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电缆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7266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缆干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的电缆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程施工及故障抢修过程中常会遇到电缆进水受潮的情况,更严重的甚至是水充满整个金属护层与其相邻层之间的层间隙。影响电缆的绝缘性能,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降低电缆供电的可靠性。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高效的电缆干燥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的电缆干燥系统,所述高效的电缆干燥系统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下方的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加热装置下方的风机装置、位于所述风机装置下方的过滤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支架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上的电机装置及滚轮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的第二横杆,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支架,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框、收容于所述加热框内的第一过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上的第一横板、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下方的加热棒、位于所述加热棒之间的第二过滤网,所述风机装置包括第一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风机、收容于所述第一管道内的第三过滤网、位于所述风机左侧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左侧的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第三横杆下方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下方的第三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下方的第二竖杆,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框体、收容于所述框体内的第一弯曲板、位于所述第一弯曲板左侧的海绵块,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四支架、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上的第三竖杆、设置于所述第三竖杆上的第四横杆,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的拉线、位于所述电机左右两侧的第五支架,所述滚轮装置包括第五横杆、位于所述第五横杆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弹簧之间的固定环、位于所述第五横杆下方的若干第四竖杆、位于所述第四竖杆左右两侧的第一斜杆、位于所述第四竖杆之间的第六横杆、位于所述第四竖杆下方的第七横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七横杆上的若干滚轮。

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加热框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加热框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热框的下表面设有圆孔,所述第一过滤网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加热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横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板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二过滤网的横截面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加热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圆孔且与所述加热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呈圆柱体,所述第三过滤网水平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上放置有干燥剂,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与所述风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与所述加热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右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二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框体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框体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三通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弯曲板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板的上端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板位于所述第三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一弯曲板的下端与所述海绵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块呈长方体,所述海绵块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支架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第四支架上设有位于其两端的第一凹槽及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一凹槽设有两个,所述第三竖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三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支架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竖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四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竖杆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电机的下表面与所述第四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第五通孔的上方,所述输出轴呈圆柱体,所述输出轴与电机连接,所述第五支架设有两个,所述第五支架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线的上端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拉线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五通孔。

所述第五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五横杆位于所述第三竖杆之间,所述第五横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三竖杆的侧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呈半圆环状,所述固定环的两端与所述第五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线的下端与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杆设有三个,所述第四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五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七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五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四竖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横杆设有两个,所述第六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六横杆位于所述第四竖杆之间,所述第六横杆的端部与所述第四竖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七横杆上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六通孔,所述滚轮设有若干个,所述滚轮呈圆柱体,所述滚轮收容于所述第六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七横杆轴转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高效的电缆干燥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电缆进行快速的干燥烘干,干燥效果显著且快速,能够将水分蒸发掉,保证电缆使用的可靠性,提高其安全性,并且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高效的电缆干燥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效的电缆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高效的电缆干燥系统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支撑板2、位于所述支撑板2下方的加热装置3、位于所述加热装置3下方的风机装置4、位于所述风机装置4下方的过滤装置5、位于所述支撑板2上方的支架装置6、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6上的电机装置7及滚轮装置8。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支撑杆1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右侧的第二支撑杆1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上的第一横杆13、位于所述第一横杆13上方的第二横杆14。所述第一支撑杆1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1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13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13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1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14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支撑板2上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21、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支架22。所述第一通孔21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通孔21呈圆形。所述第一支架22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22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加热装置3包括加热框31、收容于所述加热框31内的第一过滤网32、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网32上的第一横板33、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32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34、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32下方的加热棒35、位于所述加热棒35之间的第二过滤网36。所述加热框3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加热框31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加热框31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热框31的下表面设有圆孔311,所述圆孔311与所述加热框3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过滤网3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32的侧面与所述加热框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32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321,所述第二通孔321呈长方形。所述第一横板33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板33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321内且与所述第一过滤网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4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34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34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热棒35设有四个,所述加热棒35与电源电性连接,使得所述加热棒35可以产生热量。所述第二过滤网36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二过滤网36的横截面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第二过滤网36的下表面与所述加热框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36位于所述圆孔311的上方。

如图1所示,所述风机装置4包括第一管道41、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41上的风机42、收容于所述第一管道41内的第三过滤网43、位于所述风机42左侧的第二支架44、位于所述第二支架44左侧的第三横杆45、位于所述第三横杆45下方的第一竖杆46、位于所述第一竖杆46下方的第三支架47及位于所述第三支架47下方的第二竖杆48。所述第一管道41的上端对准所述圆孔311且与所述加热框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管道41的内部与所述加热框31的内部相通。所述风机42与电源电性连接,使得所述风机42可以正常运转,使得外界的空气被抽入到所述第一管道41内。所述第三过滤网43呈圆柱体,所述第三过滤网43水平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43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管道4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43上放置有干燥剂。所述第二支架44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44的下端与所述风机4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44的上端与所述加热框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46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46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杆4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46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架4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47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47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47的右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二竖杆48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48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4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48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45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45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45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架44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过滤装置5包括框体51、收容于所述框体51内的第一弯曲板52、位于所述第一弯曲板52左侧的海绵块53。所述框体51呈空心的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框体5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框体51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三通孔511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四通孔512,所述第三通孔511及第四通孔512呈圆形且与所述框体5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弯曲板52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板52的上端与所述框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板52位于所述第三通孔511的下方,所述第一弯曲板52的下端与所述海绵块5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块53呈长方体,所述海绵块53与所述框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装置6包括第四支架61、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61上的第三竖杆62、设置于所述第三竖杆62上的第四横杆63。所述第四支架61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第四支架61上设有位于其两端的第一凹槽611及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五通孔612,所述第一凹槽611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凹槽61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五通孔612呈圆形且贯穿所述第四支架61的上下表面。所述第三竖杆62设有两个,所述第三竖杆6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竖杆62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支架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6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竖杆62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四横杆6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63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架6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6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竖杆62的侧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装置7包括电机71、设置于所述电机71上的输出轴72、设置于所述输出轴72上的拉线74、位于所述电机71左右两侧的第五支架73。所述电机71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电机7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四支架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71位于所述第五通孔612的上方。所述输出轴72呈圆柱体,所述输出轴72与电机71连接,使得所述电机71带动所述输出轴72旋转。所述第五支架73设有两个,所述第五支架73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73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架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7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7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线74的上端与所述输出轴72固定连接,所述拉线74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五通孔612。

如图1所示,所述滚轮装置8包括第五横杆81、位于所述第五横杆81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二弹簧82、位于所述第二弹簧82之间的固定环83、位于所述第五横杆81下方的若干第四竖杆84、位于所述第四竖杆84左右两侧的第一斜杆85、位于所述第四竖杆84之间的第六横杆86、位于所述第四竖杆84下方的第七横杆87及设置于所述第七横杆87上的若干滚轮88。所述第五横杆8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五横杆81位于所述第三竖杆62之间,所述第五横杆81的端部与所述第三竖杆72的侧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五横杆81可以在所述第三竖杆72之间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弹簧82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簧82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82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横杆8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82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支架61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五横杆8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固定环83呈半圆环状,所述固定环83的两端与所述第五横杆8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线74的下端与所述固定环83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杆84设有三个,所述第四竖杆8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竖杆84的上端与所述第五横杆8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杆84的下端与所述第七横杆8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85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斜杆85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85的上端与所述第五横杆8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85的下端与所述第四竖杆84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横杆86设有两个,所述第六横杆86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六横杆86位于所述第四竖杆84之间,所述第六横杆86的端部与所述第四竖杆84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横杆87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七横杆87上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六通孔871,所述第六通孔871呈长方体状。所述滚轮88设有若干个,所述滚轮88呈圆柱体,所述滚轮88收容于所述第六通孔871内且与所述第七横杆87轴转连接,使得所述滚轮88可以在所述第六通孔871内旋转,所述滚轮88与电机连接,带动所述滚轮88旋转。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高效的电缆干燥系统使用时,首先启动电机71,使得所述输出轴72旋转,进而使得所述拉线74被拉紧,然后所述第五横杆81向上移动,然后使得所述第四竖杆84、第七横杆87及滚轮88向上移动。然后将需要干燥的电缆的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一凹槽611内,且位于靠近一边的滚轮88的下方。然后关闭电机71,所述第五横杆81在重力及第二弹簧82的推力作用下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四竖杆84及第七横杆87向下移动,直至所述滚轮88顶靠在电缆上。然后启动加热棒35,使得所述加热框31内的温度上升,然后启动风机42,使得外界的空气经过所述第四通孔512进入到所述框体51内,然后由于第一弯曲板52的设置,使得空气向左侧流动,然后经过所述海绵块53的过滤后流动到所述第一弯曲板52的上方,然后经过第三通孔511进入到所述第一管道41内,然后经过所述第三过滤网43的过滤后与干燥剂接触,对空气可以进行干燥,然后经过所述第二过滤网36的过滤后由于第一横板33的设置向两侧移动,与加热棒35接触,可以对干燥后的空气进行加热,然后经过所述第一过滤网32的过滤后向上移动,然后经过所述第一通孔21后与电缆接触,从而可以对电缆进行干燥。然后启动与滚轮88连接的电机,使得所述滚轮88旋转,进而可以带动电缆移动,从而使得电缆88全部经过第一通孔21的上方,从而可以对电缆88进行彻底的干燥。至此,本发明高效的电缆干燥系统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