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热风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秸秆热风炉的振捣式清灰装置。
背景技术:
热风炉,是用于将鼓风加热到要求温度的机械,目前在许多行业中已成为电热源和传统蒸汽动力热源的换代产品。现有技术中,常规热风炉多以煤、油、燃气作为燃料,近年来,发展产生了专门以秸秆作为燃料的热风炉,由于秸秆的燃烧值相对较低、燃烧产生的烟尘含量较高,因此在热风炉的设计层面具有更高要求。
现有技术中,秸秆在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灰分,在长时间使用后,灰分会大量残留在热风炉内壁上,如不加以清除则会影响换热效率,同时,灰分的长时间累积也不利于延长热风炉使用寿命。不同于常规的污垢,热风炉内壁所残留的灰分并不具有严重的附着力,因此,现有技术中往往通过振捣机构加以破除。然而,目前常规的机械振捣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其振捣幅度、振动频率、振捣接触位置是固定的,这种规律性的振捣模式不利于破除所有的局部团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引入尽可能混乱的振捣状态,则有望提升清灰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机械振捣装置中引入尽可能混乱的振动状态。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秸秆热风炉的振捣式清灰装置,包括底板,凸出部,电机,曲柄,连接轴,连杆,铰接座,顶板,中柱,横截板,弹簧,凸出杆,条形孔板,其中,在底板上具有凸出部,在凸出部上固定连接有电机,在电机的主轴上连接有曲柄,连杆的下端通过一个连接轴与曲柄铰接,连杆的上端通过另一个连接轴与铰接座铰接,铰接座固定连接在顶板的下端;在底板上固定连接有中柱,在中柱上固定连接有横截板,顶板位于中柱上方,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板及横截板固定连接;在顶板的侧端固定连接有凸出杆,在底板上固定连接有条形孔板,凸出杆插接在条形孔板中。
作为优选,还包括限位球和通孔,其中,限位球固定连接在中柱上,限位球位于横截板上方,通孔位于顶板上,通孔的内径大于中柱的外径,通孔的内径小于限位球的直径,中柱的上端经由通孔上穿至顶板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的内边缘顶压在限位球的外表面上。
作为优选,在顶板上开设有豁口,凸出杆位于所述豁口中。
作为优选,在顶板下端固定连接有至少2个铰接座。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底板用于承载中柱、凸出部等结构,同时底板用于同外部基础结构(如支架、墙面等)固定连接,所述外部基础结构要求与被振捣的壁面保持相对固定;凸出部用于承载电机;电机用于带动曲柄转动;连接轴用于实现连杆同曲柄的铰接以及连杆同铰接座的铰接;曲柄与连杆规格相配合,在曲柄的转动下,带动连杆及铰接座纵向往复运动,从而使顶板局部形成往复运动;顶板与被振捣的壁面相接触,从而起到振捣、清灰作用;中柱用于承载横截板;横截板用于承载弹簧底端;弹簧顶端与顶板的底部中心位置相连接,基于弹簧的弹性限制作用,使顶板的中心位置得到相对固定,因此,当位于四角位置的连杆带动顶板纵向运动时,会使顶板的四角位置依次扬起撞击被振捣的壁面,而非平面与平面间的贴合式接触,同平面与平面的贴合式振捣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振捣作用,撞击位点更加散乱,有助于破除团块;凸出杆与条形孔板的配合用于对顶板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避免其发生横向扭动或偏移。
在优选技术方案中,可在顶板上开设通孔,将中柱的上端上穿通孔,并在中柱中段增设限位球,从而利用限位球与通孔边缘相贴合,基于限位球对通孔位置的限定作用以及限位球外表的球面形状,使顶板在受连杆带动而发生倾斜、摇摆时,均以通孔位置作为摇摆中心。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秸秆热风炉的振捣式清灰装置,该技术方案采用电动式的振动机构,并对机械运动模式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采用曲柄连杆机构作为驱动模式,以多组驱动机构带动顶板的四角位置执行往复运动;在此基础上,在顶板中心位置利用弹簧、或利用通孔与限位球间的嵌和起到定位作用,使顶板在连杆的带动下,四角位置依次扬起撞击被振捣的壁面,而非平面与平面间的贴合式接触,同平面与平面的贴合式振捣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振捣作用,撞击位点更加散乱,有助于破除团块。本实用新型的撞击模式尤其适合起到清灰作用,能有效避免灰分在热风炉内壁上的附着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驱动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中柱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
1、底板2、凸出部3、电机4、曲柄
5、连接轴6、连杆7、铰接座8、顶板
9、中柱10、横截板11、限位球12、弹簧
13、凸出杆14、条形孔板15、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实施例1
一种用于秸秆热风炉的振捣式清灰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底板1,凸出部2,电机3,曲柄4,连接轴5,连杆6,铰接座7,顶板8,中柱9,横截板10,弹簧12,凸出杆13,条形孔板14,其中,在底板1上具有凸出部2,在凸出部2上固定连接有电机3,在电机3的主轴上连接有曲柄4,连杆6的下端通过一个连接轴5与曲柄4铰接,连杆6的上端通过另一个连接轴5与铰接座7铰接,铰接座7固定连接在顶板8的下端;在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中柱9,在中柱9上固定连接有横截板10,顶板8位于中柱9上方,弹簧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板8及横截板10固定连接;在顶板8的侧端固定连接有凸出杆13,在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条形孔板14,凸出杆13插接在条形孔板14中。
该装置的结构特点如下:底板1用于承载中柱9、凸出部2等结构,同时底板1用于同外部基础结构(如支架、墙面等)固定连接,所述外部基础结构要求与被振捣的壁面保持相对固定;凸出部2用于承载电机3;电机3用于带动曲柄4转动;连接轴5用于实现连杆6同曲柄4的铰接以及连杆6同铰接座7的铰接;曲柄4与连杆6规格相配合,在曲柄4的转动下,带动连杆6及铰接座7纵向往复运动,从而使顶板8局部形成往复运动;顶板8与被振捣的壁面相接触,从而起到振捣、清灰作用;中柱9用于承载横截板10;横截板10用于承载弹簧12底端;弹簧12顶端与顶板8的底部中心位置相连接,基于弹簧12的弹性限制作用,使顶板8的中心位置得到相对固定,因此,当位于四角位置的连杆6带动顶板8纵向运动时,会使顶板8的四角位置依次扬起撞击被振捣的壁面,而非平面与平面间的贴合式接触,同平面与平面的贴合式振捣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振捣作用,撞击位点更加散乱,有助于破除团块;凸出杆13与条形孔板14的配合用于对顶板8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避免其发生横向扭动或偏移。
实施例2
一种用于秸秆热风炉的振捣式清灰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底板1,凸出部2,电机3,曲柄4,连接轴5,连杆6,铰接座7,顶板8,中柱9,横截板10,弹簧12,凸出杆13,条形孔板14,其中,在底板1上具有凸出部2,在凸出部2上固定连接有电机3,在电机3的主轴上连接有曲柄4,连杆6的下端通过一个连接轴5与曲柄4铰接,连杆6的上端通过另一个连接轴5与铰接座7铰接,铰接座7固定连接在顶板8的下端;在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中柱9,在中柱9上固定连接有横截板10,顶板8位于中柱9上方,弹簧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板8及横截板10固定连接;在顶板8的侧端固定连接有凸出杆13,在底板1上固定连接有条形孔板14,凸出杆13插接在条形孔板14中。
同时,还包括限位球11和通孔15,其中,限位球11固定连接在中柱9上,限位球11位于横截板10上方,通孔15位于顶板8上,通孔15的内径大于中柱9的外径,通孔15的内径小于限位球11的直径,中柱9的上端经由通孔15上穿至顶板8上方。所述通孔15的内边缘顶压在限位球11的外表面上。在顶板8上开设有豁口,凸出杆13位于所述豁口中。在顶板8下端固定连接有至少2个铰接座7。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在顶板8上开设了通孔15,将中柱9的上端上穿通孔15,并在中柱9中段增设限位球11,从而利用限位球11与通孔15边缘相贴合,基于限位球11对通孔15位置的限定作用以及限位球11外表的球面形状,使顶板8在受连杆6带动而发生倾斜、摇摆时,均以通孔15位置作为摇摆中心。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