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烘干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5789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烘干料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设备,尤其是一种污泥烘干料斗。



背景技术:

污泥处理设备中,潮湿的污泥需要先进行烘干,然后才能拿去燃烧,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现有一般采用烘干料斗对污泥进行烘干,料斗底部设有进气孔,热气通过料斗底部的进气孔进入料斗内,从而对料斗内的潮湿污泥进行烘干。由于污泥比较潮湿而且密实,若料斗内的污泥厚度较大,热气即使进入料斗内,但是也无法穿过厚实的污泥层,因此无法实现烘干污泥的目的。为了对料斗内的污泥实现良好的烘干,料斗内的污泥厚度一般受到限制,这样虽然能够保证污泥的烘干效果,但是料斗能够装载的污泥量有限,污泥的烘干效率低,能耗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泥烘干料斗,提高料斗的烘干效率,降低能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泥烘干料斗,所述料斗内设有若干第一隔板和若干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间隔设置,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污泥的储料空间;所述第一隔板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形成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设有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一隔板朝向储料空间一侧设有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和第一出气孔均与第一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二隔板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形成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隔板朝向储料空间一侧设有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设有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和第二出气孔均与第二导流槽连通。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干热空气从第一隔板底部的第一进气孔进入第一隔板内的第一导流槽,干热空气沿着第一导流槽扩散,然后通过第一隔板两侧的第一出气孔进入储料空间,该部分干热空气与储料空间内的污泥进行热交换,带走污泥的水分后穿过储料空间的污泥层进入另一侧的第二隔板的第二进气孔,并汇聚在第二隔板的第二导流槽内;潮湿空气不断的从第二隔板两侧进入,在第二导流槽内形成一定的气压,使潮湿空气在第二导流槽内呈上升状态,最后在第二隔板顶部的第二出气孔排出,从而完成污泥的烘干。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将料斗分成若干储料空间,储料空间的宽度可以随意进行调整,而且每个储料空间与两侧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组成烘干系统,这样就可以对料斗的污泥进行烘干,每个烘干系统不会受料斗内污泥的高度限制,这样就可以提高料斗的烘干效率,从而降低能耗。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为矩形盒体。

作为改进,所述盒体的厚度为3~5cm,相邻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间距为10~20cm。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出气孔和第二进气孔呈阵列排布。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顶部均设有提手。

作为改进,所述料斗呈矩形,其包括底板和侧围,料斗的顶部开口,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三进气孔。

作为改进,所述侧围的内壁设有若干滑槽,所述滑槽与料斗的底板垂直,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两端设置在滑槽内。

作为改进,所述滑槽由两对称设置的限位板组成。

作为改进,所述料斗设置在矩形框体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将料斗分成若干储料空间,储料空间的宽度可以随意进行调整,而且每个储料空间与两侧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组成烘干系统,这样就可以对料斗的污泥进行烘干,每个烘干系统不会受料斗内污泥的高度限制,这样就可以提高料斗的烘干效率,从而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料斗风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污泥烘干料斗。所述料斗6呈矩形,其包括底板和侧围,料斗6的顶部开口,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三进气孔,热泵形成的干热空气可以从第三进气孔进入料斗6内。所述料斗6设置在矩形框体5内,该矩形框体5用于支撑料斗6的侧围,使侧围能够承受污泥的挤压。所述料斗6的底部固定在底座7上,该底座7由钢结构搭建而成,底座7的四周设有蒙皮,底座7的内部形成容置腔体,干热空气通过该容置腔体供给给料斗6。

如图1、2所示,所述料斗6内设有若干第一隔板1和若干第二隔板2,所述第一隔板1与第二隔板2间隔设置,第一隔板1与第二隔板2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污泥的储料空间4,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可以将料斗6内空间分隔成若干储料空间4,每个储料空间4与两侧的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组成一个烘干系统。所述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均为矩形盒体,所述盒体的厚度为3~5cm,盒体所占据的料斗6空间较小,不会影响料斗6的装载量;相邻第一隔板1与第二隔板2之间的间距为10~20cm,确保干热空气能够横穿储料空间4内的污泥,实现烘干污泥的目的。所述侧围长度方向的两侧内壁设有若干滑槽3,所述滑槽3与料斗6的底板垂直,所述滑槽3呈等间距设置,所述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的两端设置在滑槽3内,安装时,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从上往下插入滑槽内,快速实现与料斗6的装配;所述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的顶部均设有提手,方便对隔板的操作,可以将隔板插入不同的滑槽3内,以起到调节相邻第一隔板1与第二隔板2之间的间距,即调整储料空间4的宽度;所述滑槽3由两对称设置的限位板组成,所述限位板呈L形,其包括安装部和限位部,所述安装部与侧围内壁固定。

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隔板1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形成第一导流槽12,所述第一隔板1的底部设有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一隔板1朝向储料空间4一侧设有第一出气孔11,所述第一进气孔和第一出气孔11均与第一导流槽12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孔11呈阵列设置,第一出气孔11排布的高度大致与储料空间4装载的污泥的高度相同,干热空气从第一出气孔11流出后直接对两侧的污泥进行烘干;第一隔板1的顶部和侧面上部呈封闭,确保第一导流槽12内的干热空气不会向上散发,保证干热空气只能从两侧流出。所述第二隔板2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形成第二导流槽23,所述第二隔板2朝向储料空间4一侧设有第二进气孔21,所述第二进气孔21呈阵列排布,与第一出气孔11对应,干热空气从第一隔板1的第一出气孔11流到储料空间4,横向穿过储料空间4后通过第二隔板2的第二进气孔21进行回收;所述第二隔板2的顶部设有第二出气孔22,第二出气孔22可以设置在第二隔板2的两侧或顶端,所述第二进气孔21和第二出气孔22均与第二导流槽23连通;经过热交换变成潮湿空气,该潮湿空气汇聚在第二导流槽23内,最后通过第二隔板2顶部的第二出气孔22流出。由于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侧面受压,污泥不容易堵塞第一出气孔11和第二进气孔21,使得隔板内的风路循环顺畅。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干热空气从第一隔板1底部的第一进气孔进入第一隔板1内的第一导流槽12,干热空气沿着第一导流槽12扩散,然后通过第一隔板1两侧的第一出气孔11进入储料空间4,该部分干热空气与储料空间4内的污泥进行热交换,带走污泥的水分后穿过储料空间4的污泥层进入另一侧的第二隔板2的第二进气孔21,并汇聚在第二隔板2的第二导流槽23内;潮湿空气不断的从第二隔板2两侧进入,在第二导流槽23内形成一定的气压,使潮湿空气在第二导流槽23内呈上升状态,最后在第二隔板2顶部的第二出气孔22排出,从而完成污泥的烘干。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将料斗6分成若干储料空间4,储料空间4的宽度可以随意进行调整,而且每个储料空间4与两侧的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组成烘干系统,这样就可以对料斗6的污泥进行烘干,每个烘干系统不会受料斗6内污泥的高度限制,这样就可以提高料斗6的烘干效率,从而降低能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