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30333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旋风灶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旋风灶具包括有灶具台面上的下沉式水盘和位于下沉式水盘上的出风口,以及位于灶具台面下方的进风壳和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风口在下沉式水盘立面圆周上呈环形设置;进风壳位于灶具台面或水盘下方,与台面面板之间形成封闭的腔体,由安装在进风壳上的风机通过进风壳向灶具燃烧器周围下沉式水盘上的出风口大量送风,多个侧向出风口喷出的气流在燃烧器周围旋转上升,使燃气在旋转气流中与氧气实现充分混合,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克服了目前上进风灶具燃烧效率低,中心火焰缺氧,火力小,不完全燃烧,严重浪费能源的难题。适合中国家庭急火爆炒的烹饪的习惯;提高百分之二十以上的燃烧器燃烧效率,减少一氧化碳排放,节能环保。
【专利说明】旋风灶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灶具,具体说是一种可以为燃烧器提供旋转气流进风的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家庭中普遍使用和橱柜配套的嵌入式灶具,由于大多数采用上进风方式,为灶具燃烧器补充新鲜空气,由于燃烧器在燃烧时,空气是由燃烧器周围和上方进行补充,在燃烧器的中心位置形成接近真空状态,造成燃烧器中心位置火焰缺氧火力小,不完全燃烧,燃烧效率低,燃烧器火焰的高温区域位于锅体周围不在锅体中心区域,大量热能扩散在锅体和燃烧器的周围,使燃气灶具的工作效率不足百分之六十(国家标准GB16410《家用燃气灶具》规定,嵌入式灶具热效率大于50% ),严重浪费能源,一氧化碳排放超标,危害环境,危害健康;同时由于难以充分补充氧气,也使目前的嵌入式灶具的燃烧器燃烧功率小,不符合中国家庭急火爆炒的烹饪习惯,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和香味在烹饪中大量流失。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为燃烧器提供旋转气流的旋风灶具。
[0004]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旋风灶具包括有灶具台面上的上出风口或位于水盘上的上出风口,以及位于出风口上的环形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于上出风口上方的环形上盖和上出风口之间设有进风间隙;
[0006]所述的上出风口 9位于灶具燃烧器火盖下方,或火盖下方一侧,或位于两个火盖之间下方,多个上出风口 9呈弧形或环状排列;
[0007]灶具底座5的前端与上灶具面板相连,同时底座5前端的开口与面板上的进风孔4相连通,水盘上的上出风口通过进风孔补充氧气。
[0008]旋风灶具包括有灶具台面上的上出风口或位于水盘上的上出风口,和位于出风口上的环形上盖以及进风壳和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于上出风口上方的环形上盖和上出风口之间设有进风间隙;
[0009]所述的上出风口 9位于灶具燃烧器火盖下方,或火盖下方一侧,或位于两个火盖之间下方,多个上出风口 9呈弧形或环状排列;
[0010]所述的进风壳位于灶具台面面板或台面水盘下方,与台面面板之间形成封闭的腔体,位于进风壳下方的分火器20上端向上穿过进风壳和接水盘,水盘上的上出风口 9与进风壳腔体相连通,由安装在进风壳上的风机通过进风壳由出风口 9向燃烧器下方补充氧气;
[0011]所述的风机位于进风壳的一侧或下方或两个进风壳之间,风机进风孔位于灶具底座5下方或一侧,并与底座外部相通,或穿过底座与灶具正面面板上的进风孔4相连通,通过进风孔4补充新鲜空气,并由水盘或灶具台面上的上出风口 9向燃烧器补充新鲜空气。[0012]所述的灶具正面面板进风孔后方,及灶具底座前端的开口处设有横流风机。
[0013]所述的由多个上出风口 9组成的环形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可以是垂直向上,或朝向环形出风口的圆周方向,或朝向环形出风口的内侧,或朝向环形出风口的外侧,或同时朝向环形出风口的内外两侧;
[0014]所述的上出风口 9和环形上盖之间设有进风间隙;或所述的上出风口 9和火盖底座下方环状下垂的侧边板之间设有进风间隙;
[0015]所述的环形上盖可拆装或固定安装在火盖底座的下方,或所述的环形上盖可拆装或固定安装在上出风口 9的上方。
[0016]所述的上出风口 9上方的火盖底座内圈一侧或外圈一侧下方设环状下垂的侧边板;或所述的上出风口 9上方的火盖底座内圈一侧和外圈一侧下方同时设环状下垂的侧边板;
[0017]所述的水盘或灶具台面上的上出风口 9周边设有向上的防水翻边,所述的防水翻边位于环形上盖内侧和外侧的环状下边板内,或所述的水盘或灶具台面上的上出风口 9周边向上的防水翻边,位于火盖底座下方内圈和外圈所设的环状下垂的侧边板内。
[0018]旋风灶具包括有灶具台面上的下沉式水盘和位于下沉式水盘上的出风口,以及进风槽和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槽11位于灶具台面面板或台面水盘的下方,下沉式水盘的圆筒形立面位于进风槽11的内环中和进风槽组成环形送风通道,离心风机10出风口与进风槽11相连通,离心风机产生的气流,经过进风槽中下沉式水盘立面圆周上环形设置的多个出风口 13向燃烧器3补充新鲜空气。
[0019]旋风灶具包括有灶具台面上的下沉式水盘和位于下沉式水盘上的出风口,以及位于灶具正面面板上的进风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灶具底座5的前端与灶具正面面板相连,同时底座5前端的开口与面板上的进风孔4相连通,下沉式水盘上的出风口 13或侧向出风口 15通过进风孔4补充氧气,并由下沉式水盘12上的出风口 13或侧向出风口 15向燃烧器补充新鲜空气;
[0020]所述的出风口 13或侧向出风口 15在下沉式水盘立面圆周上呈环形设置。
[0021]旋风灶具包括有灶具台面上的下沉式水盘和位于下沉式水盘上的出风口,以及位于灶具台面下方的进风壳和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壳位于灶具台面面板或台面水盘的下方,与台面面板之间形成封闭的腔体,位于进风壳下方的分火器20上端向上穿过进风壳和下沉式水盘,下沉式水盘上的出风口与进风壳腔体相连通,由安装在进风壳上的风机通过进风壳由下沉式水盘上的出风口 13或侧向出风口 15向燃烧器下方补充氧气;所述的出风口 13或侧向出风口 15在下沉式水盘立面圆周上呈环形设置;
[0022]所述的风机位于进风壳的一侧或下方或两个进风壳之间,风机进风孔位于灶具底座5下方或一侧,并与灶具底座外部相通,或穿过灶具底座与灶具正面面板上的进风孔4相连通,通过进风孔4补充新鲜空气,并由下沉式水盘或灶具下沉式台面上的出风口向燃烧器补充新鲜空气。
[0023]所述的下沉式水盘出风口上方的立面上设接水环16,或所述的下沉式水盘12上方设接水隔热盘17,接水隔热盘17上同时带有接水环16。
[0024]所述下沉式水盘12或灶具下沉式台面立面上或斜面上的出风口 13或侧向出风口15位于灶具燃烧器3的周围或周围下方;[0025]所述的出风口 13或侧向出风口 15在下沉式水盘或灶具下沉式台面立面或斜面上环形水平排列设置,其出风口的方向可以是朝向环形水平方向,也可以朝向环形水平的上方或下方,或垂直向上或向下。
[0026]旋风灶具的优点是:
[0027]旋风灶具通过灶具进风壳上安装的风机向灶具燃烧器周围下沉式水盘上的出风口及时大量的送风,多个侧向出风口侧向喷出的气流在燃烧器周围形成旋转上升气流,使燃气可以在下沉式水盘的旋转气流中与氧气实现充分混合,保证燃气充分燃烧,同时在燃烧器周围和锅体下方形成聚热腔,减少热能的扩散,大大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克服了目前上进风灶具燃烧效率低,中心火焰缺氧造成的火力小,不完全燃烧,一氧化碳排放超标,危害环境,燃烧器高温区不在锅体中心区域,严重浪费能源的难题。同时也克服了嵌入式灶具燃烧器的燃烧功率小,不适合中国家庭急火爆炒的烹饪习惯的难题;使燃烧器高温区集中在锅体下部中心区域,提高百分之二十以上的燃烧器燃烧效率,减少一氧化碳排放,节能环保。
[0028]旋风灶具还可以通过风机向灶具燃烧器周围台面或水盘上的出风口强行进风,使燃烧器中心位置可以及时大量补充新鲜空气,大幅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减少一氧化碳排放,节能环保。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发明中旋风灶具的立体图。
[0030]图1-1为图1的右侧视图。
[0031]图2为灶具水盘上位于小火盖外侧开设的环形出风口的示意图。
[0032]图3为灶具水盘上大小火盖之间开设环形出风口的示意图。
[0033]图4为灶具水盘上大火盖下方设出风口的示意图。
[0034]图5为本发明中旋风灶具的立体图。
[0035]图5-1为图5的右侧视图。
[0036]图6为为燃烧器周边下沉式水盘和进风槽及离心风机的应用示意图。
[0037]图6-1为下沉式水盘安装在水盘上的示意图。
[0038]图6-2为下沉式水盘的立体图。
[0039]图6-3为进风槽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7为下沉式水盘中侧向出风口的俯视图。
[0041]图8为下沉式水盘侧剖视图。
[0042]图8-1为下沉式水盘上方带有隔热接水盘的侧剖视图。
[0043]图8-2为立面为斜面的接水盘侧剖视图。
[0044]图9为离心风机安装在两个进风壳之间的示意图
[0045]图9-1为风机安装在进风壳底面的示意图。
[0046]图9-2为横流风机安装在进风壳一侧的示意图。
[004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0048]实施例1
[0049]参见图1,图中所示,灶具I的前端面板上设进风孔4,灶具底座5的前端与上灶具面板相连,同时底座5前端的开口与面板上的进风孔4相连通。
[0050]参见图2和图3,图中所示,水盘2(或灶具台面)中的小火盖6和大火盖8之间设上出风口 9,多个上出风口呈弧形或环形排列,上出风口的上方设环形上盖7,上出风口 9通过下方灶具底座及底座正面的开口与灶具面板上的进风孔4相连通,并通过进风孔4由水盘或灶具台面上的上出风口 9向燃烧器3 (见图1)补充新鲜空气。应用中(参见图4),上出风口可以设置在大火盖8底座的下方,同时环形上盖7也固定安装在或可拆装的设置在大火盖底座的下方;应用中也可在大火盖底座内圈一侧或外圈一侧下方设环状下垂的侧边板,或在大火盖底座内圈一侧和外圈一侧下方同时设环状下垂的侧边板,代替环形上盖7。
[0051]应用中,上出风口 9和环形上盖之间设有进风间隙;或与火盖底座下方环状下垂的侧边板之间设有进风间隙。
[0052]应用中,多个上出风口 9在水盘2上环形水平排列成环形出风口,上出风口 9的出风方向可以是垂直向上,或朝向环形出风口的圆周方向,或朝向环形出风口的内侧,或朝向环形出风口的外侧,或同时朝向环形出风口的内外两侧。
[0053]实施例2
[0054]参见图5图6,图中所示,灶具I中燃烧器3的周边外侧有多个出风孔13,出风孔13位于下沉式水盘12的立面上,灶具内部设置的离心风机10的出风口与进风槽11相连通,下沉式水盘的圆筒形立面位于进风槽11的内环中和进风槽组成环形送风通道,离心风机产生的气流进入送风通道,经过进风槽中下沉式水盘立面上的出风孔13向燃烧器3补充
新鲜空气。
[0055]应用中,灶具底座5前端呈开口状和位于灶具正面面板上的进风孔4相连通,离心风机通过进风孔4由外界补充新鲜空气。
[0056]应用中,下沉式水盘12的底部设燃烧器3的穿出孔14。
[0057]应用中,下沉式水盘12可以是拆装式,安装在水盘2或灶具台面的安装孔中,也可和水盘2 —体,或与燃烧器3周围的灶具台面一体。
[0058]应用中,出风口 13可以是圆孔或方孔或长方形孔或斜竖条状孔;图中多个呈斜竖条状的出风口 13在下沉式水盘立面上环形设置,优点是多个环形设置的斜竖条状出风口13可以在下沉式水盘中形成旋转上升气流,使氧气和燃气可以在下沉式水盘中充分混合燃烧,所产生的高温热流向上直接作用在锅体下方的中心位置。应用中出风口也可采用侧向出风口。
[0059]应用中,燃烧器3上端的高度可以低于下沉式水盘的上边沿或灶具台面的表面,或与下沉式水盘和灶具台面表面高度相等,使下沉式水盘12在燃烧器周围和锅体下方形成聚热腔,减少热能的扩散,大大提高燃烧效率。应用中,可以在下沉式水盘12底部及圆周上附设隔热材料,增加下沉式水盘12底部的耐热隔热性能,或下沉式水盘采用陶瓷或其它耐高温材料制成。
[0060]实施例3
[0061]图7中所示,多个侧向出风口 15位于灶具燃烧器3周围下沉式水盘12的立面圆周上,多个侧向出风口侧向喷出的气流(图中箭头所示)在燃烧器周围形成旋转上升气流,使燃气与氧气在下沉式水盘中充分混合,完全燃烧,同时延长高温在灶具内的滞留时间,增加灶具炉头温度,提高燃烧效率。
[0062]应用中,沿下沉式水盘立面环形水平排列设置的侧向出风口,其出风口的方向可以是朝向环形水平方向,也可以朝向环形水平的上方或下方,或垂直向上或向下。
[0063]参见图8,应用中,可以在出风口上方下沉式水盘中部增加环形接水盘16,保持下方每个侧向出风口清洁,同时也可以起到隔热作用。
[0064]参见图8-1,应用中,也可以在下沉式水盘上方增加设置上接水盘17,方便清洁、隔热。上接水盘17上同时带有环形接水盘。
[0065]参见图8-2,应用中,下沉式水盘12周围的立面可以为斜面。
[0066]应用中,可以在下沉式水盘12底部及圆周上附设隔热材料,增加下沉式水盘12底部的耐热隔热性能。或上接水盘17底部附设隔热材料,或接水盘17上同时带有环形接水盘底部附设隔热材料,或下沉式水盘或上接水盘采用陶瓷或其它耐高温材料制成。
[0067]实施例4
[0068]参见图9,应用中,风机10可以安装在两个环形进风壳18之间。
[0069]参见图9-1,应用中,风机19可以安装在进风壳21下方。
[0070]参见图9-2,应用中,风机22可以安装在进风壳23 —侧。
[0071]图9或图9-1及图9-2中,进风壳18或21或23安装在灶具台面面板下方,在进风壳与台面面板之间形成封闭的腔体,位于进风壳下方的分火器20上端向上穿过进风壳和接水盘,接水盘上的出风口 9与进风壳腔体相连通,由安装在进风壳上的风机通过进风壳由出风口 9向燃烧器下方补充氧气。
[0072]应用中,风机进风孔位于灶具底座5下方或一侧,并与底座外部相通,或穿过底座与灶具正面面板上的进风孔4相连通,通过进风孔4补充新鲜空气,并由水盘或灶具台面上的上出风口 9向燃烧器补充新鲜空气,或由下沉式水盘12上的出风口 15向燃烧器补充新鲜空气
[0073]应用中,风机也可以通过底座上的开孔向燃烧器补充新鲜空气。
【权利要求】
1.旋风灶具包括有灶具台面上的上出风口或位于水盘上的上出风口,以及位于出风口上的环形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于上出风口上方的环形上盖和上出风口之间设有进风间隙; 所述的上出风口(9)位于灶具燃烧器火盖下方,或火盖下方一侧,或位于两个火盖之间下方,多个上出风口(9)呈弧形或环状排列; 灶具底座(5)的前端与上灶具面板相连,同时底座(5)前端的开口与面板上的进风孔(4)相连通,水盘上的上出风口通过进风孔补充氧气。
2.旋风灶具包括有灶具台面上的上出风口或位于水盘上的上出风口,和位于出风口上的环形上盖以及进风壳和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于上出风口上方的环形上盖和上出风口之间设有进风间隙; 所述的上出风口(9)位于灶具燃烧器火盖下方,或火盖下方一侧,或位于两个火盖之间下方,多个上出风口(9)呈弧形或环状排列; 所述的进风壳位于灶具台面面板或台面水盘下方,与台面面板之间形成封闭的腔体,位于进风壳下方的分火器(20)上端向上穿过进风壳和接水盘,水盘上的上出风口(9)与进风壳腔体相连通,由安装在进风壳上的风机通过进风壳由出风口(9)向燃烧器下方补充氧气; 所述的风机位于进风壳的一侧或下方或两个进风壳之间,风机进风孔位于灶具底座(5)下方或一侧,并与底座外部相通,或穿过底座与灶具正面面板上的进风孔(4)相连通,通过进风孔4补充新鲜空气,并由 水盘或灶具台面上的上出风口(9)向燃烧器补充新鲜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旋风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灶具正面面板进风孔后方,及灶具底座前端的开口处设有横流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旋风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由多个上出风口(9)组成的环形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可以是垂直向上,或朝向环形出风口的圆周方向,或朝向环形出风口的内侧,或朝向环形出风口的外侧,或同时朝向环形出风口的内外两侧; 所述的上出风口(9)和环形上盖之间设有进风间隙;或所述的上出风口(9)和火盖底座下方环状下垂的侧边板之间设有进风间隙; 所述的环形上盖可拆装或固定安装在火盖底座的下方,或所述的环形上盖可拆装或固定安装在上出风口(9)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旋风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出风口(9)上方的火盖底座内圈一侧或外圈一侧下方设环状下垂的侧边板;或所述的上出风口(9)上方的火盖底座内圈一侧和外圈一侧下方同时设环状下垂的侧边板; 所述的水盘或灶具台面上的上出风口(9)周边设有向上的防水翻边,所述的防水翻边位于环形上盖内侧和外侧的环状下边板内,或所述的水盘或灶具台面上的上出风口(9)周边向上的防水翻边,位于火盖底座下方内圈和外圈所设的环状下垂的侧边板内。
6.旋风灶具包括有灶具台面上的下沉式水盘和位于下沉式水盘上的出风口,以及进风槽和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槽(11)位于灶具台面面板或台面水盘的下方,下沉式水盘的圆筒形立面位于进风槽(11)的内环中和进风槽组成环形送风通道,离心风机(10)出风口与进风槽(11)相连通,离心风机产生的气流,经过进风槽中下沉式水盘立面圆周上环形设置的多个出风口(13)向燃烧器3补充新鲜空气。
7.旋风灶具包括有灶具台面上的下沉式水盘和位于下沉式水盘上的出风口,以及位于灶具正面面板上的进风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灶具底座(5)的前端与灶具正面面板相连,同时底座(5)前端的开口与面板上的进风孔(4)相连通,下沉式水盘上的出风口(13)或侧向出风口(15)通过进风孔(4)补充氧气,并由下沉式水盘(12)上的出风口(13)或侧向出风口(15)向燃烧器补充新鲜空气; 所述的出风口(13)或侧向出风口(15)在下沉式水盘立面圆周上呈环形设置。
8.旋风灶具包括有灶具台面上的下沉式水盘和位于下沉式水盘上的出风口,以及位于灶具台面下方的进风壳和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壳位于灶具台面面板或台面水盘的下方,与台面面板之间形成封闭的腔体,位于进风壳下方的分火器(20)上端向上穿过进风壳和下沉式水盘,下沉式水盘上的出风口与进风壳腔体相连通,由安装在进风壳上的风机通过进风壳由下沉式水盘上的出风口(13)或侧向出风口(15)向燃烧器下方补充氧气;所述的出风口(13)或侧向出风口(15)在下沉式水盘立面圆周上呈环形设置; 所述的风机位于进风壳的一侧或下方或两个进风壳之间,风机进风孔位于灶具底座(5)下方或一侧,并与灶具底座外部相通,或穿过灶具底座与灶具正面面板上的进风孔(4)相连通,通过进风孔(4)补充新鲜空气,并由下沉式水盘或灶具下沉式台面上的出风口向燃烧器补充新鲜空气。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风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沉式水盘出风口上方的立面上设接水环(16),或所述的下沉式水盘(12)上方设接水隔热盘(17),接水隔热盘(17)上同时带有接水环(16)。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风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式水盘(12)或灶具下沉式台面立面上或斜面上的出风口(13)或侧向出风口(15)位于灶具燃烧器(3)的周围或周围下方; 所述的出风口(13)或侧向出风口(15)在下沉式水盘或灶具下沉式台面立面或斜面上环形水平排列设置,其出风口的方向可以是朝向环形水平方向,也可以朝向环形水平的上方或下方,或垂直向上或向下。
【文档编号】F24C3/08GK103512055SQ201310436871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7日
【发明者】李孝龙 申请人:李孝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