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煤水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7466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燃煤水暖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燃煤水暖炉,具体涉及一种适应环境保护要求的燃煤水暖炉。
背景技术
科学普及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的《型煤与节能炉具》一书中第195页至196页介绍了一种封闭式取暖炉,一次风经一个开关控制进入炉膛煤料的上方,然后逆着火焰燃烧的方向穿过煤层,煤层中释放的挥发分物质通向烟道,经过炉膛后部的“咽喉”处时被加热引着。为保证充分燃烧,二次风分别从空心砖的小洞眼引进,并在“咽喉”处与挥发分物质混合,并在二次燃烧室内燃烧,二次燃烧室位于燃料层的后下方,由特殊保温隔热耐火砖砌成,燃气加热锅炉后面设置烟囱。该炉经英国环保部的批准,同意在无烟区使用,总热效率达70%。但是该炉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炉膛上部的储煤空间较小,使用时必须频繁地少量加入燃煤;二次燃烧室断面的几何形状过于简单,二次风仅从二次燃烧室入口上部引入,影响燃烧效果;燃气加热锅炉后直接经烟道出口由烟囱排出,不仅燃气中的烟尘容易排入大气,而且锅炉对热量的吸收也不充分,造成部分热量损失;对燃烧和温度的控制还可进一步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上述已有技术进行改进的燃煤水暖炉,这种燃煤水暖炉燃烧和换热更加充分,消烟除尘效果可靠,方便用户使用。
本发明的燃煤水暖炉,包括底座上装有灰渣斗的灰渣室,灰渣室上方的除灰炉栅和除灰炉栅上方的炉膛,炉膛正面上部有进风口,炉膛后下方是通向二次燃烧室的烟气通道,二次燃烧室火焰出口上方是锅炉,其发明点包括所述锅炉是横向设置的箱形换热水套,它是组合换热装置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箱形换热水套前方是构成炉膛的前夹层水套和后夹层水套,在箱形换热水套后下方是构成烟道的前烟道壁夹层水套,在箱形换热水套的后方是构成烟道的后烟道壁夹层水套,以及夹在前后烟道壁之间的烟道间壁夹层水套,上述水套两端的开口分别与两侧直立的板形夹层水套的内壁上的开口互相对接,焊接成一个内部空腔贯通的整体,两侧的板形夹层水套的前边缘与炉膛前夹层水套的外壁相对应,后边缘与后烟道壁夹层水套的外壁相对应,上端与炉膛前夹层水套的上端、炉膛后夹层水套的上端、箱形换热水套的上端以及后烟道壁夹层水套的上端在同一平面上,下端与前烟道壁夹层水套的下端、后烟道壁夹层水套的下端在同一平面上,上述结构的组合换热装置的后面及两个侧面的底部与底座上四周的围板连接在一起,并在直立的前烟道壁夹层水套的下方加装一道隔板,从而分隔成前部的灰渣室和后部的烟尘室,在烟尘室一侧留有清尘门,炉膛是由向内倾斜的板形的前夹层水套的后壁、后夹层水套的前壁和两侧夹层水套的内壁构成,在炉膛顶部加煤口上装有向上掀起可绕后部销轴转动的加煤盖,安装在炉膛下口的除灰炉栅,其四边形的托盘内纵向带有数根固定栅条,动排的转轴上带有与托盘相适应的数对栅爪,横向座落在托盘中间底部为园弧面的槽内,动排转轴的一端伸出炉体外,与除灰炉栅操作手柄固定连接,在除灰炉栅的前边缘,炉膛前夹层水套的下端装有横向设置的矩形前进风板,板上有均布的进风孔,在炉膛底部除灰炉栅的后边缘,装有横向设置的后进风板,后进风板的中下部有均匀分布的进风孔,在朝向炉膛的一面,进风孔的上端与向上的通风槽连通,在背向炉膛的一面,进风孔上边有一道凸出的台阶,在后进风板的上方,炉膛后夹层水套的下端焊有横向设置的二次风管,其通风孔朝向烟气通道,二次燃烧室由两个相对设置的耐火材料做成的炉胆构成,分别固定在炉膛后夹层水套后壁和前烟道壁夹层水套前壁上,此外,后炉胆的下端还支承在后进风板的台阶上,二次燃烧室的中心是横向的圆柱形空间,在其一侧有暴露在炉体外的观察窗,烟气通道口上方的二次风管的两端有紧贴着两侧夹层水套内壁的配风管向后下方穿出后炉胆,二次燃烧室火焰出口的两侧是向外延伸的反射斜面,在箱形换热水套内装有换热管,其进水口和出水口穿过夹层水套外壁伸至炉体外,后烟道夹层水套为板形,直立在组合换热装置最后部,在中上部留有穿过水套夹层的烟道出口,此外,还留有采暖热水口、采暖回水口和安全阀接口,在烟道间壁夹层水套上端有一道烟道转换板,板的下边沿设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一端支承在焊接在侧面夹层水套内外壁上的套筒中,转动轴的另一端穿过焊接在另一侧面夹层水套内外壁上的套筒并伸出炉体外,与烟道转换手柄固定连接,在组合换垫装置上面的后部留有烟道清扫口,装有可开启的保温盖板,在炉膛正面上部进风口外是固定在炉膛前夹层水套外壁上的组成矩形截面风道的风道前壁和侧壁,风道向下延伸至围板,与灰渣室相通,在风道前壁的与炉膛前进风板相对应的位置上留有调温风门,在调温风门上方风道的入口处,横向设置一个可翻转的风道档板,其转动轴支承在紧靠炉膛前夹层水套外壁的风道的两侧壁上,其中一端伸出风道侧壁至炉体外,与风道转换开关固定连接,在组合换热装置的两侧、后面及上面的裸露部位装有外包装板,在外包装板和组合换热装置外壁之间充填保温材料,在炉体正面的面板上装有温度表,测温探头安装在组合换热装置的测温点上,通过传感线与温度表连接,在炉体正面的面板上还装有温度调节旋钮,在风道前壁正面调温风门的上方装有火焰温度调节器,两者之间通过链轮链条传动,火焰温度调节器杆杆的下端连接着开启及关闭调温风门的风门盖板,炉体正面的下部装有可开启和关闭的炉门,炉门正面上部有进风孔,向内通向矩形截面自下而上向后伸出的进风窗,在进风窗出口的上边沿,悬挂着可摆动的活动盖板,在进风窗和加煤盖之间设置有可将进风窗上的活动盖板关闭的连锁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可在前烟道壁夹层水套上端加装一道与前烟道壁同样长度朝向后上方的烟气折流板。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改进,可在前烟道壁夹层水套和烟道间壁夹层水套之间的前烟道中设置数道与烟道壁平行的板形夹层水套,并与两侧的夹层水套贯通,也可采用横向布置与两侧夹层水套贯通的钢管。
本发明中箱形换热水套中的换热管最好采用铜管绕制的螺旋管,也可以采用折返管。
本发明中设置在进风窗与加煤盖之间的连锁装置,包括固定在活动盖板后面自下而上向后凸起的斜面、由加煤盖前沿至进风窗活动盖板斜面起点的折线形的两端为园弧面的挺杆、复位弹簧和垫圈以及分别安装在加煤口前壁和风道前壁上的用于支承挺杆及复位弹簧的固定支座。
本发明中灰渣斗前面板的中心装有可转动的拉手,在前面板的背面有一个园形的调节板与拉手的轴固定连接,围绕拉手的中心,前面板和调节板上开有相对应的通风孔。
本发明中炉膛正面上部的进风口是在炉膛前夹层水套上部开设的穿过其夹层并向炉膛内倾斜的条形进风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加煤口设在炉膛顶部,进风口为向内倾斜的条形开口,使炉膛上方的储煤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一次加煤数量增大,加煤次数减少;二次风从烟气通道口上下方同时引入,有利于烟和气的充分混合,二次燃烧室内的火焰为涡流状,烟气燃烧更加充分;高温燃气经过折返烟道从烟道口排出,不仅降低了燃气中的烟尘,也使燃气中的热量被进一步吸收利用;通过调节进风实现对燃烧和水温的控制,为用户的操作使用带来便利。


图1是本发明正面视图。
图2是本发明右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部件31及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5是本发明中部件40和42的俯视图和侧面视图。
图6、图7是本发明中部件25的正面视图和左视图。
图8、图9、图10是本发明中部件70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图11、图12是本发明中部件49的主视图、左视图。
图13、图14是本发明中部件41的主视图、左视图。
图15、图16是本发明中部件27的主视图、左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底座1带有4个支脚的长方形底板的上面,四周焊有一圈围板43,通过隔板66分隔为前部的灰渣室和后部的烟尘室,在灰渣室的前面留有可装入灰渣斗41的矩形开口46,在烟尘室的一侧是用于清除烟尘的清尘门19,在围板43的上面焊接的是组合换热装置31底部的后面及两个侧面,组合换热装置31由前至后包括构成炉膛53的前夹层水套50、后夹层水套54,二次燃烧室上方横向设置的换热水套55、构成烟道的前烟道壁夹层水套61和后烟道壁夹层水套63,以及夹在两者之间的烟道间壁夹层水套62,其中前烟道壁夹层水套61上端低于换热水套55的底部,上述水套两端的开口分别与两侧的板形夹层水套内壁上的开口互相对接,焊接成一个内部空腔贯通的整体,两侧的板形夹层水套的前边缘与炉膛前夹层水套50外壁相对应,后边缘与后烟道壁夹层水套63外壁相对应,下端与前烟道壁夹层水套61的下端和后烟道壁夹层水套63的下端在同一平面上,上端与炉膛前夹层水套50的上端、炉膛后夹层水套54的上端、换热水套55的上端以及后烟道壁夹层水套63的上端在同一平面上,炉膛53位于组合换热装置31的前部,由向内倾斜的板形的前夹层水套50的后壁、后夹层水套54的前壁和两侧直立的夹层水套的内壁构成,炉膛53上部带有矩形加煤口29,上面有手持把手8向上掀起可绕后部销轴转动的加煤盖9,炉膛53的下口是平放的除灰炉栅,具体结构见图4、图5,它包括用螺栓螺母固定在前后两个托盘支架71上的带有数根纵向固定栅条的四边形的托盘40,还包括横向座落在托盘中间底部为园弧面的槽内的带有数对与托盘40相适应的栅爪的转轴构成的动排42,其转轴的一端穿过外包装板16,与除灰炉栅操作手柄17固定连接。在除灰炉栅的前边缘,炉膛前夹层水套50的下端装有通过搭接板24用螺栓螺母连接的横向设置的前进风板25,具体结构见图6、图7,前进风板为折弯的矩形板,其中部均匀分布的进风孔72可以是腰形孔,也可以是园孔,在炉膛53底部除灰炉栅的后边缘,通过两侧夹层水套内壁上的连接板69,用螺栓螺母连接着横向设置的后进风板70,具体结构见图8、图9、图10,后进风板70的中下部有均匀分布的进风孔73,可以是腰形孔,也可以是园孔,在朝向炉膛的一面,进风孔73的上端与向上的通风槽74连通,在背向炉膛的一面,进风孔上边设有一道凸出的台阶,在炉膛后夹层水套54的下端和后进风板70上边缘之间是连接二次燃烧室的烟气通道口,通过后进风板70上部的通风槽74,可向二次燃烧室通入二次风,在位于烟气通道口上方的炉膛后壁夹层水套54的下端焊接有横向设置的二次风管49,结构见图11、图12,其通风孔75朝向烟气通道67,二次燃烧室位于炉膛后方,由两个相对设置的用耐火材料做成的炉胆68、65构成,用定位板57分别固定在炉膛后夹层水套54的后壁和前烟道壁夹层水套61的前壁上,后炉胆65的下端还支承在后进风板70的台阶上,二次燃烧室的中心64是横向的园柱形空间,在其一侧有穿过夹层水套与夹层水套内外壁焊接并暴露在外包装板16外面的观察窗15,二次燃烧室中心64的下部有烟气通道67通向炉膛53的烟气通道口,烟气通道口上方的二次风管49的两端,有紧贴着两侧夹层水套内壁的配风管48穿过后炉胆65与灰渣室的空间相通,二次燃烧室上部火焰出口的两侧是向外延伸的反射斜面,在其上方是与炉膛后夹层水套54相通的箱形换热水套55,中间装有换热管56,其进水口5、出水口6穿过夹层水套外壁与夹层水套外壁焊接,并伸出外包装板4,在二次燃烧室的后方是直立的前烟道壁夹层水套61,它和下方的隔板66共同将灰渣室和烟道底部的烟尘室分隔开,组合换热装置31的最后部是一道直立的板形的后烟道壁夹层水套63,在中上部留有穿过水套夹层与内外壁焊接的烟道出口37,上部还留有采暖热水口34和安全阀接口36,下部留有采暖回水口39,在前烟道壁夹层水套61和后烟道壁夹层水套63之间设置有构成折返烟道60的烟道间壁夹层水套62,并在烟道间壁夹层水套上端设置一道矩形的烟道转换板59,板的下边沿焊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一端支承在焊接在侧面夹层水套内外壁上的套筒中,转动轴的另一端穿过焊接在另一侧面夹层水套内外壁上的套筒并伸出外包装板16,与烟道转换手柄13固定连接,当烟道转换板59将其前方的烟道遮掩时,烟气直排至烟道出口37,当烟道转换板59将后方的烟道出口37遮挡时,烟气可由前烟道折返至后烟道然后通向烟道出口37,在烟道上方的烟道清扫口上装有带把手32可开启的保温盖板33。
为了使二次燃烧后的高温气流更好的作用于换热水套55,可在前烟道壁夹层水套61上端加装一道与前烟道壁同样长度的朝向后上方的烟气折流板58;为了更多的吸收烟气中的热量,可在前烟道壁夹层水套61和烟道间壁夹层水套62之间的前烟道中增设数道与前烟道壁夹层水套61和烟道间壁夹层水套62平行的板形夹层水套60,并与两侧的夹层水套贯通,也可采用横向布置与两侧夹层水套贯通的钢管;换热水套55中的换热管56为螺旋管,采用铜管制作,能够理想的将炉子外部的冷水与炉内的热水进行隔离换热,当进水口6接入自来水时,出水口6可产生洁净热水,当然也可以采用折返管等形式实现换热的目的。
在炉膛前夹层水套50的上部,开有一个穿过其夹层向炉膛53内倾斜的条形进风口52,进风口52外有固定在炉膛前夹层水套50外壁上的组成矩形截面风道28的风道前壁51和侧壁,风道28向下延伸至围板43的前部,与灰渣室相通,采用向内倾斜的条形进风口可避免燃煤进入风道,在风道前壁51的与炉膛前进风板25相对应的位置上留有矩形开口的调温风门47,在调温风门47上方风道28的入口处,横向设置一个可翻转的风道挡板44,其转动轴支承在紧靠炉膛前夹层水套50外壁的风道28的两侧壁上,其中一端伸出风道侧壁和外包装板16,与风道转换开关18固定连接。在组合换热装置31的两侧及后面的外壁上,焊有用扁铁做成的两端向内折弯的数个连接支架30,用铆钉或螺丝钉将铁皮做成的方形的外包装板4、16和38固定在连接支架30上,并在外包装板和组合换热装置外壁之间的间隙里充填岩棉35或其他保温材料,在组合换热装置31上面的裸露部位,采取同样的保温措施。
在炉体的正面,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方形的控制面板7、固定面板14和炉门2,控制面板7和固定面板14分别与两侧外包装板4和16的前端固定连接,在控制面板7的上方设置了与两侧外包装板4和16固定连接的楣板10,控制面板7装有温度表12,通过传感线与测温探头连接,测温探头安装在组合换热装置31夹层水套的测温点上,从而反映采暖热水的温度。控制面板7上还装有温度调节旋钮11,在风道前壁51正面调温风门47的上方装有火焰温度调节器26,通过与温度调节旋钮11相连的链轮链条传动,带动火焰温度调节器26的螺杆螺母并推动杠杆的上端,杠杆的下端连接着可以开启和关闭调温风门47的风门盖板45,也可以通过温度调节旋钮11控制调温风门47和风门盖板45之间的开启程度,从而控制调温风门47的进风量,进而控制炉子的燃烧和热水的温度。炉门2通过同一侧上下两个销轴可转动的安装在炉体上,在另一侧可通过门把手20的定位装置21将炉门2关闭,炉门2正面上部有一排进风孔3,向内直接通向矩形截面自下而上向后伸出的进风窗23,在进风窗23出口的上边沿,悬挂着用销轴连接可转动的活动盖板22,后面焊有自下而上向后凸起的斜面,在无外力作用时,活动盖板22自由悬挂,进风窗23为开启状态。在进风窗23与加煤盖9之间的连锁装置包括活动盖板22后面的斜面和连锁执行机构27,具体结构见图15、图16,它包括由加煤盖9前沿至进风窗活动盖板22斜面起点的折线形的两端为圆弧面的挺杆83、复位弹簧81、挡圈80和固定支座82、84,固定支座用螺钉分别安装在加煤口29前壁和风道前壁51上,当加煤口29打开即加煤盖9被向上掀起时,挺杆83在复位弹簧8 1的作用下向上弹起,其下端的圆弧面向上沿活动盖板22的斜面移动,推动活动盖板22向前摆动,将通风窗23关闭,避免加煤时外溢烟气,也可采用其它机械连锁方式,达到同样的目的。
在图13、图14中所示的灰渣斗41,其前面板77的中心装有可转动的拉手76,在前面板77的背面有一个圆形的调节板78与拉手76的轴79固定连接,围绕拉手76的中心,前面板77和调节板76开有相对应的通风孔,转动拉手76可以改变通风孔的大小。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前进风板25、后进风板70、托盘40和动排42均采用铸造件,有利于承受高温延长使用寿命。前炉胆68和后炉胆65采用耐火材料烧制,也可用耐火水泥予制成型。
本发明的燃煤水暖炉,适应烟煤块、型煤、无烟煤等多煤种,一次加煤燃用10小时以上,可供小康住宅、中小机关单位自行集中供热,并可提供生活用热水。燃用烟煤时烟尘排放浓度为49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为157毫克/立方米,烟气黑度小于林格曼1级,完全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一类区域对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要求,正平衡效率可达80-85%。
本发明的燃煤水暖炉在点火前应将供暖系统注满水,在除灰炉栅上铺入点火物和木柴,并加适量煤块,从灰渣斗入口处点火,同时把烟道转换手柄搬到烟道出口直排位置,风道转换开关旋至打开位置,待煤块引燃后一次加足煤,并调整温度调节旋钮在80℃位置,从观察窗看到二次燃烧室火焰燃烧强劲时,再把烟道转换手柄搬到折返位置,风道转换开关旋至关闭位置,这时炉子进入干馏状态,可正常稳定燃烧和供热。随着炉膛内燃料燃烧时间的延长,灰渣自动下落,高温燃烧区灰层逐渐加厚,这时可摇动除灰炉栅操作手柄,使灰渣落入灰渣斗内并及时把灰渣倒掉。随着燃烧时间的延长,炉膛内燃煤不断下移,为保持持续良好燃烧,应适时打开加煤盖补充燃煤。为保持充分换热,应定期打开烟道上方的保温盖板清扫换热板面的积灰,并通过清尘门清除烟尘室内的烟灰。封火前应排尽灰渣,加足燃煤,关闭灰渣斗的进风孔,将温度调节旋钮调至适当位置即可封火。重新启动时,需把烟道转换手柄搬到烟道出口直排位置,摇动除灰炉栅操作手柄,并打开灰渣斗正面的进风孔,把温度调节旋钮调至高温位置,稍候即可正常燃烧和供热。
权利要求
1.一种燃煤水暖炉,包括底座(1)上装有灰渣斗(41)的灰渣室,灰渣室上方的除灰炉栅和除灰炉栅上方的炉膛(53),炉膛(53)正面上部有进风口(52),炉膛(53)后下方是通向二次燃烧室的烟气通道(67),二次燃烧室火焰出口上方是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是横向设置的箱形换热水套(55),它是组合换热装置(31)的组成部分之一,在箱形换热水套(55)前方是构成炉膛(53)的前夹层水套(50)和后夹层水套(54),在箱形换热水套(55)的后下方是构成烟道的前烟道壁夹层水套(61),在箱形换热水套(55)的后方是构成烟道的后烟道壁夹层水套(63),以及夹在前后烟道壁之间的烟道间壁夹层水套(62),上述水套两端的开口分别与两侧直立的板形夹层水套的内壁上的开口互相对接,焊接成一个内部空腔贯通的整体,两侧的板形夹层水套的前边缘与炉膛前夹层水套(50)外壁相对应,后边缘与后烟道壁夹层水套(63)外壁相对应,上端与炉膛前夹层水套(50)的上端、后夹层水套(54)的上端、箱形换热水套(55)的上端以及后烟道壁夹层水套(63)的上端在同一平面上,下端与前烟道壁夹层水套(61)的下端、后烟道壁夹层水套(63)的下端在同一平面上,上述结构的组合换热装置(31)的底部与底座(1)上四周的围板(43)连接在一起,并在直立的前烟道壁夹层水套(61)的下方加装一道隔板(66),从而分隔成前部的灰渣室和后部的烟尘室,在烟尘室一侧留有清尘门(19),炉膛(53)由向内倾斜的板形的前夹层水套(50)的后壁、后夹层水套(54)的前壁和两侧夹层水套的内壁构成,在炉膛(53)顶部加煤口(29)上装有向上掀起可绕后部销轴转动的加煤盖(9),安装在炉膛(53)下口的除灰炉栅,其四边形的托盘(40)内纵向带有数根固定栅条,动排(42)的转轴上带有数对与托盘相适应的栅爪,横向座落在托盘(40)中间底部为园弧面的槽内,动排(42)转轴的一端伸出炉体外,与除灰炉栅操作手柄(17)固定连接,在除灰炉栅的前边缘,炉膛前夹层水套(50)的下端装有横向设置的矩形前进风板(25),板上有均匀分布的进风孔(72),在炉膛(53)底部除灰炉栅的后边缘,装有横向设置的后进风板(70),后进风板(70)的中下部有均匀分布的进风孔(73),在朝向炉膛(53)的一面,进风孔(73)的上端与向上的通风槽(74)连通,在背向炉膛(53)的一面,进风孔(73)上边有一道凸出的台阶,在后进风板(70)的上方,炉膛后夹层水套(54)的下端焊有横向设置的二次风管(49),其通风孔(75)朝向烟气通道(67),二次燃烧室由两个相对设置的耐火材料做成的炉胆(68、65)构成,分别固定在炉膛后夹层水套(54)后壁和前烟道壁夹层水套(61)前壁上,此外,后炉胆(65)的下端还支承在后进风板(70)的台阶上,二次燃烧室的中心(64)是横向的园柱形空间,在其一侧有暴露在炉体外的观察窗(15),烟气通道(67)入口上方的二次风管(49)的两端有紧贴着两侧夹层水套内壁的配风管(48)向后下方穿出后炉胆(65),二次燃烧室火焰出口的两侧是向外延伸的反射斜面,在箱形换热水套(55)内装有换热管(56),其进水口(5)和出水口(6)穿过夹层水套外壁伸至炉体外,后烟道壁夹层水套(63)为板形,直立在组合换热装置(31)的最后部,在中上部留有穿过水套夹层的烟道出口(37),此外还留有采暖热水口(34),采暖回水口(39)和安全阀接口(36),在烟道间壁夹层水套(62)上端有一道烟道转换板(59),板的下边沿设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一端支承在焊接在侧面夹层水套内外壁上的套筒中,转动轴的另一端穿过焊接在另一侧面夹层水套内外壁上的套筒并伸出炉体外,与烟道转换手柄(13)固定连接,在组合换热装置(31)上面的后部留有烟道清扫口,装有可开启的保温盖板(33),在炉膛正面上部的进风口(52)外是固定在炉膛前夹层水套(50)外壁上的组成矩形截面风道(28)的风道前壁(51)和侧壁,风道(28)向下延伸至围板(43),与灰渣室相通,在风道前壁(51)的与炉膛前进风板(25)相对应的位置上留有调温风门(47),在调温风门(47)上方风道(28)的入口处,横向设置一个可翻转的风道挡板(44),其转动轴支承在紧靠炉膛前夹层水套(50)外壁的风道(28)的两侧壁上,其中一端伸出风道(28)侧壁至炉体外,与风道转换开关(18)固定连接,在组合换热装置(31)的两侧、后面及上面的裸露部位装有外包装板(4、16、38),在外包装板和组合换热装置(31)外壁之间充填保温材料(35),在炉体正面的面板(7)上装有温度表(12),测温探头安装在组合换热装置(31)的测温点上,通过传感线与温度表(12)连接,面板(7)上还装有温度调节旋钮(11),在风道前壁(51)正面调温风门(47)的上方装有火焰温度调节器(26),两者之间通过链轮链条传动,火焰温度调节器(26)杠杆的下端连接着开启及关闭调温风门(47)的风门盖板(45),炉体正面的下部装有可开启和关闭的炉门(2),炉门(2)正面上部有进风孔(3),向内通向矩形截面自下而上向后伸出的进风窗(23),在进风窗(23)出口的上边沿,悬挂着可摆动的活动盖板(22),在进风窗(23)和加煤盖(9)之间设置有可将进风窗(23)上的活动盖板(22)关闭的连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水暖炉,其特征在于在前烟道壁夹层水套(61)上端加装一道与前烟道壁夹层水套(61)同样长度朝向后上方的烟气折流板(5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水暖炉,其特征在于在前烟道壁夹层水套(61)和烟道间壁夹层水套(62)之间的前烟道中设置数道与前烟道壁夹层水套(61)和烟道间壁夹层水套(62)平行的板形夹层水套(60),并与两侧的夹层水套贯通,也可采用横向布置与两侧夹层水套贯通的钢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水暖炉,其特征在于箱形换热水套(55)中的换热管(56)最好采用铜管绕制的螺旋管,也可以采用折返管。
5.根据权利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水暖炉,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进风窗(23)与加煤盖(9)之间的连锁装置,包括设置在活动盖板(22)后面自下而上向后凸起的斜面、由加煤盖(9)前沿至活动盖板(22)斜面起点的折线形的两端为园弧面的挺杆(83)、复位弹簧(81)和垫圈(80)以及分别安装在加煤口(29)前壁和风道前壁(51)上的用于支承挺杆(83)及复位弹簧(81)的固定支座(82、8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水暖炉,其特征在于灰渣斗前面板(77)的中心装有可转动的拉手(76),在前面板(77)的背面有一个园形的调节板(78)与拉手(76)的轴(79)固定连接,围绕拉手(76)的中心,前面板(77)和调节板(78)上开有相对应的通风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水暖炉,其特征在于炉膛正面上部的进风口(52)是在炉膛前夹层水套(50)上部开设的穿过其夹层并向炉膛(53)内倾斜的条形开口。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燃煤水暖炉,是为适应环境保护要求、便利用户使用而设计的。炉膛下方采用托盘和动排组成的除灰炉栅,炉膛底部前后方均装有进风板,从炉膛后下方烟气通道入口的上、下方通入二次风,二次燃烧室内火焰为涡流状,高温燃气加热换热水套后经折返烟道降尘吸热后排出,炉膛前后壁、烟道前后壁、折返烟道间壁、换热水套与两侧的夹层水套对接,组成内部空腔互相贯通的组合换热装置,调节调温风门和启闭炉膛进风口,可以控制炉子的燃烧和温度,加煤口和炉门之间装有避免烟气外溢的连锁装置。燃煤水暖炉一次加煤量大,燃烧时间长,可使用烟煤块、型煤、无烟煤等煤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低,热效率高,可为用户提供采暖和生活用热水。
文档编号F24H1/22GK1412498SQ0112754
公开日2003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11日
发明者王学斌, 李家勤, 李广忠, 王学全, 汪惠玲 申请人:枣庄市多乐采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