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外增压流量型蒸汽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2727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外增压流量型蒸汽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蒸汽发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外增压流量型蒸汽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蒸汽发生装置是指加水加热以产生高温水蒸气的装置。现有的蒸汽发生装置按照加热原理分为锅炉式的蒸汽发生装置以及电磁式蒸汽发生装置。锅炉式蒸汽发生装置以木炭、煤等燃烧作为热源,电磁式蒸汽发生装置以电磁感应加热作为热源。锅炉式蒸汽发生装置具有加热蒸汽量大、加热压力高等优点,但是由于其安全性能低、燃烧污染高,现已被电磁式蒸汽发生装置逐步取代。

然而,电磁式蒸汽发生装置受限于电磁线圈体积、电压等因素,单台电磁蒸汽发生装置不能产生较高压力和较大流量的水蒸气,限制了电磁蒸汽发生装置在大蒸发量使用环境下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适用于大蒸发量和高温高压的组合式外增压流量型蒸汽发生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组合式外增压流量型蒸汽发生装置,其包括:

基础电磁蒸汽发生单元,所述基础电磁蒸汽发生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加热内胆、缠绕于每一第一加热内胆上的第一线圈以及用于收集加热内胆产生的蒸汽的第一气包;

一个或多个外加电磁蒸汽发生单元,所述外加电磁蒸汽发生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加热内胆、缠绕于每一第二加热内胆上的第二线圈以及用于收集加热内胆产生的蒸汽的第二气包;所述第二气包与第一气包联通;

增压装置;所述增压装置与第一气包联通;

所述第一气包上设置有蒸汽出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水箱和进水管道;所述水箱内的水通过进水管道分别流入第一加热内胆与第二加热内胆。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以控制第一线圈通断的第一加热控制器以及用于控制第二线圈通断的第二加热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增压装置为压缩机。

进一步地,还包括蒸汽再加热装置,所述蒸汽加热装置包括与第一气包蒸汽出口相联通的加热管道,缠绕于加热管道外的第三线圈。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管道内设置有扰流件。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件为螺杆。

进一步地,还包括基础电磁蒸汽发生单元壳体以及外加电磁蒸汽发生单元壳体;所述基础电磁蒸汽发生单元壳体与外加电磁蒸汽发生单元壳体均呈长方体状;所述外加电磁蒸汽发生单元壳体紧靠基础电磁蒸汽发生单元壳体;所述基础电磁蒸汽发生单元壳体外侧壁还设置有电气柜;所述水箱设置于基础电磁蒸汽发生单元壳体外侧壁并位于电气柜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电气柜内设置有蒸汽再加热装置控制器、电压表、触摸屏、旋钮开关、急停开头、电流表;所述电气柜上方设置有警示灯。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第一加热内胆联通的排水管道以及设置于排水管道上的电动阀。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多个电磁蒸汽发生单元单独产生蒸汽,并通过各自气包收集后再集中输送;

2、各个独立的电磁蒸汽发生单元可模块化安装;

3、对气包内高温蒸汽加压后可产生高压蒸汽;

4、对加压后的高温蒸汽再次加热可解决加压蒸汽温度下降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进、排水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电气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基础电磁蒸汽发生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外加电磁蒸汽发生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蒸汽再加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中,组合式外增压流量型蒸汽发生装置由基础电磁蒸汽发生单元6、外加电磁蒸汽发生单元7、蒸汽再加热装置3、增压装置(图中未示)构成。在基础电磁蒸汽发生单元6外侧还设置有电气柜2和水箱1,在外加电磁蒸汽发生单元7设置有高压电箱4。

本实施例中,外加电磁蒸汽发生单元7仅显示为一个,但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多个。

请参照图4,基础电磁蒸汽发生单元6包括一呈长方体状的基础电磁蒸汽发生单元壳体608,在基础电磁蒸汽发生单元壳体608内设置有两个第一加热内胆602,第一加热内胆602上缠绕有第一加热线圈603;在两第一加热内胆602上方设置有第一气包604,第一气包604上形成有增压装置连接口601。

在第一气包604上方还设置有第一加热控制器605,第一加热控制器605用于控制第一加热线圈603的通断。

在基础电磁蒸汽发生单元壳体608侧壁上设置有加热控制器操作屏606和液位计607。通过加热控制器操作屏606可方便的控制第一加热控制器。液位计607可检测加热内胆内的水位情况。由于所有的加热内胆均为联通的,因此可仅设置一个液位计。

请参照图5,外加电磁蒸汽发生单元7结构和形状与基础电磁蒸汽发生单元6类似,两者均大致呈长方体状。外加电磁蒸汽发生单元7也包括外加电磁蒸汽发生单元壳体707,外加电磁蒸汽发生单元壳体707与基础电磁蒸汽发生单元壳体608通过螺栓并排连接。当具有多个外加电磁蒸汽发生单元时,将该所有的外加电磁蒸汽发生单元并排连接即可。

外加电磁蒸汽发生单元壳体708内也设置有两个第二加热内胆702,第二加热内胆702上缠绕有第二加热线圈703;第二加热内胆702产生的水蒸气输送至设置在第二加热内胆702上的第二气包704。其中,第二气包704与第一气包604联通,也即第二气包704内的水蒸气可输送至第一气包604内。当具有多个外加电磁蒸汽发生单元时,所有的外加电磁蒸汽发生单元气包内的水蒸气均可输送至第一气包内。

外加电磁蒸汽发生单元壳体708内也设置有第二加热控制器705,在外加电磁蒸汽发生单元壳体708侧壁上同样设置有加热控制器操作屏706。

请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还包括有集成进水管道103和排水管道105。在水箱箱体101与集成进水管道103之间还设置有Y型过滤器102。在集成进水管道103上还设置有高压水泵104。在排水管道105上设置有电动阀106。

进水时,电动阀106处于关闭状态。高压水泵104将水箱内的水通过集成进水管道103抽入各加热内胆中。排水时,电动阀106开启,加热内胆中残余的水通过排水管道103经由电动阀106后排出。

请参照图3,电气柜2内设置有蒸汽再加热装置控制器201、其他电子元器件202、触摸屏205、电压表204、电流表208、旋钮开关206、急停开关207;在电气柜2上方还设置有警示灯203。

请参照图5,图5示出了蒸汽再加热装置3的具体结构示意图。蒸汽再加热装置3由安全阀301、压力变送器302、再加热管道303、热电阻304、扰流件305以及缠绕于再加热管道303上的第三线圈(图中未示)构成。

再加热管道303与第一气包604联通。第一气包604内的水蒸气通过再加热管道303再次加热后输送至最终的使用设备。

扰流件305设置在再加热管道303内,用于使得水蒸气在再加热管道303内处于扰流状态,使得水蒸气的加热更加充分。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扰流件采用螺杆。螺杆取材方便,无需额外定制,且具有较好的扰流作用。

本实施例组合式外增压流量型蒸汽发生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开机后,高压水泵将水箱内的水通过进水集成管道分别输送至基础电磁蒸汽发生单元的第一加热内胆和附加电磁蒸汽发生单元的第二加热内胆中;而后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通电后分别对第一加热内胆和第二加热内胆的水加热以产生水蒸气。第二加热内胆产生的水蒸气存储在第二气包内,并输送至第一气包。

当需要高压水蒸气时,启动压缩机向第一气包内通入高压空气,此时,虽然水蒸气压力上升,但是水蒸气和高压空气混合后温度有所下降。为此,可开启蒸汽再加热装置对加压后的水蒸气再次加热,最终输送高温、高压水蒸气。

加热完毕后,开启电动阀,加热内胆中残留的水通过排水管道排出。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