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淡两腔室的金属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6139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浓淡两腔室的金属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燃烧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浓淡两腔室的金属燃烧器。



背景技术:

氮氧化物NOx包括NO、NO2,N2O、N2O3,N2O4、N2O5等,烟气中的NOx主要是NO和NO2。NO的毒性很大,它极易与血液中的血色素Hb结合,造成血液缺氧而引起中枢神经麻痹,NO与血红蛋白的亲合能力约为CO的数百倍至千倍。NOx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已广为人知。现有技术低NOx燃烧器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大气中的NOx主要来自燃料1500°C以上高温燃烧,因此降低燃烧过程温度是降低NOx的生成与排放是保护环境的根本方法,浓淡火焰对冲低NOx技术发展的比较早,传统的浓淡燃烧器主火焰是浓火焰辅助火焰为淡火焰和主火焰为淡火焰辅助火焰为淡火焰两种,存在的问题是降低NOx不明显,成本太高,工艺复杂及易发生燃烧共振等缺点,如何降低燃气用具NOx的生成与排放,以保护环境质量,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一种将预先全混合和半混合的燃料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供给至燃烧孔的,形成浓淡燃烧,降低NOx,通过冲压加工金属板而形成的冲压成型金属浓淡燃烧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浓淡两腔室的金属燃烧器,本实用新型采用本体与稳焰体的结合构成一个淡火焰腔与两个浓火焰腔,从而改变燃气的混合特性;在“V”形的顶面板上设置领结状的燃烧孔使之燃烧充分、热效率高且燃烧孔不易堵塞;在稳焰侧面板的顶边设置外翻的圆弧边,对浓火焰腔的燃烧形成整流作用,利于燃烧火焰的稳定。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燃气的混合特性及控制燃烧过程明显降低NOx的生成与排放量,有效保护了环境的质量。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浓淡两腔室的金属燃烧器,其特点包括本体及稳焰体,所述本体为箱形体,箱形体由轴向截面呈“V”形状的顶面板、两平行设置的本体侧面板及底面板构成,本体的底部设有与底面板贯通的淡火焰进气管、两端头设有第一连接口;

所述稳焰体为箱形体,箱形体由间隔设置的筋条构成的顶面、两平行设置的稳焰侧面板及底面板构成,稳焰体的底部设有与底面板贯通的浓火焰进气管、两端头设有第二连接口;

所述稳焰体围罩在本体的外侧,稳焰体的数根筋条搭接在本体的顶面板上,两端头上本体的第一连接口与稳焰体的第二连接口铆接,且本体的淡火焰进气管位于稳焰体的浓火焰进气管的下方;

所述的本体的顶面板上沿轴向设有数个燃烧孔,燃烧孔为中间窄两头宽的领结状,形同两对称的梯形合成,且梯形的高分别指向两本体侧面板;

所述的本体内两本体侧面板之间构成淡火焰腔;

所述的稳焰体两侧的稳焰侧面板与两本体侧面板之间构成两个浓火焰腔;

所述的稳焰体上稳焰侧面板的顶边与筋条的连接处设有凹陷的圆弧槽,且筋条的两端头连接于圆弧槽的底部,稳焰侧面板的顶边至圆弧槽底部的连线之间设有外翻的圆弧边;

所述的本体上顶面板的 “V”形设有t夹角, t为140º~160º。

所述的稳焰体2稳焰侧面板21上外翻的圆弧边27的顶边高于本体1 的“V”形顶面12一个D值,D为2~5mm。

本实用新型采用本体与稳焰体的结合构成一个淡火焰腔与两个浓火焰腔,从而改变燃气的混合特性;在“V”形的顶面板上设置领结状的燃烧孔使之燃烧充分、热效率高且燃烧孔不易堵塞;在稳焰侧面板的顶边设置外翻的圆弧边,对浓火焰腔的燃烧形成整流作用,利于燃烧火焰的稳定。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燃气的混合特性及控制燃烧过程明显降低NOx的生成与排放量,有效保护了环境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向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浓淡燃烧孔面的燃烧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本体1及稳焰体2,所述本体1为箱形体,箱形体由轴向截面呈“V”形状的顶面板12、两平行设置的本体侧面板11及底面板构成,本体1的底部设有与底面板贯通的淡火焰进气管14、两端头设有第一连接口15;

所述稳焰体2为箱形体,箱形体由间隔设置的筋条22构成的顶面、两平行设置的稳焰侧面板21及底面板构成,稳焰体2的底部设有与底面板贯通的浓火焰进气管24、两端头设有第二连接口25;

所述稳焰体2围罩在本体1的外侧,稳焰体2的数根筋条22搭接在本体1的顶面板12上,两端头上本体1的第一连接口15与稳焰体2的第二连接口25铆接,且本体1的淡火焰进气管14位于稳焰体2的浓火焰进气管24的下方。

参阅图1、图3,所述的本体1的顶面板12上沿轴向设有数个燃烧孔13,燃烧孔13为中间窄两头宽的领结状,形同两对称的梯形合成,且梯形的高分别指向两本体侧面板11。

参阅图1、图2,所述的本体1内两本体侧面板11之间构成淡火焰腔16。

参阅图1、图2,所述的稳焰体2两侧的稳焰侧面板21与两本体侧面板11之间构成两个浓火焰腔26。

参阅图1、图2、图3,所述的稳焰体2上稳焰侧面板21的顶边与筋条22的连接处设有凹陷的圆弧槽23,且筋条22的两端头连接于圆弧槽23的底部,稳焰侧面板21的顶边至圆弧槽23底部的连线之间设有外翻的圆弧边27。

参阅图1、图2,所述的本体1上顶面板12的 “V”形设有t夹角, t为140º~160º。

参阅图1、图2,所述的稳焰体2稳焰侧面板21上外翻的圆弧边27的顶边高于本体1 的“V”形顶面12一个D值,D为2~5mm。

实施例

参阅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本体1及稳焰体2均由金属板材冲压折曲为箱形体,装配时稳焰体2围罩在本体1的外侧,稳焰体2的数根筋条22搭接在本体1的顶面板12上,两端头上本体1的第一连接口15与稳焰体2的第二连接口25铆接,且本体1的淡火焰进气管14位于稳焰体2的浓火焰进气管24的下方。本体1构成淡火焰腔16,并与淡火焰进气管14贯通,稳焰体2两侧的稳焰侧面板21与两本体侧面板11之间构成两个浓火焰腔26,并与浓火焰进气管24贯通。

参阅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本体1的顶面板12截面呈“V”形状,“V”形设有t夹角,并选 t为150º,顶面板12上沿两本体侧面板11的轴向设有数个燃烧孔13,数个燃烧孔13构成淡燃烧孔面;

稳焰体2两侧的稳焰侧面板21与两本体侧面板11之间构成两个浓火焰腔26,稳焰侧面板21与本体侧面板11的顶边的狭缝构成浓火焰缝面;

不同的混合气分别从淡火焰进气管14进入淡火焰腔16并在在淡燃烧孔面燃烧;从浓火焰进气管24进入两个浓火焰腔26并在浓火焰缝面燃烧。

参阅图1、图2、图3、图4,本实用新型在燃烧的情况下,由于本体1中间窄两头宽的领结状的燃烧孔13设于“V”形顶面板12上,由于领结状的燃烧孔13的作用,混合气在淡燃烧孔面喷出时产生多种喷出方向,并在燃烧孔13的不同截面上产生流速差,使得混合气在淡燃烧孔面结合成为一体的内焰, 这样,即使在混合气的混合比上暂时产生偏差,不会发生现有技术燃烧器喷出的混合气形成两个内焰的情况,也不会引发吹散火焰的情况;此外由于领结状的燃烧孔13为中间窄两头宽,形同两对称的梯形合成,能够很好的保护火焰,增加火焰的稳定性,减缓燃烧时的振动与噪音。

参阅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在稳焰体2稳焰侧面板21上设有外翻的圆弧边27,稳焰侧面板21的顶边高于本体1 的“V”形顶面12一个D值,D选为3mm,稳焰侧面板21顶边高于 “V”形顶面12及外翻的圆弧边27的设置,使得浓火焰缝面对浓火焰腔的燃烧形成整流作用,利于燃烧火焰的稳定,还可起到对稳焰侧面板21的冷却效果。

参阅图1、图2、图3,为便于稳焰侧面板21上外翻的圆弧边27的设置,本实用新型还在稳焰体2上稳焰侧面板21的顶边与筋条22的连接处设有凹陷的圆弧槽23,且筋条22的两端头连接于圆弧槽23的底部,稳焰侧面板21的顶边至圆弧槽23底部的连线之间设置外翻的圆弧边27。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