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斜顶潜伏式进胶结构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5237阅读:9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斜顶潜伏式进胶结构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具有斜顶潜伏式进胶结构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现在很多采用潜伏式进胶的注塑模具,如图1-2所示,主流道4、分流道5、潜伏式流道11和竖一字型辅助流道10依次连通,越接近型腔,流道的内径约窄,从而使得注塑过程中,塑胶料越接近型腔其压力和流速液就越大,从而导致制得的塑胶制品3在进胶口附近产生暗印15冲料印;由于辅助流道10成竖一字型,从而会在塑胶制品3的底壁上形成相对应的竖一字型凸块14;然后再采用在塑胶表面喷漆遮盖,或用羊毛毡擦试等方法去除暗印,该法费时费工,成本消耗高。为解决该问题,发明人经过多方尝试,比如适当降低注塑过程中的注胶速率,但是研究中发现:由于产品比较大,且受浇口位置的限制,注胶速率降低后会对塑胶制品其他方面的性能产生的严重影响,以至于影响了塑胶制品3的正常使用,因此,单纯改变塑胶制品制作过程中的工艺参数上,该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从而使研制一种能够完美解决暗印问题的潜伏式进胶结构的注塑模具变得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斜顶潜伏式进胶结构的注塑模具,其能够避免注塑过程中,塑胶制品在进胶口附近产生暗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斜顶潜伏式进胶结构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仁和动模仁,所述定模仁和动模仁合模形成一个塑胶制品的型腔,所述定模仁上设置有主流道,所述动模仁上设置有与所述主流道相连通的分流道、潜伏式浇口结构和斜顶,所述斜顶包括斜顶头和斜顶杆;所述潜伏式浇口结构包括开制于所述斜顶头上的辅助流道,和连通所述辅助流道和分流道的潜伏式流道,所述潜伏式流道成锥形,与分流道相连通的一端粗,与辅助流道相连通的一端窄,所述辅助流道包括直流道,和设置于直流道底端、并与所述直流道相连通的横流道,所述横流道的另一端与潜伏式流道相连接,所述直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型腔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流道为L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流道不仅包括了直流道,还在直流道的底端设置了横流道,从而将辅助流道从传统的竖一字型变成了L型,加长了辅助流道的长度,从而降低了浇口处的塑胶料压力和流速,避免了塑胶制品在进胶口附近产生暗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动模仁和塑胶制品的位置关系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塑胶制品与潜伏式流道的位置关系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图3沿L-L的阶梯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动模仁和塑胶制品的位置关系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塑胶制品与潜伏式流道的位置关系图。

图中,1、定模仁,2、动模仁,3、塑胶制品,4、主流道,5、分流道,7、斜顶,8、斜顶头,9、斜顶杆;10、辅助流道,11、潜伏式流道,12、直流道,13、横流道;14、竖一字型凸块;15、暗印;16、直凸块;17、横凸块;18、L型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3-6所示,一种具有斜顶潜伏式进胶结构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仁1和动模仁2,所述定模仁1和动模仁2合模形成一个塑胶制品3的型腔,所述定模仁1上设置有主流道4,所述动模仁2上设置有与所述主流道4相连通的分流道5、潜伏式浇口结构和斜顶7,所述斜顶7包括斜顶头8和斜顶杆9;所述潜伏式浇口结构包括开制于所述斜顶头8上的辅助流道10,和连通所述辅助流道10和分流道5的潜伏式流道11,所述潜伏式流道11成锥形,与分流道5相连通的一端粗,与辅助流道10相连通的一端窄,所述辅助流道10包括直流道12,和设置于直流道12底端、并与所述直流道12相连通的横流道13,所述横流道13的另一端与潜伏式流道11相连接,所述直流道12的另一端与所述型腔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流道10成L型,从而使得注塑过程中,在塑胶制品3的底部形成相对应的L型凸块18,所述L型凸块18的竖部为与直流道12相对应的直凸块16,所述L型凸块18的横部为与所述横流道13相对应的横凸块17。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流道10不仅包括了直流道12,还在直流道12的底端设置了横流道13,从而将辅助流道10从传统的竖一字型变成了L型,加长了辅助流道10的长度,从而降低了浇口处的塑胶料压力和流速,避免了塑胶制品3在进胶口附近产生暗印15。同时,如果能够在不影响注塑制品其他性能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注塑时的注胶速率,效果将更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