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循环温控机构的蜂巢筋装饰板用塑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28929发布日期:2020-05-12 19:03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具有循环温控机构的蜂巢筋装饰板用塑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循环温控机构的蜂巢筋装饰板用塑胶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有关实芯低发泡pvc型材模具流道设计有两种结构,一种为四周供料向制品中心部分发泡后充满型腔;另一种为四周加中心供料向制品空芯区发泡后充满型腔。而这两种设计方案都有共同的问题,内部温度无法根据需要调节,导致成型速率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具有循环温控机构的蜂巢筋装饰板用塑胶模具,解决目前塑胶模具的内部温度无法根据需要调节,导致成型速率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循环温控机构的蜂巢筋装饰板用塑胶模具,包括通过顶部液压顶杆控制升降的上置模具本体、固定在操作平台上的下置模具本体和固定在下置模具本体右侧内置小型循环泵与电加热装置的温控水箱,所述的下置模具本体上端开设有成型腔室,所述的成型腔室内部具有向上凸起的内部成型凸块,所述的温控水箱下端具有l型底部出水管,所述的下置模具本体内部位于成型腔室下方开设有横置进水流道,所述的内部成型凸块内部开设有底部与横置进水流道内部相连通的n字型导热流道,所述的下置模具本体内部位于成型腔室外围开设有底部与横置进水流道内侧端相连通的螺旋形侧向集热流道,所述的温控水箱上表面开设有l型结构顶部排水管。

进一步地,为了配合循环流动,所述底部出水管的下部出水口通过插入横置进水流道内部和横置进水流道相连通,所述的顶部排水管上端进水口通过插入侧向集热流道的右侧出水口内部和侧向集热流道内部相连通,所述的温控水箱通过底部出水管与顶部排水管配合横置进水流道、导热流道与侧向集热流道形成循环流道。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安装,所述横置进水流道和侧向集热流道的外侧开口位置开设有用于分别安装底部出水管和顶部排水管的侧向装配内螺纹盲孔。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加工生产,所述的底部出水管和顶部排水管外直径大小相同。

进一步地,为了配合出液,所述的底部出水管上端排水口通过贯穿温控水箱下壁和小型循环泵排液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为了配合装配,所述的底部出水管和顶部排水管连接端均套有外螺纹装配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循环温控机构的蜂巢筋装饰板用塑胶模具利用在下置模具本体内部开设有相连通的横置进水流道和侧向集热流道,在内部成型凸块内部开设有底部与横置进水流道内部相连通的导热流道,利用温控水箱上、下端的底部出水管和顶部排水管分别插入对应位置侧向装配内螺纹盲孔内部与横置进水流道和侧向集热流道相连通,从而在塑胶模具内部形成一个循环的水流道,大大提升成型效率,并且配合电加热装置,对内部液体进行加热,使得流道内部的液体问题可控,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温控水箱内部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上置模具本体,2.下置模具本体,3.小型循环泵,4.电加热装置,5.温控水箱,6.成型腔室,7.内部成型凸块,8.底部出水管,9.横置进水流道,10.导热流道,11.侧向集热流道,12.顶部排水管,13.侧向装配内螺纹盲孔,14.外螺纹装配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和图2所示的具有循环温控机构的蜂巢筋装饰板用塑胶模具,包括通过顶部液压顶杆控制升降的上置模具本体1、固定在操作平台上的下置模具本体2和固定在下置模具本体2右侧内置小型循环泵3与电加热装置4的温控水箱5,下置模具本体2上端开设有成型腔室6,成型腔室6内部具有向上凸起的内部成型凸块7,温控水箱5下端具有l型底部出水管8,下置模具本体2内部位于成型腔室6下方开设有横置进水流道9,内部成型凸块7内部开设有底部与横置进水流道9内部相连通的n字型导热流道10,下置模具本体2内部位于成型腔室6外围开设有底部与横置进水流道9内侧端相连通的螺旋形侧向集热流道11,温控水箱5上表面开设有l型结构顶部排水管12。

进一步地,为了配合循环流动,底部出水管8的下部出水口通过插入横置进水流道9内部和横置进水流道9相连通,顶部排水管12上端进水口通过插入侧向集热流道11的右侧出水口内部和侧向集热流道11内部相连通,温控水箱5通过底部出水管8与顶部排水管12配合横置进水流道9、导热流道10与侧向集热流道11形成循环流道,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安装,横置进水流道9和侧向集热流道11的外侧开口位置开设有用于分别安装底部出水管8和顶部排水管12的侧向装配内螺纹盲孔13,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加工生产,底部出水管8和顶部排水管12外直径大小相同,进一步地,为了配合出液,底部出水管8上端排水口通过贯穿温控水箱5下壁和小型循环泵3排液口相连通,进一步地,为了配合装配,底部出水管8和顶部排水管12连接端均套有外螺纹装配管14,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循环温控机构的蜂巢筋装饰板用塑胶模具利用在下置模具本体2内部开设有相连通的横置进水流道9和侧向集热流道11,在内部成型凸块7内部开设有底部与横置进水流道内部相连通的导热流道,利用温控水箱5上、下端的底部出水管8和顶部排水管12分别插入对应位置侧向装配内螺纹盲孔13内部与横置进水流道9和侧向集热流道11相连通,从而在塑胶模具内部形成一个循环的水流道,大大提升成型效率,并且配合电加热装置4,对内部液体进行加热,使得流道内部的液体问题可控,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循环温控机构的蜂巢筋装饰板用塑胶模具,包括通过顶部液压顶杆控制升降的上置模具本体(1)、固定在操作平台上的下置模具本体(2)和固定在下置模具本体(2)右侧内置小型循环泵(3)与电加热装置(4)的温控水箱(5),其特征是:所述的下置模具本体(2)上端开设有成型腔室(6),所述的成型腔室(6)内部具有向上凸起的内部成型凸块(7),所述的温控水箱(5)下端具有l型底部出水管(8),所述的下置模具本体(2)内部位于成型腔室(6)下方开设有横置进水流道(9),所述的内部成型凸块(7)内部开设有底部与横置进水流道(9)内部相连通的n字型导热流道(10),所述的下置模具本体(2)内部位于成型腔室(6)外围开设有底部与横置进水流道(9)内侧端相连通的螺旋形侧向集热流道(11),所述的温控水箱(5)上表面开设有l型结构顶部排水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循环温控机构的蜂巢筋装饰板用塑胶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底部出水管(8)的下部出水口通过插入横置进水流道(9)内部和横置进水流道(9)相连通,所述的顶部排水管(12)上端进水口通过插入侧向集热流道(11)的右侧出水口内部和侧向集热流道(11)内部相连通,所述的温控水箱(5)通过底部出水管(8)与顶部排水管(12)配合横置进水流道(9)、导热流道(10)与侧向集热流道(11)形成循环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循环温控机构的蜂巢筋装饰板用塑胶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横置进水流道(9)和侧向集热流道(11)的外侧开口位置开设有用于分别安装底部出水管(8)和顶部排水管(12)的侧向装配内螺纹盲孔(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循环温控机构的蜂巢筋装饰板用塑胶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底部出水管(8)和顶部排水管(12)外直径大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循环温控机构的蜂巢筋装饰板用塑胶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底部出水管(8)上端排水口通过贯穿温控水箱(5)下壁和小型循环泵(3)排液口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循环温控机构的蜂巢筋装饰板用塑胶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底部出水管(8)和顶部排水管(12)连接端均套有外螺纹装配管(1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循环温控机构的蜂巢筋装饰板用塑胶模具。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循环温控机构的蜂巢筋装饰板用塑胶模具利用在下置模具本体内部开设有相连通的横置进水流道和侧向集热流道,在内部成型凸块内部开设有底部与横置进水流道内部相连通的导热流道,利用温控水箱上、下端的底部出水管和顶部排水管分别插入对应位置侧向装配内螺纹盲孔内部与横置进水流道和侧向集热流道相连通,从而在塑胶模具内部形成一个循环的水流道,大大提升成型效率,并且配合电加热装置,对内部液体进行加热,使得流道内部的液体问题可控,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技术研发人员:余显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省黄石市中泰塑料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2
技术公布日:2020.0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