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炉后炉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47336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淬火炉后炉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淬火炉后炉门装置,包括设置在淬火炉上的门框、与门框相匹配的门体,门体通过一根摆杆安装在淬火炉上,摆杆呈具有第一臂和第二臂的L型,第一臂与第二臂以端部垂直固定连接,第一臂的另一端通过竖直设置的铰轴铰接在淬火炉上,门体安装在第二臂上,第一臂在水平面内的摆动过程中门体至少关位置和开位置,沿门框设置有盘根,当门体处于关位置时,门体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淬火炉上,盘根夹紧在门体与门框之间。当门体处于关位置时,其固定在淬火炉上,当门体处于开位置时,其脱离淬火炉并悬挂在摆杆上,不需要人工托举门体,一般只需一个人操作即可打开后炉门,并且降低了操作危险,同样也减小了炉门对门框的磨损。
【专利说明】淬火炉后炉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淬火炉后炉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淬火炉的后炉门自重很大,其门体通过四周的多个螺栓固定在淬火炉上,在对淬火炉内进行检修或维护时,需要将后炉门卸下,这就需要至少三名人员(一人拆螺栓,两个抬住门体)才能完成,费时费力费人工,并且后炉门的下方是淬火槽,拆卸后炉门的时间越长,对人员来说就越危险,而由于自重,后炉门的进出会对门框造成磨损。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淬火炉后炉门装置,其通过摆杆吊起门体,通过摆杆的摆动来控制门体在关位置和开位置之间切换,使得开门时,无需即将门体卸下,一人即可完成开门,省事省力省人工。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淬火炉后炉门装置,包括设置在淬火炉上的门框、与所述的门框相匹配的门体,所述的门体通过一根摆杆安装在淬火炉上,所述的摆杆呈具有第一臂和第二臂的L型,所述的第一臂与所述的第二臂以端部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臂的另一端通过竖直设置的铰轴铰接在淬火炉上,所述的门体安装在所述的第二臂上,所述的第一臂在水平面内的摆动过程中所述的门体至少关位置和开位置,沿所述的门框设置有盘根,当所述的门体处于关位置时,所述的门体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淬火炉上,所述的盘根夹紧在所述的门体与所述的门框之间。
[0005]优选地,所述的门体上设置有一上一下两个安装座,所述的安装座上具有安装孔,所述的第二臂定位穿插在两个所述的安装孔内。
[0006]优选地,所述的门框包括外框体和内框体,所述的外框体与所述的内框体之间形成沟槽,所述的盘根卡设在所述的沟槽内。
[0007]优选地,所述的门体包括门板和设置在所述的门板的一侧的凸缘,当所述的门体处于关位置时,所述的凸缘压在所述的盘根上。
[0008]优选地,所述的门体上设置有一个或二个观察窗。
[0009]优选地,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的淬火炉上的多个螺母、对应开设在所述的门体上的通孔、穿过对应的通孔并旋紧在所述的螺母上的螺栓。
[0010]优选地,所述的门体上周向向外延伸设置有多对挡片,一对所述的挡片之间形成所述的通孔,一对所述的挡片对应所述的淬火炉上的一个螺母。
[0011]优选地,这些所述的螺母沿所述的门框的外周均匀分布。
[00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门体通过能够在水平面内摆动的摆杆安装在淬火炉上,门体具有关位置和开位置,当门体处于关位置时,其通过连接组件固定在淬火炉上,当门体处于开位置时,其脱离淬火炉并悬挂在摆杆上,不需要人工托举门体,一般只需一个人操作即可打开后炉门,并且降低了操作危险,同样也减小了炉门对门框的磨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附图1为本发明的后炉门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后炉门装置的侧视示意图(部分剖视)。
[0014]附图中:1、门框;2、门体;3、第一臂;4、第二臂;5、铰轴;6、盘根;7、安装座;8、夕卜框体;9、内框体;10、沟槽;11、门板;12、凸缘;13、观察窗;14、螺母;15、螺栓;16、挡片;17、
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以下详细描述: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一种淬火炉后炉门装置,包括设置在淬火炉上的门框1、与门框I相匹配的门体2,门体2通过一根摆杆安装在淬火炉上,摆杆呈具有第一臂3和第二臂4的L型,第一臂3与第二臂4以端部垂直固定连接,第一臂3的另一端通过竖直设置的铰轴5铰接在淬火炉上,门体2安装在第二臂4上,第一臂3在水平面内的摆动过程中门体2至少关位置和开位置,沿门框I设置有盘根6,当门体2处于关位置时,门体2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淬火炉上,盘根6夹紧在门体2与门框I之间。
[0016]具体地,门体2上设置有一上一下两个安装座7,安装座7上具有安装孔,第二臂4定位穿插在两个安装孔内,在门体2外侧面上设置一上一下两块定位板17,即形成两个安装座7,第二臂4插入其上的两个安装孔内,并在第二臂4上安装两个定位锁紧件,两个定位锁紧件分别位于定位板17的下方,这样稳定地拖吊着后炉门,门框I包括外框体8和内框体9,外框体8与内框体9之间形成沟槽10,盘根6卡设在沟槽10内,门体2包括门板11和设置在门板11的一侧的凸缘12,当门体2处于关位置时,凸缘12压在盘根6上,门体2上设置有一个或二个观察窗13,观察窗13用于观察炉膛内状况,工件通过网带在炉内进行传送,所以观察窗13主要是观察网带上的工件堆放及受热状况,其安装位置应能够看到网带表面之上,以视角最广为原则;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淬火炉上的多个螺母14、对应开设在门体2上的通孔、穿过对应的通孔并旋紧在螺母14上的螺栓15,具体见附图1中,门体2上周向向外延伸设置有多对挡片16,一对挡片16之间形成通孔,一对挡片16对应淬火炉上的一个螺母14,这些螺母14沿门框I的外周均匀分布。
[0017]对于门体2可以是固定装于第二臂4上,也可以是能够绕第二臂4转动地安装在其上,均需保证门体2在处于关位置时,门体2内侧的凸缘12能够准确、可靠地压在盘根6上,在通过螺栓15锁紧,进而保证良好的密封性。
[0018]如附图1中所示,本设计的后炉门采用十个螺栓15固定连接在淬火炉上,而传统的结构中为使刚性的淬火炉与刚性的门体2之间能够高度密封,需要远远多于十个的螺栓15进行锁紧固定,本设计也缩短了拆螺栓15的时间。
[0019]本发明的设计将门体2通过能够在水平面内摆动的摆杆安装在淬火炉上,门体2具有关位置和开位置,当门体2处于关位置时,其通过连接组件固定在淬火炉上,当门体2处于开位置时,其脱离淬火炉并悬挂在摆杆上,不需要人工托举门体2,一般只需一个人操作即可打开后炉门,并且降低了操作危险,同样也减小了炉门对门框I的磨损。[0020]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淬火炉后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淬火炉上的门框、与所述的门框相匹配的门体,所述的门体通过一根摆杆安装在淬火炉上,所述的摆杆呈具有第一臂和第二臂的L型,所述的第一臂与所述的第二臂以端部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臂的另一端通过竖直设置的铰轴铰接在淬火炉上,所述的门体安装在所述的第二臂上,所述的第一臂在水平面内的摆动过程中所述的门体至少关位置和开位置,沿所述的门框设置有盘根,当所述的门体处于关位置时,所述的门体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淬火炉上,所述的盘根夹紧在所述的门体与所述的门框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炉后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体上设置有一上一下两个安装座,所述的安装座上具有安装孔,所述的第二臂定位穿插在两个所述的安装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炉后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框包括外框体和内框体,所述的外框体与所述的内框体之间形成沟槽,所述的盘根卡设在所述的沟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炉后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体包括门板和设置在所述的门板的一侧的凸缘,当所述的门体处于关位置时,所述的凸缘压在所述的盘根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炉后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体上设置有一个或二个观察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炉后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的淬火炉上的多个螺母、对应开设在所述的门体上的通孔、穿过对应的通孔并旋紧在所述的螺母上的螺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淬火炉后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体上周向向外延伸设置有多对挡片,一对所述的挡片之间形成所述的通孔,一对所述的挡片对应所述的淬火炉上的一个螺母。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淬火炉后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这些所述的螺母沿所述的门框的外周均匀分布。
【文档编号】F27D1/18GK103954132SQ201410151206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5日
【发明者】徐益明, 卢为忠 申请人:苏州工业园区热处理设备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