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材成型定径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15466发布日期:2020-11-06 12:21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管材成型定径套的制作方法

管材成型定径套。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具体涉及管材成型定径套。



背景技术:

定径套用于管材的成型及冷却定型,管材真空定径套的真空定型区的铜管基本上采用真空槽结构管材在真空的作用下膨大贴合真空定型区内壁,以实现成型;随后管材经冷却区,冷却区为双层管结构,通过空腔内的循环冷却水对内层进行冷却,以对管材进行冷却定型,由于冷却区内层管的传热能力有限,现有技术中的此种冷却方式的冷却效率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管材成型定径套,以提高管材成型后的冷却定型效率。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管材成型定径套,包括铜管,铜管壁开设条形孔,所述铜管一端设置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包括内套和外套,所述内套内壁与铜管内壁相接,内套与外套之间形成冷却水腔,外套开设有相对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并与冷却水腔相通;沿所述的内套内壁周向设有冷却水槽,冷却水槽内设置若干细孔与冷却水腔相通。

管材经过铜管成型后,进入冷却套,冷却套内的循环冷却水一边对内套进行冷却,一边透过细孔在冷却水槽内形成水膜,利用水膜对管材壁进行冷却。由于冷却水槽是通过若干细孔与冷却水腔相通,因此每个冷却水槽内的水压能达到均衡,避免某处水压过大影响管材外壁的定型。

作为优选,所述的出水口设置于外套底端,所述进水口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外套上部两侧且高于内套外壁;所述冷却水腔顶部连通设置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高于进水口。进水口的设置能保证管材外径各处均得到快速冷却,当进水口水压不稳定,水量加大时,水位增高于缓冲腔内缓存,从而避免细孔水压突增影响管材表面光滑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套嵌有石墨柱,所述石墨柱贯穿外套内外壁并与内套接触。石墨柱可将内套、冷却水腔内冷去水的热量快递的传导出去。

作为优选,所述的石墨柱在位于外套外壁的一端连接有石墨片,所述石墨片向石墨柱四周的外套外壁延伸覆盖。石墨片增加散热面积,提高冷却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冷却水槽的横截面的开口小于其底面,利于利用表面张力形成较厚的水膜。

作为优选,所述的冷却水槽的开口两侧经圆角处理,减小对管材壁可能的摩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产生以下一种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于管材的快速冷却定型;本实用新型成型的管材壁表面光滑,成型品质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此种管材成型定径套的结构,下面结合图例列举几个实施例。

实施例1:

管材成型定径套,包括铜管1,铜管1壁开设条形孔9,所述铜管1一端设置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包括内套2和外套3,所述内套2内壁与铜管1内壁相接,内套2与外套3之间形成冷却水腔4,外套3开设有相对的进水口5和出水口6,并与冷却水腔4相通;沿所述的内套2内壁周向设有冷却水槽7,冷却水槽7内设置若干细孔8与冷却水腔4相通。

管材经过铜管成型后,进入冷却套,冷却套内的循环冷却水一边对内套2进行冷却,一边透过细孔8在冷却水槽7内形成水膜,利用水膜对管材壁进行冷却。由于冷却水槽7是通过若干细孔8与冷却水腔4相通,因此每个冷却水槽7内的水压能达到均衡,避免某处水压过大影响管材外壁的定型。

实施例2:

管材成型定径套,包括铜管1,铜管1壁开设条形孔9,所述铜管1一端设置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包括内套2和外套3,所述内套2内壁与铜管1内壁相接,内套2与外套3之间形成冷却水腔4,外套3开设有相对的进水口5和出水口6,并与冷却水腔4相通。其中出水口6设置于外套3底端,所述进水口5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外套3上部两侧且高于内套2外壁;所述冷却水腔4顶部连通设置有缓冲腔10,所述缓冲腔10高于进水口5。沿所述的内套2内壁周向设有冷却水槽7,冷却水槽7内设置若干细孔8与冷却水腔4相通。

管材经过铜管成型后,进入冷却套,冷却套内的循环冷却水一边对内套2进行冷却,一边透过细孔8在冷却水槽7内形成水膜,利用水膜对管材壁进行冷却。由于冷却水槽7是通过若干细孔8与冷却水腔4相通,因此每个冷却水槽7内的水压能达到均衡,避免某处水压过大影响管材外壁的定型。进水口5位置的设置能保证管材外径各处均得到快速冷却,当进水口5水压不稳定,水量加大时,水位增高于缓冲腔10内缓存,从而避免细孔8水压突增影响管材表面光滑度。

实施例3:

管材成型定径套,包括铜管1,铜管1壁开设条形孔9,所述铜管1一端设置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包括内套2和外套3,所述内套2内壁与铜管1内壁相接,内套2与外套3之间形成冷却水腔4,外套3开设有相对的进水口5和出水口6,并与冷却水腔4相通。其中出水口6设置于外套3底端,所述进水口5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外套3上部两侧且高于内套2外壁;所述冷却水腔4顶部连通设置有缓冲腔10,所述缓冲腔10高于进水口5。沿所述的内套2内壁周向设有冷却水槽7,冷却水槽7内设置若干细孔8与冷却水腔4相通。此外,外套3还嵌有石墨柱11,所述石墨柱11贯穿外套3内外壁并与内套2接触。

管材经过铜管成型后,进入冷却套,冷却套内的循环冷却水一边对内套2进行冷却,一边透过细孔8在冷却水槽7内形成水膜,利用水膜对管材壁进行冷却。由于冷却水槽7是通过若干细孔8与冷却水腔4相通,因此每个冷却水槽7内的水压能达到均衡,避免某处水压过大影响管材外壁的定型。进水口5位置的设置能保证管材外径各处均得到快速冷却,当进水口5水压不稳定,水量加大时,水位增高于缓冲腔10内缓存,从而避免细孔8水压突增影响管材表面光滑度。此外,石墨柱11的设置可将内套2、冷却水腔4内冷去水的热量快递的传导出去,提高冷却效果。

实施例4:

管材成型定径套,包括铜管1,铜管1壁开设条形孔9,所述铜管1一端设置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包括内套2和外套3,所述内套2内壁与铜管1内壁相接,内套2与外套3之间形成冷却水腔4,外套3开设有相对的进水口5和出水口6,并与冷却水腔4相通。其中出水口6设置于外套3底端,所述进水口5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外套3上部两侧且高于内套2外壁;所述冷却水腔4顶部连通设置有缓冲腔10,所述缓冲腔10高于进水口5。沿所述的内套2内壁周向设有冷却水槽7,冷却水槽7内设置若干细孔8与冷却水腔4相通。此外,外套3还嵌有石墨柱11,所述石墨柱11贯穿外套3内外壁并与内套2接触。石墨柱11在位于外套3外壁的一端连接有石墨片12,所述石墨片12向石墨柱11四周的外套3外壁延伸覆盖。

管材经过铜管成型后,进入冷却套,冷却套内的循环冷却水一边对内套2进行冷却,一边透过细孔8在冷却水槽7内形成水膜,利用水膜对管材壁进行冷却。由于冷却水槽7是通过若干细孔8与冷却水腔4相通,因此每个冷却水槽7内的水压能达到均衡,避免某处水压过大影响管材外壁的定型。进水口5位置的设置能保证管材外径各处均得到快速冷却,当进水口5水压不稳定,水量加大时,水位增高于缓冲腔10内缓存,从而避免细孔8水压突增影响管材表面光滑度。此外,石墨柱11的设置可将内套2、冷却水腔4内冷去水的热量快递的传导出去,提高冷却效果。石墨片12的设置增加散热面积,提高冷却效果。

最优实施例:

管材成型定径套,包括铜管1,铜管1壁开设条形孔9,所述铜管1一端设置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包括内套2和外套3,所述内套2内壁与铜管1内壁相接,内套2与外套3之间形成冷却水腔4,外套3开设有相对的进水口5和出水口6,并与冷却水腔4相通。其中出水口6设置于外套3底端,所述进水口5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外套3上部两侧且高于内套2外壁;所述冷却水腔4顶部连通设置有缓冲腔10,所述缓冲腔10高于进水口5。沿所述的内套2内壁周向设有冷却水槽7,冷却水槽7内设置若干细孔8与冷却水腔4相通。冷却水槽7的横截面的开口小于其底面,冷却水槽7的开口两侧经圆角处理。此外,外套3还嵌有石墨柱11,所述石墨柱11贯穿外套3内外壁并与内套2接触。石墨柱11在位于外套3外壁的一端连接有石墨片12,所述石墨片12向石墨柱11四周的外套3外壁延伸覆盖。

管材经过铜管成型后,进入冷却套,冷却套内的循环冷却水一边对内套2进行冷却,一边透过细孔8在冷却水槽7内形成水膜,利用水膜对管材壁进行冷却。冷却水槽7的横截面的开口小于其底面,利于利用表面张力形成较厚的水膜。由于冷却水槽7是通过若干细孔8与冷却水腔4相通,因此每个冷却水槽7内的水压能达到均衡,避免某处水压过大影响管材外壁的定型。进水口5位置的设置能保证管材外径各处均得到快速冷却,当进水口5水压不稳定,水量加大时,水位增高于缓冲腔10内缓存,从而避免细孔8水压突增影响管材表面光滑度。此外,石墨柱11的设置可将内套2、冷却水腔4内冷去水的热量快递的传导出去,提高冷却效果。石墨片12的设置增加散热面积,提高冷却效果。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多个解释性实施例,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结构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意一实施例描述一个结构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结构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