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红外线燃烧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5646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腔红外线燃烧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腔红外线燃烧器,包括点火兼离子探火针组件、燃烧辐射板、炉腔、喷嘴和引射管,喷嘴通过引射管与炉腔连通,燃烧辐射板设置在所述炉腔的上端口,点火兼离子探火针组件穿过炉腔中的安装孔道使得点火兼离子探火针伸至燃烧辐射板上,炉腔主要由均为盆形体的燃烧腔和混合腔组成,燃烧腔可拆卸安装在混合腔上且二者之间密封,燃烧腔的底部开口,安装孔道自混合腔的底面从燃烧腔的底部开口向上穿出。本实用新型燃烧腔和混合腔为可拆卸安装,维修方便,维修效率高、降低了维修成本。燃气和空气在混合腔内充分混合,再进入燃烧腔,保证燃烧辐射板表面温度均匀,因此燃烧性能好,可靠性高,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外形美观。
【专利说明】一种双腔红外线燃烧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线燃烧器,尤其涉及一种双腔红外线燃烧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气用具产品已普及至千家万户,燃气用具产品包括家用灶、商用灶、便携式丁烷灶、便携式丁烷烧烤炉等产品,而采用红外线燃烧器的燃气具,由于其具有节能环保、洁净卫生、安全可靠等优点,已为广大家庭消费者及商业用户所接受。
[0003]但是,由于现有的红外线燃烧器为一体化结构,使得红外线燃烧器存在以下缺陷:
[0004]⑴红外线燃烧器的一体化结构虽然简单,但是遇到多孔燃烧辐射板意外损坏的情况时,必须将燃烧器整体从灶具里拆卸出来进行维修,如果灶具是嵌入式灶具,还需要将灶具的面板拆卸开才能将燃烧器拆出维修,导致维修效率低、维修成本高。
[0005]⑵采用一体化结构的红外线燃烧器,其结构需连同多孔燃烧辐射板一起露出灶面,燃烧器外缘与灶面无法形成无缝连接,因此在烹饪过程中会有汤水等杂物从燃烧器外缘与灶面之间的间隙流入灶内,腐蚀灶具内部零部件,严重影响产品的耐用性和外观。
[0006]⑶由于红外线燃烧器是完全预混燃烧,其燃烧器混合腔结构要求燃气与空气在燃烧前必须完全预先混合,一次空气系数达1.05?1.07,而混合后的燃-空气在多孔燃烧辐射板溢出时应均匀,如此才能保证多孔燃烧辐射板表面温度均匀。但是,采用一体化结构的红外线燃烧器,燃气从喷嘴射入引射管的同时,由燃气动能所带空气共同进入燃烧器炉腔内进行燃气与空气混合,混合后的燃一空气从多孔燃烧辐射板溢出燃烧,由于燃气与空气在燃烧器炉腔内混合时间短,没有完全混合好的部分燃气就先从多孔燃烧辐射板溢出,容易造成不完全燃烧。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燃烧性能好、可靠性高、维修方便、夕卜形美观且适用于具有红外线燃烧器的燃气具的双腔红外线燃烧器。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双腔红外线燃烧器,包括点火兼离子探火针组件、燃烧辐射板、炉腔、喷嘴和引射管,所述喷嘴通过引射管与炉腔连通,所述燃烧辐射板设置在所述炉腔的上端口,所述点火兼离子探火针组件穿过炉腔中的安装孔道使得点火兼离子探火针伸至燃烧辐射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腔主要由均为盆形体的燃烧腔和混合腔组成,所述燃烧腔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混合腔上且二者之间密封,所述燃烧腔的底部开口,所述安装孔道自混合腔的底面从燃烧腔的底部开口向上穿出。
[0009]本实用新型燃烧腔和混合腔为可拆卸安装,如需更换燃烧辐射板时,可直接从混合腔上取出燃烧腔,从而方便更换燃烧辐射板,因此,维修方便,维修效率高、降低了维修成本。另外,燃气和空气在混合腔内充分混合,再进入燃烧腔,燃-空混合气在燃烧辐射板上方均匀溢出经探火针点燃后燃烧,保证了燃烧辐射板表面温度均匀,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燃烧性能好,可靠性高,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外形美观,适用于具有红外线燃烧器的燃气具。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安装孔道由上小下大两段同心异径的筒体可拆卸连接组成,上段筒体的外壁与燃烧腔的内底面通过连接筋相连成一体,下段筒体的底部与混合腔的底面连成一体。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合腔的腔室呈上小下大状,所述燃烧腔的底部开口小于所述混合腔的上端口,即混合腔由具有变径部位的上部筒体和具有下段筒体的下部盆形腔构成,所述上部筒体与下部盆形腔可拆卸连接;所述燃烧腔的底部开口小于所述上部筒体的上端□。
[0012]本实用新型所述上部筒体内设有连接板,所述下部盆形腔底面设有内设螺纹的导向套,连接板由螺钉向下穿过再伸入导向套中固定实现上部筒体与下部盆形腔可拆卸连接。
[0013]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燃烧腔的底面设有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位于所述混合腔的上端口内,上段筒体的外壁底部设有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环位于下段筒体的顶端上构成燃烧腔和混合腔之间的端面密封。
[0014]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段筒体与下段筒体之间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环和定位舌,所述定位环位于下段筒体的上端口内壁上,定位环具有定位缺口,所述定位舌设于上段筒体的下端口上且朝向下延伸,所述定位舌卡于定位缺口中。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所述双腔红外线燃烧器还包括盛液盘,所述盛液盘为环形,在盛液盘的环形面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盛液盘套装在混合腔腔室的变径部位并固定。使烹饪时汤液和杂物不易流入灶具内,同时也便于清洁燃气具。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显著的效果:
[0017]⑴本实用新型燃烧腔和混合腔为可拆卸安装,如需更换燃烧辐射板时,可直接从混合腔上取出燃烧腔,从而方便更换燃烧辐射板,因此,维修方便,维修效率高、降低了维修成本。
[0018]⑵燃气和空气在混合腔内充分混合,再进入燃烧腔,燃-空混合气在燃烧辐射板上方均匀溢出经探火针点燃后燃烧,保证了燃烧辐射板表面温度均匀,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燃烧性能好,可靠性高。
[0019]⑶盛液盘套装在混合腔上固定,使烹饪时汤液和杂物不易流入灶具内,同时也便于清洁燃气具。
[0020]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外形美观,可根据外观要求设计更换不同形状的燃烧腔和燃烧辐射板,适用于具有红外线燃烧器的燃气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剖视图;
[00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00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腔红外线燃烧器,包括点火兼离子探火针组件、燃烧辐射板2、炉腔、喷嘴7和引射管6,喷嘴7通过引射管6与炉腔连通,燃烧辐射板2设置在炉腔的上端口,点火兼离子探火针组件穿过炉腔中的安装孔道使得点火兼离子探火针I伸至燃烧辐射板2上,炉腔主要由均为盆形体的燃烧腔4和混合腔5组成,燃烧腔4可拆卸安装在混合腔5上且二者之间密封,燃烧腔4的底部开口,安装孔道10自混合腔5的底面从燃烧腔4的底部开口向上穿出,点火兼离子探火针组件由点火兼离子探火针1、导线13和瓷坯套14等组成。
[0027]安装孔道10由上小下大两段同心异径的筒体可拆卸连接组成,上段筒体的外壁与燃烧腔4的内底面通过连接筋15相连成一体,下段筒体的底部与混合腔5的底面连成一体。混合腔5的腔室呈上小下大状,即混合腔5由具有变径部位的上部筒体51和具有下段筒体的下部盆形腔52构成,上部筒体51与下部盆形腔52可拆卸连接;燃烧腔4的底部开口小于上部筒体51的上端口。上部筒体51内设有连接板53,下部盆形腔52底面设有内设螺纹的导向套54,连接板53由螺钉向下穿过再伸入导向套54中固定实现上部筒体51与下部盆形腔52可拆卸连接。
[0028]在燃烧腔4的底面设有第一密封环42,第一密封环42位于混合腔5的上端口内,上段筒体的外壁底部设有第二密封环11,第二密封环11位于下段筒体的顶端上构成燃烧腔4和混合腔5之间的端面密封。
[0029]在燃烧辐射板2和燃烧腔4的上端口之间设有大装饰环3,大装饰环3的横截面为直角弯折状,大装饰环3沿着燃烧腔4的外壁向上延伸再朝向内弯折而触压在燃烧辐射板2的上表面周缘上,上段筒体由上小下大两段同心异径的筒体一体制成,燃烧辐射板2上供上段筒体穿过的通孔孔缘触压在上段筒体的变径部位。燃烧腔4的上端口内缘设有台阶41,燃烧辐射板2的下表面边缘触压在台阶41上。
[0030]上段筒体与下段筒体之间设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定位环和定位舌,定位环位于下段筒体的上端口内壁上,定位环具有定位缺口,定位舌设于上段筒体的下端口上且朝向下延伸,定位舌卡于定位缺口中。
[0031]还包括盛液盘8,盛液盘8为环形,在盛液盘8的环形面上设有环形凹槽81,盛液盘8套装在混合腔5腔室的变径部位并由螺钉9拧紧固定。
[0032]本实施例的混合腔、燃烧腔、燃烧辐射板、装饰环的外缘轮廓为圆形。
[00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0034]⑴混合腔用于将燃气与空气混合,燃气从喷嘴喷出后经引射管进入混合腔,同时带动空气一并进入混合腔,燃气与空气经混合腔混合后进入燃烧腔,燃烧腔安装有多孔燃烧辐射板,燃-空混合气在多孔燃烧辐射板上方溢出被点火兼离子探火针点燃后燃烧。
[0035]⑵燃烧腔和混合腔为可拆卸安装,如需更换燃烧辐射板时,可直接从混合腔上取出燃烧腔,从而方便更换燃烧辐射板。
[0036]⑶混合腔上用螺钉拧紧固定盛液盘,使烹饪时汤液和杂物不易流入灶具内,同时便于清洁燃气具。
[0037]实施例2
[0038]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混合腔、燃烧腔、燃烧辐射板
2、大装饰环3的横截面外缘轮廓线为波浪曲线。可根据外观要求设计更换不同形状的燃烧腔及多孔燃烧辐射板。
[003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多孔燃烧辐射板不限于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燃烧腔外形不限于是圆形,也可以是其它非圆形外形;点火兼离子探火针不限于安装在燃烧器的圆心,也可以安装在燃烧器的周边任何地方;承液盘外形不限于是圆形,也可以是其它非圆形外形。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腔红外线燃烧器,包括点火兼离子探火针组件、燃烧辐射板、炉腔、喷嘴和引射管,所述喷嘴通过引射管与炉腔连通,所述燃烧辐射板设置在所述炉腔的上端口,所述点火兼离子探火针组件穿过炉腔中的安装孔道使得点火兼离子探火针伸至燃烧辐射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腔主要由均为盆形体的燃烧腔和混合腔组成,所述燃烧腔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混合腔上且二者之间密封,所述燃烧腔的底部开口,所述安装孔道自混合腔的底面从燃烧腔的底部开口向上穿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红外线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道由上小下大两段同心异径的筒体可拆卸连接组成,上段筒体的外壁与燃烧腔的内底面通过连接筋相连成一体,下段筒体的底部与混合腔的底面连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腔红外线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的腔室呈上小下大状,即混合腔由具有变径部位的上部筒体和具有下段筒体的下部盆形腔构成,所述上部筒体与下部盆形腔可拆卸连接;所述燃烧腔的底部开口小于所述上部筒体的上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腔红外线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筒体内设有连接板,所述下部盆形腔底面设有内设螺纹的导向套,连接板由螺钉向下穿过再伸入导向套中固定实现上部筒体与下部盆形腔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腔红外线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烧腔的底面设有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位于所述混合腔的上端口内,上段筒体的外壁底部设有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环位于下段筒体的顶端上构成燃烧腔和混合腔之间的端面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腔红外线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段筒体与下段筒体之间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环和定位舌,所述定位环位于下段筒体的上端口内壁上,定位环具有定位缺口,所述定位舌设于上段筒体的下端口上且朝向下延伸,所述定位舌卡于定位缺口中。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双腔红外线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腔红外线燃烧器还包括盛液盘,所述盛液盘为环形,在盛液盘的环形面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盛液盘套装在混合腔腔室的变径部位并固定。
【文档编号】F23D14/14GK204026671SQ201420427242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0日
【发明者】方红, 张全胜, 刘艳春, 陈晓文, 谢昌华, 何风华 申请人:广州市红日燃具有限公司, 广州锐得森特种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