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内组装小镶件自动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8590发布日期:2020-04-07 21:46阅读:8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模内组装小镶件自动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配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注塑模内组装小镶件自动供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注塑方面,镶件注塑工艺由于其优点,被广泛应用,因此在注塑方面也越来越常见,其中,镶件为垫片(尺寸为:外圆直径10mm,内圆直径4mm,厚1mm)时,由于垫片小而扁,且模具有多个穴位,例如四个穴位,需要一一放入模腔内,会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若采用机械手夹取,由于垫片比较薄而且小,夹取时容易掉落;

第二,若采用人工一一放入模具内,不仅不好放入,放入的话比较浪费时间,而且在镶件注塑成型过程中,模温偏高,有一定的危险性。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专门设计了一种注塑模内组装小镶件自动供料装置,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注塑模内组装小镶件自动供料装置,用于垫片的自动供料,包括机架、自动上料装置、托槽待料装置、移动装置、放料装置以及机械手,所述自动上料装置与托槽待料装置并排设置,所述托槽待料装置与放料装置并排设置,且两者与移动装置并排设置,所述自动上料装置与放料装置垂直设置,垫片通过所述自动上料装置振动至托槽待料装置,通过移动装置移动至放料装置上,最后通过机械手吸取垫片;

所述移动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底座、吸取气缸以及吸取头,所述吸取气缸设置于底座上,且其输出端与吸取头固定连接,驱动吸取头上下运动,所述底座通过夹紧装置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底座、吸取气缸与吸取头在托槽待料装置与放料装置之间反复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手前端设置若干用于吸取垫片的第一吸头以及用于吸取产品的第二吸头。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装置来回反复移动两次,所述机械手从放料装置取走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吸头包括吸盘以及与吸盘连接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设置与吸盘连通的圆形通道,其外侧设置外螺纹,所述吸盘呈锥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吸盘与固定座连接处设置若干固定片,若干所述固定片呈圆周阵列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振动盘以及直振装置,所述振动盘与直振装置依次连接,且均固定设置于机架上,所述直振装置另一端连接至托槽待料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直振上设置两条与垫片配合的直线通道,且直振上端面设置与直线通道连通的直线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滑轨,所述滑轨设置于机架上,所述底座下方设置于滑轨配合的滑道,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与步进电机输出轴垂直设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连接座以及齿夹,所述连接座固定设置于底座上,且位于传送带外侧,所述齿夹与连接座相对设置,且位于传送带内侧,所述连接座与齿夹夹紧传送带。

进一步的,还包括感应装置、真空发生器以及触摸屏。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装置包括设置于托槽待料装置上的第一光纤感应器以及设置于放料装置上的第二光纤感应器;所述真空发生器与吸取头连接;所述触摸屏设置于机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底部设置若干轮子以及若干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轮子数量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供料装置设置自动上料装置、托槽待料装置、移动装置、放料装置以及机械手,通过上述装置配合机械手可将垫片直接放入注塑模内,实现垫片的自动上料,其中机械手直接吸取垫片,避免了垫片过小而无法夹取,同时有效克服了人工放置垫片所产生的浪费工时以及不安全等因素。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动供料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动供料装置的放大图a;

图4是本实用新型自动供料装置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自动供料装置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吸头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机架,11-轮子,12-支撑座,20-自动上料装置,21-振动盘,22-直振装置,30-托槽待料装置,40-移动装置,41-驱动装置,411-步进电机,412-传送带,42-吸取气缸,43-吸取头,44-底座,45-夹紧装置,451-连接座,452-齿夹,46-滑轨,50-放料装置,60-触摸屏,70-真空发生器,80-第一吸头,90-第二吸头,91-吸盘,92-固定座,921-圆形通道,93-固定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6,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的一种注塑模内组装小镶件自动供料装置,用于垫片的自动供料,本实用新型的垫片尺寸为:外圆直径10mm,内圆直径4mm,厚1mm,自动供料装置包括机架10、自动上料装置20、托槽待料装置30、移动装置40、放料装置50以及机械手,自动上料装置20与托槽待料装置30并排设置,托槽待料装置30与放料装置50并排设置,且两者与移动装置40并排设置,自动上料装置20与放料装置50垂直设置,机械手设置于注塑机上,垫片通过自动上料装置20振动至托槽待料装置30,通过移动装置40移动至放料装置50上,最后通过机械手吸取垫片,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装置40来回反复移动两次,即放料装置50上设置第一放料组以及第二放料组,机械手从放料装置50取走垫片。

移动装置40包括驱动装置41、底座44、吸取气缸42以及吸取头43,吸取气缸42设置于底座44上,且其输出端与吸取头43固定连接,驱动吸取头43上下运动,底座44通过夹紧装置45与驱动装置41连接,驱动装置41驱动底座44、吸取气缸42与吸取头43在托槽待料装置30与放料装置50之间反复运动;移动装置40还包括滑轨46,滑轨46设置于机架10上,底座44下方设置于滑轨46配合的滑道,驱动装置41包括步进电机411、传送带412,传送带与步进电机411输出轴垂直设置,夹紧装置45包括连接座451以及齿夹542,连接座451固定设置于底座44上,且位于传送带412外侧,齿夹542与连接座451相对设置,且位于传送带412内侧,连接座451与齿夹542夹紧传送带412。传送带412是采用同步带传动,是以钢丝绳或玻璃纤维为强力层,外覆以聚氨酯或氯丁橡胶的环形带,具体的,传送带412带的内周制成齿状,使其与齿形带轮啮合。运行时,传送带412的内齿与带轮的齿槽相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同时齿夹542与传送带412连接处设置于齿形相配合的形状,当传送带412转动时,可带动底座44运动。

机械手前端设置若干用于吸取垫片的第一吸头80以及用于吸取产品的第二吸头90,第一吸头80直接吸取垫片,同时在若干第一吸头80两侧设置于模具配合的定位柱,第二吸头90包括吸盘91以及与吸盘91连接的固定座92,固定座92内设置与吸盘91连通的圆形通道921,其外侧设置外螺纹,吸盘91呈锥形状,便于吸住产品;具体的,吸盘91与固定座92连接处设置若干固定片93,本实用新型设置四个固定片93,四个固定片93呈圆周阵列布置,可便于安装或者拆卸整个吸头。使用时,利用第二吸头90将注塑成型的产品取出,并利用第一吸头80将垫片放入模具,具体的,自动供料装置完成供料后,给机械手可取信号,机械手下到取料位置,通过第一吸头80将垫片吸取,移到安全位置后,给自动供料装置取完信号,使自动供料装置重新工作,待注塑机开模完成后,机械手进入模具,通过吸盘91将吸头吸出,将镶件放入模穴,等移至安全位置后给注塑机合模信号,机械手移至料框上方,真空吸断开,吸盘91松开,使吸头落入料框内,完成整个动作,继续等待供料设备完成供料后,给机械手可取信号。

自动上料装置20包括振动盘21以及直振装置22,振动盘21与直振装置22依次连接,且均固定设置于机架10上,直振装置22另一端连接至托槽待料装置30;直振上设置两条与垫片配合的直线通道,且直振上端面设置与直线通道连通的直线凹槽。具体的,托槽待料装置30上设置与垫片配合的圆形凹槽,且直线凹槽前端连接直线通道,放料装置50上亦设置于垫片配合的圆形凹槽,且此处的圆形凹槽,第一放料组与第二放料组均设置两个。

机架10底部设置若干轮子11以及若干支撑座12,支撑座12与轮子11数量一致,且支撑座12可调整,调整结构与现有技术一致;当需要移动时,调整支撑座12远离地面,当移动到一定位置后,调整支撑座12接触地面。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供料装置还包括感应装置、真空发生器70以及触摸屏60;感应装置包括设置于托槽待料装置30上的第一光纤感应器(即设置于圆形凹槽内)以及设置于放料装置50上的第二光纤感应器(即设置于圆形凹槽内);真空发生器70与吸取头43连接;触摸屏60设置于机架10上。注塑机与自动化设备信号对接(机械手内有外围输入和外围输出扩展信号,可与自动化设备完成信号对接),无需人工操作,减去人工放入时间,从而提升产能,白夜班共可节省人力2人。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供料装置首先采用振动盘21供料,震动垫片通过直振装置22上的直线通道进入到托槽待料装置30上的圆形凹槽,第一光纤感应器感应到后,直振装置22停止,吸取气缸42下压,真空发生器70打开吸取垫片,负压表确认吸取到后,直振装置22工作,步进电机411带动吸取气缸42到第一个放料组,吸取气缸42带动吸取头43下压,断开真空发生器70,放料装置50处有第二光纤感应器,感应到垫片后,步进电机411带动吸取气缸42回到托槽待料装置30,重复吸取垫片到第二个放料组,回到托槽待料装置30,待放料装置50的第二光纤感应器感应有料后,给注塑机的机械手可取信号,机械手下压吸取垫片,待机械手移至安全位置给设备取完信号,设备重复上述动作,机械手将垫片放入模具内;具体的,真空发生器70工作时,会反馈出压力值在负压表上,当压力值大于负压表设定值时,负压表会有信号传出,反之则没有;同时模具内增加两个定位孔,与机械手夹具定位柱相匹配,更好放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供料装置设置自动上料装置、托槽待料装置、移动装置、放料装置以及机械手,通过上述装置配合机械手可将垫片直接放入注塑模内,实现垫片的自动上料,其中机械手直接吸取垫片,避免了垫片过小而无法夹取,同时有效克服了人工放置垫片所产生的浪费工时以及不安全等因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