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板材高温聚合流水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26595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板材高温聚合流水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生产的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的板材高温聚合流水生产线。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传统的板材聚合过程中,如图1所示,工作车间安装有大型龙门吊架1、小车导轨2、多个中温水箱3以及多个高温烘箱4,中温水箱3和高温烘箱4前分别设有小车导轨2,移动小车5沿小车导轨2行走,高温烘箱4内也同样设有与小车导轨2连接的地轨6,所述移动小车5上放置多层架铁架结构,模具层叠放置在铁架上,通过大型龙门吊架I把固定在中温水箱3前的小车导轨2上的移动小车5上模具架吊起送入中温水箱3里进行中温聚合,中温聚合后再通过大型龙门吊架I将模具吊起送到中温水箱3和高温烘箱4之间的小车导轨2上的移动小车5上,移动小车5沿贯穿高温烘箱4的地轨6将模具送到高温烘箱4内部进行高温聚合,最后成品出炉,采用该设备生产,存在以下缺陷:
[0003](I)大型龙门吊架I和小车导轨2的设置,造成人力推动小车移动速度非常慢,设备投资成本高,占用面积大,对生产环境的要求较高,降低了产品的生产速度;
[0004](2)且由于中温水箱3顶部为开放式结构,开口较大,热量容易散失,热气上升,导致车间顶部挂满水蒸气,导致整个车间的湿度增大,影响加工生产环境;
[0005](3)高温烘箱4的进出口处设有门体,由于移动小车5上面放置的模具架具备一定的高度尺寸,所以中温水箱3和高温烘箱4都必须相应设置一定的高度,容纳叠加结构的模具铁架,在模具长时间聚合过程中,中温水箱3热量快速散失(第(2)点提到),高温烘箱4的前后端的开口设置门体,门体在移动小车5进出时,会全打开,由于开口较大,打开后,热量就容易大量散失,降低热效率并且浪费能源,需要延长加热时间,才能完成产品的聚合流程;
[0006](4)模具来回的吊装又增加了发生意外概率;
[0007](5)并且移动小车5体积较大,结构复杂,导致造价昂贵,导致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一种新型的板材高温聚合流水生产线,结构简单紧凑,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上防止热量的快速散失而造成资源浪费。
[0009]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新型的板材高温聚合流水生产线,包括中温区和高温区,其特征是,中温区设有沿前进方向延伸的中温水箱,高温区设有沿前进方向延伸的高温烘箱,中温水箱前端设有生产线入口,高温烘箱设有生产线出口,中温水箱和高温烘箱之间通过中转输送装置连通,至少一层输送装置连续贯穿中温水箱、中转输送装置以及高温烘箱,灌有预聚浆液的模具放置在输送装置上,先后经过中温区和高温区进行高温聚合;减少模具转移过程中浪费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因本实用新型不需要从水箱中吊装模具,本实用新型的中温水箱可以加盖或者密封保温设置),节能环保,有效减少箱体(水箱或烘箱)热量的散失。
[0011]所述中温水箱和高温烘箱中描述的沿前进方向,其意思是中温水箱和高温烘箱的设置是按照长条形的,沿灌有预聚浆液的模具的前进方向延伸设置。
[0012]灌有预聚浆液的模具经过中温水箱时,与水接触吸收热量。
[0013]所述中温水箱可以为顶部敞开或者不敞开。
[0014]所述中转输送装置垂直于中温水箱和高温烘箱安装;中转输送装置的设置能减少生产线的占用空间,降低生产线的安装要求;该结构的好处是,中温水箱和高温烘箱采用平行设置,利用中转输送装置进行衔接,使得生产线入口和生产线出口互相靠近,使工人操作方便,方便模具的周转,实现快速循环生产。
[0015]所述的输送装置可为一层、两层或多层层叠结构,多层的输送装置能够快速提高生产的效率,充分利用中温区和高温区的热量,降低生产的成本;多层的输送装置可以缩短水箱或烘箱的长度,减少占地面积,降低设备成本。
[0016]所述的输送装置可为辊道、履带或传送皮带等输送结构,多样化输送装置能充分适应流水线的安装要求,并能根据不同的材料采用相应的输送结构满足生产要求。
[0017]所述中温水箱可由中温风箱替代;中温风箱采用风机和热交换器加热替换中温水箱。
[0018]生产过程中先将模具灌上预聚浆液,通过输送装置将灌有预聚浆液的模具送入中温水箱进行中温聚合,中温聚合后的模具经过中转输送装置转入高温烘箱进行高温加热,使模具内的预聚浆液能够充分聚合,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中温水箱和高温烘箱基本为密封式设计,只开设生产线入口和生产线出口,极大的降低了热量的散失速度,流水线式生产,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0]一种新型的板材高温聚合流水生产线,结构简单紧凑,该结构生产线减少模具转移过程中浪费的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水箱的设计减少箱体热量散失,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传统生产车间布置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流水线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2所述,一种新型的板材高温聚合流水生产线,包括中温区I和高温区2,其特征是,中温区I设有沿前进方向延伸的中温水箱101,高温区2设有沿前进方向延伸的高温烘箱201,中温水箱101前端设有生产线入口 102,高温烘箱201设有生产线出口 202,中温水箱101和高温烘箱201之间通过中转输送装置3连通,至少一层输送装置4连续贯穿中温水箱101、中转输送装置3以及高温烘箱201,灌有预聚浆液的模具5放置在输送装置4上,先后经过中温区I和高温区2进行高温聚合;减少模具5转移过程中浪费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因本实用新型不需要从水箱中吊装模具,本实用新型的中温水箱101可以加盖或者密封保温设置),节能环保,有效减少箱体(水箱或烘箱)热量的散失。
[0025]所述中温水箱101和高温烘箱201中描述的沿前进方向,其意思是中温水箱101和高温烘箱201的设置是按照长条形的,沿灌有预聚浆液的模具5的前进方向延伸设置。
[0026]灌有预聚浆液的模具5经过中温水箱101时,与水接触吸收热量。
[0027]所述中温水箱101可以为顶部敞开或者不敞开;如果敞开设置,可用防水保温材料覆盖开口,进行保温。
[0028]所述中转输送装置3垂直于中温水箱101和高温烘箱201安装,中转输送装置3的设置能减少生产线的占用空间,降低生产线的安装要求;该结构的好处是,中温水箱101和高温烘箱201采用平行设置,利用中转输送装置3进行衔接,使得生产线入口 102和生产线出口 202互相靠近,使工人操作方便,方便模具的周转,实现快速循环生产。
[0029]所述的输送装置4可为一层、两层或多层层叠结构,多层的输送装置4能够快速提高生产的效率,充分利用中温区I和高温区2的热量,降低生产的成本;多层的输送装置可以缩短水箱或烘箱的长度,减少占地面积,降低设备成本。
[0030]所述的输送装置4可为辊道、履带或传送皮带等输送结构,多样化输送装置4能降低流水线的安装要求,并能根据不同的材料采用相应的输送结构满足生产要求。
[0031]所述中温水箱101可由中温风箱替代;中温风箱采用风机和热交换器加热替换中温水fk。
[0032]生产过程中先将模具5灌上预聚浆液,通过输送装置4将初步成型的模具5送入中温水箱101进行中温聚合,中温聚合后的模具5经过中转输送装置3转入高温烘箱201进行高温加热,使模具5内的预聚浆液能够充分聚合,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中温水箱101和高温烘箱201基本为密封式设计,只开设生产线入口 102和生产线出口 202,极大的降低了热量的散失速度,流水线式生产,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0033]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等同设计,均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所涵盖。
【主权项】
1.一种新型的板材高温聚合流水生产线,包括中温区(I)和高温区(2),其特征是,中温区(I)设有沿前进方向延伸的中温水箱(101),高温区(2)设有沿前进方向延伸的高温烘箱(201),中温水箱(101)前端设有生产线入口(102),高温烘箱(201)设有生产线出口(202 ),中温水箱(1I)和高温烘箱(201)之间通过中转输送装置(3 )连通,至少一层输送装置(4)连续贯穿中温水箱(101)、中转输送装置(3)以及高温烘箱(201),灌有预聚浆液的模具(5)放置在输送装置(4)上,先后经过中温区(I)和高温区(2)进行高温聚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板材高温聚合流水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输送装置(3)垂直于中温水箱(101)和高温烘箱(201)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板材高温聚合流水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装置(4)可为一层、两层或多层层叠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板材高温聚合流水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装置(4)可为辊道、履带或传送皮带等输送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板材高温聚合流水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温水箱(101)可由中温风箱替代。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的板材高温聚合流水生产线,包括中温区和高温区,中温区设有中温水箱,高温区设有高温烘箱,中温水箱前端设有生产线入口,高温烘箱设有生产线出口,中温水箱和高温烘箱之间通过中转输送装置连通,至少一层输送装置连续贯穿中温水箱、中转输送装置连通高温烘箱,使输送装置上灌有预聚浆液的模具按流水式先后经过中温区和高温区进行高温聚合;其结构简单紧凑,该结构生产线减少模具转移过程中浪费的时间,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水箱的设计减少箱体热量散失,节能环保。
【IPC分类】B29C39/38, B29C39/02
【公开号】CN204935999
【申请号】CN201520722324
【发明人】王民熙
【申请人】王民熙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