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5890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电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暖装置。



背景技术:

电暖器是为使人们生活或生产空间保持在适宜的热状态而设置的电热式供热设施。作为基本生活家电,用户对电暖器的根本需求是便宜(即低花费,包括购买费用低、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好用(即高体验,包括操作简单、舒适性、安全性)。

电暖器在工程意义上包括电热转换环节和热量排散环节,传统电暖器根据散热方式的不同分为导热式、辐射式和对流式(强制对式流及自然对流式)。

导热式电暖器包括电热毯、暖手宝等,只能用于单体采暖。

辐射式电暖器包括远红外电热丝、石英管和卤素管等,均存在高温安全性问题、只能用于局部采暖、运行能耗高、空气干燥。

强制对流式电暖器包括暖风机和空调,其中暖风机运行能耗高、空气干燥、有噪音;而空调干燥、有噪音、购买费用高。

自然对流式电暖器包括油汀机、电热膜、欧式快热炉、水电暖器、超导暖气片等,其中油汀机存在高温安全性问题、运行能耗高、无法做到即开即热\即关即停、空气干燥;电热膜与欧式快热炉存在高温安全性问题、运行能耗高、空气干燥;水电暖器无法做到即开即热\即关即停、购买费用高;超导暖气片可靠性问题极大,使用寿命难以覆盖多个采暖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电暖器购买费用高、运行能耗高、可靠性差、只能用于单体或局部采暖、无法做到即开即热\即关即停、空气干燥、有噪音、存在高温安全性问题等缺陷,提供一种电暖装置,能够兼顾购买费用低、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以及操作简单、舒适性、安全性,以满足用户低花费、高体验的根本需求。

一种电暖装置,包括:壳体、热源体、导热体、导热管和翅片,所述热源体与所述导热体连接,所述导热体与所述导热管连接,所述导热管与所述翅片连接,所述导热管内填充设置有导热工质,所述导热管和所述翅片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开设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管呈多个首尾连接的Z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管的两端与所述导热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热源体设置于所述导热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翅片表面设置为平面状。

进一步地,所述翅片表面设置为凹凸状。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管的当量直径大于或等于6mm。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铝合金壳体。

进一步地,还包括温控模块,所述温控模块与所述热源体电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热源体通电后发热,热量通过导热体传递至导热管,由于导热管内填充了导热工质,导热工质使得热量能够沿着导热管快速、均匀地传递,进而传递至翅片,冷空气在自然对流作用下经由第一通风口导入壳体外部,经翅片加热后经由第二通风口导出,达到加热空气的效果,从而实现高效供暖,具有购买费用低、运行节能、可靠性高、体感热舒适、即开即热\即关即停、空气不干燥、无噪音、安全性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电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的电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暖装置10,包括:壳体100、热源体200、导热体300、导热管400和翅片500,所述热源体200与所述导热体300连接,所述导热体300与所述导热管400连接,所述导热管400与所述翅片500连接,所述导热管400内填充设置有导热工质,所述导热管400和所述翅片500均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所述壳体100开设有第一通风口110和第二通风口120。

在本实施例中,热源体200为电热管,例如,该电热管为具有螺旋翅片500的电热管或者三维加热电热管,又如,热源体200为电磁感应加热源,热源体200用于在通电后发热,例如,该导热管400为封闭导热管400,内部填充设置有导热工质,具体地,热源体200通电后发热,热量通过导热体300传递至导热管400,由于导热管400内填充了导热工质,导热工质使得热量能够沿着导热管400快速、均匀地传递,进而传递至翅片500,冷空气在自然对流作用下经由第一通风口110导入壳体100内部,经翅片500加热后经由第二通风口120导出,达到加热空气的效果,从而实现高效供暖,具有购买费用低、运行节能、可靠性高、体感热舒适、即开即热\即关即停、空气不干燥、无噪音、不存在安全性问题的特点。

为了提高散热面积,进而使得供暖效率更高,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导热管400呈多个首尾连接的Z形设置,例如,所述导热管400呈迂回环形设置,例如,导热管400呈多重折叠设置,例如,导热管400呈多排设置,例如,多排所述导热管400相互平行,又如,多排所述导热管400相互交错,从而使得导热管400能够遍布于壳体100内,使得热量能够沿着导热管400内的导热工质均匀分布。

为了提高导热管400与翅片500的热交换效率,使得供暖效果更佳,且能耗更低,例如,导热管400与翅片500多点连接,例如,导热管400与翅片500面连接,例如,翅片500具有抵接面,Z形导热管400与翅片500的抵接面呈多点连接,例如,翅片500与导热管400焊接,又如,翅片500与导热管400卡接,本实施例中,由于导热管400与翅片500的连接面积更大,有利于提高导热管400与翅片500的热交换效率,进而更为节能,使得供暖效果更佳。

为了使得导热管400的导热效更高,例如,导热管400为金属导热管400,例如,该导热管400为不锈钢材质制成,例如,该导热管400为铜导热管400,例如,该导热管400为钛导热管400,例如,该导热管400为钛合金导热管400,又如,该导热管400为铝合金导热管400,上述材质制成的导热管400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能够高效导热,避免热量损耗,使得导热效率更高,且更为节能。

例如,该导热工质为R14、R1150、R508A、R508B、R503、R116、R23、R13、R744、R170、R744A、R41、R504、R125、R509A、R428A、R410B、R410A、R507A、R422A、R218、R404A、R421B、R143a、R422C、R407B、R434A、R402A、R32、R419A、R403B、R422D和R115中的一种或多种,导热工质能顾在导热管400内流通,并传递热量,使得导热管400的热量分布更为均匀,一个实施例中,填充于导热管400内的导热工质设置为超临界状态,例如,填充于导热管400内的导热工质处于超临界状态,处于超临界状态的工质,温度及压力高于其临界点,热扩散性能好,举例说明,如工质R14,在温度大于-45.64℃、压力大于3.75MPa情况下,处于超临界状态,可利用工质良好的扩散性能进行高效的热量传递,从而使得导热性能更佳,使得导热管400的导热效率提高。

本实施例中,导热体300为热量收集体,用于收集热源体200的热量,并传递至导热管400,为了提高导热体300的热量收集效率,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源体200设置于所述导热体300内,例如,导热体300为内部具有空心结构的圆柱形管体,热源体200设置于该导热体300内,这样,导热体300能够充分收集并吸收热源体200的热量,并传递至导热管400。例如,该导热体300具有圆形截面,又如,该导热体300具有椭圆形截面,例如,该导热体300的材质为铜,例如,该导热体300的材质为铝合金,例如,该导热体300的材质为不锈钢。上述材质制成的导热体300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能够快速、高效地将热源体200的热量集中传递至导热管400。

而为了使得热量能够高效传递至导热管400,例如,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管400的两端与所述导热体300连接,例如,所述导热管4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热体300的两端连接,由于导热管400内的导热工质为流体,因此,当导热管400的两端受热后,流体的导热工质能够高效地将热量均匀传递至导热管400中部,进而使得导热管400整体均匀发热,从而使得导热体300的热量能够高效传递至导热管400,实现节能。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通风口110为进风口,该第二通风口120为出风口,例如,电暖装置10还包括风扇,风扇设置于第一通风口110或者第二通风口120,风扇用于将壳体100外部空气从第一通风口110内吹入壳体100内,并将壳体100内的空气吹出壳体100外,具体地,壳体100外部的空气由第一通风口110进入壳体100内,空气吸收导热管400和翅片500的热量后,经第二通风口120排出壳体100外部,为壳体100周围环境进行供暖。

为了提高空气的流通效率,并提高空气吸收热量的效率,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通风口110和所述第二通风口120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100的两端,例如,所述第一通风口110和所述第二通风口120相对设置,这样,空气从壳体100的一端流动至另一端,使得空气流通更为直接,提高了空气的流通效率,且使得空气能够快速带走翅片500的热量,为了进一步提高空气的流通效率和吸收热量的效率,进一步,所述翅片500方向沿第一通风口110和第二通风口120方向设置,例如,翅片500的方向平行于连接所述第一通风口110和所述第二通风口120的直线,例如,翅片500设置为多排,多排所述翅片500相互平行,且所述翅片500的方向与连接所述第一通风口110和所述第二通风口120的直线的方向一致,在本实施例中,翅片500的方向与空气流通方向一致,使得空气流通速度更快,且使得空气更为容易吸收翅片500的热量,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为了增大翅片500的表面积,提高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热交换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翅片500表面设置为平面状,又如,进一步地,所述翅片500表面设置为凹凸状,所示翅片500具有异形截面,这样,由于翅片500的表面为凹凸状,又或者翅片500具有异形截面,从而使得翅片500的表面积更大,提高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翅片500与空气的热交换效率,进而使得供暖的能耗更低。

例如,所述导热管400具有圆形截面,例如,所述导热管400具有半圆形截面,例如,所述导热管400具有椭圆形截面,例如,所述导热管400具有半椭圆形截面,又如,所述导热管400具有方形截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管400的直径大于或等于6mm,例如,该直径为内径,例如,所述导热管400的当量直径大于或等于6mm,当量直径为导热工质半径相等的圆管直径。值得一提的是,导热管400的直径不宜过小,过小的直径将使得导热工质的流通性降低,而导热管400的直径也不宜过大,过大则使得成本过高,且增大了电暖装置10的体积。

为了进一步提高供暖效率,使得电暖装置10更为节能,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00为铝合金壳体,本实施例中,铝合金的壳体100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能够使得壳体100内的热量通过壳体100散发,从而使得电暖装置10的供暖效果更佳,且更为节能。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壳体100的不锈钢壳体,不锈钢同样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能够使得电暖装置10的供暖效果更佳,且更为节能。例如,该壳体100一体成型,又如,该壳体100为多段式,间隔设置。

为了使得供暖效果更为适宜,且更为节能,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暖装置10还包括温控模块600,所述温控模块600与所述热源体200电连接。温控模块600用于检测空气的温度或翅片500的温度,根据空气的温度或翅片500的温度热源体200的工作,例如,当温度过高时,切断热源体200的供电,使得热源体200停止发热,例如,当温度过低时,为热源体200通电,使得热源体200工作发热,从而使得供暖的温度更为适宜,且能够更为节能。

如图1所示,其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电暖装置10,该电暖装置10为挂壁式电暖器,采用翅片500换热器,通风采用自然对流散热方式;壳体100为整体式结构,壳体100的材质为不锈钢;进风口110以及出风口120分别位于电暖器下部与上部,由于热空气密度较小,质量较轻,有利于热空气向上排出;温控模块600为内置式,基于翅片500温度控制热源体200的启停,且带超温保护、倾斜保护等功能;导热管400为一条支路,排列方式是错排,材料是铝合金,截面形状为圆形,当量直径为6mm,填充工质为R23;翅片500为一组翅片500,放置方式为竖直放置,材料是铝,表面为平面规则结构,采用同种规格,与导热管400的配合方式是焊接;导热体300的材料为铝合金,截面形状为圆形,与导热管400串联导通;热源体200为三维加热电热管,位于导热体300之内。

如图2所示,其为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电暖装置20,该电暖装置20为飘窗式电暖器,采用翅片500’换热器构型,通风采用自然对流散热方式;壳体100’为间断式结构,壳体100’的材料为铝合金;进风口110’以及出风口120’分别位于电暖器下部与上部;温控模块为外接式,基于空气温度控制热源体200’的启停,且带超温保护、倾斜保护等功能;导热管400’包括两条支路,排列方式是顺排,材料是不锈钢,截面形状为圆形,当量直径为10mm,填充工质为R504;翅片500’为多组翅片500’,放置方式为竖直放置,材料是铝,表面为平面规则结构,采用同种规格,与导热管400’的配合方式是卡接;导热体300’的材料为不锈钢,截面形状为圆形,与导热管400’串联导通;热源体200’为螺旋翅片500’的电热管,位于导热体300’之内。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