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层司筒的二次顶出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7392发布日期:2019-11-27 19:48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二层司筒的二次顶出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层司筒的二次顶出模具结构,属于锂电池胶圈注塑模具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如图8所示的此类环形壁薄产品不容易注塑满,脱模困难,进胶点设置受位置限制,普通进胶口需要后处理切断,切断时胶口残料管控困难。生产过程中不能实现自动化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二次顶出模具结构,实现产品注塑自动生产最大化,模内切断和二次顶出两种结构相辅相成,两种结构配合合理,动作顺畅,极大促进生产,提高效率,改善产品质量不稳定性;解决产品或水口料顶出困难不能实现自动化等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二层司筒的二次顶出模具,包括二层司筒装置,所述二层司筒装置包括司筒推管、司筒芯轴、司筒拉料针;所述司筒拉料针的外侧套设有司筒芯轴,所述司筒芯轴的外侧套设有司筒推管。司筒推管、司筒芯轴、司筒拉料针之间相对滑动运动。

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司筒推管底部设置有司筒推管挂台,司筒推管挂台安装在模具第一顶针板沉台中。

进一步地,所述司筒芯轴的底部设置有司筒芯轴挂台,司筒芯轴挂台安装在第三顶针板沉台中。

进一步地,所述司筒拉料针的底部设置有司筒拉料针挂台,司筒拉料针挂台安装在模架底部固定板中模架底部固定板沉台中,模架底部固定板设置有模架底部固定板垫板,模架底部固定板垫板通过背面螺丝将司筒拉料针固定在模架底部固定板中;所述司筒拉料针的顶端设置有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司筒推管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扣机机构,所述扣机机构包括底座、上盖、拉钩、斜压块、活动块和第一弹簧,拉钩安装在上顶针板组上,底座安装在下顶针板组上,斜压块安装在模架底部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为凹型结构,所述活动块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位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右侧端面与底座的环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拉钩,所述拉钩包括l型钩板和拉钩固定板,所述l型钩板的l型内侧面与第一固定块的侧面配合,起到拉钩与活动块同时向上运动的作用;所述拉钩固定板位于底座的外侧上方且通过底座的环壁上的开口与l型钩板连接。所述l型钩板的下端可探出底座的环壁上的开口,所述拉钩固定板固定在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左上角为斜面,所述第二固定块左侧设置有斜压块,所述斜压块包括斜面滑槽和斜压块固定板,所述斜面滑槽的内侧面为斜面结构且与第二固定块的左上角的斜面端面配合。所述斜压块固定板位于底座的外侧下方且通过底座的环壁上的开口与斜面滑槽连接。所述斜面滑槽的上端可探出底座的环壁上的开口。所述斜压块固定板固定在下模座上;所述上盖扣合在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结构实现产品注塑自动生产最大化,模内切断和二次顶出两种结构相辅相成,两种结构配合合理,动作顺畅,极大促进生产,提高效率,改善产品质量不稳定性;解决产品或水口料顶出困难不能实现自动化等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二层司筒的主视图;

图2是二层司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二层司筒的安装位置主视图;

图4是二层司筒的安装位置侧视图;

图5是水口料与二层司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水口料与司筒拉料针脱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方铁在限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生产出的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二层司筒与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二层司筒将产品顶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扣机机构90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扣机机构9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活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拉钩、斜压块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扣机机构的安装位置图;

图16是模具结构的主视图;

图17是图16中a的放大图;

图18是模具结构的侧视图;

1-司筒推管,2-司筒芯轴,3-司筒拉料针,4-第一顶针板,5-第二顶针板,6-第三顶针板,7-第四顶针板,8-底座,9-上盖,10-拉钩,11-活动块,12-斜压块,13-第一弹簧,14-第二弹簧,15-第三弹簧,16-第四弹簧,17-定模芯轴,18-定模芯套,19-定模芯轴固定板,20-限位螺丝,21-脱料板,22-拉料针,23-定模仁,24-动模仁,25-模架底部固定板,26-顶针板导柱,27-方铁,90-扣机机构,100-产品,101-司筒推管挂台,201-司筒芯轴挂台,301-司筒拉料针挂台,302-凸起,401-第一顶针板沉台,601-第三顶针板沉台,602-顶杆避空孔,701-第四顶针板弹簧沉台,702-顶杆避空孔,2501-模架底部固定板沉台,2502-模架底部固定板垫板,2503-顶杆避空孔,1001-l型钩板,1002-拉钩固定板,1101-第一固定块,1102-第二固定块,1103-凹槽,1201-斜面滑槽,1202-斜压块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二层司筒的二次顶出模具

如图1-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层司筒的二次顶出模具,包括二层司筒装置,所述二层司筒装置包括司筒推管1、司筒芯轴2、司筒拉料针3。

所述司筒拉料针3的外侧套设有司筒芯轴2,所述司筒芯轴2的外侧套设有司筒推管1。司筒推管1、司筒芯轴2、司筒拉料针3之间相对滑动运动。

顶针板结构特点

本模具结构设有两套顶针板结构,分别为上顶针板组,下顶针板组。第一顶针板4与第二顶针板5组成上顶针板组,通过螺丝固定在一起

第三顶针板6与第二顶针板7组成下顶针板组,通过螺丝固定在一起

上顶针板组和下顶针板组通过顶针板导柱26上下滑动.

1)司筒推管1的结构特点及安装位置

所述司筒推管1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司筒推管1上半部分管壁厚度是由产品底部环形宽度决定的.所述司筒推管1下半部分变粗是起对司筒壁起加强作用.司筒推管1由细变粗通过r角平滑过渡的,以加强司筒强度.司筒推管1底部设置司筒推管挂台101。司筒推管挂台101安装在模具第一顶针板沉台401中。第一顶针板4下面设置第二顶针板5,第二顶针板5背面设有螺丝孔,通过螺丝与第一顶针板4紧紧锁在一起,这样司筒推管1就固定在第一顶针板4里面.模具顶出时,司筒推管1与上顶针板组共同进退。

2)司筒芯轴2的结构特点及安装位置

所述司筒芯轴2的底部设置有司筒芯轴挂台201,司筒芯轴挂台201安装在第三顶针板沉台601中.第三顶针板6下面设置第四顶针板7.在司筒芯轴挂台201的下部设有第四顶针板弹簧沉台701.第四顶针板弹簧沉台701内安置第四弹簧16.第四顶针板7背面设有螺丝孔,通过螺丝与第三顶针板6紧紧锁在一起,这样司筒芯轴1就固定在第三顶针板5里面.模具顶出时,司筒芯轴2与下顶针板组共同进退.第三顶针板沉台601与司筒芯轴挂台201之间设有1mm间隙.此间隙是司筒芯轴2相对第三顶针板6的相对运动距离.

3)司筒拉料针的结构特点及安装位置

所述司筒拉料针3的底部设置有司筒拉料针挂台301,司筒拉料针挂台301安装在模架底部固定板25中模架底部固定板沉台2501中,模架底部固定板25设置有模架底部固定板垫板2502,模架底部固定板垫板2502通过背面螺丝将司筒拉料针3固定在模架底部固定板25中;所述司筒拉料针3的顶端设置有凸起302,作用是将主分型面开模时将水口料留在后模。

顶出运动原理:

模具开模后,注塑机顶杆通过模架底部固定板25的顶杆避空孔2503,第四顶针板7的顶杆避空孔702,第三顶针板6顶杆避空孔602,顶到第二顶针板上,上顶针板组开始运动,初始上顶针板组通过外置扣机带动下顶针板组一起向上运动.上顶针板组推动司筒推管推出产品,下顶针板组推动司筒芯轴向上运动,从而将包裹在司筒拉料针3顶端的凸起302水口料推出。

注塑机顶杆继续顶出,由于方铁27的限位做下顶针板组停止运动.

上顶针板组继续向上运动,司筒套1将产品从司筒芯轴上推出。

为方便理解上顶针板组与下顶针板组的运动顺序简单介绍一下本模具结构所采用的扣机机构90。

扣机的作用:控制二次顶出两套顶针板(第一顶针板与第二顶针板为一体称作上顶针板组,第三顶针板与第四顶针板为一体称作下顶针板组)的顶出顺序

安装位置:

拉钩10安装在上顶针板组上;

底座8安装在下顶针板组上;

斜压块12安装在模架底部固定板25上;

所述扣机机构90包括底座8、上盖9、拉钩10、斜压块12、活动块11和第一弹簧。所述底座8的环壁上设置有多个开口。

所述底座8内设置有活动块11,所述活动块11为凹型结构,所述活动块11包括第一固定块1101、第二固定块1102、位于第一固定块1101和第二固定块1102之间的凹槽1103,所述第一固定块1101的右侧端面与底座8的环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3。为了保证第一弹簧13不被顶出且更好的固定弹簧13的位置,可以在底座8的环壁上设置弹簧的固定构件无头螺丝.

所述凹槽1103内设置有拉钩10,所述拉钩10包括l型钩板1001和拉钩固定板1002,所述l型钩板1001的l型内侧面与第一固定块1101的侧面配合,起到拉钩10与活动块11同时向上运动的作用;所述拉钩固定板1002位于底座8的外侧上方且通过底座8的环壁上的开口与l型钩板1001连接。所述l型钩板1001的下端可探出底座8的环壁上的开口。所述拉钩固定板1002固定在第一顶针板4和第二顶针板5上。

所述第二固定块1102的左上角为斜面。所述第二固定块1102左侧设置有斜压块12,所述斜压块12包括斜面滑槽1201和斜压块固定板1202,所述斜面滑槽1201的内侧面为斜面结构且与第二固定块1102的左上角的斜面端面配合。所述斜压块固定板1202位于底座8的外侧下方且通过底座8的环壁上的开口与斜面滑槽1201连接。所述斜面滑槽1201的上端可探出底座8的环壁上的开口。所述斜压块固定板1202固定在下模座上。

所述上盖9扣合在底座8上。

开模动作结束后,注塑机顶杆顶上顶针板组,拉钩10拉着活动块11.其结果上顶针板组带动下顶针板组一起向上运动,当行至l距离时,司筒芯轴2强行将水口料从司筒拉料针3中脱出.同时司筒推管将产品从动模仁24中推出,但是产品仍套在司筒芯轴2上。同时,扣机机构90的斜压块12已将活动块11完全向内压缩,拉钩10脱离了活动块11,第三顶针板6受到方铁27的限位作用停止运动司筒芯轴2等被迫停止了运动;继续顶出,第一顶针板4、第二顶针板5继续向前运动,最后产品被司筒推管1从司筒芯轴2上顶出,从而完成全部脱模动作。

由于本结构主体是配合模内切断注塑,简单对模内切断做以下说明。

模内自动切断胶口原理:

开模时和普通三板模具开模一样,水口板21在第四弹簧16的驱动下,分型线pl1率先开模,定模芯轴17固定在定模芯轴固定板19上,芯轴固定板19在第二弹簧14的驱动下向上弹起1mm(移动终于限位螺丝20).同时司筒芯轴2在第三弹簧15的驱动下向上移动1mm(移动终止于第三顶针板6内的限位),定模仁芯轴17司筒芯轴2同时一起向上移动,与定模芯套18形成相对运动,切断进胶口。继续开模水口料在拉料针22的拉动下从最窄的地方断开(见图16和图17)。继续开模pl2分开,水口板21将水口料上半部分推出。持续开模pl3分开,水口料下半部分跟随司筒拉料针3和司筒芯轴2一起在动模部分,开模动作结束。

此副模具的产品是环形胶圈,图8是剖视图。产品特点侧壁外侧中间部分有一道凹槽,进胶口不能放在产品外侧,只能放在下部口部最小的地方.由于产品壁厚较薄(厚度0.2)必须设置多点进胶,多点进胶口采用模内自动切断结构。定模仁设置芯套,主分型面分离后,定模仁芯套抽出,给司筒顶出产品倒扣的内缩变形腾出空间.中间部分的水口料由司筒内另设置一个拉料针抓在动模部分,这样形成了二层司筒。设置两套顶针板及顶针面板,通过顶针板上的扣机结构控制顶出顺序,司筒芯轴2推出抓在司筒拉料针3上面水口料,司筒推管1顶出产品。

本结构应用于锂电池胶圈注塑模具模内自动切断胶口后,通过二层司筒将产品自动顶出的一种模具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结构接合模内自动切断胶口和二次顶出两种结构实现产品注塑自动生产最大化。模内切断和二次顶出两种结构相辅相成,两种结构配合合理,动作顺畅,极大促进生产,提高效率,改善产品质量不稳定性。模内自动切断进胶结构由于之前专利已详细说明,所以本文重点指出的二层司筒的二次顶出结构。此结构可以运用在其他类似结构上,解决产品或水口料顶出困难不能实现自动化等问题。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