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660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色冶炼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硫化锌精矿加压浸出生产工艺过程中,调制好的酸液,浓度在110_170g/L,在泵入加釜内之前,需要先利用换热设备将温度预热至80-125度后,才能直接泵入加压釜内。目前国内外投入使用的换热器是采用外换热的形式进行加温预热,即酸液通过管道在筒体内流动,换热器的筒体内通蒸汽以对管道内的酸液进行预加热,在此工艺条件下投入使用后,由于酸液通过管道传输,因此造成管道通过法兰连接的部位多、腐蚀泄漏点也就多,因此缩短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并且导致检修维护较频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使用寿命长的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前后两端分别具有前封头和后封头;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设在所述筒体上且与所述筒体内相连通;多个换热管,所述多个换热管设在所述筒体内;和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设在所述筒体上,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多个换热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出气管与所述多个换热管的另一端相连通。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通过换热管内的蒸汽对筒体内的液体加热,无需设置多个法兰连接部,因此避免形成泄漏点,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结构简单,便于维护且操作方便。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还包括管板,所述管板设在所述筒体内且邻近所述筒体的前封头,所述前封头和所述管板在所述筒体内限定出气腔,所述气腔内设有将所述气腔分隔成进气腔和出气腔的隔板。所述多个换热管均为U形,所述多个换热管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管板上且与所述进气腔相连通,所述多个换热管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管板上且与所述出气腔相连通,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设在所述前封头上且分别与所述进气腔和出气腔相连通。所述多个换热管的两端通过焊接连接到所述管板上。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还包括多个导流板,所述多个导流板设在所述筒体内。所述多个导流板包括分别设在所述筒体的左、右内周壁上的左导流板和右导流板,所述左导流板和右导流板大小相等且等距离间隔设置。所述多个换热管穿过所述多个导流板。所述进液管设在邻近所述前封头处,所述出液管设在邻近所述后封头处,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设在所述筒体 的两侧。所述进液管、出液管、进气管和出气管上均设有节流阀。所述进液管、出液管、进气管和出气管上均设有压力计。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I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
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I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包括筒体I、进液管2、出液管3、多个换热管4、进气管5和出气管6。如图I所示,具体而言,筒体I的前后两端分别具有前封头11和后封头12。进液管2和出液管3设在筒体I上且与筒体I内相连通,需要加温度预热的待热液体(例如酸液)从进液管2内注入筒体I内后从出液管3排出筒体I。由此,通过法兰连接的部位仅在进液管2和出液管3处。多个换热管4均匀分布地设在筒体I内,进气管5和出气管6设在筒体I上,进气管5与多个换热管4的一端相连通,而出气管6与多个换热管4的另一端相连通。由此,蒸汽经进气管5和换热管4的一端流入多个换热管4后,沿着换热管4流动与在筒体I内流动的液体发生热交换(即对待热液体加热),最后再经过换热管4的另一端和出气管6流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不仅适用于酸液的预加热工艺,还能够胜任对其他溶液的加热操作。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通过换热管4内的蒸汽对筒体I内的液体加热,无需设置多个法兰连接部,因此避免形成泄漏点,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结构简单,便于维护且操作方便。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还包括管板7。 管板7设在筒体I内且邻近筒体I的前封头11处,前封头11和管板7在筒体I内限定出气腔13,气腔13内设有将气腔13分隔成进气腔131和出气腔132的隔板14,且进气腔131和出气腔132不连通。多个换热管4均为U形,且U形开口向前、U形闭合端向后设置在筒体I内。这样设置能够增加换热管4在筒体I内的长度,增加换热面积。多个换热管4的U形开口端(即换热管4的两端)连接到管板7上。具体而言,换热管4的一端连接到管板7上且与进气腔131相连通,也就是说换热管4的一端连接到管板7位于进气腔131处的部分上。多个换热管4的另一端连接到管板7上且与出气腔132相连通,即换热管4的另一端连接到管板7位于出气腔132处的部分上。进气管5和出气管6分别设在前封头11上且分别与进气腔131和出气腔132相连通。多个换热管4的两端可以采用焊接工艺连接到管板4上,以保证连接的稳固性。由此,蒸汽源与进气管5连接,经进气管5将蒸汽输送入进气腔131内,再经过多条换热管4的一端流入换热管4内。待完成热交换后,从多个换热管4的另一端流回到出气腔132内后,最后通过出气管6流出出气腔1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还包括多个设在筒体I内的导流板。具体而言,多个导流板包括分别设在筒体I的左、右内周壁上的左导流板81和右导流板82,左导流板81和右导流板82大小相等且等距离间隔设置,即沿筒体I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左导流板81和右导流板82。进液管2设在邻近前封头11处,而出液管3设在邻近后封头12处。进液管2和出液管3分别设在筒体I的两侧,以使液体在筒体I内的形成最大化。多个换热管4穿过多个导流板。由此,液体在筒体I内沿着导流板按规则的曲线从前向后流动,因此增长了液体在筒体I内的流动线路,使液体充分且均匀地被加热。另外,进液管2、出液管3、进气管5和出气管6上均设有节流阀和压力计(图中未示),以方便调节液体和蒸汽的流量以及实时检测个管路中压力大小。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的前后两端分别具有前封头和后封头; 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设在所述筒体上且与所述筒体内相连通; 多个换热管,所述多个换热管设在所述筒体内;和 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设在所述筒体上,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多个换热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出气管与所述多个换热管的另一端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板,所述管板设在所述筒体内且邻近所述筒体的前封头,所述前封头和所述管板在所述筒体内限定出气腔,所述气腔内设有将所述气腔分隔成进气腔和出气腔的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换热管·均为U形,所述多个换热管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管板上且与所述进气腔相连通,所述多个换热管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管板上且与所述出气腔相连通,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设在所述前封头上且分别与所述进气腔和出气腔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换热管的两端通过焊接连接到所述管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导流板,所述多个导流板设在所述筒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流板包括分别设在所述筒体的左、右内周壁上的左导流板和右导流板,所述左导流板和右导流板大小相等且等距离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换热管穿过所述多个导流板。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设在邻近所述前封头处,所述出液管设在邻近所述后封头处,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设在所述筒体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出液管、进气管和出气管上均设有节流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出液管、进气管和出气管上均设有压力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筒体,筒体的前后两端分别具有前封头和后封头;进液管和出液管,进液管和出液管设在筒体上且与筒体内相连通;多个换热管,多个换热管设在筒体内;和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设在筒体上,进气管与多个换热管的一端相连通,出气管与多个换热管的另一端相连通。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通过换热管内的蒸汽对筒体内的液体加热,无需设置多个法兰连接部,因此避免形成泄漏点,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加压浸出工艺的换热器结构简单,便于维护且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F28D7/06GK202501773SQ20122008795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9日
发明者余继勇, 朱绍菊, 毕红兴, 毕红林, 王世宇, 王吉坤 申请人:大兴安岭云冶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毕红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