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771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厨房设备,尤其是一种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吸油烟机已成为现代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厨房家电设备之一,用于排出炉灶烹饪过程中所产生的油烟。通常吸油烟机包括顶吸式和侧吸式,而顶吸式的吸油烟机由于整洁轻巧、占用空间小等优点,而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顶吸式吸油烟机通常包括集烟罩、位于集烟罩上的风机外壳,风机外壳内安装有离心风机。

常用的顶吸式的吸油烟机,如申请号为201410704669.9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吸油烟机,包括带有吸风口的集烟罩,设置在集烟罩上部的风柜、设置在风柜内带有蜗壳的风机,通过风机的作用,将风柜内的气体排出的同时形成负压从而将外部的油烟吸入风柜内,实现吸油烟的目的。

上述的这种顶吸式吸油烟机具有经典美观等优点,但也因其安装尺寸的限制,距离灶台面的高度要求650-750cm,而已知随着离开吸风口距离的增大,流速呈二次方衰减,因此对吸油烟效果产生了很大影响,且抗干扰性差,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吸油烟效率的吸油烟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和内设风机的风机罩,所述集烟罩上开设有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沿气流方向,所述进风口的上游设置有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绕一轴线延伸的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包括储气腔、与储气腔连通的出风嘴,所述出风嘴设置成使得出风装置喷出的气流形成旋转的流场、或者所述出风嘴设置成使得出风装置喷出的气流形成由上游向下游、朝向轴线的引射流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辅助装置为旋流辅助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呈绕所述轴线延伸的环状,所述出风嘴包括多个、周向间隔地布置在出风装置朝向轴线的内侧,所述出风嘴沿着轴线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述辅助装置为旋流辅助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呈绕所述轴线延伸的环状、并从储气腔的切向进风,所述出风嘴也呈绕轴线延伸的环状、设置在所述储气腔的上游和/或下游,使得出风嘴喷出的气流形成朝向上游和/或下游的旋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述辅助装置为引射辅助装置,所述出风嘴形成在所述出风装置相对位于上游的端部,所述出风嘴具有出口,所述出口朝向下游、并向轴线倾斜。

优选的,所述出风装置呈圆环状、或椭圆环状、或两个间隔布置的弧形段、或两个间隔布置的直线段,可形成倾斜向上的引射气流即可。

进一步地,为便于出风装置出风,所述辅助装置还包括导风管和辅助风机,所述导风管的两端分别连通到所述出风装置的储气腔和辅助风机的出风口。

为避免影响油烟气流的吸入,所述吸油烟机还包括风机外罩,所述风机外罩设置在风机罩外,所述风机外罩和风机罩之间形成夹层,所述辅助风机设置在风机罩的两侧、并位于所述夹层内。

为了既不影响吸油烟机的整体外观,又能通过负压区向下扩张延伸而提升吸油烟的效果,所述吸油烟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辅助装置升降的升降装置。

优选的,为便于驱动辅助装置升降,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风机罩外侧的电动推杆、连接在辅助装置和电动推杆的端部之间的传动支架,此外,升降装置也不易受到油脂的影响。

优选的,为便于升降装置和辅助装置的连接,所述传动支架与导风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在进风口的上游设置旋流或引射的辅助装置,在风机罩内的离心风机向上抽吸力的共同作用下,拉进与灶具锅面的距离,提高拢烟控烟和抗干扰能力,从本质上解决顶吸式吸油烟机吸油烟能力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吸油烟机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吸油烟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吸油烟机的辅助装置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辅助装置的出风装置的横向(与轴线X垂直)剖视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的辅助装置的纵向(与轴线X平行)截面示意图;

图7为图3中的辅助装置的出风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辅助装置的出风装置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辅助装置的出风装置的示意图(倒置);

图10为图8的出风装置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截面隐藏内侧壁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辅助装置的出风装置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辅助装置的出风装置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吸油烟机第五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4吸油烟机的辅助装置示意图;

图16为图14的吸油烟机的的局部剖视图;

图17为图15中的辅助装置的局部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18本发明的吸油烟机第六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9为图18的吸油烟机的辅助装置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的辅助装置的剖视图;

图21为本发明的吸油烟机第七个实施例的辅助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的辅助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6,一种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1、风机罩2和风机外罩3,风机罩2内设置有风机,优选的如离心风机,风机外罩3设置在风机罩2外,并且风机罩2和风机外罩3之间形成有夹层。为便于说明,在本说明书中,“上游”指油烟流动路径的上游,“下游”指油烟流动路径的下游。

集烟罩1上开设有进风口11,进风口11下方、即进风口11的上游设置有用于提高吸油烟效率的辅助装置4。辅助装置4包括出风装置41、导风管42和用于产生气流的辅助风机43,导风管42用于将气流从辅助风机43引导到出风装置41,出风装置41将导风管42引导的气流喷出。

在本实施例中,辅助装置4为旋流辅助装置,出风装置41环绕轴线X延伸,从而形成圆环状,油烟可从圆环的径向内部通过。可替代的,出风装置41也可以为椭圆环状。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吸油烟机为顶吸式,因此轴线X为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其中,出风装置41的第一端(下端)位于出风装置41的第二端(上端)的上游,即油烟流动时,首先经过出风装置41的第一端,而后从出风装置41的第二端离开。

出风装置41包括环绕轴线X延伸的环状的外侧壁411和环状的内侧壁412,其中内侧壁412相对外侧壁411更为靠近轴线X。与上文相应的,外侧壁411和内侧壁412的第一端位于外侧壁411和内侧壁412第二端的上游。外侧壁411和内侧壁412的第一端之间通过第一端壁415连接而封闭,外侧壁411和内侧壁412的第二端之间通过第二端壁416连接而封闭,由此,外侧壁411、内侧壁412、第一端壁415和第二端壁416形成环状的储气腔413,而油烟则可从内侧壁412的内侧通过。内侧壁412从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朝向轴线X倾斜,内侧壁412与轴线X的夹角为α,0°≤α≤30°,以便将油烟向下游引导入集烟罩1的进风口11内。出风装置41的高度(与轴线X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为h,20mm≤h≤350mm,从而既满足提升吸油烟效率的要求,又不影响吸油烟机的美观。

内侧壁412上形成有出风嘴414,出风嘴414沿着轴线X延伸,并且与上述的储气腔413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嘴414通过下述的方式形成:内侧壁412包括多个弧形的隔板4121,上述多个隔板4121沿着周向(环绕轴线X的方向)布置,从而构成环状的内侧壁412。每个隔板4121周向上的第一端径向向内(朝向轴线X方向)弯曲,由此使得每个隔板4121周向上的第二端、与相邻隔板4121周向上的第一端之间限定出上述的出风嘴414,即两个隔板4121相邻端部的相对表面之间限定出风嘴414。由此,上述的出风嘴414与内侧壁412的周向形成一定的角度,每个出风嘴414与内侧壁412周向形成的角度相同。由此,多个出风嘴414吹出的气流具有周向的分量而形成旋转的流场(旋流)。参见图3,辅助风机43吹出的空气气流以实心箭头所示,油烟气流以空心箭头所示。

出风嘴414可以等间距分布,也可以不等间距分布。出风嘴414具有出口4143,出口4143为出风嘴414的末端,气流离开出风嘴414前的位置。出风嘴414的张开度d,即在出口4143处,两个隔板4121相邻端部的相对表面之间的间距(径向上)优选的为,1mm≤d≤10mm。出风嘴414的张开度d如果过小,则风阻较大,不利于形成旋流,而如果过大,则流速较小,同样也不利于形成旋流。

第一端壁415在靠近内侧壁412处形成有朝向轴线X倾斜、并且向出风装置41第二端延伸的导流面4151,从而可以改善油烟的流动状态,减少阻力。导流面4151可以为斜面或曲面。

导风管42优选的为两个,间隔地、对称地布置,辅助风机43分别位于风机罩2外的左右两侧。导风管42可以多段拼接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每个导风管42的第一端与出风装置41内的储气腔413连通,连通的位置位于两个出风嘴414之间。每个导风管42的第二端则从集烟罩1穿过,向上进入风机罩2和风机外罩3之间的夹层而与辅助风机43的出风口连通,这种设置方式还可以避免油烟对辅助风机43的影响。参见图7,储气腔413在与导风管42的连通处向远离导风管42的方向延伸时,其截面积逐渐增大,从而可保证从出风嘴414喷出气流的均匀性。通过导风管42的设置,可将辅助风机43吹出的气流引导到储气腔413内、进而通过出风嘴414喷出而形成旋流。该旋流对从出风装置41中间的通道进入的油烟气流提供切向力,在风机罩2内的离心风机(主风机)向上抽吸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龙卷效应,从而拉进与灶具锅面的距离,提高拢烟控烟和抗干扰能力,从本质上解决顶吸式吸油烟机吸油烟能力不佳的问题。

出风装置41既可以是悬挂固定的,也可以是工作时降下来,不工作时向上收纳,从而既不影响吸油烟机的整体外观,又能通过负压区向下扩张延伸而提升吸油烟的效果。为便于出风装置41升降,还设置有升降装置5,升降装置5包括设置在风机罩2外左右两侧的电动推杆51、以及连接在辅助装置4和电动推杆51的端部之间的传动支架52,在本实施例中,电动推杆51向下延伸,传动支架52连接在导风管42的顶部。由此,当电动推杆51向下推出时,传动支架52与导风管42连接的一端向上升,从而带动出风装置41向上运动;当电动推杆51向上收拢时,传动支架52与导风管42连接的一端向下降,从而带动出风装置41向下运动。升降装置5可以根据油烟的量自动控制工作,其驱动辅助装置4升降的范围为100~300mm。

实施例二

参见图8~图11,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出风装置41的出风嘴绕轴线X延伸,包括分别布置在上游的第一出风嘴4141和下游的第二出风嘴4142,以便形成不同方向的两个旋流,进一步提高吸油烟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壁415与内侧壁412的第一端不连接,第一端壁415在靠近内侧壁412第一端处向上游、远离轴线X方向倾斜延伸一定的距离而形成第一外壁4144,内侧壁412同样的,在第一端向上游、远离轴线X方向倾斜延伸一定的距离而形成第一内壁4145,第一外壁4144和第一内壁4145的倾斜方向和角度相同,第一外壁4144和第一内壁4145之间限定出上述第一出风嘴4141,第一出风嘴4141呈环状,由上游向下游逐渐向轴线X收缩。

同样的,第二端壁416与内侧壁412的第二端也不连接,第二端壁416在靠近内侧壁412第二端处向下游、朝向轴线X方向倾斜延伸一定的距离而形成第二外壁4146,内侧壁412在第二端向下游、朝向轴线X方向倾斜延伸一定的距离而形成第二内侧壁4147,第二外壁4146和第二内壁4147的倾斜方向和角度相同,第二外壁4146和第二内壁4147之间限定出上述第二出风嘴4142,第一出风嘴4142呈环状,由上游向下游逐渐向轴线X收缩。

第一出风嘴4141和第二出风嘴4142分别与外侧壁411和内侧壁412之间的储气腔413连通。第一出风嘴4141远离第一端壁415的端部到出风装置41中间的间距(与轴线X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为h1,20mm≤h1≤350mm,第二出风嘴4142远离第二端壁416的端部到出风装置41中间的间距(与轴线X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为h2,20mm≤h2≤350mm,并且h1+h2≤350mm。

辅助风机43吹出的气流通过导风管42切向地进入到储气腔413,通过储气腔413得到收缩加速,增强了内部气流的旋转能力,气流再经过储气腔413到两个出风嘴之间的收缩,流速得到进一步提升,最后经相应的出风嘴喷出,喷出的气流速度优选的在1m/s~10m/s。

第一出风嘴4141内设置有第一间隔件4171,第一间隔件4171的内外两侧分别与第一内壁4145和第一外壁4144连接,从而对从第一出风嘴4141喷出的气流进行导向,同时也保证第一出风嘴4141张开度一致。第一间隔件4171可以在周向上等间距地间隔布置,也可以为不等间距地间隔布置。第一间隔件4171在周向上、朝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布置,由此使得从第一出风嘴4141喷出的气流形成向上游的旋流。从第一出风嘴4141喷出的气流的方向如图8中箭头A所示。

第二出风嘴4142内设置有第二间隔件4172,第二间隔件4172的内外两侧分别与第二内壁4147和第二外壁4146连接,从而对从第二出风嘴4142喷出的气流进行导向,同时也保证第二出风嘴4142张开度一致。第二间隔件4172可以在周向上等间距地间隔布置,也可以为不等间距地间隔布置。第二间隔件4172在周向上、朝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布置,由此使得从第二出风嘴4142喷出的气流形成向下游的旋流。第一间隔件4171和第二间隔件4172的倾斜方向相反。从第二出风嘴4142喷出的气流的方向如图8中箭头B所示。

第一出风嘴4141与轴线X之间的夹角为β,0°≤β≤90°,以避免朝向轴线X出风,在出风装置41下方和锅具之间形成倒锥形的风幕,从而扰乱油烟气流;第二出风嘴4142与轴线X之间的夹角为γ,0°≤γ≤30°。

实施例三

参见图12,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出风装置41仅具有形成向上的旋流的第一出风嘴4141,此时第二端壁416将外侧壁411和内侧壁412之间连接并封闭。

实施例四

参见图13,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出风装置41仅具有形成向下的旋流的第二出风嘴4142,此时第一端壁415将外侧壁411和内侧壁412之间连接并封闭。

实施例五

参见图14~17,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辅助装置4为引射辅助装置。出风装置41同样绕轴线X延伸而形成,其内侧壁412为完整的一块。出风嘴414形成在出风装置41的第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壁415不将外侧壁411和内侧壁412连接,而是包括由外侧壁411的第一端朝向轴线X、具有一定弧度地弯曲延伸的外端壁4152,和由内侧壁412的第一端远离轴线X、具有一定弧度地弯曲延伸的内端壁4153,外端壁4152位于内端壁4153的上游,并且外端壁4152和内端壁4153均朝向上游凹陷。由此,外端壁4152和内端壁4153相对的表面之间限定出上述出风嘴414,出风嘴414呈环缝状。出风嘴414的出口4143与轴线X的垂直方向(本实施例中,为水平方向)倾斜、并且朝向出风装置41的第二端。外侧壁411第二端位于内侧壁412第二端的下游,第二端壁416由内侧壁412的第二端向外侧壁411的第二端、逐渐朝向轴线X倾斜,从而可以起到导流的作用。

为避免从出风装置41的出风嘴414喷射出的气流向远离轴线X的方向向外流动,而最终无法进入集烟罩1的进风口11,出口4143与轴线X的垂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δ,0°≤δ≤90°;内侧壁412由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朝向轴线X倾斜,倾斜的角度为ζ,0°≤ζ≤90°;第二端壁416从内侧壁412的第二端向外侧壁411的第二端、逐渐朝向轴线X倾斜,倾斜的角度为θ,0°≤θ≤ζ。出风装置41的高度为h,20mm≤h≤350mm,内侧壁412的高度为h3,5mm≤h3≤200mm。

同样的,也可以在出风嘴414内设置间隔件,来保持出风嘴414的张开度一致,同时对喷出的气流起到一定的导向和梳理作用。

由辅助风机43将空气气流从出风嘴414以高速吹出,形成朝向轴线X倾斜、并且朝向出风装置41第二端(油烟流动路径的下游)的引射气流(优选的,引射气流的流速优选的1m/s~10m/s,更优选的为5m/s左右),夹带周围油烟气流一起向上,同时由于油烟气流向上,出风装置41下方的气压会降低而产生压力梯度,从而引导下方更多的油烟气流加入引射气流。参见图16,辅助风机43吹出的空气气流以实心箭头所示,油烟气流以空心箭头所示。

在实际使用时,辅助装置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成组地使用,整体尺寸不超过吸油烟机的笼罩轮廓。

实施例六

参见图18~图20,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出风装置41不为完整的圆环状,而为间隔、对称布置的两个弧形段,每一个弧形段上连接有一个导风管42。

实施例七

参见图21和图22,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六的区别在于,出风装置41的每一段不为弧形段,而为中空的直线段,每一个直线段上连接有一个导风管4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