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良的射出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3473发布日期:2019-01-08 21:19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结构改良的射出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射出成型机,尤指一种用于硅胶或橡胶的射出成型机。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0及图11所示,现有技术的射出成型机包含有一基座91、一推料组件92、一混料组件93、一切换组件94及一驱动装置95。基座91包含有一进料通道911,其连通基座91的顶侧;推料组件92设于基座91的后侧,其呈现管状且具有一活塞921可移动地设于内部空间922中;混料组件93设于基座91的底侧;切换组件94可转动地设于基座91内,其具有一L型通道941,L型通道941的一端常态性地与推料组件92的内部空间922相连通,而另一端则因切换组件94的转动选择性地连通基座91的进料通道911或是混料组件93;驱动装置95设于基座91的前侧且连接于切换组件94并驱动切换组件94相对于基座91转动。

在运作时,切换组件94的L型通道941首先连通进料通道911与推料组件92,随后原料即由进料通道911进入L型通道941,此时推料组件92的活塞921则会向后退并且将原料由L型通道941吸入进料组件92的内部空间922中;当进料至一定量时,推料组件92的活塞921停止后退,驱动装置95则开始带动切换组件94相对于基座91转动,并使L型通道941连通至混料组件93,随后推料组件92的活塞921开始向前推动,并将内部空间922中的原料推入混料组件93中,以进行后续射出动作。

进一步而言,切换组件94包含有相互连接的一转动件942及一齿轮943,前述的L型通道941形成于转动件942内部,而驱动装置95连接齿轮943并且通过齿轮943带动转动件942转动。并且,为了运作顺畅,现有技术中的射出成型机在齿轮943的前侧面与基座91之间设有一轴向支撑轴承96,用以支撑推料组件92的活塞921在推挤原料时所产生的轴向推力。

然而,推料组件92的活塞921所产生的轴向推力必须经由各元件传递至轴向支撑轴承96后才会被吸收,所以在推料组件92与轴向支撑轴承96之间的元件会同时承受驱动装置95带来的旋转扭力矩以及活塞921所带来的轴向推力,也就是说,在推料组件92与轴向支撑轴承96之间,除了转动件942必然会同时承受两力之外,其他元件(例如前述的齿轮943)则会因两力交会而在运作中产生不必要的损耗进而影响使用寿命,甚至可能影响运作中的顺畅度,所以如何简化同时受到两个力作用的元件数量,确实是现有技术的射出成型机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射出成型机,其可使整个运作过程中同时承受两力作用的元件数量降至最低,以降低不必要的损耗。

为达到上述的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结构改良的射出成型机,其中包含:

一基座,其包含有一进料通道及一混料通道,该进料通道连通该基座的顶侧,该混料通道连通该基座的底侧;

一推料组件,其设于该基座的后侧;

一混料组件,其设于该基座的底侧,且连通于该基座的该混料通道;

一切换组件,其包含有

一转动件,其可相对于该基座转动地设于该基座内,该转动件为一圆柱且包含有一前端及一后端,该转动件的径向表面形成有一环凸缘;该转动件包含一L型通道,其形成于该转动件内且贯通该转动件的径向表面及该后端,该L型通道贯通该后端的一端连通该推料组件,并且另一端随着该转动件转动选择性地连通该基座的该进料通道或该混料通道;

一轴向支撑轴承,其设于该基座内,且套设于该转动件,且位于该转动件的该环凸缘的前侧,并夹设于该环凸缘与该基座的内壁面之间;

一驱动组件,其位于该基座前侧,该驱动组件连接于该切换组件的该转动件的该前端,并且带动该转动件相对于该基座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藉由将驱动组件与基座分离,并且在转动件表面设计有环凸缘,并且以环凸缘抵靠轴向支撑轴承,再以轴向支撑轴承抵靠于基座,藉此当推料组件向前推挤原料时,位于转动件内的L型通道所受到的轴向力即会通过转动件的环凸缘传递到轴向支撑轴承上并且被基座所吸收,如此一来连接于转动件前侧的元件(例如驱动组件或传动齿轮)就只会受到转动时力矩而不会受到由推料组件所产生的轴向力,藉此使同时承受旋转以及轴向两力的元件仅有必然如此的转动件,如此一来即可使整个运作过程中同时承受两力作用的元件数量降至最低,以降低不必要的损耗。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结构改良的射出成型机,其中该基座进一步包含有一压合壁,该压合壁可拆卸地设于该基座的前侧,该切换组件的该轴向支撑轴承夹设于该转动件的该环凸缘与该基座的该压合壁之间。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结构改良的射出成型机,其中该切换组件的该转动件的该前端贯穿该基座的该压合壁。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结构改良的射出成型机,其中该切换组件进一步包含有至少一径向支撑轴承,其套设于该转动件且夹设于该转动件的径向表面与该基座之间。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结构改良的射出成型机,其中该驱动组件包含有一传动齿轮,其包含有一齿部及一轴部,该轴部为一圆柱且与该转动件的该前端连接,该齿部形成于该轴部的径向表面;该轴部与该转动件连接的一端形成有一径向贯通的结合槽,该转动件的该前端嵌合于该结合槽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推料组件作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切换组件及驱动组件的元件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料程序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料程序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射出程序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射出程序示意图。

图10为现有技术的射出成型机的侧视剖面图。

图11为现有技术的射出成型机的L型通道转动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基座 11 进料通道

12 混料通道 13 压合壁

20 推料组件 21 存料管

22 推料活塞 30 混料组件

40 切换组件 41 转动件

411 前端 412 后端

413 环凸缘 414 L型通道

42 轴向支撑轴承 43 径向支撑轴承

50 驱动组件 51 传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图2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改良的射出成型机包含有三基座10、三推料组件20、一混料组件30、三切换组件40及一驱动组件50。

各基座10包含有一进料通道11、一混料通道12及一压合壁13,进料通道11连通基座10的顶侧;混料通道12连通基座10的底侧;压合壁13可拆卸地设于基座10的前侧,但不以此为限,基座10也可以没有压合壁13;

请参阅图2、图3及图5所示,三推料组件20分别设于三基座10的后侧,三推料组件20分别用以储存三种原料并控制所需推出的原料量;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各推料组件20包含有一存料管21及一推料活塞22,推料活塞22可移动的设于存料管21内,进料时推料活塞22向后侧移动并将原料抽取进入存料管21内,出料时推料活塞22向前侧推挤存料管21内部的原料并将其推出存料管21,但推料组件20的结构不以上述为限,可以是任意结构。

请参阅图1及图5所示,混料组件30设于三基座10的底侧,且同时连通于各基座10的混料通道12,混料组件30用以混合由各基座10的混料通道12所输出的三种原料,以形成最后射出成型所需要的混合原料;

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三切换组件40分别设于三基座10内部,且各切换组件40包含有一转动件41、一轴向支撑轴承42及至少一径向支撑轴承43。

转动件41可相对于相对应的基座10转动地设于基座10内,转动件41为一圆柱并包含有一前端411及一后端412,前端411连接至驱动组件50,后端412则与推料组件20连接,且转动件41的径向表面形成有一环凸缘413;并且,转动件41包含一L型通道414,其形成于转动件41内且贯通转动件41的径向表面及后端412,L型通道414贯通后端412的一端连通推料组件20的存料管21内部,并且另一端(也就是贯通转动件41的径向表面的一端)随着转动件41转动选择性地连通基座10的进料通道11或混料通道12,用以切换推料组件20连通至进料通道11或混料通道12;

轴向支撑轴承42设于基座10内并套设于转动件41,且位于转动件41的环凸缘413的前侧,并夹设于环凸缘413与基座10的内壁面之间,具体来说是夹设于转动件41的环凸缘413与基座10的压合壁13之间,但不以此为限,在没有压合壁13的实施例中,轴向支撑轴承42就是夹设于环凸缘413与基座10的内壁面之间;

径向支撑轴承43套设于转动件41且夹设于转动件41的径向表面与基座10之间,用以降低转动件41转动时与基座10之间的摩擦力,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径向支撑轴承43的数量是两个,且分别位于转动件41的环凸缘413以及轴向支撑轴承42的两侧,但径向支撑轴承43的数量,以及与环凸缘413还有轴向支撑轴承42之间的位置关系不以上述为限。

请参阅图1、图4及图5所示,驱动组件50位于三基座10前侧,且驱动组件50同时连接于各切换组件40的转动件41的前端411,并且带动转动件41相对于相对应的基座10旋转。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是各切换组件40的转动件41的前端411贯穿相对应的基座10的压合壁13并与驱动组件50连接,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驱动组件50分别突入各基座10内再与转动件41连接。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50包含有三个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51,其分别连接于三切换组件40,各传动齿轮51包含有一齿部511及一轴部512,齿部511形成于轴部512的径向表面,用以与另外两传动齿轮51啮合,轴部512为一圆柱且与转动件41的前端411连接,且具体来说是轴部512与转动件41连接的一端形成有一径向贯通的结合槽5121,而转动件41的前端411嵌合于结合槽5121内;上述结构是用以使转动件41的前端411可以沿着结合槽5121移动并且直接由结合槽5121开放的两端直接脱离结合槽5121,进而让传动齿轮51与转动件41可以相互分离,但不以此为限,可以是任意的结合方式,仅要使转动件41可以被传动齿轮51带动旋转并且可以与传动齿轮51相互分离即可。

此外,本实施例中三个基座10、三个推料组件20及三个切换组件40是用以对应必须以三种不同的原料所混合而成的射出成型机最后射出所需的原料,但是其数量都不以三个为限,仅需数量相同即可,且在别的实施例中可以是各有四个或以上甚至各只有一个,视所需的原料组成而定。并且,驱动组件50所包含的传动齿轮51的数量也与推料组件20的数量相同,而在仅有一个切换组件40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没有传动齿轮51,如此一来就是驱动组件50直接连接并驱动切换组件40的转动件41转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分为进料程序以及射出程序,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在进料程序时驱动组件50将切换组件40的转动件41旋转至使L型通道414与基座10的进料通道11相连通,藉此与L型通道414相通的推料组件20的存料管21即与进料通道11相通,随后推料活塞22向后侧移动,藉以经由L型通道414将进料通道11内的原料抽取进入存料管21内,当达到定量时则准备进入射出程序;请参阅图8及图9所示,驱动组件50将切换组件40的转动件41旋转至使L型通道414与基座10的混料通道12相连通,藉此推料组件20则经由L型通道414以及混料通道12与混料组件30相连通,接着推料活塞22向前侧推挤在进料程序中被抽取进入存料管21内部的原料,使其经由L型通道414以及混料通道12进入混料组件30中,并且混料组件30则开始混合由各基座10的混料通道12所输出的三种原料,以形成最后射出成型所需要的混合原料,最后则利用推料组件20的推挤压力将混合后的原料射出成型。

并且,在射出程序时,请参阅图9所示,推料组件20会产生一个向前推挤的轴向压力作用在转动件41上,而转动件41则会以形成在其径向表面上的环凸缘413抵靠于切换组件40的轴向支撑轴承42,并将推料组件20所施加的推力引导至轴向支撑轴承42,而又因为轴向支撑轴承42是抵靠于基座10的压合壁13,藉此推料组件20所施加的推力则会通过轴向支撑轴承42而被基座10完整吸收,如此一来,连接于转动件41的前端411的驱动组件50的传动齿轮51(在没有传动齿轮51的实施例中则是驱动组件50本身)就不会受到推料组件20所施加的推力作用,这样一来连接于转动件41前侧的元件(例如驱动组件50或传动齿轮51)就只会受到转动时力矩而不会受到由推料组件20所产生的轴向上的力,藉此使同时承受旋转以及轴向两力的元件仅有必然如此的转动件41,如此一来即可使整个运作过程中同时承受两力作用的元件数量降至最低,以降低不必要的损耗。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