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发热材料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0057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式发热材料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产品加工机械装备领域,涉及一种板式发热材料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干燥是用热量加热湿物料使水分迁移、挥发,从而获得一定含水率产品的过程。热源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物料,促使物料升温并干燥。干燥常用的发热装置有电加热管、电加热板、通有蒸汽和热水的管道等,技术工艺成熟可靠,应用广泛。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干燥领域新型的发热装置也不断涌现。特别是板式加热装置,由于其发热均匀,传热面积大,现已在不同领域广泛应用。如公开号为“CN103968558A”的“催化式燃气红外加热器”专利申请,为板式结构,天然气在催化装置的作用下,可激发红外线,用于农产品等物料的加热或干燥。再如申请号为“201520364112.5”的“电加热板”专利申请,由云母板制成的加热芯板,外包金属外壳,即可有效加热物料。申请号为“201110001466.X”的“电碳纤维加热板”专利申请,碳纤维发热电缆外包铝镁合金,通电即可发热。还有申请号为“200620024396.4”的“全纤维电加热板”专利申请,电热元件设置在陶瓷纤维板内,结构紧凑,发热效果好。尽管上述加热板发热元件各异,结构组成形式不同,但均为板式。在农产品干燥领域中,需结合干燥自身的需求和特点,考虑板式发热装置的安装问题。既能保证物料盘装卸方便,又不对板式发热装置造成损坏。

常见安装方式为,料盘直接放置在板式发热装置发热面的上方,发热面与料盘直接接触,通过热传导加热物料。二者也可有一定间距,当干燥室在常压状态,有空气对流存在时,发热装置可先加热流动的空气,再将热量通过热对流的方式传递给物料;当干燥室为真空状态时,干燥室内无空气流动,此时主要通过热辐射将热量传递给物料。因此,板式发热装置的安装需综合考虑其结构,在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热方式间寻找平衡,同时要兼顾安装方式的可靠性、便捷性。当料盘置于发热面上方时,由于料盘时常装卸,容易造成发热装置保护层或发热装置自身的磨损;如不注意安全检测和维护,发热装置内部电气元件外露,极易造成安全隐患。尽管板式发热装置很多,但是在干燥领域,涉及板式发热装置的安装结构、固定形式却较少。为此,本实用新型在板式发热装置的基础上,结合农产物料自身干燥特性,给出一种具体的安装结构形式,既能保证物料均匀受热,又便于板式加热装置的拆卸与替换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率高、安全性好、便于装卸的板式发热材料的固定装置,能保证物料在干燥过程中均匀受热,又便于待干燥物料的装卸。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板式发热材料的固定装置,其包括外框架1和单层干燥单元2,

多个单层干燥单元2由上至下有间隔地固接在外框架1上;

单层干燥单元2包括悬挂支撑架3、主支撑架4、挡边5、加强板6、料盘7、挡块8和板式发热材料9;

悬挂支撑架3固接在外框架1上,悬挂支撑架3为“U”形,包括悬挂支撑架上板31、悬挂支撑架下板32和悬挂支撑架侧板33;

悬挂支撑架下板32的一端设有挡块8;

主支撑架4的两侧分别固接在悬挂支撑架3的悬挂支撑架侧板33的内侧,主支撑架4的上表面与悬挂支撑架上板31之间以及主支撑架4的下表面与悬挂支撑架下板32之间均构成一容纳空间;

主支撑架4的一端设有挡边5,挡边5为“L”形,其具有一挡边上板51,挡边上板51与主支撑架4的上表面形成一容纳空间;

加强板6固接在主支撑架4两端之间;

主支撑架4的上表面与悬挂支撑架上板31之间的距离、主支撑架4的上表面与挡边上板51之间的距离均大于板式发热材料9的厚度;悬挂支撑架3的悬挂支撑架侧板33的内侧之间的距离大于板式发热材料9的宽度;

料盘7为矩形,料盘7的两边具有担边10。

相邻两个单层干燥单元2之间的距离为5mm~40mm。

挡块8和挡边5分别位于外框架1的两个相对的侧面。

主支撑架4由10mm×20mm的304不锈钢扁管焊接而成,悬挂支撑架3、挡边5由304不锈钢钣金折弯而成。

加强板6固接在主支撑架4两端之间的中心线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制作的板式发热材料的固定装置,能有效保证物料通风透气,受热均匀,且组装、拆卸方便。该固定装置可作为热风干燥装置室、真空干燥装置等干燥设备的物料承载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使用方便,有效解决了面发热材料与料盘安装固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板式发热材料的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框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单层干燥单元2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单层干燥单元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单层干燥单元2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料盘装入单层干燥单元2后的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挡块8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挡边5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外框架 2 单层干燥单元 3 悬挂支撑架

31 悬挂支撑架上板 32 悬挂支撑架下板 33 悬挂支撑架侧板

4 主支撑架 5 挡边 51 挡边上板

6 加强板 7 料盘 8 挡块

9 板式发热材料 10 担边 11 料盘滑动方向

12 板式发热材料滑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板式发热材料的固定装置包括外框架1和单层干燥单元2。

如图2所示,外框架1由不锈钢固接而成,可有效支撑所有单层干燥单元2及所承载的物料。

如图3、4、5所示,多个单层干燥单元2由上至下有间隔地固接在外框架1上,相邻两个单层干燥单元2之间的距离为5mm~40mm,可保证料盘7上下均受到板式发热材料9的辐射作用。

单层干燥单元2包括悬挂支撑架3、主支撑架4、挡边5、加强板6、料盘7、挡块8和板式发热材料9。

悬挂支撑架3固接在外框架1上,悬挂支撑架3为“U”形,包括悬挂 支撑架上板31、悬挂支撑架下板32和悬挂支撑架侧板33。

如图7所示,悬挂支撑架下板32的一端设有挡块8。

主支撑架4的两侧分别固接在悬挂支撑架3的悬挂支撑架侧板33的内侧。主支撑架4的上表面与悬挂支撑架上板31之间以及主支撑架4的下表面与悬挂支撑架下板32之间均构成一容纳空间。主支撑架4的上表面与悬挂支撑架上板31之间的空间用于容纳板式发热材料9的两侧边,主支撑架4的下表面与悬挂支撑架下板32之间的空间用于容纳料盘7的担边10。

如图8所示,主支撑架4的一端设有挡边5,挡边5为“L”形,其具有一挡边上板51。挡边上板51与主支撑架4的上表面形成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板式发热材料9的端部,从而限制板式发热材料9的移动位置。

优选地,挡块8和挡边5分别位于外框架1的两个相对的侧面。

加强板6固接在主支撑架4两端之间,防止板式发热材料9向下凹陷,保证其平整度。优选地,加强板6固接在主支撑架4两端之间的中心线处。

主支撑架4的上表面与悬挂支撑架上板31之间的距离、主支撑架4的上表面与挡边上板51之间的距离均大于板式发热材料9的厚度。悬挂支撑架3的悬挂支撑架侧板33的内侧之间的距离大于板式发热材料9的宽度,可保证板式发热材料9的有效进出。

优选地,主支撑架4由10mm×20mm的304不锈钢扁管焊接而成,悬挂支撑架3、挡边5由304不锈钢钣金折弯而成。

料盘7为矩形,料盘7可冲孔或不冲孔,料盘7的两边具有担边10。将料盘7推入单层干燥单元2时,担边10与悬挂支撑架下板32的上表面贴合。

将板式发热材料9推入单层干燥单元2时,板式发热材料9与主支撑架4的上表面贴合。

优选地,板式发热材料9和料盘7沿相反方向推进单层干燥单元2。料 盘7可沿料盘滑动方向11手动推进单层干燥单元2内,挡块8限定料盘7的移动位置;板式发热材料9可沿板式发热材料滑动方向12手动推进单层干燥单元2内,挡边5限制板式发热材料9的移动位置。由此保证二者装卸时互不干扰,避免料盘7装卸水平抽插时对板式发热材料9的扰动。

如图6所示,两个料盘7最终位于板式发热材料9的正下方,板式发热材料9与料盘底部间距为15~50mm,其中,悬挂支撑架3的悬挂支撑架侧板33的高度不同,二者间距也不同,可根据物料干燥特性和板式发热材料9的发热特性设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