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换热取能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3613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井下换热取能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热井中进行换热取能设备。
回灌为地热田开发所伴随的许多环境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办法,并且这种技术目前用于含水层的储热和储冷工程。但是回灌需要细致的工程设计,以防止井孔或含水层发生堵塞。在热储压力显著低于同深静水压力的热田可以采用重力进行回灌。如果回灌水水质比较清洁,含盐度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澄清处理就可以进行回灌。否则就需要进行化学预处理又需要过滤。在特定情况下,盐分较高的水也能进行回灌,然而由于高盐度的卤水温度下降会产生化学沉淀物,尽管热含量高,回灌也可能有重大障碍。另外回灌费用是很高的,当供热的负荷不大时,打两眼井,采用一抽一灌模式是很浪费的。
因此,目前需要提供一种井下换热取能设备,只取热不抽水,以解决水环境的改变与地表沉降等问题,是一种理想的地热利用方式,具有很高的经济与环境价值。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下换热取能设备,该设备包括热泵、换热管、地热井及循环泵,其中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热泵的入口和出口相连,循环泵安装在换热管回路上。
所说的热泵用来进行热量的提取。所说的换热管最好为U形封闭换热管,其井下部分可采用直管,螺旋管或翅片管等任何适于换热的形状,用来与地热水进行换热。U形管的灌水侧采用导热材料,抽水侧采用隔热材料,或是在外部包有保温材料。循环泵用来推动水循环。
本实用新型设备的安装过程为在具有温度较高地热水的地热井中,装入U形封闭井下换热管,导热管的出口及入口端分别与热泵的入口与出口相连,从而形成封闭回路。冷水先从U形换热管的入口进入换热管内,在地热井内与地热水进行热量交换后再回到热泵的入口,经过热泵提取热能后再回到换热管的入口,从而实现井下取能换热。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可以实现地热利用过程中只取热不抽水,以解决水环境的改变与地表沉降等问题,提供一种理想的地热利用方式,具有很高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井下换热取能设备组成示意图,由图中可见该设备包括了热泵1、U形换热管2、地热井3及循环泵4,其中U形换热管2的出口及入口端分别与热泵1的入口和出口相连,循环泵4安装在U形换热管2的回路上。其中U形管采用钢质材料,抽水侧外部包有保温材料。
所说的热泵用来进行热量的提取。所说的换热管用来与地热水进行换热,井下部分采用直管,当然也可采用螺旋管或翅片管等任何适于换热的其它形状。循环泵用来推动水循环。
本实用新型设备的安装过程为在具有温度较高地热水的地热井3中,装入U形封闭井下换热管2,换热管2的出口及入口端分别与热泵1的入口和出口相连,从而形成封闭回路。操作时冷水先从U形换热管2的入口进入换热管内,在地热井3内与地热水进行热量交换后再回到热泵1的入口,经过热泵1提取热能后再回到U形换热管2的入口,从而实现井下取能换热。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可以实现地热利用过程中只取热不抽水,以解决水环境的改变与地表沉降等问题,提供一种理想的地热利用方式,具有很高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井下换热取能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热泵、换热管、地热井及循环泵,其中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热泵的入口和出口相连,循环泵安装在换热管回路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换热管为U形封闭换热管。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换热管井下部分形状为直管,螺旋管或翅片管。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换热管灌水侧采用导热材料,抽水侧采用隔热材料或外部包有保温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下换热取能设备,该设备包括热泵、U形换热管、地热井及循环泵,其中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热泵的入口和出口相连,循环泵安装在换热管回路上。冷水先从U形换热管的入口进入换热管内,在地热井内与地热水进行热量交换后再回到热泵的入口,经过热泵提取热能后再回到换热管的入口,从而实现井下取能换热。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可以实现地热利用过程中只取热不抽水,以解决水环境的改变与地表沉降等问题,提供一种理想的地热利用方式,具有很高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文档编号F24J3/08GK2602324SQ03200529
公开日2004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9日
发明者何满潮, 李春华 申请人:何满潮, 李春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