所述的二次热流道组件包括设在A板上部的二次上热流道。

作为优选,所述的回针与B板呈10度倾斜状分布,所述的回针的底部插入至顶针面板中,所述的顶针底板中设有与回针底部相紧固的螺栓,所述的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呈倾斜状分布;所述的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中设有托司,所述的托司固定在B板中。

作为优选,所述的滑块座中设有斜导柱插入缺口,所述的斜导柱插入缺口的两侧壁分别设有与斜导柱相弹性连接的挡块,所述的挡块与滑块座间设有弹簧;

所述的一次注塑系统中斜导柱的宽度小于一次注塑系统中自然状态下挡块间的间距,所述的二次注塑系统中斜导柱的宽度大于一次注塑系统中自然状态下挡块间的间距。

作为优选,所述的滑块座与滑块呈倾斜滑动,所述的滑块座中设有T型槽,所述的滑块中设有与T型槽相滑动连接的滑动导柱。

作为优选,所述的可动侧模具与固定侧模具的腔体中的一端设有二个呈间隔状分布的一次注塑系统,所述的可动侧模具与固定侧模具的腔体中的另一端设有二个呈间隔状分布的二次注塑系统;

一种注塑模具的操作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模具装配:

1、固定侧模具装配过程:

a.把若干前模仁装入A板里并用螺丝固定;

b.把斜导柱装入到铲机里面,然后把铲机固定在A板里面;

c.把一次侧热流道、一次上热流道、二次上热流道装入到模具里面,用螺丝固定好;

d.把面板装配上去,最后把模具外围零件:热流道插座、油管及水路、集水块,全部安装上去;

2、可动侧模具装配过程:

a.把滑块座装入B板中,推到模具合模的原始状态,然后用压板盖住,用定位玻珠进行定位;

b.把下后模仁装入模具B板中,用螺丝固定好;

c.从模具正面把滑块装入滑块座中;

d.然后把上后模仁装入B板上面,与滑块配合;

e.把模具的顶针面板、等高套、回针和顶针零件装入模具;

f.把顶针底板固定在顶针面板上;

G、把底板及方铁、支撑柱全部装配上去;

h.把模具中托司插入模具里面;然后把外置油缸固定在模具里面

i.最后把模具外部零件:限位开关、限位开关插座盒、水接头全部连接;

(二)、模具技术分析:

模具采用斜置顶出装置,减少研发人员的工作,缩短研发时间,保证产品功能;该产品由三种不同颜色的材料的产品组合在一起,在模具中它是分三次注塑,在汽车上面为A级面的外观产品;此产品在第一次注塑时,A面的插穿角度不够,如果按照传统的结构来加工模具,那么产品质量和模具质量将满足不了生产需求;

此产品是有三种不同的颜色的产品组合在一起,分别为产品a端、产品b端和产品c端,产品a端覆盖在产品c端的上面,产品b端在产品c端的里面,产品c端、a端是透明的镜面产品,表面要求很高;

产品a端、b端是有前模仁,上后模仁、下后模仁和滑块构成的封闭区域,产品a端是由产品c端、b端前模仁、上后模仁、下后模仁和滑块构成的封闭区域;

产品c端在脱模方向有倒扣,后模就增加滑块来完成此结构;由于产品c端、a端落差大,前模仁和滑块的插穿角度很小,把顶出方向旋转10°,即模具的开模方向与产品顶出方向成10°夹角,前模仁和滑块的插穿角度就增大10°,那样滑块和前模仁的表面拉伤现象就可以得到解决,产品a端的表面质量就能得到保障;

顶出方向旋转10°,模具就不能使用注塑机的顶棍顶出,需要外置油缸进行顶出,回针、顶块、顶针底板和顶针板面板就需要旋转10°,;由于模具的受力方向与开模方向是平行的,支撑柱就不需要旋转10°;

模具紧凑,成型周期短,滑块使用机械结构达到第一次注塑滑块不运动,第二次注塑完成后滑块向后运动;由于此模具是旋转180°的三次注塑模具,在第一次注塑时,塑胶通过一次侧热流道把产品c端注塑完成,塑胶通过一次上热流道把产品b端注塑完成;第一次注塑完成后,模具开模,斜导柱和铲机与滑块座分开,但是滑块和滑块座不能动作,滑块与滑块座之间通过T型槽来连接和进行相对的运动;同时第二次注塑完成,斜导柱和铲机与滑块座分开,那时斜导柱驱动滑块、滑块座往后运动;模具可动侧旋转180度后,模具合模,铲机和斜导柱驱动滑块、滑块座往里运动;同时铲机和斜导柱插入到滑块里面,然后模具注塑,重复相同的动作;

第一次注塑时,注塑模具开模斜导柱运动,而滑块不动,在第三次注塑那侧滑块不动斜导柱也能插入到滑块里面;滑块座里面有挡块,挡块后面有弹簧给它驱动力;一次注塑系统中的斜导柱在模具合模时驱动一次注塑系统中的滑块向前运动,开模时不驱动滑块座运动,二次注塑系统中的斜导柱在模具合模时驱动一次注塑系统中的滑块向前运动,即使滑块座处于合模状态时的位置二次注塑系统中斜导柱也可以插入一次注塑系统中的滑块里面;开模时可以驱动一次注塑系统中的滑块座运动;

(三)、模具操作:

模具为两次成型的三色模具,第一次成型两种颜色的塑胶材料,第二次成型一种颜色的塑胶材料,一次注塑系统中的铲机和斜导柱是固定在第一次成型的前模侧,二次注塑系统中的铲机和斜导柱是固定在第二次成型的前模侧;

模具合模前,第一次注塑后模的滑块和滑块座是处于合模状态,而第二次注塑的滑块和滑块座处于开模状态,顶针面板处于原始位置;模具合模,二次注塑系统中的铲机和斜导柱使得滑块和滑块座向前运动,一次注塑系统中的铲机和斜导柱插入处于原始位置的滑块座里面,一次侧热流道、一次上热流道、二次上热流道的热嘴阀针处于打开状态,第一次注塑那侧,塑胶通过一次侧热流道、一次上热流道系统进入模腔封闭区域,模具保压,热流道针阀关闭,产品冷却完成;

同时第二次注塑那侧,由于里面没有产品c端、b端,所以第二次成型那侧暂停进胶;模具开模,一次注塑系统中的铲机和斜导柱直接脱开滑块,斜导柱的宽度比滑块座里面挡块之间的距离小,而滑块座由于在定位玻珠的作用下,滑块和滑块座保持不动;同时第二次注塑那侧铲机和斜导柱直接脱开滑块座,因为斜导柱的宽度比滑块座里面挡块之间的距离大,而滑块座在斜导柱的驱动下向后运动,滑块在滑块座T型槽的带动下向下运动,滑块座运动到一定距离后,在定位玻珠的作用下,滑块座停止运动;模具可动侧继续向后运动,直至可动侧完全脱离固定侧,然后可动侧旋转180°,模具合模,即第一次成型的后模与第二次成型的前模配合,第二次成型的后模与第一次成型的前模配合;

铲机和斜导柱直接插入原始位置的滑块座,斜导柱插入时会与挡块干涉,在斜导柱力的作用下,通过挡块的传递,把后面的弹簧进行压缩,使得斜导柱能顺利通过挡块进入到滑块座里面,同时挡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到原位;铲机和斜导柱直接插入处于运动后位置的滑块座,在斜导柱的作用下,滑块座和滑块向前运动到模具后模的原始状态位置,斜导柱顺利通过滑块座的挡块的间隙;通过气压的作用,一次侧热流道、一次上热流道、二次上热流道的热嘴阀针全部打开,第一次注塑侧,塑胶通过一次侧热流道、一次上热流道系统进入模腔封闭区域,模具保压,热流道针阀关闭,产品冷却完成;

第二次注塑侧,塑胶通过二次上热流道系统进入模腔封闭区域,模具保压,热流道针阀关闭,产品冷却完成;模具开模,铲机和斜导柱直接脱开滑块座,斜导柱的宽度比滑块座里面挡块之间的距离小,而滑块座由于在定位玻珠的作用下,滑块和滑块座保持不动;同时第二次注塑那侧铲机和斜导柱直接脱开滑块座,因为斜导柱的宽度比滑块座里面挡块之间的距离大,而滑块座在斜导柱的驱动下向后运动,滑块在滑块座T型槽的带动下向下运动脱离产品a端,滑块座运动到一定距离后,在定位玻珠的作用下,滑块座停止运动,外置油缸在油压的作用下,驱动顶针面板沿着回针方向通过顶块把产品a端、b端、c端的组合体顶出,产品产品a端、b端、c端取出后,外置油缸后退,顶针面板和顶块复位,然后模具旋转180°,进行下个周期。

因此,本发明的一种注塑模具及其操作方法,结构紧凑,提升加工效率高,提高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产品第一次注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产品第二次注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产品注塑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可动侧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固定侧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斜导柱与滑块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滑块与滑块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可动侧模具1和固定侧模具2,所述的可动侧模具1的上部与固定侧模具2的底部呈配接状定位;

所述的可动侧模具1与固定侧模具2的腔体中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一次注塑系统3,所述的可动侧模具1与固定侧模具2的腔体中的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二次注塑系统4;

所述的固定侧模具2中设有与一次注塑系统3相连通的一次热流道组件,所述的固定侧模具2中设有与二次注塑系统4相连通的二次热流道组件;

所述的可动侧模具1包括底板5与B板6,所述的底板5的上部设有B板6;所述的固定侧模具2包括面板7与A板8,所述的面板7的底部设有与B板6相配接的A板8;

所述的一次注塑系统3与二次注塑系统4结构相等;

所述的一次注塑系统3包括上后模仁9、滑块10、滑块座11和下后模仁12,所述的滑块座11设在B板6中,所述的滑块座11的外壁设有与滑块座11相滑动连接的滑块10,所述的滑块10上端的外壁设有上后模仁9,所述的滑块10下端的外壁设有下后模仁12,所述的下后模仁12中设有油缸顶出组件,所述的滑块座11的底部设有压板13,所述的压板13中设有与滑块座11相活动定位的定位玻珠14;所述的A板8中设有铲机15,所述的铲机15的上部设有插入至滑块座11中的斜导柱16;

所述的一次注塑系统3中设有一次前模仁17,所述的二次注塑系统4中设有二次前模仁18,所述的一次前模仁17分别与上后模仁9、下后模仁12呈配接状分布,所述的二次前模仁18分别与上后模仁9、下后模仁12呈配接状分布,所述的一次前模仁17与二次前模仁18分别设在A板8中;

所述的油缸顶出组件包括设在B板6中的顶针底板19,所述的顶针底板19的上部设有顶针面板20,所述的B板6的外壁设有外置油缸21,所述的外置油缸21带动顶针底板19和顶针面板20进行上下位移,所述的B板6中设有回针22,所述的回针22的底部与顶针底板19和顶针面板20固定,所述的回针22的上端伸入至下后模仁12中,所述的回针22的顶端设有嵌入至下后模仁12中的顶块23,所述的顶块23与一次前模仁17呈活动式触接,所述的顶块23与二次前模仁18呈活动式触接,所述的外置油缸21带动回针22进行上下位移;

所述的一次热流道组件包括设在A板8外壁的一次侧热流道24和设在A板8上部的一次上热流道25,所述的一次侧热流道24和一次上热流道25分别与一次注塑系统3相连通;

所述的二次热流道组件包括设在A板8上部的二次上热流道26。

所述的回针22与B板6呈10度倾斜状分布,所述的回针22的底部插入至顶针面板20中,所述的顶针底板19中设有与回针22底部相紧固的螺栓,所述的顶针底板19和顶针面板20呈倾斜状分布;所述的顶针底板19和顶针面板20中设有托司27,所述的托司27固定在B板6中。

所述的滑块座11中设有斜导柱插入缺口28,所述的斜导柱插入缺口28的两侧壁分别设有与斜导柱16相弹性连接的挡块29,所述的挡块29与滑块座11间设有弹簧30;

所述的一次注塑系统3中斜导柱16的宽度小于一次注塑系统3中自然状态下挡块29间的间距,所述的二次注塑系统4中斜导柱16的宽度大于一次注塑系统3中自然状态下挡块29间的间距。

所述的滑块座11与滑块10呈倾斜滑动,所述的滑块座11中设有T型槽31,所述的滑块10中设有与T型槽31相滑动连接的滑动导柱32。

所述的可动侧模具1与固定侧模具2的腔体中的一端设有二个呈间隔状分布的一次注塑系统3,所述的可动侧模具1与固定侧模具2的腔体中的另一端设有二个呈间隔状分布的二次注塑系统4;

一种注塑模具的操作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模具装配:

1、固定侧模具装配过程:

a.把若干前模仁装入A板里并用螺丝固定;

b.把斜导柱装入到铲机里面,然后把铲机固定在A板里面;

c.把一次侧热流道、一次上热流道、二次上热流道装入到模具里面,用螺丝固定好;

d.把面板装配上去,最后把模具外围零件:热流道插座、油管及水路、集水块,全部安装上去;

2、可动侧模具装配过程:

a.把滑块座装入B板中,推到模具合模的原始状态,然后用压板盖住,用定位玻珠进行定位;

b.把下后模仁装入模具B板中,用螺丝固定好;

c.从模具正面把滑块装入滑块座中;

d.然后把上后模仁装入B板上面,与滑块配合;

e.把模具的顶针面板、等高套、回针和顶针零件装入模具;

f.把顶针底板固定在顶针面板上;

G、把底板及方铁、支撑柱全部装配上去;

h.把模具中托司插入模具里面;然后把外置油缸固定在模具里面

i.最后把模具外部零件:限位开关、限位开关插座盒、水接头全部连接;

(二)、模具技术分析:

模具采用斜置顶出装置,减少研发人员的工作,缩短研发时间,保证产品功能;该产品由三种不同颜色的材料的产品组合在一起,在模具中它是分三次注塑,在汽车上面为A级面的外观产品;此产品在第一次注塑时,A面的插穿角度不够,如果按照传统的结构来加工模具,那么产品质量和模具质量将满足不了生产需求;

此产品是有三种不同的颜色的产品组合在一起,分别为产品a端、产品b端和产品c端,产品a端覆盖在产品c端的上面,产品b端在产品c端的里面,产品c端、a端是透明的镜面产品,表面要求很高;

产品a端、b端是有前模仁,上后模仁、下后模仁和滑块构成的封闭区域,产品a端是由产品c端、b端前模仁、上后模仁、下后模仁和滑块构成的封闭区域;

产品c端在脱模方向有倒扣,后模就增加滑块来完成此结构;由于产品c端、a端落差大,前模仁和滑块的插穿角度很小,把顶出方向旋转10°,即模具的开模方向与产品顶出方向成10°夹角,前模仁和滑块的插穿角度就增大10°,那样滑块和前模仁的表面拉伤现象就可以得到解决,产品a端的表面质量就能得到保障;

顶出方向旋转10°,模具就不能使用注塑机的顶棍顶出,需要外置油缸进行顶出,回针、顶块、顶针底板和顶针板面板就需要旋转10°,;由于模具的受力方向与开模方向是平行的,支撑柱就不需要旋转10°;

模具紧凑,成型周期短,滑块使用机械结构达到第一次注塑滑块不运动,第二次注塑完成后滑块向后运动;由于此模具是旋转180°的三次注塑模具,在第一次注塑时,塑胶通过一次侧热流道把产品c端注塑完成,塑胶通过一次上热流道把产品b端注塑完成;第一次注塑完成后,模具开模,斜导柱和铲机与滑块座分开,但是滑块和滑块座不能动作,滑块与滑块座之间通过T型槽来连接和进行相对的运动;同时第二次注塑完成,斜导柱和铲机与滑块座分开,那时斜导柱驱动滑块、滑块座往后运动;模具可动侧旋转180度后,模具合模,铲机和斜导柱驱动滑块、滑块座往里运动;同时铲机和斜导柱插入到滑块里面,然后模具注塑,重复相同的动作;

第一次注塑时,注塑模具开模斜导柱运动,而滑块不动,在第三次注塑那侧滑块不动斜导柱也能插入到滑块里面;滑块座里面有挡块,挡块后面有弹簧给它驱动力;一次注塑系统中的斜导柱在模具合模时驱动一次注塑系统中的滑块向前运动,开模时不驱动滑块座运动,二次注塑系统中的斜导柱在模具合模时驱动一次注塑系统中的滑块向前运动,即使滑块座处于合模状态时的位置二次注塑系统中斜导柱也可以插入一次注塑系统中的滑块里面;开模时可以驱动一次注塑系统中的滑块座运动;

(三)、模具操作:

模具为两次成型的三色模具,第一次成型两种颜色的塑胶材料,第二次成型一种颜色的塑胶材料,一次注塑系统中的铲机和斜导柱是固定在第一次成型的前模侧,二次注塑系统中的铲机和斜导柱是固定在第二次成型的前模侧;

模具合模前,第一次注塑后模的滑块和滑块座是处于合模状态,而第二次注塑的滑块和滑块座处于开模状态,顶针面板处于原始位置;模具合模,二次注塑系统中的铲机和斜导柱使得滑块和滑块座向前运动,一次注塑系统中的铲机和斜导柱插入处于原始位置的滑块座里面,一次侧热流道、一次上热流道、二次上热流道的热嘴阀针处于打开状态,第一次注塑那侧,塑胶通过一次侧热流道、一次上热流道系统进入模腔封闭区域,模具保压,热流道针阀关闭,产品冷却完成;

同时第二次注塑那侧,由于里面没有产品c端、b端,所以第二次成型那侧暂停进胶;模具开模,一次注塑系统中的铲机和斜导柱直接脱开滑块,斜导柱的宽度比滑块座里面挡块之间的距离小,而滑块座由于在定位玻珠的作用下,滑块和滑块座保持不动;同时第二次注塑那侧铲机和斜导柱直接脱开滑块座,因为斜导柱的宽度比滑块座里面挡块之间的距离大,而滑块座在斜导柱的驱动下向后运动,滑块在滑块座T型槽的带动下向下运动,滑块座运动到一定距离后,在定位玻珠的作用下,滑块座停止运动;模具可动侧继续向后运动,直至可动侧完全脱离固定侧,然后可动侧旋转180°,模具合模,即第一次成型的后模与第二次成型的前模配合,第二次成型的后模与第一次成型的前模配合;

铲机和斜导柱直接插入原始位置的滑块座,斜导柱插入时会与挡块干涉,在斜导柱力的作用下,通过挡块的传递,把后面的弹簧进行压缩,使得斜导柱能顺利通过挡块进入到滑块座里面,同时挡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到原位;铲机和斜导柱直接插入处于运动后位置的滑块座,在斜导柱的作用下,滑块座和滑块向前运动到模具后模的原始状态位置,斜导柱顺利通过滑块座的挡块的间隙;通过气压的作用,一次侧热流道、一次上热流道、二次上热流道的热嘴阀针全部打开,第一次注塑侧,塑胶通过一次侧热流道、一次上热流道系统进入模腔封闭区域,模具保压,热流道针阀关闭,产品冷却完成;

第二次注塑侧,塑胶通过二次上热流道系统进入模腔封闭区域,模具保压,热流道针阀关闭,产品冷却完成;模具开模,铲机和斜导柱直接脱开滑块座,斜导柱的宽度比滑块座里面挡块之间的距离小,而滑块座由于在定位玻珠的作用下,滑块和滑块座保持不动;同时第二次注塑那侧铲机和斜导柱直接脱开滑块座,因为斜导柱的宽度比滑块座里面挡块之间的距离大,而滑块座在斜导柱的驱动下向后运动,滑块在滑块座T型槽的带动下向下运动脱离产品a端,滑块座运动到一定距离后,在定位玻珠的作用下,滑块座停止运动,外置油缸在油压的作用下,驱动顶针面板沿着回针方向通过顶块把产品a端、b端、c端的组合体顶出,产品产品a端、b端、c端取出后,外置油缸后退,顶针面板和顶块复位,然后模具旋转180°,进行下个周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