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式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596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管式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 实用新型属于节能环保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热管式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背景目前,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严重,节能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工业燃煤锅炉的平均效率只有67 %,近25 %的热能通过烟气排放到大气当中,排放温度高达200摄氏度以上, 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宝贵的烟气余热资源,现有技术的大型锅炉均安装铸铁或不锈钢材质的省煤器,用来吸收余热,由于煤炭的含硫量较高,燃烧时通常会产生硫化物,硫化物与水蒸汽结合就会产生硫酸蒸汽,当省煤器的金属管壁温度低于硫酸蒸汽的凝结点时,就会在其表面形成液态硫酸,长期以来,省煤器由于受到腐蚀会出现穿孔等现象,严重影响工业燃煤锅炉的安全运行,目前的工业燃煤锅炉都是通过提高排烟温度来缓解腐蚀的现象, 烟气温度居高不下,这样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能源,达不能环保节能的目的。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热管式余热回收装置,所述的热管式余热回收装置由内筒、外筒、热管、出水口、进水口组成,其特征是内筒和外筒构成一个封闭的圆筒式夹层空间,热管的上端设置在圆筒式夹层空间内,热管的下端设置在内筒内,外筒的上端设置出水口,外筒的下端设置进水口。热管是一根内部装有工作液体,被抽成真空的管子,热管的热源部分为蒸发端,放在冷却的部分为冷凝端,热侧流体为烟气,冷侧流体为水,两端之间有隔离层,蒸发端内部的工作液体吸收烟气的热量使工作液体变成气体,发生相变,气体携带热量由蒸发端流向冷凝端,把热量传递给循环流动的水,放出热量后热管内部的工作液体凝结为液态回流到蒸发端,继续吸热汽化,如此循环,以达到余热回收的目的。热管内腔处于饱和状态的蒸汽由蒸发端流向冷凝端的压力差很小,热管工作的壁面温度较高,远离酸露点及低温腐蚀区域,从根本上避免了结露腐蚀现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煤烟腐蚀问题,即环保,又节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平剖面图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垂直剖面图示意图,附图中1.内筒,2.外筒,3.热管,4.出水口,5.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便公众更好地掌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法,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方案为所述的热管式余热回收装置由内筒1、外筒2、热管3、出水口 4、进水口 5组成,其特征是内筒1和外筒2构成一个封闭的圆筒式夹层空间,热管3 的上端设置在圆筒式夹层空间内,热管3的下端设置在内筒1内,外筒2的上端设置出水口 4,外筒2的下端设置进水口 5。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连接在锅炉的烟道上,使锅炉的煤烟由内管1内通过,煤烟的余热便可将热管3加热,热管3又将圆筒式夹层空间内的水加热,从而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 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煤烟腐蚀问题,即环保,又节能。
权利要求1.热管式余热回收装置,由内筒(1)、外筒(2)、热管(3)、出水口 1(4)、进水口(5)组成,其特征是内筒(1)和外筒(2)构成一个封闭的圆筒式夹层空间,热管(3)的上端设置在圆筒式夹层空间内,热管(3)的下端设置在内筒(1)内,外筒(2)的上端设置出水口(4),外筒⑵的下端设置进水口(5)。
专利摘要热管式余热回收装置,由内筒、外筒、热管、出水口、进水口组成,其特征是内筒和外筒构成一个封闭的圆筒式夹层空间,热管的上端设置在圆筒式夹层空间内,热管的下端设置在内筒内,外筒的上端设置出水口,外筒的下端设置进水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煤烟腐蚀问题,既环保,又节能。
文档编号F28D15/02GK202002527SQ20112006106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4日
发明者谷洪君 申请人:谷洪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