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高压循环水除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7965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高温高压下循环水除氧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温高压循环水系统中生产过程容易溶有多种气体,这些气体一方面会导致换热设备、管道等传热不良,另一方面其中溶有的空气在高温条件下会加速腐蚀热力设备,为防止设备腐蚀和传热不良现象产生,保证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必须设置除氧装置。在高温180℃,加压4MPa的容器设备中,除去溶解于循环系统水中的气体,需要用饱和水来加热给水,提高给水温度,加热到高压下的沸腾温度,使水不具有溶解气体的能力,除去水中气体,但在高温180℃下,加压4MPa,人工操作除氧是件非常危险的工作,且高温高压工作环境开停车过程需要一天的时间,自动化程度低,大大增加生产过程的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开停车动作的高温高压循环水除氧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温高压循环水除氧装置,包括除氧罐、乏汽回收罐、热力设备及其连接的管道,所述的除氧罐包括除氧头和水箱,乏汽回收罐的输出管道安装补水泵机组并连接到除氧罐的除氧头顶部,饱和水的管道连接在除氧罐的除氧头中部位置,通有饱和蒸汽管道连接在除氧罐的水箱上,除氧后饱和水管道连接在除氧罐的水箱底部,并安装有热水循环泵机组,除氧后饱和水管道连接到热力设备上,热力设备的输出端与低压饱和水管道连接。

所述的管道上均连接有截止阀、调节阀、过滤器、压力表和温度计,通有饱和蒸汽的管道上还设有减压阀。

所述的除氧罐的水箱底部还安装有乏汽罐回收管道,连接到乏汽回收罐上,乏汽回收罐上还连接有液位控制回路。

所述的除氧罐上设有温度检测点、压力变送器、温度计和压力表,还设有两条液位控制回路,分别接入乏汽回收罐的输出管道和乏汽罐回收管道上。

所述的补水泵机组和热水循环泵机组分两条之路控制,每条之路上安装截止阀、止回阀、温度计和压力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除氧装置设计,快速实现高温高压循环水除氧过程,循环利用热力设备输出的饱和水,同时加设了补水泵机组和热水循环泵机组,提高了整个水循环时效控制力,自动化控制,开停车时间缩短至一小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除氧头;2-水箱;3-热力设备;4-热水循环泵机组;5-补水泵机组;6-乏汽回收罐;7-温度计;8-压力表;9-截止阀;10-过滤器;11-减压阀;12-调节阀;13-温度检测点;14-压力变送器;15-止回阀;16-除氧后饱和水管道;17-饱和水管道;18-乏汽罐回收管道;19-液位控制回路;20-输出管道;过滤管道21;降压管道22。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高温高压循环水除氧装置,包括除氧罐、乏汽回收罐6、热力设备3及其连接的管道,所述的除氧罐包括除氧头1和水箱2,乏汽回收罐6的输出管道20安装补水泵机组5并连接到除氧罐的除氧头1顶部,通有饱和水的饱和水管道17连接在除氧罐的除氧头1中部位置,通有饱和蒸汽管道连接在除氧罐的水箱2上,除氧后饱和水管道16连接在除氧罐的水箱2底部,并安装有热水循环泵机组4,除氧后饱和水管道16连接到热力设备3上,热力设备3的输出端与饱和水管道17连接。

所述的管道上均连接有截止阀9、调节阀12、过滤器10、压力表8和温度计7,通有饱和蒸汽的管道上还设有减压阀11。

所述的除氧罐的水箱2底部还安装有乏汽罐回收管道18,连接到乏汽回收罐6上,乏汽回收罐6上还连接有液位控制回路19。

所述的除氧罐上设有温度检测点13、压力变送器14、温度计7和压力表8,还设有两条液位控制回路19,分别接入乏汽回收罐6的输出管道20和乏汽罐回收管道18上。

所述的补水泵机组5和热水循环泵机组4分两条之路控制,每条之路上安装截止阀9、止回阀15、温度计7和压力表8。

锅炉房软化水沿管道通入乏汽回收罐6中,通过输出管道20口安装的截止阀9和过滤器10进入补水泵机组5,通过补水泵机组5将锅炉房软化水通过串级的流量调节阀12打入除氧罐的除氧头1顶部,从热力设备3流出的2.7MPa,165~175℃的饱和水沿饱和水管道17经过滤管道21和降压管道22通到除氧头1的中部,从顶部下来的待除氧的锅炉房软化水与中部流进的饱和水逆向换热,使其达到除氧罐压力下的饱和温度,除去水中的氧气和其它不凝结气体,然后收集到除氧头1的下方的水箱2中,从饱和蒸汽管道流入1.4MPa的饱和蒸汽进入水箱2,与从除氧头1下来的除氧水混合在一起,形成3.0MPa,170~180℃的饱和水,经热水循环泵机组4变频调节恒压送入热力设备3中。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