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塑性硫化橡胶生产用双螺杆混炼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4938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塑性硫化橡胶生产用双螺杆混炼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炼机,尤其涉及一种热塑性硫化橡胶生产用双螺杆混炼机。



背景技术:

热塑性硫化橡胶(英文为Thermoplastic Vulcanizate),简称为TPV,其应用温度范围广(–60—150℃),软硬度应用范围广(25A—54D),易染色以及优良的加工性能,广泛应用在各类领域。例如汽车工艺中的密封条、防尘罩、挡泥板、通风管、缓冲器、波纹管、进气管等。而TPV的生产时需要将PP与EPDM(三元乙丙橡胶)先放入到密炼机中进行预混合炼制,然后再送至单螺杆造粒机中造粒,最后再送至双螺杆内加入硫化剂等其它助剂进行动态硫化后造粒。

而目前市场上的密炼机一般包括密炼室、两个转子、转子密封装置、加料压料装置、卸料装置、传动装置以及机座,一般转子也只含有一主一副两条凸棱。这样的密炼机存在混炼周期长、混炼效果差、混炼效率低等问题,同时密炼机是间歇式混炼,炼制一缸以后整体出料后再炼制另一缸,效率非常低。尤其是这种密炼机在混炼的过程中由于混炼时间长,易出现摩擦升温的现象,从而造成EPDM降解,从而影响成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塑性硫化橡胶生产用双螺杆混炼机,该双螺杆混炼机可对PP与EPDM连续混合密炼,并且在物料输送的过程中保证了良好的混合效果,不但提高了混炼的效率,而且提高了混炼的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塑性硫化橡胶生产用双螺杆混炼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混炼筒,所述混炼筒的外部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混炼筒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该混炼筒内转动安装两根水平平行且相互啮合的混炼螺杆,所述混炼螺杆与混炼动力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混炼螺杆包括相互交替设置的若干段输送螺纹段和若干段混合螺纹段,其中一个输送螺纹段与进料口位置匹配,一个输送螺纹段与出料口匹配。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混合螺纹段包括正向混合螺纹段和反向混合螺纹段,所述正向混合螺纹段与反向混合螺纹段配合使用,所述正向混合螺纹段包括至少两条正向混合螺纹,正向混合螺纹相对于螺杆的中心线圆周均布,所述反向混合螺纹段包括至少两条反向混合螺纹,反向混合螺纹相对于螺杆的中心线圆周均布。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正向混合螺纹和反向混合螺纹的螺距相等。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同一混合螺纹段中的正向混合螺纹段和反向混合螺纹段的长度相等。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正向混合螺纹段的正向混合螺纹和反向混合螺纹段的反向混合螺纹的端部相对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混炼螺杆包括螺杆本体,所述输送螺纹段和混合螺纹段通过传动结构可拆卸套装固定于螺杆本体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混合螺纹段为分段式结构,正向混合螺纹段和反向混合螺纹段分别通过所述传动结构套装于螺杆本体上并轴向衔接配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传动结构包括设置于螺杆本体上的传动外齿,对应的所述正向混合螺纹段、反向混合螺纹段、输送螺纹段上均设置有与传动外齿啮合的传动内齿。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由于所述混炼筒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该混炼筒内转动安装两根水平平行且相互啮合的混炼螺杆,所述混炼螺杆与混炼动力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混炼螺杆包括相互交替设置的若干段输送螺纹段和若干段混合螺纹段,其中一个输送螺纹段与进料口位置匹配,一个输送螺纹段与出料口匹配,因此,将原料从进料口加入后,原料在被两个混炼螺杆带动输送并混合,利用输送螺纹段进行对物料产生输送力,而利用混合螺纹段对物料产生剪切混合力,这样经过间歇式的输送、混合交替进行使预混合过程连续、并且混合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最终提高了热塑性硫化橡胶的质量。

又由于所述混合螺纹段包括正向混合螺纹段和反向混合螺纹段,所述正向混合螺纹段与反向混合螺纹段配合使用,所述正向混合螺纹段包括至少两条正向混合螺纹,正向混合螺纹相对于螺杆的中心线圆周均布,所述反向混合螺纹段包括至少两条反向混合螺纹,反向混合螺纹相对于螺杆的中心线圆周均布,因此,该混合螺纹段的混合效果更好,正向混合螺纹段会将物料混合并向出料口推送,而反向混合螺纹段会将物料朝着相反的方向运行,而物料又整体受到输送螺纹段的输送力,因此,整体物料是由进料口向出料口移动,只是物料再输送的过程中会部分受到反向混合螺纹段的反作用力而回流,从而延长是输送路径的同时,也使物料与物料之间产生搅拌效果,从而提高了混合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剪切力过大的现象。

又由于所述混合螺纹段为分段式结构,正向混合螺纹段和反向混合螺纹段分别通过所述传动结构套装于螺杆本体上并轴向衔接配合,因此,该混合螺纹段可以根据实际的混合效果进行调整,例如可以配置多个正向混合螺纹段和多个反向混合螺纹段,也可正反交替设置,甚至可以配置不同数量的正向混合螺纹段和反向混合螺纹段,从而满足不同转速下的混合效果,使混合效果和输送效率达到一个最佳状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混炼螺杆的啮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正向混合螺纹段的端面视图;

图4是反向混合螺纹段的端面视图;

附图中:1.机架;2.混炼筒;3.进料口;4.出料口;5.进料装置;51.进料斗;52.进料管;53.进料螺杆;6.混炼动力装置;7.混炼螺杆;71.输送螺纹段;711.输送套体;713.传动内齿;712.输送螺纹;72.正向混合螺纹段;721.正向混合套体;722.正向混合螺纹;73.反向混合螺纹段;731.反向混合套体;732.反向混合螺纹;74.螺杆本体;8.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热塑性硫化橡胶生产用双螺杆混炼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混炼筒2,所述混炼筒2的外部设置有加热装置8,所述混炼筒2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3,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4,进料口3设有进料装置5。

如图1所示,所述进料装置5包括进料斗51,所述进料斗51通过进料管52与进料口3连接,所述进料管52上设置有由电机驱动的进料螺杆53,原料从进料斗51进入后通过进料螺杆53的输送将物料送通过进料口3进入到混炼筒2内,实现物料的进料。

如图2所示,该混炼筒2内转动安装两根水平平行且相互啮合的混炼螺杆7,两根混炼螺杆7处于混炼筒2内进行输送、剪切和搅拌,所述混炼螺杆7与混炼动力装置6传动连接,所述混炼动力装置6包括电机和减速器,所述电机与减速器传动连接,减速器与两根混炼螺杆7之间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其中,两根混炼螺杆7的旋转方向相同,也可相反,本实施例中为旋向相反。

所述混炼螺杆7包括相互交替设置的若干段输送螺纹段71和混合螺纹段,其中一个输送螺纹段71与进料口3位置匹配,一个输送螺纹段71与出料口4匹配。

输送螺纹段71和混合螺纹段均可拆卸安装。混炼螺杆7包括螺杆本体74,螺杆本体74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输送螺纹段71和混合螺纹段的传动外齿,对应的输送螺纹段71和混合螺纹段上设置有与传动外齿啮合的传动内齿713。

输送螺纹段71包括输送套体711和至少两个输送螺纹712,输送套体711上设置了所述传动内齿713,将传动内齿713套装在螺杆本体74的传动外齿上即可完成旋转传动。而输送螺纹段71设置于输送套体711的外周,两个螺纹本体的输送螺纹712匹配啮合。

所述混合螺纹段包括正向混合螺纹段72和反向混合螺纹段73,所述正向混合螺纹段72与反向混合螺纹段73配合使用。

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螺纹段包括的正向混合螺纹段72和反向混合螺纹段73均为分段式结构,正向混合螺纹段72和反向混合螺纹段73分别通过所述传动结构套装于螺杆本体74上并轴向衔接配合。所述传动结构和输送螺纹段71的相同,即传动结构包括设置于螺杆本体74上的传动外齿,对应的所述正向混合螺纹段72、反向混合螺纹段73、输送螺纹段71上均设置有与传动外齿啮合的传动内齿713。

所述正向混合螺纹段72包括正向混合套体721,所述正向混合套体721的外周设置了至少两条正向混合螺纹722,正向混合螺纹722相对于螺杆的中心线圆周均布,所述反向混合螺纹段73包括反向混合套体731,所述反向混合套体731的外周设置了至少两条反向混合螺纹732,反向混合螺纹732相对于螺杆的中心线圆周均布。所述正向混合螺纹722和反向混合螺纹732的螺距相等。正向混合螺纹段72的正向混合螺纹722和反向混合螺纹段73的反向混合螺纹732的端部相对接。

同一混合螺纹段中的正向混合螺纹段72和反向混合螺纹段73的长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通过这种分段式可拆卸结构构成了混炼机的混炼螺杆7,可根据实际的工艺参数进行调整混炼螺杆7的配置。

当然,该混炼螺杆7也可以是一体设置,即输送螺纹段71和正向混合螺纹段72、反向混合螺纹段均与螺杆本体74一体设置。

还有一种变化结构,即正向混合螺纹段和反向混合螺纹段为一体设置,也就是说混合螺纹段为一体结构。该结构变形均可达到混合与输送的最佳平衡点。

例如,当螺杆的转速相对较低时,物料在混炼筒2内停留的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可以通过增加输送螺纹段71的数量和长度减少混合螺纹段的数量,以达输送和混合之间的最佳状态。

又例如当螺杆的转速调教转速较高时,物料的输送本来较快,因此,可适当的增加混合螺纹段,正向混合螺纹段72和反向混合螺纹段73的数量并非一定要相等,可以根据具体的转速进行调整,例如正向混合螺纹段72的数量比反向混合螺纹段73的数量少,那么混合的效果更佳,更适合转速较高的环境。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不作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基础上,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造,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