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4643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气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环状的主燃烧器和配置在该主燃烧器中央部的中央燃烧器的燃气燃烧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有以下一种燃气燃烧器(参照专利文献1 日本实公昭 61-26734号公报(图一、图二))。在环状的主燃烧器的中央部设置中央燃烧器,将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气分配给主燃烧器和中央燃烧器,并使其燃烧。在该燃气燃烧器中,从中央燃烧器内部的分布室放射状延伸的气体供给通道与主燃烧器内部形成的环状分布室连通。被供给到主燃烧器中的混合气经由气体供给通道还被供给到中央燃烧器中。然而,在经过主燃烧器将混合气供给到中央燃烧器的结构中,主燃烧器的分布室内的一部分混合气会流向中央燃烧器。当想要获得大火力时,上述混合气的流动增大,受该流动的影响,主燃烧器的环状分布室整周上的混合气会产生分布不均勻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将混合气分配给主燃烧器和中央燃烧器、且不受火力大小的影响而获得良好燃烧的燃气燃烧器。本发明的燃气燃烧器具备环状的主燃烧器;中央燃烧器,其配置在该主燃烧器的中央部;气体导入室,其隔着隔离壁连接设置在该中央燃烧器的下部;筒状的喉部,其上游端成开放状态并与喷出燃气的喷嘴相对,从而能够与燃气一起带入一次空气,该喉部的下游端在所述气体导入室的底部向上方开口 ;多个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其从所述气体导入室沿水平方向放射状延伸,与所述主燃烧器连接,并将从所述喉部导入到所述气体导入室内的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气供给到所述主燃烧器;以及多个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其从在所述隔离壁下表面上开口的入口获取所述气体导入室的混合气,并将该混合气供给到所述中央燃烧部,该燃气燃烧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隔离壁下表面的与所述喉部下游端的开口相对的区域的外侧、且在相互相邻的所述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之间, 设置所述中央燃烧器气体供给通道的入口,在所述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的入口于水平方向上的外侧、且在相互相邻的所述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之间,设置侧面壁,沿所述隔离壁的下表面流动的混合气会碰撞到该侧面壁上。根据本发明,首先,在喷嘴朝向所述喉部的上游端喷出燃气时,因该燃气的流动, 周围的空气作为燃烧用的一次空气被卷入到燃气中,并进入到喉部内,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气从喉部进入到所述气体导入室。喉部的下游端在气体导入室的底部向上方开口。因此,进入到气体导入室内的混合气与位于喉部下游端正上方的所述隔离壁的下表面产生碰撞。与隔离壁下表面碰撞后的混合气形成沿隔离壁的下表面向水平方向扩散的流动,并流向所述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和所述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流向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的混合气通过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进入到主燃烧器内。由于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以放射状设置多个,通过这些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后的混合气被有效地导向主燃烧器内部,并沿环状的主燃烧器的整周形成均勻的分布。另一方面,流向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以外的混合气则流向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这时,由于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的入口设置在相互相邻的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之间,所以,能够防止流向中央燃烧器气体供给通道的混合气的流动对流向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的混合气产生阻碍。这里,在本发明中,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的入口位于隔离壁下表面的与喉部下游端的开口相对的区域的外侧。因此,从喉部下游端向上方流动的混合气并不是不改变其流动方向而直线性进入到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内,防止了混合气被过度地供给到中央燃烧器。但是,由于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的入口向隔离壁的下表面开口,所以,特别是在大火力燃烧的情况下混合气的流速较快时,无法使该混合气的流动方向有大的改变, 因而所述混合气几乎不会进入到中央燃烧器用供给通道中,而只是在水平方向上通过该入因此,在本发明中,设置所述侧面壁,使流向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的混合气碰撞到侧面壁上。据此,不会进入到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而只是在水平方向上通过的混合气碰撞到侧面壁,改变其流动方向,并流向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所以,即使在大火力燃烧的情况下混合气的流速较快时,能够将足够的混合气供给到中央燃烧器。这样,根据本发明,能够可靠地将混合气分配给主燃烧器和中央燃烧器,使得混合气不多不少地分布在主燃烧器和中央燃烧器中,并且能够不受火力大小的影响而获得良好的燃烧。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隔离壁下表面的与所述喉部下游端的开口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朝该开口隆起的隆起部。该隆起部在其外周形成错层。据此,来自喉部的混合气碰撞在隔离壁下表面的隆起部上,形成沿隆起壁向水平扩散的流动。然后,流向所述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及所述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的混合气因隆起部外周的错层而促进其流动。所以,来自喉部的混合气通过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及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被顺利地供给到主燃烧器及中央燃烧器中,能够获得更为良好的燃烧。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燃气燃烧器的斜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燃气燃烧器的示意性断面图。图3是将本实施方式中的燃气燃烧器的主要部分解后进行表示的斜视图。图4是对本实施方式的燃烧器头上下倒置后进行表示的斜视图。图5是表示喉部和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断面示意图。符号说明1 燃气燃烧器;8 主燃烧器;9 中央燃烧器;10 喉部;
11 隔离壁;16 气体导入室;17 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25 主燃烧器气体供给通道;27 喷嘴;32 隆起部;38 侧面壁。
具体实施例方式基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燃气燃烧器1具备燃烧器头2和保持件3。如图2所示,该燃气燃烧器1设置在燃气炉具的的炉具主体4中。具体没有对炉具主体4进行图示。炉具主体4是上面呈开放的箱型形状,在开放的炉具主体4的上面,设置面板5。面板5上开设有燃烧器用开口 6,燃烧器头2通过燃烧器用开口 6,露出于面板5上方。另外,保持件3经由台架7固定在炉具主体4的底部。此夕卜,虽未图示,在燃烧器用开口 6周围的面板5上摆置火撑子,在火撑子上摆置锅子等烹调容器,从而能够进行加热烹调。如图1及图2所示,燃烧器头2具备环状的主燃烧器8和配置在主燃烧器8中央部的中央燃烧器9。如图2所示,在中央燃烧器9的下方位置联结有喉部10。如图2及图3所示,中央燃烧器9由作为底部的隔离壁11、从隔离壁11的周缘竖起的圆筒状的周壁12和中央燃烧器盖13构成。该中央燃烧器盖13摆置在周壁12上,覆盖在中央燃烧器9上面。如图3所示,在中央燃烧器9的周壁12上,形成许多深度不同的沟槽,这些沟槽在周壁12的圆周方向上保持间隔。把中央燃烧器盖13摆置到中央燃烧器9的周壁12上时, 形成受隔离壁11、周壁12以及中央燃烧器盖13包围的空间,该空间被设定为中央燃烧器9 的中央燃烧器分布室14。同时,中央燃烧器9的周壁12的所述沟槽的上面受中央燃烧器盖 13覆盖,从而形成孔。如图1所示,在中央燃烧器9的外周,被限定出许多焰孔15。另外, 在图3中,作为焰孔对沟槽标注符号。如图2所示,在中央燃烧器9的下部形成气体导入室16。气体导入室16经由所述隔离壁11与中央燃烧器分布室14邻接。如图2及图3所示,中央燃烧器分布室14和气体导入室16通过上下贯通隔离壁11的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17相联通。主燃烧器8由外周壁18、内周壁19、环状的主燃烧器盖20以及圆盘状的底板21 构成。内周壁19与外周壁18同心,并在外周壁18内侧与其保持规定间隔而设置。主燃烧器盖20摆置在外周壁18和内周壁19的上缘,并覆盖主燃烧器8。底板21与所述喉部10 一体连接设置,并向该喉部10的外侧伸出。如图3所示,在主燃烧器8的外周壁18上,形成许多深度不同的沟槽,这些沟槽在外周壁18的圆周方向上保持间隔。这样,如图2所示,将主燃烧器盖20摆置到主燃烧器8 的外周壁18及内周壁19上时,形成受底板21、外周壁18、内周壁19以及主燃烧器盖20包围的空间,该空间被设定为主燃烧器8的主燃烧器分布室22。同时,主燃烧器8外周壁18 的所述沟槽的上面受主燃烧器盖20覆盖,形成外界与主燃烧器分布室22连通的孔。如图 1所示,在主燃烧器8的外周上,被限定出许多焰孔23。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中央燃烧器9和主燃烧器8之间,设置有四个联结部24。这四个联结部M沿圆周方向保持规定间隔,并在水平方向上呈放射状延伸。中央燃烧器9和主燃烧器8通过该联结部M实现一体化。并且,在各联结部M的内部,形成后述的主燃烧器用气体用供给通道25。
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在各联结部M的上部,形成突起26。各突起沈的内侧一端与中央燃烧器盖13的外周缘抵接,各突起沈的外侧一端与主燃烧器盖20的内周缘抵接。因此,能够限制中央燃烧器盖13及主燃烧器盖20的位置,防止中央燃烧器盖13及主燃烧器盖20偏位。如图2所示,喉部10形成为轴线朝向垂直方向的圆筒状。喉部10的下游端(上端)朝向气体导入室16向上方开口,上游端(下端)与后述喷嘴27的先端相对。喉部10受所述保持件3保持。保持件3由联结固定在台架7上的基部观、从该基部28的一边竖立设置的支承柱部四和保持部30构成。保持部30受支承柱部四悬臂支承,将喉部10插入到该保持部30中,从而对喉部10进行保持。基部27、支承柱部四以及保持部30通过铝合金等金属块形成一体。在保持件3的基部观内部,形成有燃气的气体通路31。在气体通路31的上方安装与其连通的喷嘴27,喷嘴27垂直向上方喷射燃气。当喷嘴27向喉部10喷射燃气时,该燃气一边卷入周围的空气作为一次空气,一边进入到喉部10内。在喉部10内部和所述气体导入室16中,由燃气和一次空气混合生成混合气。另外,在气体导入室16的上部形成的所述隔离壁11的下表面上,形成有隆起的隆起部32。该隆起部32朝向喉部10下游端的开口隆起。隆起部32设置在隔离壁11的与喉部10的下游端开口对应的区域上,在该隆起部周围形成错层33。这里,就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25及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17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25形成于联结部M的内部,其底面受与喉部 10形成一体的底板21封闭。并且,气体导入室16和主燃烧器分布室22通过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25相连通,对主燃烧器分布室22供给混合气。如图3所示,在与喉部10形成一体的底板21上,在成为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25的底部的位置上形成凹部34,从而使得混合气的流动断面积较大。另外,在与相互相邻的联结部之间的位置对应的底板21 上,形成贯通孔35,从而用于中央燃烧器9的燃烧用二次空气能够产生流动。此外,如图4 中将燃烧器头上下倒置所进行的表示,在主燃烧器8的背面一侧形成多个凸部36。如图3 所示,这些凸部36和在底板21上形成的多个卡合孔37卡合。如图4所示,在互相相邻的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25之间,设置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17的入口。如图4及图5所示,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17的入口位于隆起部32的外侧。因此,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17的入口位于隔离壁11下表面的与喉部10的下游端开口相对的区域的外侧。而且,在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17的入口附近,形成有两面侧面壁38,这两面侧面壁38各围住该入口的一侧。侧面壁38位于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17的入口在水平方向上的外侧,并且,位于相互相邻的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25之间。参照如图2,根据上述构成,当喷嘴27向喉部10上游端的开口喷射燃气时,燃气一边从周围卷入空气作为一次空气,一边进入喉部10内,燃气和一次空气混合生成混合气。 该混合气从喉部10下游端的开口进入到气体导入室16内,并碰撞到隔离壁11的下表面上。碰撞到隔离壁11下表面上的混合气穿过喉部10的上缘和隔离壁11的下表面之间,沿隔离壁11的下表面扩散,形成流向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25的部分和流向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17的部分。
这时,由于在隔离壁11的与喉部10下游端的开口对应的下表面上的区域上,形成有隆起部32,因此,形成沿隆起部32向水平扩散的流动后的混合气借助隆起部32外周的错层33,能够朝向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25及中央燃烧器用气体通道17顺畅地流动。流向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25的混合气通过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25,进入到主燃烧器8的主燃烧器分布室22,以均勻分布的状态流向各焰孔23。另一方面,除了流向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25以外的混合气则流向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17。如图4所示,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17的入口设置在相互相邻的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25之间。据此,各自形成流向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17 的混合气部分和流向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25的混合气部分。所以,流向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25的混合气部分几乎不会受流向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17的混合气部分的影响,能够向主燃烧器8提供足够的混合气。另外,如图5所示,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17的入口位于隔离壁11下表面的与喉部10下游端的开口相对的区域的外侧,从喉部10下游端向上流动的混合气并不是不改变其流动方向而直线性进入到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17内,防止混合气被过度地提供给中央燃烧器9的现象。而且,如图5所示,流向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17的混合气因碰撞到侧面壁 38上而改变流动方向,可靠地流入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17的入口。因此,即使在以大火力燃烧而致使混合气的流速较快的情况下,也会有足够的混合气通过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17,进入到中央燃烧器9的中央燃烧器分布室14内,以均勻分布的状态流向各焰孔15。另外,如本实施方式的图4所示,侧面壁38由两面构成。但是,侧面壁38的形状并不仅限与此,例如,可以是沿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17的入口形成为弯曲的半圆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设置四个联结部24、并因此而具备四个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25的例子。但是,联结部M及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25的数目并不仅限于四个。只是,从自气体导入室16向主燃烧器分布室22提供均勻的混合气的观点来考虑,理想的是将联结部M及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25的数目设定成多个。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的例子是通过在隔离壁的下表面上设置隆起部32,从而在隆起部32的外周设置了错层33。但是,如果从气体导入室16沿水平方向扩散的混合气部分能够充分流动的话,也可以不设隆起部32。
权利要求
1.一种燃气燃烧器,其具备环状的主燃烧器;中央燃烧器,其配置在该主燃烧器的中央部;气体导入室,其隔着隔离壁连接设置在该中央燃烧器的下部;筒状的喉部,其上游端成开放状态并与喷出燃气的喷嘴相对,从而能够与燃气一起带入一次空气,该喉部的下游端在所述气体导入室的底部向上方开口 ;多个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其从所述气体导入室沿水平方向放射状延伸,与所述主燃烧器连接,并将从所述喉部导入到所述气体导入室内的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气供给到所述主燃烧器;以及多个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其从在所述隔离壁下表面上开口的入口获取所述气体导入室的混合气,并将该混合气供给到所述中央燃烧部,该燃气燃烧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隔离壁下表面的与所述喉部下游端的开口相对的区域的外侧、且在相互相邻的所述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之间,设置所述中央燃烧器气体供给通道的入口,在所述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的入口于水平方向上的外侧、且在相互相邻的所述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之间,设置侧面壁,沿所述隔离壁的下表面流动的混合气会碰撞到该侧面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离壁下表面的与所述喉部下游端的开口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朝该开口隆起的隆起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气燃烧器。在中央燃烧器(9)的下部隔着隔离壁(11)设置气体导入室(16)。设置在气体导入室的底部开口的喉部(10)。设置从气体导入室放射状延伸、并与主燃烧器(8)连接的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25)。设置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17),其从在隔离壁下表面开口的入口获取气体导入室的混合气,并将该混合气供给到中央燃烧器。在喉部下游端的开口相对的区域的外侧、且在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25)之间设置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在中央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的入口于水平方向上的外侧、且在主燃烧器用气体供给通道之间,设置侧面壁(38),沿所述隔离壁的下表面流动的混合气会碰撞到该侧面壁上。
文档编号F23D14/02GK102466228SQ201110329470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8日
发明者佐藤裕康 申请人:林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