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内芯挤出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6220发布日期:2018-08-24 19:06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出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更换内芯挤出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替代材料,在日常生活以及各类工业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经改性后的品种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填充料、增强剂等的加入加剧了挤出模具的磨损和腐蚀,其主要是对模具的内芯的磨损和腐蚀。

为了保证挤出产品质量的精度要求,需要定期对挤出模具的内芯进行更换;模具与外形腔为一体的,且每块的厚度不一致,没有规律或标准,其中一块损坏需要整体更换,这就使得形腔损坏时的更换是将整体进行更换,造成模具的使用成本也急剧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更换内芯挤出模具。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更换内芯挤出模具,包括模具外壳1和内芯4,所述模具外壳1上开设有装配型腔2,所述内芯4可拆卸固定于所述装配型腔2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可更换内芯挤出模具上,所述装配型腔2的外周开设有若干限位孔3,所述限位孔3装配有压紧螺栓5,所述压紧螺栓5的头部将所述内芯4上压紧在所述装配型腔2内。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可更换内芯挤出模具上,所述限位孔3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装配型腔2的对角位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可更换内芯挤出模具上,所述模具外壳1上开设有冷却水道或加热系统。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可更换内芯挤出模具上,所述内芯4表面喷涂有梯度纳米涂层,所述梯度纳米涂层依次喷涂的金属底层、陶瓷-金属复合中间过渡层以及纳米陶瓷表面层。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可更换内芯挤出模具上,所述金属底层为Ni基材料,包括Ni、Cr、Al。所述陶瓷-金属复合中间过渡层为Ni基材料,包括Ni、Cr、Al、W。所述纳米陶瓷表面层为陶瓷基材料,包括W、Cr、Al、Zr。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更换内芯挤出模具,采用特殊的模具组合结构,在保证挤出模具的各项使用性能的同时,可实现对模具内芯的快速更换,该设计不仅能大大降低了整体更换模具的高额成本,还能缩短模具的维护更换时间,保证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了产品质量及设备的利用率,为企业创造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更换内芯挤出模具中模具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更换内芯挤出模具中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更换内芯挤出模具中模具外壳与内芯的装配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1-模具外壳,2-装配型腔,3-限位孔,4-内芯,5-压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更换内芯挤出模具,包括模具外壳1和内芯4,模具外壳1上开设有冷却水道或加热系统,模具外壳1上开设有装配型腔2,内芯4可拆卸固定于装配型腔2内。该可拆卸的内芯4在保证产品尺寸的稳定性及使用性能的基础上,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更换挤出模具,并保证了更换内芯4后模具的各项性能。

在本实施例的可更换内芯挤出模具上,如图1所示,装配型腔2的外周开设有若干限位孔3,限位孔3装配有压紧螺栓5,压紧螺栓5的头部将内芯4上压紧在装配型腔2内。优选地,限位孔3为两个,且分别位于装配型腔2的对角位置,该对角设置的压紧螺栓5可将内芯4锁紧固定在装配型腔2内,且拆卸较为方便。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可更换内芯挤出模具上,如图2所示,内芯4表面喷涂有梯度纳米涂层(图中未示出),梯度纳米涂层为依次喷涂的金属底层、陶瓷-金属复合中间过渡层以及纳米陶瓷表面层。具体地,金属底层为Ni基材料,包括Ni、Cr、Al;陶瓷-金属复合中间过渡层为Ni基材料,包括Ni、Cr、Al、W;纳米陶瓷表面层为陶瓷基材料,包括W、Cr、Al、Zr,金属底层材料、陶瓷-金属复合中间过渡层材料以及纳米陶瓷表面层材料均为常规已知材料,在此不在赘述。该梯度纳米涂层的设置使得内芯的耐腐蚀、耐气蚀使用周期同期对比提高了2~3倍,大大长于现有技术中内芯耐腐蚀、耐气蚀的有效周期,使得挤出模具可以长时间的持续工作,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现有高分子材料中填充料、增强剂等对挤出模具的磨损和腐蚀缺陷。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可更换内芯挤出模具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设备安装及使用要求设计标准模具外壳如图1,保证模具装配形腔装配尺寸公差;(2)按照设备型号在模具外壳1上设计通用适用于内芯4的装配型腔2的尺寸,如图1,保证内芯4与装配型腔2的尺寸公差,内芯4厚度尺寸与模具外壳1保持一致;(3)按照内芯4与模具外壳1匹配情况设计冷却水道或者加热系统(图中未示出);(4)按照整体设计状态确定组合安装固定位置、固定方式及配件尺寸,保证模具厚度尺寸A的统一性和互换性,以方便更换,如图3所示,采用对角开设的限位孔3和压紧螺栓5进行锁紧固定;(5)将内芯4按照产品要求加工流道并成型,只要保证模具内芯的外形装配尺寸即可;(6)将加工好的内芯4按装配要求与模具外壳1组装固定,如图3,当原模具内芯4报废后只需卸掉压紧螺栓5,然后重新安装新内芯4并锁紧螺栓5即可;(7)按组装尺寸要求检测模具,合格后方可使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