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颗粒改性混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5949发布日期:2018-11-07 22:24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颗粒改性混料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塑料颗粒改性混料机。



背景技术:

塑料的二次利用不仅节省了金钱,还对保护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废旧塑料的加工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利的弊端,塑料颗粒改性混料机的高度不能使得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达到舒适的程度,在搅拌的过程中个子矮的工作人员需要一直在弯腰工作,这样使得工作人员在长时间的工作中感到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颗粒改性混料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颗粒改性混料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把手,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上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凹槽的下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上端设有开关,所述开关的右侧设有电源插座,所述电机的下端设有第一环形转轴,所述第一环形转轴穿过第二通孔的内部,所述第一环形转轴的下端设有第二环形转轴,所述第二环形转轴的下端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设有搅拌棒。

优选的,所述第一环形转轴的内部设有第一通槽,第一通槽的左右两端均匀的设有第二通槽,第二通槽的内侧底部设有第二凹槽,第二环形转轴的上端表面设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的内部设有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设在环形凸起的内部,连接件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的内部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的左侧设有第二凸起,第三凹槽的内部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左侧设有T形件,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三凹槽的内侧底部表面,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T形件的右侧表面,第一T形件的表面设有第三凸起,第一凸起的内部设有第三通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环形转轴的内部设有L形通槽,连接杆的上端表面设有第四凸起,第四凸起的内部设有第四凹槽,L形通槽的上端设有第五凹槽,第五凹槽的内部设有第二T形件,第二T形件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第二T形件的一端设有环形套筒,环形套筒的内部上端设有第三通孔,环形套筒的表面设有第五凸起,第五凹槽的下端设有第四通孔,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五凹槽的内侧表面,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环形套筒的上端表面,第二环形转轴的内部设有第四通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塑料颗粒改性混料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廉,握住把手既可以通过搅拌棒搅拌塑料颗粒,通过电机带动搅拌棒,加快了搅拌的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通过环形转轴的加高和缩短,可以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使得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不需要弯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C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D处的剖视图。

图中:1箱体、2把手、3第一凹槽、4第一通孔、5第二通孔、6电机、7开关、8电源插座、9第一环形转轴、10第二环形转轴、11连接杆、12搅拌棒、13第一通槽、14第二通槽、15第二凹槽、16环形凸起、17连接件、18第一凸起、19第三凹槽、20第二凸起、21第一弹簧、22第一T形件、23第三凸起、24第三通槽、25 L形通槽、26第四凸起、27第四凹槽、28第五凹槽、29第二T形件、30第二弹簧、31环形套筒、32第三通孔、33第五凸起、34第四通孔、35第四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塑料颗粒改性混料机,包括箱体1,箱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把手2,通过双手分别搬起把手2把箱体1搬起来,箱体1的内部设有第一凹槽3,第一凹槽3的上端设有第一通孔4,第一凹槽3的下端设有第二通孔5,通过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使得第一凹槽3与箱体1的外侧接通,第一凹槽3的内部设有电机6,电机6的型号为:YL系列,电机6放在第一凹槽3的内部使得电机6不容易发生损坏,电机6的上端设有开关7,开关7的右侧设有电源插座8,电源插座8与外部电源插排通过导线插头固定连接,电机6的下端设有第一环形转轴9,第一环形转轴9穿过第二通孔5的内部,第一环形转轴9的下端设有第二环形转轴10,第二环形转轴10的下端设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的下端设有搅拌棒12,电源插座8通过导线与开关7串联,开关7通过导线与电机6串联,电源插座8接通室内220V电源,按下开关7,这时室内220V电源就会从电源插座8经过导线到达开关7,通过开关7经过导线到达电机6,这时与电机6连接的第一环形转轴9就会转动,第一环形转轴9转动带动第二环形转轴10转动,第二环形转轴10带动连接杆11转动,连接杆11带动搅拌棒12转动,第一环形转轴9的内部设有第一通槽13,第一通槽13的左右两端均匀的设有第二通槽14,第二通槽14的内侧底部设有第二凹槽15,第一通槽13、第二通槽14和第二凹槽15接通,第二环形转轴10的上端表面设有环形凸起16,环形凸起16的内部设有连接件17,通过环形凸起16把连接件17连接在第二环形转轴10的表面,连接件17的一端设在环形凸起16的内部,连接件17的一端在环形凸起16的内部可以转动,连接件17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凸起18,第一凸起18的内部设有第三凹槽19,第三凹槽19的左侧设有第二凸起20,第三凹槽19的内部设有第一弹簧21,第一弹簧21的左侧设有T形件22,第一弹簧2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三凹槽19的内侧底部表面,第一弹簧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T形件22的右侧表面,通过第一弹簧21的弹性作用使得第一T形件22向右移动后失去力的作用能够自动复位,通过第一T形件22的右侧与第二凸起20的连接使得第一T形件22不会脱离第三凹槽19的内部,第一T形件22的表面设有第三凸起23,第一凸起18的内部设有第三通槽24,第三凸起23在第三通槽24的内部左右移动带动第一T形件22在第三凹槽19的内部左右移动,使得第一T形件22的左侧与第二凹槽15的内部连接与分开,使得第一环形转轴9与第二环形转轴10连接与分离开,第二环形转轴10的内部设有L形通槽25,L形通槽25的内部与外界接通,连接杆11的上端表面设有第四凸起26,第四凸起26的内部设有第四凹槽27,L形通槽25的上端设有第五凹槽28,第五凹槽28的内部设有第二T形件29,第二T形件29的上端与第五凹槽28的内侧上端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T形件29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30,第二T形件29的一端设有环形套筒31,通过环形套筒31向上移动给第二弹簧30一个力的作用使得第二弹簧30受到力的作用挤压收缩,当失去力的作用时第二弹簧30拉伸,环形套筒31的内部上端设有第三通孔32,通过第三通孔32使得第二T形件29连接到环形套筒31的内部,环形套筒31的表面设有第五凸起33,第五凹槽28的下端设有第四通孔34,通过第四通孔34使得环形套筒31连接到第四凹槽27的内部,第二弹簧3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五凹槽28的内侧表面,第二弹簧3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环形套筒31的上端表面,第二环形转轴10的内部设有第四通槽35,第五凸起33在第四通槽35的内部移动带动环形套筒31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把塑料颗粒放在容器的内部,通过双手分别握住把手2,然后用力向上提起把手2,使得箱体1搬起,通过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使得第一凹槽3与箱体1的外侧接通,电机6放在第一凹槽3的内部使得电机6不容易发生损坏,电源插座8通过导线与开关7串联,开关7通过导线与电机6串联,电源插座8接通室内220V电源,按下开关7,这时室内220V电源就会从电源插座8经过导线到达开关7,通过开关7经过导线到达电机6,这时与电机6连接的第一环形转轴9就会转动,第一环形转轴9转动带动第二环形转轴10转动,第二环形转轴10带动连接杆11转动,连接杆11带动搅拌棒12转动,第一通槽13、第二通槽14和第二凹槽15接通,通过环形凸起16把连接件17连接在第二环形转轴10的表面,连接件17的一端在环形凸起16的内部可以转动,通过第一弹簧21的弹性作用使得第一T形件22向右移动后失去力的作用能够自动复位,通过第一T形件22的右侧与第二凸起20的连接使得第一T形件22不会脱离第三凹槽19的内部,使得第一T形件22的左侧与第二凹槽15的内部连接与分开,使得第一环形转轴9与第二环形转轴10连接与分离开,分别按住第三凸起23,使得第三凸起23在第三通槽24的内部相对移动,当第三凸起23在第三通槽24的内部相对移动时带动第一T形件22相对移动,第一弹簧21受到力的作用挤压收缩,当第一T形件22脱离第二通槽14和第二凹槽15的内部,这时就可以向上旋转连接件17,使得连接件17旋转到环形凸起16的上端,这时就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高度调动第一环形转轴9和第二环形转轴10的高度,调到适宜的高度时再次把第一T形件22移动到第二凹槽15的内部,分别按住第三凸起23,使得第三凸起23在第三通槽24的内部相对移动,当第三凸起23在第三通槽24的内部相对移动时带动第一T形件22相对移动,第一弹簧21受到力的作用挤压收缩,当第一T形件22脱离第二通槽14和第二凹槽15的内部,这时就可以向上旋转连接件17,使得连接件17旋转到环形凸起16的上端,这时就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高度调动第一环形转轴9和第二环形转轴10的高度,调到适宜的高度时再次把第一T形件22移动到第二凹槽15的内部,L形通槽25的内部与外界接通,第二T形件29的上端与第五凹槽28的内侧上端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环形套筒31向上移动给第二弹簧30一个力的作用使得第二弹簧30受到力的作用挤压收缩,当失去力的作用时第二弹簧30拉伸,通过第三通孔32使得第二T形件29连接到环形套筒31的内部,通过第四通孔34使得环形套筒31连接到第四凹槽27的内部,用力向上推动第五凸起33,使得第五凸起33在第四通槽35的内部带动环形套筒31向上移动,当环形套筒31向上移动到第五凹槽28的内部时这时就可以把连接杆11与第二环形转轴10分离开。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