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系统易调节均匀分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8418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风系统易调节均匀分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风系统易调节均匀分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全空气空调系统及通风系统中,通常设置很多风系统支风管及风口满足大空间均匀送风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各风系统支风管及风口的风量进行调节。为满足风量调节需要,通常需要在风系统支风管上装设风量调节阀,或在风系统支风管与风系统主风管处设置挡板进行风量调节。也有的直接采用改变送、回风口面积的方法进行风量调节。这些方法往往会存在调节困难、调节工作量大、调节效果差、而且阻力损失大导致风系统能耗闻等缺点。变风量系统能够根据空调系统的负荷要求进行风量调节而大大节省风机的能耗。严格意义上的变风量系统通常配置变风量末端(如变风量箱等)以根据空调空间不同区域的要求进行个性化风量调节。这种变风量系统成本高、投资大、调试工作量也很大。因而在实际工程中将定风量系统的风机装上变速装置而根据室内负荷或回风温度等改变送入室内的风量,维持室内的温度要求。这种系统在工程上也通常称作变风量系统。这种系统可应用于舒适性要求不是很高的室内空间。毫无疑问,这种系统成本低、投资小、调试工作量也较小,因而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很多应用。但是,这种系统在实际调试与运行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在系统按照设计工况进行调试后各风口能按照设计风量进行工作运行,但是在非设计工况下,即部分风量下,靠近风机侧的风量大,靠风机远的一端风量小甚至没风,因而引起室内明显的热不舒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风管中的调节机构(如风量调节阀,或在风系统支风管与风系统主风管处设置的调节挡板)的典型非线性,各支路的风量不能按照总风量的减少而成比例地进行调整。在采用这种常规调节机构时,由于调节机构的位移与风量的非线性很强,从而导致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的阀门调节与风量测量而导致调试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的全空气空调系统或通风系统中长风管风量调节中存在的支路送风量不均匀,管内阻力大,调节精度低,能耗高等弊端,提供一种可以按需准确灵活地调节各支管风量的风系统易调节均匀分风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风系统易调节均匀分风装置,包括串接在风系统主风管中的中心管,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口,还设有与风系统支风管连接的导流管道,所述导流管道包括出口段和进口段,所述进口段穿过连接口伸入中心管内,所述导流管道进风口进风方向与风系统主风管的进风方向一致;所述导流管道的管壁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活动导流板,所述活动导流板的前端通过铰点与进口段的管壁连接,活动导流板的后端连接有沿着与中心管轴向垂直的方向往返运动的调节拉杆,所述调节拉杆穿过中心管的外侧壁上的孔伸向中心管外部;所述调节拉杆与外侧壁上的孔之间设有能将调节拉杆固定在外侧壁上的定位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流管道与风系统主风管平行布置。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拉杆设有调节刻度尺。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道为圆角连接的弯管,所述圆角包括内侧弧和外侧弧,所述内侧弧的半径Rl与导流管道宽度D相等,外侧弧的半径R2为导流管道宽度D的2倍。更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导流板的长度L为导流管道宽度D的I 2倍。更进一步地,在所述出口段上设有与风系统支风管连接的风管接头。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分风装置,通过在风系统主风管上设置活动导流板,活动导流板通过调节拉杆调节,可以很灵活很精确地进行出风口或风系统支风管的按需风量调节,调节操作简便,调节精度高。整个装置构造简单,便于加工与安装,在批量生产中能有效降低制作成本。同时可有效地 解决目前国内外在长风管通风系统中调节风量分配时,存在的调节困难、管段阻力大、调节效果差、管材浪费等一些不足。本发明具有明显的技术先进性,显著的经济性和很强的实用性,能在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或大型公建空调系统设计中进行推广、借鉴和应用。


图1是本发明的风系统易调节均匀分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导流管道1,中心管2,连接口 21,调节拉杆3,活动导流板4,内侧弧5,外侧弧6,调节刻度尺7,定位装置8,铰点9,外侧壁10,出口段11,风管接头12,进口段13,内侧弧的半径Rl,外侧弧的半径R2,导流管道的宽度D,活动导流板的长度L。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所不的风系统易调节均勾分风装直,包括串接在风系统王风管中的中心管2,中心管2的管壁上设有一个或两个连接口 21,还设有与风系统支风管连接的导流管道I,导流管道I为横截面为矩形的弯管,导流管道I包括出口段11和进口段13,进口段13穿过连接口 21伸入中心管2内,导流管道I进风口进风方向与风系统主风管的进风方向一致 ’导流管道I的管壁上设有开口,开口上设有活动导流板4,活动导流板4的前端通过铰点9与进口段13的管壁连接,活动导流板4的后端连接有沿着与中心管2轴向垂直的方向往返运动的调节拉杆3,调节拉杆3穿过中心管2的外侧壁10上的孔伸向中心管2外部;调节拉杆3与外侧壁10上的孔之间设有能将调节拉杆3固定在外侧壁10上的定位装置8,定位装置8可以是定位螺母或者有锁紧功能的定位块。导流管道I与风系统主风管平行布置;调节拉杆3设有调节刻度尺7 ;导流管道I为圆角连接的弯管,圆角包括内侧弧5和外侧弧6,内侧弧5的半径Rl与导流管道I宽度D相等,外侧弧(6)的半径R2为导流管道I宽度D的2倍;活动导流板4的长度L为导流管道I宽度D的I 2倍;在出口段11上设有与风系统支风管连接的风管接头12。本发明的导流管道I可以做成单个的构件直接安装在风系统主风管上,也可以在制作过程中与风系统主风管作为一个整体,而不需要作为单个的构件。当需要改变流入风系统支风管的风量时,根据调节刻度尺7将调节拉杆3进行拉出或推进,然后用定位装置8使拉杆3位置保持固定。此时调节拉杆3带动活动导流板4绕活动铰点9旋转一定角度,从而改变导流管道I的进风面积,进而改变流入出口段11出风口或风系统支风管的风量,使之满足出风口或风系统支风管的需求风量。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本装置的进风口与风系统主风管的进风方向一致,由于具有很好的导流特性,进入该装置的流量与风系统主风管的总流量的比值基本上等于装置的进风口的断面积与风系统主风管的断面积的比值。因此采用该装置后可以很容易计算出风系统主风管上的各个均匀分风装置的出口风量。在实际的系统运行中,通过测量值与计算值的对比,只需进行微调便可使各风口风量达到设计值。在风系统实际运行调试时,当需要改变出风口或风系统支风管的风量时,根据刻度尺将调节拉杆进行拉出或推进,然后用定位装置使拉杆位置保持固定。此时拉杆带动活动导流板绕活动铰点旋转一定角度,从而改变装置进风口的进风面积,进而改变流入出风口或风系统支风管的风量,使之满足出风口或风系统支风管的需求风量。本发明的易调节均匀分风装置可以单独制作后安装在风系统主风管上,还可以与风系统主风管一起同时制作,形成一体化。
权利要求
1.一种风系统易调节均匀分风装置,包括串接在风系统主风管中的中心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2)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口(21),还设有与风系统支风管连接的导流管道(1),所述导流管道(I)包括出口段(11)和进口段(13),所述进口段(13)穿过连接口(21)伸入中心管(2)内,所述导流管道(I)进风口进风方向与风系统主风管的进风方向一致;所述导流管道(I)的管壁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活动导流板(4),所述活动导流板(4)的前端通过铰点(9)与进口段(13)的管壁连接,活动导流板(4)的后端连接有沿着与中心管(2)轴向垂直的方向往返运动的调节拉杆(3),所述调节拉杆(3)穿过中心管(2)的外侧壁(10)上的孔伸向中心管(2)外部;所述调节拉杆(3)与外侧壁(10)上的孔之间设有能将调节拉杆(3)固定在外侧壁(10)上的定位装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风系统易调节均匀分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道(I)与风系统主风管平行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风系统易调节均匀分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拉杆(3)设有调节刻度尺(7)。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任一所述风系统易调节均匀分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道(I)为圆角连接的弯管,所述圆角包括内侧弧(5)和外侧弧(6),所述内侧弧(5)的半径Rl与导流管道(I)宽度D相等,外侧弧(6)的半径R2为导流管道(I)宽度D的2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任一所述的风系统易调节均匀分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导流板(4)的长度L为导流管道(I)宽度D的I 2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系统易调节均匀分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导流板(4)的长度L为导流管道(I)宽度D的I 2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风系统易调节均匀分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口段(11)上设有与风系统支风管连接的风管接头(12)。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系统易调节均匀分风装置,包括串接在风系统主风管中的中心管,中心管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口,还设有与支风管连接的导流管道,导流管道包括出口段和进口段,进口段穿过连接口伸入中心管内,导流管道进风口进风方向与风系统主风管的进风方向一致;导流管道管壁的开口上设有活动导流板,活动导流板的前端通过铰点与进口段的管壁连接,活动导流板的后端连接有沿着与中心管轴向垂直的方向往返运动的调节拉杆,调节拉杆穿过中心管的外侧壁上的孔伸向中心管外部;调节拉杆与外侧壁上的孔之间设有能将调节拉杆固定在外侧壁上的定位装置。本装置操作简便,调节精度高,便于加工与安装,成本低廉,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F24F13/10GK103115424SQ20131006139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7日
发明者车轮飞, 熊朝辉, 付维纲, 刘俊, 蔡崇庆, 林昶隆, 赵建伟, 陈玉远, 徐新华, 张洪中 申请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