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1025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压延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轧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延机。



背景技术:

在发泡件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刚生产出的发泡件中孔隙较大,膨化体积较大,十分松散,不利用使用。为此,需用到一种压延机对其进行压缩,使其扁平化,方能使用。

市场上,有一种普通的压延机,其在传送带上放置一压辊,这样发泡件在传送带上运动,到达压辊处时便会在压辊和传送辊的挤压下被压扁,然后再从另一侧输出,实现压延的目的。但是,这种压延机比较死板,压辊和传送辊的间距不变,从而无法适应各种类别的发泡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延机,其能够自由调节压辊和传送辊间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压延机,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输出端的正上方设置有压辊,所述传送带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竖直的立板,所述立板中部水平设置有横梁,所述立板上部水平设置有蜗杆,所述横梁上位于蜗杆螺旋齿的位置竖直穿设有丝杆,所述丝杆上端设置有和蜗杆螺旋齿啮合的涡轮,所述丝杆的下端套设有丝杆套筒,所述丝杆套筒下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两端向下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压辊轴承连接在固定板之间。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立板在传送带上设置蜗杆和横梁,在横梁上设置带涡轮的丝杆,螺杆转动时会驱动涡轮带着丝杆一起转动;丝杆下设有丝杆套筒,丝杆套筒连接着横板,横板通过固定板连接着压辊,因此,丝杆转动会驱动丝杆套筒上下移动,间接的驱动横板下的压辊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调节压辊和传送辊间距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蜗杆上的螺旋齿为两个并对称设置在横梁的两端。

通过上述方案,在横梁的两端对称设置和蜗杆啮合的涡轮,使得压辊的两端能够同步进行上下移动,从而让压辊在移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衡状态,同时也是为了让压辊和传送辊间各个位置上的间距保持相同,以便更好的进行压延加工。

进一步的,所述丝杆套筒上设置有定位螺栓。

通过上述方案,当丝杆调节到适当的位置后,通过旋紧定位螺栓使其抵触丝杆,从而将丝杆固定,丝杆无法在丝杆套筒内转动,压辊也就无法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将压辊锁住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和横板之间固定连接若干弹簧。

通过上述方案,若干弹簧用于将横梁和横板连接,并在其中起到支撑和缓冲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外套设有弹簧筒,所述弹簧筒上端和横梁之间留有调节空间。

通过上述方案,弹簧外设置弹簧筒,对弹簧具有一定的扶正和导向作用,而弹簧筒和横梁的之间的调节空间,对横板和压辊的上升高度进行了限制,压辊的最大上升高度便是调节空间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筒和横板之间设置有套在弹簧外的弹性垫。

通过上述方案,弹簧筒放置在横板上,并在横板和弹簧筒之间设置弹性垫,缓解因横板的快速上升导致的激烈的碰撞。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的输出端设置有和传送带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的接收台。

通过上述方案,接收台用于接收经由传送辊和压辊压延后的发泡件。

进一步的,所述蜗杆一端设置有手轮。

通过上述方案,手轮能够方便使用者转动蜗杆。

进一步的,所述丝杆位于涡轮和横梁之间轴承连接一轴承套且所述轴承套固定在横梁上。

通过上述方案,丝杆和固定在横梁上的轴承套轴承连接,从而使得丝杆在横梁处的转动更加的顺滑。

进一步的,所述横板两端设置有和立板滑移配合的缺口。

通过上述方案,横板通过缺口和立板配合,从而立板对横板的上下移动有导向的作用,提高了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压辊上方设置涡轮蜗杆装置,实现快速调节压辊高度的目的;且在同一蜗杆的两端对称设置一对螺旋齿,从而能够对压辊的两端同时进行提升或下降,进而保持压辊的稳定程度和水平度;在横梁和横板之间设置若干弹簧,起到减震作用,且弹簧上套设的弹簧筒能够限制压辊上升的最大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用于体现压辊升降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二用于体现弹簧位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用于体现弹簧和横梁之间的调节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传送带;101、输出端;11、立板;12、横梁;13、蜗杆;131、手轮;132、螺旋齿;2、丝杆;21、轴承套;22、涡轮;23、丝杆套筒;231、定位螺栓;3、横板;31、固定板;32、压辊;4、接收台;5、弹簧;51、弹簧筒;52、弹性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压延机,如图1和2所示,包括传送带1,传送带1的输出端101沿传送方向上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立板11,在立板11中部位于两立板11之间水平设置有一横梁12,上部水平设置有一蜗杆13。

蜗杆13的一端连接有一手轮131,蜗杆13上靠近传送带1两侧的位置对称设置有一对螺旋齿132,在横梁12上位于该螺旋齿1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轴承套21,轴承套21内轴承连接有丝杆2,丝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和螺旋齿132啮合的涡轮22。

丝杆2的下端设置有丝杆套筒23,丝杆套筒23侧壁上设置有定位螺栓231,丝杆套筒23下连接着横板3,横板3位于横梁12的正下方且与横梁12平行设置,横板3两端设置有和立板11滑移配合的缺口33,横板3的两端向下设置有固定板31,固定板31之间轴承连接有压辊32,压辊32位于传送带1输出端101传送辊的正山方。

传动带的输出端101设置有和传送带1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的接收台4。

操作说明:

将发泡件放置于传送带1上进行传送,待其到达传送带1输出端101即压辊32和传送带1的传送辊之间时,狭小的空隙会将发泡件压扁,然后借助传动带输送到接收台4进入到下一道工序。

该压延机在对不同厚度的发泡件进行压延时,需对压辊32的高度进行微调,高度太高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高度太低便可能让发泡件无法通过压辊32和传送辊间的间隙。

调节的方式非常简单,只需转动手轮131,驱动蜗杆13转动,与蜗杆13上的螺旋齿132啮合的涡轮22便会跟着转动,从而使得涡轮22上连接的丝杆2转动,丝杆2的转动会直接带动丝杆2底部的螺纹连接的丝杆套筒23上下移动,则横板3也会一起上下运动,最终使得横板3下的压辊32上下运动,从而使得压辊32和传送辊之间的距离改变,达到调节压辊32高度的目的。

实施例二,一种压延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和4所示,在横梁12和横板3之间设置有一对弹簧5,弹簧5外套设有弹簧筒51,弹簧筒51和横梁12之间留有调节空间,并且在弹簧筒51和横板3之间设置弹性垫52,弹性垫52套设在弹簧5外。

若干弹簧5用于将横梁12和横板3连接,并在其中起到支撑和缓冲的作用。弹簧5外设置弹簧筒51,对弹簧5具有一定的扶正和导向作用,而弹簧筒51和横梁12的之间的调节空间,对横板3和压辊32的上升高度进行了限制,压辊32的最大上升高度便是调节空间的高度。弹簧筒51放置在横板3上,并在横板3和弹簧筒51之间设置弹性垫52,缓解因横板3的快速上升导致的激烈的碰撞。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