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脑C壳注塑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5212阅读:685来源:国知局
笔记本电脑C壳注塑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C壳注塑模。



背景技术:

笔记本通常由四个主要的壳体组成,在生产中俗称为 A 壳、B 壳、C 壳和 D 壳,其中笔记本 C 壳是指笔记本的主机上盖。

电脑笔记本C壳采用IMR成型,即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为了节省后续人工切除料头成本,成型过程中,使用倒灌三板模形成开模,三膜板包括固定板、剥料板及公模板,传统的浇流道是开设在压板上,压板嵌设在固定板中用于将浇口套的下端固定在固定板上,浇口套的上端镶嵌在公模板上的模仁中。但倒灌三板模存在有缺陷,浇注的料头太长,从而导致成型周期延长,生产效率降低。另外,传统的浇口套材质为SKD61,散热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C壳注塑模,解决了浇注料头太长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笔记本电脑C壳注塑模,包括公模板、剥料板、固定板、压板及浇口套,在所述公模板中镶嵌有模仁,所述浇口套从下到上依次穿过固定板、公模板及模仁,所述浇口套的上端镶嵌在所述模仁中,下端镶嵌在所述固定板中,所述固定板的下端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开设有浇流道,该浇流道与浇口套导通,所述压板与设置在其下方的所述剥料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流道开设在固定板的凹槽上,压板与剥料板固定连接,胶体可以直接从固定板上的浇流道开始进料,与传统的进胶方式,即浇流道是开设在压板上的相比,通过改变浇流道的位置和浇口套的连接方式,使料头长度变短,从而缩短了浇注生产的工作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浇口套材质为铍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铍铜散热性能好且各物理性能优良,可以减少注塑件的冷却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板与剥料板通过螺钉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板与剥料板的连接简单有效,不易脱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浇口套设有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浇口套同时浇注工作,大幅提高浇注效率的同时,使胶体在模仁中分布更均匀,提高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C壳注塑模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固定板、压板及浇口套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C壳注塑模中浇流道开设位置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1、公模板;2、固定板;21、浇流道;3、剥料板;4、压板;5、浇口套;6、模仁。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C壳注塑模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笔记本电脑C壳注塑模,包括公模板1、剥料板3、固定板2、压板4及浇口套5,在所述公模板1中镶嵌有模仁6,所述浇口套5从下到上依次穿过固定板2、公模板1及模仁6,所述浇口套5的上端镶嵌在所述模仁6中,下端镶嵌在所述固定板2中,所述固定板2的下端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开设有用于流通胶体的浇流道21,该浇流道21与浇口套5导通。在浇流道21的长度中间位置设有进胶口,浇流道21的两端分别与浇口套5导通,胶体从进胶口进入,顺着浇流道21向其两端流淌,浇口套5设置有两个,分别在浇流道21的两端,胶体通过浇口套5注入模仁6,两个浇口套5同时浇注工作,加快产品的浇注时间,提升生产效率。传统的浇注模,即浇流道21是开设在压板4上的,压板4嵌设在固定板2中用于将浇口套5的下端固定在固定板2上,固定板2的下端面上开有凹槽,所以料头的长度是压板4的厚度+固定板2的厚度+固定板2到公模板1的距离+公模板1的厚度+模仁6的厚度-凹槽深度,为200mm。而经过技术改进,浇流道21开设在固定板2上,压板4与剥料板3固定连接,所以料头的长度是固定板2的厚度+固定板2到公模板1的距离+公模板1的厚度+模仁6的厚度-凹槽的深度,为180mm,料头长度变短,从而缩短了浇注生产的工作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传统的浇口套5材质为SKD61,散热性能较差,由于处于熔融状态的胶体一直要通过浇口套5注入型腔,而散热性能较差的话,注入时胶体仍保持较高的温度,那所需的冷却时间也会很长,通过技术改进,将浇口套5的材料改为铍铜,铍铜的散热性能好且各物理性能优良,很适合作为浇口套5材料,相较于之前而言,浇注的胶体温度降低,成型所需的冷却时间也减少,缩短了工作周期也就提高了生产效率。所述压板4与剥料板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压板4与剥料板3的连接简单有效,不易脱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