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式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39818发布日期:2020-12-29 09:3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蓄热式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焚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热式焚烧炉。



背景技术:

蓄热式焚烧系统(rto)是利用陶瓷蓄热体来储存有机废气分解时产生的热量,并用陶瓷蓄热体储存的热能来预热和分解未被处理的有机废气,从而达到很高的热效率,氧化温度一般在800℃到850℃之间,最高达1100℃。蓄热式焚烧系统主要用于有机废气浓度较低而废气量较大的场合,在有机废气中含有腐蚀性、对催化剂有毒的物质和需要较高温度氧化某些臭气时也非常适用。

蓄热式焚烧炉入口处的废气浓度控制至关重要,浓度过小则焚烧效率降低,浓度过高则会产生爆炸的风险,必须保证浓度处于安全范围内,然而现有的蓄热式焚烧炉不存在实时监测报警功能,导致其在使用中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此外,现有的废气在燃烧室中存在燃烧不充分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热式焚烧炉,包括引风管、过滤器、主风机、浓缩设备、rto炉体、陶瓷蓄热体、催化层、烟筒、连接杆,所述引风管经由过滤器及主风机与rto炉体底部相连接,所述主风机与rto炉体之间的引风管上依次安装有浓缩设备、控制阀、浓度传感器,所述引风管外部设有蜂鸣报警器,所述控制阀、浓度传感器、蜂鸣报警器之间通过控制系统实现控制;

所述rto炉体内部由下向上依次设有陶瓷蓄热体、催化层,所述催化层与rto炉体顶部的空间构成燃烧室,所述燃烧室顶部中间位置设有炉头;

所述rto炉体底部通过管道与烟筒相连接;

所述燃烧室顶部侧壁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燃烧室内壁倾斜一定角度设置,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呈“工”型结构,所述“工”型结构上安装有扰流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采用plc控制系统。

进一步的,还包括提升阀,所述提升阀设置在rto炉体底部与引风管相通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与燃烧室内壁倾斜的角度范围为30°-60°。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装置又包括扰流风扇、安装环、承风板,所述扰流风扇的中心位置设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套在连接杆的“工”型结构处实现扰流风扇与连接杆的转动连接,沿安装环外周均布有扇叶,所述扇叶上设有承风板。

进一步的,所述扇叶的数量为n个,n≥3。

进一步的,所述扇叶截面为s型结构,所述承风板凸出于扇叶表面且与扇叶表面呈一定角度设置,所呈角度范围为15°-30°。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阀为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为蓄热式焚烧炉,通过在蓄热式焚烧炉入口处设置浓度传感器,通过浓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浓度信息反馈至控制系统,根据预先的程序设定实现控制阀的开合程度,浓度过高时触发蜂鸣报警器工作,使其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手动调控。本实用新型具有实时监测报警功能,使废气浓度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消除了安全隐患。并且通过设置扰流风扇可以改变燃烧室的气流分布,使废气燃烧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扰流风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扇叶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气原理图。

如图:引风管-1、过滤器-2、主风机-3、浓缩设备-4、提升阀-5、rto炉体-6、陶瓷蓄热体-7、催化层-8、燃烧室-9、炉头-10、烟筒-11、浓度传感器-12、控制阀-13、蜂鸣报警器-14、连接杆-15、扰流风扇-16、安装环-17、扇叶-18、承风板-1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热式焚烧炉,包括引风管1、过滤器3、主风机3、浓缩设备4、rto炉体6、陶瓷蓄热体7、催化层8、烟筒11、连接杆15,所述引风管1经由过滤器2及主风机3与rto炉体6底部相连接,所述主风机3与rto炉体6之间的引风管1上依次安装有浓缩设备4、控制阀13、浓度传感器12,所述引风管1外部设有蜂鸣报警器14,所述控制阀13、浓度传感器12、蜂鸣报警器14之间通过控制系统实现控制;

所述rto炉体6内部由下向上依次设有陶瓷蓄热体7、催化层8,所述催化层8与rto炉体6顶部的空间构成燃烧室9,所述燃烧室9顶部中间位置设有炉头10;

所述rto炉体6底部通过管道与烟筒11相连接;

所述燃烧室9顶部侧壁设有连接杆15,所述连接杆15与燃烧室9内壁倾斜一定角度设置,所述连接杆15的端部呈“工”型结构,所述“工”型结构上安装有扰流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采用plc控制系统。

进一步的,还包括提升阀5,所述提升阀5设置在rto炉体6底部与引风管1相通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15与燃烧室9内壁倾斜的角度范围为30°-60°。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装置又包括扰流风扇16、安装环17、承风板19,所述扰流风扇16的中心位置设有安装环17,所述安装环17套在连接杆15的“工”型结构处实现扰流风扇16与连接杆15的转动连接,沿安装环17外周均布有扇叶18,所述扇叶18上设有承风板19。

进一步的,所述扇叶18的数量为n个,n≥3。

进一步的,所述扇叶18截面为s型结构,所述承风板19凸出于扇叶18表面且与扇叶18表面呈一定角度设置,所呈角度范围为15°-30°。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阀13为电磁阀。

实施例2:

使用时,通过在蓄热式焚烧炉入口处设置浓度传感器12,通过浓度传感器12将检测到的浓度信息反馈至控制系统,根据预先的程序设定实现控制阀13的开合程度,避免出现浓度过小则焚烧效率降低、浓度过高则会产生爆炸的风险的情况,浓度过高时触发蜂鸣报警器14工作,使其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手动调控。本实用新型具有实时监测报警功能,使废气浓度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消除了安全隐患。并且通过设置扰流风扇16可以改变燃烧室的气流分布,使废气燃烧更加充分,具体为:废气的气流由rto炉体6底部向上进入燃烧室9,其气流对扰流风扇16的扇叶具有一定冲击,使其转动,并且扇叶18呈s型设置,承风板与扇叶呈一定角度设置,刚好对由下向上的气流产生一定迎合效果,保证扰流风扇16可以在由废气不断进入的情况下始终旋转,从而将燃烧室9内的气流扰动至更加均匀的状态,实现充分燃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提到的各个部件为现有领域常见技术,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蓄热式焚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引风管、过滤器、主风机、浓缩设备、rto炉体、陶瓷蓄热体、催化层、烟筒、连接杆,所述引风管经由过滤器及主风机与rto炉体底部相连接,所述主风机与rto炉体之间的引风管上依次安装有浓缩设备、控制阀、浓度传感器,所述引风管外部设有蜂鸣报警器,所述控制阀、浓度传感器、蜂鸣报警器之间通过控制系统实现控制;

所述rto炉体内部由下向上依次设有陶瓷蓄热体、催化层,所述催化层与rto炉体顶部的空间构成燃烧室,所述燃烧室顶部中间位置设有炉头;

所述rto炉体底部通过管道与烟筒相连接;

所述燃烧室顶部侧壁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燃烧室内壁倾斜一定角度设置,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呈“工”型结构,所述“工”型结构上安装有扰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采用plc控制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焚烧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升阀,所述提升阀设置在rto炉体底部与引风管相通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与燃烧室内壁倾斜的角度范围为30°-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装置又包括扰流风扇、安装环、承风板,所述扰流风扇的中心位置设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套在连接杆的“工”型结构处实现扰流风扇与连接杆的转动连接,沿安装环外周均布有扇叶,所述扇叶上设有承风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热式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的数量为n个,n≥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热式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截面为s型结构,所述承风板凸出于扇叶表面且与扇叶表面呈一定角度设置,所呈角度范围为15°-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电磁阀。


技术总结
蓄热式焚烧炉,包括引风管、过滤器、主风机、浓缩设备、RTO炉体、陶瓷蓄热体、催化层、烟筒、连接杆,引风管经由过滤器及主风机与RTO炉体底部相连接,主风机与RTO炉体之间的引风管上依次安装有浓缩设备、控制阀、浓度传感器,引风管外部设有蜂鸣报警器,控制阀、浓度传感器、蜂鸣报警器之间通过控制系统实现控制。本实用新型通过浓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浓度信息反馈至控制系统,根据预先的程序设定实现控制阀的开合程度,浓度过高时触发蜂鸣报警器工作,使其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手动调控。本实用新型具有实时监测报警功能,使废气浓度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消除了安全隐患。并且扰流风扇可以改变燃烧室的气流分布,使废气燃烧更加充分。

技术研发人员:许崇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德航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29
技术公布日:2020.1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