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01283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导光板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液晶显示器中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一般采用注塑成型法进行制作,即将熔融的注塑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碳酸酯(PC)通过射出机射出,进入流道系统而注入模具的模腔内,经冷却固化后成型。
[0003]由于通过注塑成型的导光板为平面板状结构,其模具的模腔平面面积较大,故现有的导光板注塑模具大多采用扇形浇口式冷流道系统,扇形浇口有利于注入模腔内的注塑材料均匀分散地流动而注满整个模腔。
[0004]图1是现有的导光板注塑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现有的导光板注塑模具200包括模具本体201和流道系统(Runner System) 202,流道系统202置于模具本体201外部,流道系统202包括流道203和扇形浇口 204,流道203呈斜向竖直设置,浇口 204的窄口端与流道203的下端连通,浇口 204的宽口端于模具本体201的一侧且与模具本体201的模腔206连通。
[0005]然而,该流道系统202存在如下缺点:由于流道系统202为冷流道系统,流道系统202容易于浇口 204处产生大量的注塑废料而造成注塑材料的浪费,并且需要通过后处理来切除浇口 204废料,其必然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切除浇口 204废料还会造成导光板良率的降低,进而影响导光板产品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导光板注塑模具,其即可满足导光板成型需要,又满足浇口无废料的要求。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板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流道系统,所述流道系统设置于所述模具本体内,所述模具本体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间形成有模腔,所述流道系统包括流道、浇口、以及温控装置,所述流道和所述浇口设置于所述上模中,所述流道的上端设置于所述上模的上端面上,所述浇口呈发散状,所述浇口的小口端与所述流道的下端连通,所述浇口的大口端与所述模腔连通,所述温控装置设置于所述模腔外周和/或所述流道外周的所述模具本体内。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模的下端面设置有矩形的第一凹槽,所述下模的上端面设置有矩形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大小相同、上下位置对应,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时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所述模腔。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流道系统还包括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上模的上端面上,所述进料口呈凹槽状或漏斗状,所述进料口的下端与所述流道的上端连通。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流道包括竖直的第一流道、水平的第二流道、以及竖直的第三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上端与所述进料口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流道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三流道的下端与所述浇口连通。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浇口与所述模腔顶部的一端连通。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浇口为圆台形管状结构或棱台形管状结构。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温控装置包括电热元件和温控器,所述电热元件设置于所述模腔外周和/或所述流道外周的所述模具本体内,所述温控器设置于所述模具本体的外部,所述电热元件与所述温控器电性连接,所述温控器用于控制所述电热元件的加热升温、保温控制。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热元件为电热丝。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热元件外侧还设置有耐热层。
[0016]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注塑模具,由于包括发散状的浇口以及温控装置,使得流道系统的浇口不会产生废料,不再需要通过后处理来切除浇口废料,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现有的导光板注塑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施例的导光板注塑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剖视图。
[0020]图4是本实施例的温控装置的结构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2]图2是本实施例的导光板注塑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剖视图。请参见图2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光板注塑模具100,包括模具本体10和流道系统
20 ο
[0023]模具本体10包括上模12和下模14,在本实施例中,上模12的下端面中心设置有矩形的第一凹槽122,下模14的上端面中心设置有矩形的第二凹槽142,第一凹槽122和第二凹槽142的大小相同、上下位置对应,上模12和下模14合模时第一凹槽122和第二凹槽142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矩形的模腔16。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仅于上模12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122或者仅于下模14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凹槽142,上模12和下模14合模时亦可形成模腔16。在其他实施例中,上模12可以包括上、下两块模板。模具本体10还可以包括模仁(图未示),模仁设置于上模12的第一凹槽122的槽底上。
[0024]流道系统20为热流道系统,流道系统20包括进料口 21、流道22、浇口 24、以及温控装置26。
[0025]上模12的上端面中心设置有凹槽状或漏斗状的进料口 21。
[0026]流道22设置于上模12中且流道22的两端分别与进料口 21和第一凹槽122连通。流道22包括竖直的第一流道222、水平的第二流道224、以及竖直的第三流道226,第一流道222的上端与进料口 21的下端连通,第一流道222的下端与水平设置的第二流道224的一端(图3中为右端)连通,第二流道224的另一端(图3中为左端)与第三流道226的上端连通,第三流道226的下端与浇口 24的连通。
[0027]浇口 24设置于上模12中且与模腔16的顶部连通,浇口 24呈发散状,即浇口 24可为圆台形管状结构、也可为棱台形管状结构,浇口 24的小口端(即圆台或棱台的上端)与第三流道226的下端连通,浇口 24的大口端(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