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胶膜片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6284阅读:1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胶膜片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胶膜片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图1为硅胶膜片的立体图,图2为硅胶膜片的剖视图。硅胶膜片由膜片A和设置于膜片A边缘的弧形扣位B组成。这种硅胶膜片的成型模具一般采用固定模芯。但由于硅胶膜片的弧形扣位B不能活动,弧形扣位B容易卡在模具中,难以从模具中脱离。脱模过程中,硅胶膜片容易破损。残留在模具中的产品难以清除,良品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脱模简单、良品率高的硅胶膜片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硅胶膜片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模芯以及顶板,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模时内部设置有型腔;所述下模设置有上下贯穿所述下模的容置孔,所述容置孔上开口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模芯活动插设于所述容置孔内,所述模芯设置有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下模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孔内壁设置有向内凸出的卡位凸环。

进一步地,所述上限位部为限位台阶。

进一步地,所述下限位部为套设于所述模芯外的缓冲胶圈。

进一步地,所述模芯底面插设有顶出螺丝。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底架,所述下模架设于所述底架上;所述底架上表面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并可上下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开模后,利用顶板把模芯向上顶出,使硅胶膜片脱模而不会损坏弧形扣位,避免硅胶膜片破损,提高良品率;(2)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能够限制模芯移动的距离,避免模芯从下模中脱落,减少对模芯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硅胶膜片的立体图。

图2为硅胶膜片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上模, 11、型腔, 20、下模, 21、容置孔,

22、卡位凸环, 30、模芯, 31、限位台阶, 32、缓冲胶圈,

33、顶出螺丝, 40、顶板, 50、底架, 51、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种硅胶膜片成型模具,包括上模10、下模20、模芯30以及顶板40,上模10和下模20合模时内部设置有若干型腔11。下模20设置有上下贯穿下模20的容置孔21,容置孔21上开口与对应的型腔11连通。模芯30活动插设于容置孔21内,模芯30设置有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顶板40设置于下模20下方,顶板40与外界的顶出装置传动连接,使顶板40能够上下运动。

容置孔21内壁设置有向内凸出的卡位凸环22。上限位部为限位台阶31。下限位部为套设于模芯30外的缓冲胶圈32。其中,限位台阶31与卡位凸环22上端配合,能够限制模芯30下落的高度,避免模芯30从下模20中掉落;缓冲胶圈32与卡位凸环22下端配合,能够限制模芯30上移的高度,避免模芯30被顶出下模20。

模芯30底面插设有顶出螺丝33。其中,顶出螺丝33用于把缓冲胶圈32固定在模芯30上;同时,顶板40向上运动时,顶板40对顶出螺丝33向上推,从而使模芯30向上运动。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底架50,下模20架设于底架50上;底架50上表面设置有安装槽51,顶板40设置于安装槽51内并可上下运动。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硅胶膜片在型腔11内成型后,上模10与下模20分离;顶板40向上运动并顶起顶出螺丝33,使模芯30向上运动,硅胶膜片脱模完成;顶板40向下运动并复位,模芯30在重力作用下复位;合膜注塑,周而复始。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