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不同机型的挤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3933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应不同机型的挤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应不同机型的挤塑模具。



背景技术:

挤塑设备机型种类型号很多,且大小不同,在生产过程中要求模具各自有一套系列,进行生产时模具的数量太多,不便于生产和管理,同时增加了模具的生产成本;

现有技术中,原来的挤塑设备要生产不同规格类型的电线电缆时,更换模芯模具需要通过加热分料套,使分料套里凝固的塑料液化,才能把分料套卸载下来,然后再重新安装对应型号的挤塑模具,这样无疑操作过程繁琐,增加劳动的强度和人工成本,降低企业的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应不同机型的挤塑模具,生产操作更为便捷,无需加热卸下分料套,直接更换模芯就可以,减轻了劳动的强度和降低人工成本,同时通用的模具也减低了制造成本,对模具能够进行有效管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应不同机型的挤塑模具,包括机架本体、分料套、模芯、模套和过渡件,所述分料套、所述模芯、所述模套、所述过渡件依次连接设置;

所述分料套包括分料套本体、分料套料头,所述分料套本体与所述分料套料头固定连接,所述机架本体上部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分料套本体设置于所述机架本体上,所述分料套料头插装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所述分料套料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过渡件的平直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过渡件的斜面端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模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外螺纹;

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匹配设置,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第二内螺纹匹配设置;

所述模套包括模套本体和固定盘,所述模套本体和所述固定盘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盘匹配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分料套料头的外壁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为螺旋构件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分料套料头的一端设置有斜坡面,所述斜坡面的下部与所述过渡件的平直端匹配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模芯为漏斗形构件设置,所述过渡件的斜面端与所述模芯的平直端匹配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渡件为漏斗形构件。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渡件设置有若干,且所述过渡件根据不同的机型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模芯设置有若干,且所述模芯根据不同的机型设置;所述过渡件与所述模芯一一对应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渡件、所述分料套、所述模芯和所述模套上均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为螺纹盲孔构件设置。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应不同机型的挤塑模具,包括:机架本体、分料套、模芯、模套和过渡件,所述分料套包括分料套本体、分料套料头;

所述分料套料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过渡件的平直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过渡件的斜面端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模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模套包括模套本体和固定盘,所述模套本体和所述固定盘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盘匹配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基于以上结构,所述生产操作更为便捷,无需加热卸下分料套,直接更换模芯就可以,减轻了劳动的强度和降低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分料套料头的外壁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为螺旋构件设置;基于以上结构,加热后的物料通过所述第三凹槽方便的进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分料套料头的一端设置有斜坡面,所述斜坡面的下部与所述过渡件的平直端匹配设置;基于以上结构,通过所述斜坡面加热后的物料流动性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模芯为漏斗形构件设置,所述过渡件的斜面端与所述模芯的平直端匹配设置;基于以上结构,物料流动性强保障产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过渡件为漏斗形构件,所述过渡件设置有若干,且所述过渡件根据不同的机型设置;基于以上结构,方便了正常的使用,方便所述分料套、所述模芯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模芯设置有若干,且所述模芯根据不同的机型设置;所述过渡件与所述模芯一一对应设置;基于以上结构,无需加热卸下分料套,通用的模具也减低了制造成本,对模具能够进行有效管理。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过渡件、所述分料套、所述模芯和所述模套上均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为螺纹盲孔;基于以上结构,通过所述盲孔方便进行安装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应不同机型的挤塑模具,生产操作更为便捷,减轻劳动的强度和降低人工成本,同时通用的模具也减低了制造成本,方便模具能够进行有效管理,提高工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一种适应不同机型的挤塑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无过渡件时挤塑模具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分料套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机架本体,11、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2、分料套,21、分料套本体,22、分料套料头,221、第一内螺纹,222、第三凹槽,223、斜坡面,3、模芯,31、第二外螺纹,4、模套,41、模套本体,42、固定盘,5、过渡件,51、第一外螺纹,52、第二内螺纹,6、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应不同机型的挤塑模具,包括:机架本体1、分料套2、模芯3、模套4和过渡件5,分料套2、模芯3、模套4、过渡件5依次连接设置;

分料套2设置于机架本体1上,如果直接安装一个时,将分料套2、模芯3直接连接,如何距离不合适时,通过过渡件5进行连接;

分料套2包括分料套本体21、分料套料头22,分料套本体21与分料套料头22固定连接,机架本体1上部设置有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分料套本体21设置于机架本体1上,分料套料头22插装设置于第一凹槽11内;

分料套料头22的外壁设置有第三凹槽222,第三凹槽222为螺旋构件设置,分料套料头22的一端设置有斜坡面223,斜坡面223的下部与过渡件5的平直端匹配设置;模芯3为漏斗形构件设置,过渡件5的斜面端与模芯3的平直端匹配设置;通过斜面端增加液体的流动性,使加热的物料流动性好,生产的产品质量高;

分料套料头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内螺纹221,过渡件5的平直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51,过渡件5的斜面端设置有第二内螺纹52,模芯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外螺纹31;第一外螺纹51与第一内螺纹221匹配设置,第二外螺纹31与第二内螺纹52匹配设置;不同规格的电线电缆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模芯3,当模芯3与分料套2口径不一致时,我们可以通过过渡件5进行过渡,再进行连接;

模套4包括模套本体41和固定盘42,模套本体41和固定盘42固定连接,固定盘42匹配设置于第二凹槽12内;

该套模具模芯3是可以进行更换的,但模套4不可更换,电线电缆的塑料绝缘层的厚度,我们可以通过控制通过模芯3的电线芯或电缆芯的移动速度进行控制,要求绝缘层越厚速度越慢;

这样就使生产操作更为便捷,无需加热卸下,直接更换模芯3就可以了,同时通用的模具也减低了制造成本,对模具能够进行有效管理。

上述实施例中,工作的原理是原来的挤塑设备要生产不同规格类型的电线电缆时,更换模芯3模具需要通过加热分料套2,使分料套2里凝固的塑料液化,才能把分料套卸载下来,然后再重新安装对应型号的挤塑模具,这样无疑操作过程繁琐,人工成本增加;

通过在原来的分料套料头22部分进行加工,添加一套内螺纹,模芯3与分料套2的连接处加工成螺纹连接,使不同的分料套2与模芯3通过螺纹连接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过渡件5为漏斗形构件,过渡件5设置有若干,且过渡件5根据不同的机型设置;模芯3设置有若干,且模芯3根据不同的机型设置;过渡件5与模芯3一一对应设置;通过不同的模芯,原来的挤塑设备满足不同规格的电线电缆时生产需求,不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同时降低制造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本实施例中,过渡件5、分料套2、模芯3和模套4上均设置有盲孔6,盲孔6为螺纹盲孔,安装时过渡件5、分料套2、模芯3和模套4均体积比较大,重量比较大,通过盲孔6进行安装,将吊车直接带动进行安装,不仅减轻了劳动的强度,同时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方便日常的安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