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9119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双色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色模具。



背景技术:

双色模具,是指两种塑胶材料在同一台注塑机上注塑,分两次成型,但是产品只出模一侧的模具。一般这种模塑工艺也叫作双料注塑,通常由一套模具完成,且需要专门的注塑机。

目前,公告号为CN20243918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卡扣成型的热流道双色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回转轴和动模回转盘,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均固定在动模回转盘上,动模回转盘固定在回转轴上,在需要使用的时候,需要将一色模具以及二色模具固定到动模回转盘上,且一色模具以及二色模具上的浇注口与注塑机上的浇注头相对,不过在固定安装一色模具以及二色模具的时候,一般采用螺钉直接固定的方式将一色模具以及二色模具固定在动模回转盘上,螺钉直接固定的方式需要在安装的时候不断旋转螺钉,这样在安装的时候比较麻烦,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色模具,其安装花费时间较少。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色模具,包括定模、动模、回转盘,所述定模固定安装在回转盘上,所述回转盘上分布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部设置有限定槽,所述定模上设置有用于与安装孔嵌合的直杆,所述直杆上设置有用于与限定槽嵌合进而将定模紧固连接在回转盘上的限定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使用双色模具的时候,首先根据模具的大小以及形状确定双色模具的安装位置,然后控制双色模具向着对应的安装孔位置移动,直至双色模具中定模下方的直杆与回转盘上的对应安装孔相对,然后控制双色模具向着回转盘一侧移动,直至定模的端面与回转盘的端面贴合,此时定模上的直杆完全嵌入到安装孔的内部,定模不易发生横向的偏移,此时直杆上的限定件嵌入到限定槽的内部,且限定件的外侧壁与限定槽的内槽壁贴合,定模不易沿着安装孔发生纵向的滑移,这样定模被紧固连接在回转盘上,这样设置的双色模具在安装的时候,只需要将定模放置指定的位置上,即可完成定模的固定安装,且双色模具上的浇注口能够与注塑机上的浇注头相对,使得双色模具的安装过程变得更加简便、快捷,减少了双色模具安装所需要的时间。

优选的,所述限定件包括位于直杆内部的第一滑移槽、滑移连接在第一滑移槽内部的限定杆、第一弹簧,所述限定杆的滑移方向为直杆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一弹簧用于驱动限定杆向着直杆外部移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直杆嵌接到安装孔内部的时候,第一弹簧对限定杆施加以指向背离安装孔轴心线一侧的弹力,使得限定杆向着背离直杆轴心线一侧运动且限定杆的端部与安装孔的内孔壁抵接。

优选的,所述限定杆靠近动模一端为控制端,限定杆靠近回转盘一端为限位端,所述控制端同时贯穿直杆、定模且凸出于定模的外侧壁,所述限位端贯穿于直杆且凸出于直杆的外侧壁,所述定模上设置有第二滑移槽,所述第二滑移槽用于供控制端进行纵向滑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定模通过直杆紧固连接到回转盘上的时候,只需要对限定杆的控制端施加以指向直杆轴心线一侧的压力,此时控制端带动限位端向着直杆轴心线一侧运动,且最终直杆上的限位端收纳于直杆的内部,此时第一弹簧被压缩,这样在安装的时候只需对定模侧壁上的控制端施加以压力即可,使得直杆安装到安装孔内部的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不需要直接对直杆上的限定部进行操作;在直杆完全嵌接到安装孔内部的时候,第一弹簧对限定件施加以弹力,使得限定杆向着背离安装孔轴心线一侧移动,且限位端插入到限定槽的内部,控制端凸出于定模的侧壁;在需要控制定模与回转盘分离的时候,只需要对定模侧壁上的控制端施加以压力,此时限定杆向着安装孔轴心线一侧移动,且限位端与限定槽分离,此时可以将定模与回转盘分离,使得定模的取出过程变得更加简便、快捷。

优选的,所述定模上设置有第三滑移槽,所述第三滑移槽的长度方向与安装孔的中心线方向相同,所述直杆滑移连接在第三滑移槽的内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直杆滑移连接在第三滑移槽的内部,这样在将定模安装到回转盘上的时候,可以先将定模放置到回转盘的端面上,此时直杆在压力的作用下向着第三滑移槽的内部移动,然后将定模推向安装孔一侧,这样就不需要一直将定模提起,使得定模的安装过程变得更加方便。

优选的,所述直杆靠近定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定模的内部设置有第四滑移槽,所述第四滑移槽与第三滑移槽连通且用于供凸块滑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直杆靠近回转盘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环状的凸块定模内部设置有用于供凸块进行滑移的第四滑移槽,这样在直杆向着安装孔一侧移动的时候,凸块会与第四滑移槽靠近回转盘的内槽壁抵接,使得直杆不会从第三滑移槽的内部滑移脱出。

优选的,所述第四滑移槽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用于驱动凸块以及直杆向着第三滑移槽外部一侧移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四滑移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对凸块施加以指向回转盘一侧的弹力,这样在直杆与安装孔相对的时候,第二弹簧推动直杆向着安装孔内部移动,使得直杆能够更快嵌接到安装孔的内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定模的安装效率。

优选的,所述直杆的数目至少为两个且均匀分布在定模靠近回转盘的端面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直杆的数目至少为两个,这样在直杆嵌接到安装孔内部的时候,多根直杆能够对定模提供更加稳定的限制作用,使得定模能够更加稳定的紧固在回转盘上。

优选的,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嵌接在安装孔内部且用于对定模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双色模具安装到定模安装盘上的时候,首先根据双色模具的形状以及大小确定双色模具在回转盘上的安装位置,然后将定位件嵌接到对应的安装孔内部,这样在将双色模具移动到指定位置并进行安装的时候,只需要将双色模具推动到与定位件抵接,此时双色模具位于相应的位置,不需要频繁对双色模具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双色模具的安装过程变得更加方便。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的孔口形状为多边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孔的孔口形状为多边形,这样在定模的侧壁与定位件抵接的时候,定位件不易发生周向的转动,使得定位件的定位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的外形结构;

图2为实施例的正视剖视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各个部分的连接情况;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定模;2、动模;3、回转盘;4、回转轴;5、安装孔;6、直杆;7、限定件;8、第一滑移槽;9、限定杆;10、第一弹簧;11、限定槽;12、控制端;13、限位端;14、第二滑移槽;15、第三滑移槽;16、凸块;17、第四滑移槽;18、第二弹簧;19、定位件;20、连接端;21、定位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双色模具,如图1、图3所示,包括定模1、动模2、回转盘3、回转轴4,回转轴4呈竖直方向设置,回转轴4的顶部设置有回转盘3,且回转盘3于回转轴4呈同轴心设置,回转盘3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安装孔5,且安装孔5贯穿于回转盘3,回转盘3背离回转轴4的端面上设置有定模1,且定模1的中心线与回转盘3的轴心线重合,动模2连接在定模1背离回转盘3一侧;定模1背离动模2的端面上设置有直杆6,直杆6的数目为四个且均匀分布在定模1上,直杆6的长度方向与定模1的中心线方向相同,直杆6的直径长度与安装孔5的孔口直径相同,直杆6上设置有限定件7,这样在需要将定模1安装到回转盘3上的时候,只需要控制定模1板上的直杆6与对应的安装孔5一一相对,然后将定模1放置到回转盘3上,且直杆6嵌接在安装孔5的内部,且直杆6上的限定件7与安装孔5的内孔壁抵接,此时定模1紧固安装在回转盘3上,且不易相对于回转盘3发生偏移,这样设置的双色模具在将定模1安装到回转盘3上的时候花费时间较少。

如图1、图2、图3所示,安装孔5的孔口形状为方形,安装孔5的内孔壁上设置有限定槽11,限定槽11的深度方向垂直于安装孔5的深度方向;定模1上设置有第三滑移槽15,第三滑移槽15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三滑移槽15背离回转盘3的端部上设置有第四滑移槽17,第四滑移槽17与第三滑移槽15相连通,且第四滑移槽17与第三滑移槽15呈同轴心设置,直杆6滑移连接在第三滑移槽15的内部,直杆6背离回转盘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向着背离直杆6轴心线一侧凸出的凸块16,凸块16滑移连接在第四滑移槽17的内部,直杆6背离回转盘3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弹簧18,第二弹簧18背离直杆6的一端连接在第四滑移槽17背离直杆6的内槽壁上,定模1上设置有第二滑移槽14,第二滑移槽14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且第二滑移槽14与第四滑移槽17连通,限定件7包括第一滑移槽8、限定杆9、第一弹簧10,第一滑移槽8沿直杆6的径向方向设置,第一滑移槽8呈凵形,且第一滑移槽8的两端沿直杆6的径向方向分布,且第一滑移槽8的两端均贯穿于直杆6的外侧壁,第一滑移槽8靠近直杆6轴心线的内槽壁上设置有第一弹簧10,第一弹簧10背离直杆6轴心线的端部与限定杆9相连,限定杆9横向滑移连接在第一滑移槽8的内部,限定杆9的一端为限位端13,限位端13位于第一滑移槽8靠近回转盘3的端部内,限定杆9的另一端为控制端12,控制端12横向滑移连接在第一滑移槽8背离回转盘3端部,控制端12穿过第二滑移槽14且凸出于定模1的外侧壁。

如图1、图2所示,双色模具还包括定位件19,定位件19包括连接端20以及定位端21,连接端20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定位端21固定连接在连接端20的端部,定位端21的横截面形状为L形。

双色模具的具体安装过程如下:首先根据定模1的大小以及形状决定定模1的安装位置,然后将两个定位件19嵌接到对应安装孔5的内部,然后对定模1侧壁上的控制端12施加以压力,使得控制端12向着定模1内部移动,且直杆6上的限位端13向着直杆6轴心线一侧移动且收纳于直杆6内部,然后将定模1放置到回转盘3上,然后将定模1向着定位件19一侧移动,直至定模1的侧壁与两个定位件19抵接,此时定模1上的直杆6对回转盘3上的安装孔5相对,直杆6在第二弹簧18的作用下向着安装孔5的内部移动,直至直杆6完全嵌接到安装孔5内,此时直杆6侧壁上的限位端13与限定槽11相对,第一弹簧10对限定杆9施加以弹力,且限定杆9向着限定槽11一侧移动,直至限位端13完全插入到限定槽11的内部,且限位端13的外侧壁与限定槽11的内槽壁抵接,此时定模1固定连接在回转盘3上,然后将动模2连接到定模1上;在需要将动模2取下的时候,只需要对控制端12施加以压力,使得控制端12带动限定杆9向着直杆6轴心线一侧移动,且限位端13与限定槽11分离,然后将定模1提起,使得定模1上的直杆6与回转盘3上的安装孔5分离,此时定模1与回转盘3完全分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