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5955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利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具有燃料适应性好、效率高、污染排放少等优点。其中,流化通过下述方式实现使燃烧所需空气通过炉膛底部的布风板而均勻进入流化床,在流化床中保持适当的气流上升速度,该气流将大部分物料粒子托起而上下运动,成沸腾状,从而掺混非常强烈。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特殊的燃烧方式,炉内物料浓度大大超出煤粉锅炉炉内情况。而烟气中物料在炉内建立内循环后,大量微粒沿着水冷壁受热面返回到布风装置参与二次燃烧。如图1所示,炉膛的角落部分即相邻两个水冷壁10相互接合的部分处于两侧受热面交界处,粉尘浓度大大超出炉内正常物料浓度,物料粒子的上下运动对炉膛角落部分的水冷管1和鳍片2 (连接相邻水冷管1的钢板)的磨损非常严重,该问题一直制约着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弱炉膛角落的磨损以保证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稳定运行。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造成炉膛角落部分磨损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角落部分为直角连接区域,且该直角连接区域形成的类似于死角使得该区域的物料浓度大大高于其它区域。因而,沿水冷壁向下移动的物料会与限定该直角连接区域的水冷壁产生较大的摩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由水冷壁围成的炉膛,其中,相邻的两个水冷壁之间的角落部分具有耐磨材料层。优选地,所述耐磨材料层为耐磨材料浇注形成。优选地,所述水冷壁包括水冷管和连接相邻的水冷管的鳍片,所述耐磨材料层覆盖所述水冷管和所述鳍片,所述耐磨材料层的厚度为所述水冷管的管径的1/3-1/2。优选地,所述角落部分的水冷管和/或鳍片上焊接有抓钉,所述耐磨材料层覆盖所述抓钉。优选地,所述抓钉为V型抓钉并且为多个,该多个V型抓钉的两端弯曲。优选地,每个V型抓钉的中心线垂直于该V型抓钉所在位置的水冷壁。优选地,所述耐磨材料层的两端部形成为平面。优选地,所述耐磨材料层的两端部位于所述角落部分的鳍片上。优选地,所述耐磨材料层的两端部位于所述鳍片的中间位置。优选地,所述耐磨材料层两侧的水冷管和鳍片具有防磨涂层。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在相邻的水冷壁之间形成耐磨材料层,可以使物料与耐磨材料层摩擦,从而避免物料直接磨损水冷壁。因而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能够保持长周期的安全、稳定运行。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显示现有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的角落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的角落部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 水冷管2 鳍片3 耐磨材料层3a 端部3b 弧形过渡面4 抓钉10 水冷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由水冷壁10围成的炉膛,其中,相邻的两个水冷壁10之间的角落部分具有耐磨材料层3。如上所述,在相邻的水冷壁10之间形成耐磨材料层3,可以使物料与耐磨材料层3摩擦,从而避免物料直接磨损水冷壁10。其中,为了便于布置耐磨材料层3,优选地,耐磨材料层3为耐磨材料浇注形成。其中,耐磨材料可以是各种适于浇注并具有一定耐磨强度的材料,例如可塑料、刚玉莫来石耐磨浇注料、钢纤维耐磨耐火浇注料及中质耐磨可塑料等。如图2所示,水冷壁10包括水冷管1和连接相邻的水冷管1的鳍片2。为了通过耐磨材料层3防止物料直接接触水冷壁10,耐磨材料层3应当具有一定厚度,至少应当覆盖水冷管1和鳍片2。优选地,耐磨材料层3的厚度为水冷管1的管径的1/3-1/2。例如,当水冷管1的管径为30mm时,耐磨材料层3的厚度可以是10_15mm。更优选地,可以使耐磨材料层3超出水冷管1的表面5-10mm。另外,为了使耐磨材料层3更牢固地固定于角落部分,所述角落部分的水冷管1和 /或鳍片2上焊接有抓钉4,耐磨材料层3覆盖抓钉4。优选地,如图2所示,抓钉4为V型抓钉并且为多个,该多个V型抓钉的两端弯曲,以更好地与过渡层3接合。更优选地,每个 V型抓钉的中心线垂直于该V型抓钉所在位置的水冷壁10,从而在沿炉膛高度的截面上使得多个V型抓钉形成类似网状的结构,从而在浇注耐磨材料形成耐磨材料层3后能够进一步加强耐磨材料层3与水冷管1的接合强度。另外,为了避免耐磨材料层3与水冷壁10的接合面不规则而导致不规则磨损,耐磨材料层3的两端部3a形成为平面,这可以通过打磨、支模、成型后修刮等方式实现。优选地,耐磨材料3与水冷壁10的两端部3a位于所述角落部分的鳍片2上,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护水冷管1。更优选地,耐磨材料层3的两端部3a位于鳍片2的中间位置,从而使耐磨材料层3的端部3a以适当的角度倾斜接合于鳍片2,因而能够减弱的端部3a与鳍片2之间的不规则磨损。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防磨效果,所述过渡层料层3两侧的水冷管1和鳍片2具有防磨涂层。防磨涂层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设置,例如通过超音速电弧喷涂防磨技术喷涂防磨涂层,例如镍铝合金层、金属陶瓷材料及专用封孔剂层。优选地,耐磨材料层3在相邻的水冷壁10之间形成弧形过渡,该弧形过渡形成图 2中所示的弧形过渡面北。在相邻的水冷壁10之间形成弧形过渡,一方面可以消除角落部分的死角区域,从而减小角落部分的物料浓度,另一方面可以使物料与弧形过渡的耐磨材料层3摩擦,而且该摩擦类似于滚动摩擦,其剧烈程度大大低于物料与现有技术中的直接连接区域的滑动摩擦。为了在适当范围内形成弧形过渡面3b,以在适当的范围内保护所述角度部分,优选地,弧形过渡的横截面为圆弧形,该圆弧形可以为1/6-1/4圆。另外,通过形成圆弧形过渡,可以使耐磨材料层3具有相对均勻的厚度。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任意组合,其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之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可以将V型抓钉改变为T型抓钉。
权利要求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该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由水冷壁(10)围成的炉膛,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水冷壁(10)之间的角落部分具有耐磨材料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材料层(3)为耐磨材料浇注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壁(10)包括水冷管 ⑴和连接相邻的水冷管⑴的鳍片O),所述耐磨材料层⑶覆盖所述水冷管⑴和所述鳍片O),所述耐磨材料层(3)的厚度为所述水冷管(1)的管径的1/3-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落部分的水冷管(1)和 /或鳍片( 上焊接有抓钉G),所述耐磨材料层C3)覆盖所述抓钉G)。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抓钉(4)为V型抓钉并且为多个,该多个V型抓钉的两端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每个V型抓钉的中心线垂直于该V型抓钉所在位置的水冷壁(1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材料层(3)的两端部 (3a)形成为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材料层(3)的两端部 (3a)位于所述角落部分的鳍片(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材料层(3)的两端部 (3a)位于所述鳍片O)的中间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材料层⑶两侧的水冷管⑴和鳍片⑵具有防磨涂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由水冷壁围成的炉膛,其中,相邻的两个水冷壁之间的角落部分具有耐磨材料层。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在相邻的水冷壁之间形成耐磨材料层,可以使物料与耐磨材料层摩擦,从而避免物料直接磨损水冷壁。因而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能够保持长周期的安全、稳定运行。
文档编号F23C10/18GK201944824SQ20112006029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8日
发明者刘利军, 毕台军, 王志璋, 白志强, 闫建恩 申请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店塔电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