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开炼机组件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推胶板移动机构。
背景技术:
塑胶、橡胶等化工原料一般是通过多种物料(如EVA、PE、PVC、交联剂、色母粒等)混合而成,这些物料按照特定配方配置混合成粉末状,实际生产时,还要通过开炼机将这些粉末状物料先塑炼成熔融料,再压塑成片状或带状的胶料,然后再利用切粒机将胶料切割成粒状物。
开炼机主要通过固定辊与转动辊的配合将熔融料压塑成胶料,当开炼机使用完成后,固定辊及转动辊的表面会粘附有胶料,粘附在固定辊及转动辊上的胶料如果不及时清除,一方面会腐蚀固定辊及转动辊,降低固定辊及转动辊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会污染开炼机下次加工的化工原料。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通过人工清除固定辊及转动辊上粘附的胶料,效率极其低下,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推胶板移动机构,利用推胶板自动清除固定辊及转动辊上粘附的胶料,大大提升胶料的清除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推胶板移动机构,包括固定板,滑动连接于固定板的承载板,装设于固定板的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与承载板连接,滑动连接于承载板的推胶板,装设于承载板的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与推胶板连接,承载板的滑动方向与推胶板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为驱动气缸或电缸,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板,承载板装设于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承载板还装设有导柱,导柱滑动连接于固定板。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还装设有直线轴承,直线轴承套设于导柱。
优选地,所述导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柱分别位于第一驱动件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承载板还装设有固定架,第二驱动件装设于固定架,第二驱动件为驱动气缸或电缸,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推胶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承载板设有滑条,推胶板设有与滑条配合的滑槽。
优选地,所述滑条自承载板朝靠近推胶板的方向凸设而成,滑条的宽度沿靠近推胶板的方向逐渐增大,滑槽自推胶板朝远离承载板的方向凹设而成,滑槽的宽度沿远离承载板的方向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板体及自第一板体竖直延伸的第二板体,第一驱动件装设于第二板体。
优选地,所述推胶板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弧形缺口,两个弧形缺口彼此镜像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际使用时,将推胶板移动机构的固定板安装在开炼机上,第二驱动件驱动推胶板移动进而将推胶板贴设在固定辊上、转动辊上,第一驱动件驱动推胶板移动进而将固定辊上、转动辊上粘附的胶料去除,避免胶料粘附在固定辊上、转动辊上,大大提升固定辊上、转动辊上粘附胶料的清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包括:
10—固定板 11—承载板 12—推胶板
13—导柱 14—直线轴承 15—固定架
16—滑条 17—第一板体 18—第二板体
19—弧形缺口 21—第一驱动件 22—第二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推胶板移动机构,包括固定板10,滑动连接在固定板10上的承载板11,装设在固定板10上的第一驱动件21,第一驱动件21与承载板11连接,滑动连接在承载板11上的推胶板12,装设在承载板11上的第二驱动件22,第二驱动件22与推胶板12连接,承载板11的滑动方向与推胶板12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1驱动承载板11连带推胶板12水平移动,第二驱动件22驱动推胶板12上下移动。
实际使用时,将推胶板移动机构的固定板10安装在开炼机上,第二驱动件22驱动推胶板12移动进而将推胶板12贴设在固定辊上、转动辊上,第一驱动件21驱动推胶板12移动进而将固定辊上、转动辊上粘附的胶料去除,避免胶料粘附在固定辊上、转动辊上,无需人工清除固定辊上、转动辊上粘附的胶料,大大提升胶料的清除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21为驱动气缸或电缸,第一驱动件21的主体安装在固定板10上,第一驱动件21的输出端(即第一驱动件21的活塞杆)贯穿固定板10,承载板11装设在第一驱动件21的输出端上,通过第一驱动件21的活塞杆的伸缩进而带动承载板11来回移动,承载板11移动时连带推胶板一起12来回移动。
当然,所述第一驱动件21亦可为驱动电机,此时在固定板10上铰接有丝杠,承载板11套设在丝杠上,承载板11设有与丝杠配合的内螺纹,在第一驱动件21的输出轴上与丝杠上分别安装彼此啮合的齿轮组,通过第一驱动件21的正反转动带动丝杠正反转动,进而连带套设在丝杠上的承载板11沿丝杠来回移动。此外,还可以在第一驱动件21的输出轴上安装蜗杆,在丝杠上安装与蜗杆啮合的蜗轮。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承载板11上还装设有导柱13,导柱13大致呈圆柱状,导柱13滑动连接在固定板10上,本实施例中,固定板10上设置有通孔,通孔贯穿固定板10,导柱13装设在通孔内。在承载板11移动的过程中,利用导柱13对承载板11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避免承载板11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转动;此外,增设导柱13亦可增加承载板11与固定板10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承载板11承载过重而导致第一驱动件21的活塞杆被压弯。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10上还装设有直线轴承14,直线轴承14装设在固定板10的通孔中,直线轴承14套设在导柱13的外侧。通过增设直线轴承14,将导柱13与固定板10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导柱13与直线轴承14之间的滚动摩擦,大大降低导柱13与固定板10之间的摩擦力,确保导柱13可以沿固定板10平稳滑动,避免因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过大而产生卡死现象。
所述直线轴承14内的承载球与导柱13的外表面为点接触,承载球以极小的摩擦阻力旋转,从而能获得高精度的平稳运动,优选地,直线轴承14为塑料直线轴承,塑料直线轴承具有自润滑特性,即塑料直线轴承里面的滑动膜采用自润滑塑料制成,其在使用过程中均无需额外供油和维护,并且塑料直线轴承带有排屑槽,即使轴承或导柱13上挤满灰尘也无需维护,灰尘在运动过程中会自动从排屑槽中带出。
所述导柱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柱13分别位于第一驱动件21的左右两侧,优选地,两个导柱13关于第一驱动件21呈对称设置,确保承载板11的两端受力均衡,避免因承载板11两端受力不均而发生倾斜。
所述承载板11还装设有固定架15,固定架15的一端安装在承载板11的顶端,第二驱动件22装设在固定架15的另一端,第二驱动件22为驱动气缸或电缸,第二驱动件22的输出端(即第二驱动件22的活塞杆)与推胶板12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二驱动件22的输出端的伸缩实现推胶板12的上下移动。当然,第二驱动件22亦可以为驱动电机,此时,第二驱动件22、推胶板12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第一驱动件21、承载板11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和图4,所述承载板11上还设置有滑条16,滑条16自承载板11靠近推胶板12的一端凸设而成,本实施例中,滑条16与承载板11一体成型,根据需要,还可以将滑条16与承载板11分开单独成型,再将两者固定在一起,推胶板12上设置有滑槽,滑条16装入到滑槽内。当第二驱动件22驱动推胶板12上下移动时,推胶板12即可沿滑条16上下移动,利用滑条16与滑槽的配合对推胶板12进行限位,避免推胶板12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摆动。
所述滑条16自承载板11朝靠近推胶板12的方向凸设而成,滑条16的宽度沿靠近推胶板12的方向逐渐增大,滑槽自推胶板12朝远离承载板11的方向凹设而成,滑槽的宽度沿远离承载板11的方向逐渐增大。实际组装时,将推胶板12从承载板11的上方或下方卡合在滑条16上,避免推胶板12与承载板11沿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彼此脱离。
请参阅图1,所述固定板10包括第一板体17及自第一板体17竖直延伸的第二板体18,第一板体17与第二板体18均为矩形的平板,实际安装时,将第一板体17安装在密炼机上,第一驱动件21装设在第二板体18上,大大简化推胶板移动机构与开炼机之间的安装。
所述推胶板12一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弧形缺口19,本实施例中,弧形缺口19自推胶板12下端端部的两侧分别凹设而成,弧形缺口19的形状与固定辊、转动辊的外形吻合,两个弧形缺口19彼此镜像设置。实际使用时,第二驱动件22驱动推胶板12向下移动,使得推胶板12同时抵接在固定辊及转动辊的表面上,固定辊、转动辊分别容设在弧形缺口19中,此时第一驱动件21再驱动承载板11连带推胶板12水平移动,进而将固定辊、转动辊表面粘附的胶料清除。通过在推胶板12的两侧均设置弧形缺口19,利用一个推胶板12即可同时清除固定辊及转动辊,减少推胶板移动机构的设置,辅助简化开炼机的整体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