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翻转型茶叶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7125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自动翻转型茶叶烘干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机,具体涉及自动翻转型茶叶烘干机。



背景技术:

茶叶烘干机用于对茶叶的烘干,因茶叶在烘干工程中,要先经过较低温度的热气烘干,再经温度较高的热气烘干,因此现有技术中,有翻转型茶叶烘干机能实现此功能,热气自翻转型茶叶烘干机下方进入,茶叶进入翻转型茶叶烘干机上方,开始进行烘干,烘干过程中经过一层层的翻板到达翻转型茶叶烘干机下方,完成烘干。但现有的技术中,翻转型茶叶烘干机需要人工进行操作,茶叶在某一层翻板上进行烘干,到一定时间了,需要手动转动翻板,使茶叶落在下层翻板继续烘干,实际操作中,全凭经验控制茶叶在每层翻板烘干的时间,另有时工人忘记转动翻板,造成茶叶烘干过度,严重影响茶叶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自动翻转型茶叶烘干机,解决现有的翻转型茶叶烘干机需要人工计时、人工转动翻板,因此容易存在忘记转动翻板而造成茶叶烘干过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自动翻转型茶叶烘干机,包括烘干箱体、热风机,热风机的出气口与烘干箱体下端连接,烘干箱体的进料口设于烘干箱体上方,出料口设于烘干箱体下方,所述的烘干箱体内部自上而下布置有2层以上的隔板,隔板水平设置;所述每层隔板由2个以上的翻板组成,翻板具有孔洞,孔洞用于热风穿透,并且翻板上有重量感应装置,翻板由左至右水平排列,相邻2个翻板之间,右边翻板的左侧将左边翻板的右侧压住,每个翻板通过第一转轴与烘干箱体活动连接, 第一转轴穿过烘干箱体,每一层的第一转轴穿出烘干箱体的部分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一推杆相连,第一推杆由电机带动,所述电机与重量感应装置通过控制系统信号连接。

茶叶铺于最上层的隔板上,此时重量感应装置会测得茶叶重量为M1,热风机运作,开始对茶叶进行烘干,另根据制茶工艺需求,若在此隔板上茶叶需要达到一定的失水率,控制系统计算出茶叶在此隔板烘干到重量等于M2时完成此阶段的烘干。当重量感应装置测得茶叶重量减小到M2时,发出信号,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机启动,从而带动第一推杆拉动,再带动第一转轴旋转,进一步带动翻板旋转形成缝隙,使茶叶落在下一层隔板上,茶叶落下后,重量感应装置感应到重量变化,再次发出信号,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机启动反转,使各部件复位。每次加入的茶叶厚度、重量都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测量重量,用失水率控制烘干时间,使烘干程度更加精确,而且全自动操作,不存在忘记转动翻板而造成烘干过度的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转轴与烘干箱体连接处,第一转轴上具有轮齿;在第一转轴下方左右两侧,烘干箱体上还设置有两个齿轮,齿轮与第一转轴的轮齿契合,并将第一转轴支撑。

由于第一转轴穿过烘干箱体,与烘干箱体活动连接,第一转轴重量均压在此接触处,而第一转轴需要经常的旋转,因此在此处,第一转轴与烘干箱体之间会经常的摩擦,时间久了易造成磨损、严重的会将第一转轴磨断。因此在第一转轴下方左右两侧,烘干箱体上还设置有两个齿轮,支撑住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转动时,两个齿轮跟着转动,就不存在第一转轴的磨损了,而且使得第一转轴更易转动,更省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隔板上方还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设置有钉齿;所述的第二转轴横跨于隔板,并穿过烘干箱体,与烘干箱体活动连接,第二转轴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二推杆相连,第二推杆一端设置有拉手。

第二转轴及其上面的钉齿用于对茶叶进行翻叶,由于茶叶堆积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可能中间的茶叶烘干不到位,因此可以在需要时,通过拉手带动第二推杆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二转轴旋转,第二转轴上面的钉齿可对茶叶进行翻叶。

作为优选,所述的钉齿以第二转轴为中心,设置在第二转轴两侧,并且沿第二转轴的轴向交错排布。在转动时,一侧的钉齿先将茶叶刨向钉齿两侧,继续转动,另一侧的钉齿又将这两侧的茶叶刨开,每个地方的茶叶均处于不断翻刨的过程中,使得对茶叶的翻转效率更高。

作为优选,每层隔板上方所对应的烘干箱体上设置有观察孔。可对茶叶的烘干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出现不正常现象,便于立马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的每层隔板上方均设置有温度探针,温度探针穿过烘干箱体将温度度数显示在外。对每一层温度进行监控,以便对热风机温度进行调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产生以下一种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根据茶叶烘干过程中重量的变化控制茶叶的烘干程度,并自动的进行翻板的旋转,使茶叶经过一层一层的烘干,得到成品,品质更高,无需人工计算时间、手工转动翻板,节约人力;本实用新型减少第一转轴与烘干箱体之间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能对隔板上的茶叶进行翻刨,使茶叶烘干更为均匀;本实用新型能对茶叶烘干情况以及烘干箱体内各层温度进行观察,如果出现不正常现象,便于立马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板俯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转轴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至图4示出了此种自动翻转型茶叶烘干机的结构,下面结合图例列举几个实施例。

实施例1:

自动翻转型茶叶烘干机,包括烘干箱体1、热风机2,热风机2的出气口与烘干箱体1下端连接,烘干箱体1的进料口设于烘干箱体1上方,出料口设于烘干箱体1下方,所述的烘干箱体1内部自上而下布置有2层以上的隔板3,隔板3水平设置;所述每层隔板3由2个以上的翻板4组成,翻板4具有孔洞10,孔洞10用于热风穿透,并且翻板4上有重量感应装置,翻板4由左至右水平排列,相邻2个翻板4之间,右边翻板4的左侧将左边翻板4的右侧压住,每个翻板4通过第一转轴5与烘干箱体1活动连接, 第一转轴5穿过烘干箱体1,每一层的第一转轴5穿出烘干箱体1的部分通过第一连杆6与第一推杆7相连,第一推杆7由电机8带动,所述电机8与重量感应装置通过控制系统9信号连接。

茶叶铺于最上层的隔板3上,此时重量感应装置会测得茶叶重量为M1,热风机2运作,开始对茶叶进行烘干,另根据制茶工艺需求,若在此隔板3上茶叶需要达到一定的失水率,控制系统9计算出茶叶在此隔板3烘干到重量等于M2时完成此阶段的烘干。当重量感应装置测得茶叶重量减小到M2时,发出信号,通过控制系统9控制电机8启动,从而带动第一推杆7拉动,再带动第一转轴5旋转,进一步带动翻板4旋转形成缝隙,使茶叶落在下一层隔板3上,茶叶落下后,重量感应装置感应到重量变化,再次发出信号,通过控制系统9控制电机8启动反转,使各部件复位。每次加入的茶叶厚度、重量都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测量重量,用失水率控制烘干时间,使烘干程度更加精确,而且全自动操作,不存在忘记转动翻板而造成烘干过度的情况。

实施例2:

自动翻转型茶叶烘干机,包括烘干箱体1、热风机2,热风机2的出气口与烘干箱体1下端连接,烘干箱体1的进料口设于烘干箱体1上方,出料口设于烘干箱体1下方,所述的烘干箱体1内部自上而下布置有2层以上的隔板3,隔板3水平设置;所述每层隔板3由2个以上的翻板4组成,翻板4具有孔洞10,孔洞10用于热风穿透,并且翻板4上有重量感应装置,翻板4由左至右水平排列,相邻2个翻板4之间,右边翻板4的左侧将左边翻板4的右侧压住,每个翻板4通过第一转轴5与烘干箱体1活动连接, 第一转轴5穿过烘干箱体1,第一转轴5上具有轮齿;在第一转轴5下方左右两侧,烘干箱体1上还设置有两个齿轮12,齿轮12与第一转轴5的轮齿契合,并将第一转轴5支撑,第一转轴5转动时,两个齿轮12跟着转动。每一层的第一转轴5穿出烘干箱体1的部分通过第一连杆6与第一推杆7相连,第一推杆7由电机8带动,所述电机8与重量感应装置通过控制系统9信号连接。

茶叶铺于最上层的隔板3上,此时重量感应装置会测得茶叶重量为M1,热风机2运作,开始对茶叶进行烘干,另根据制茶工艺需求,若在此隔板3上茶叶需要达到一定的失水率,控制系统9计算出茶叶在此隔板3烘干到重量等于M2时完成此阶段的烘干。当重量感应装置测得茶叶重量减小到M2时,发出信号,通过控制系统9控制电机8启动,从而带动第一推杆7拉动,再带动第一转轴5旋转,进一步带动翻板4旋转形成缝隙,使茶叶落在下一层隔板3上,茶叶落下后,重量感应装置感应到重量变化,再次发出信号,通过控制系统9控制电机8启动反转,使各部件复位。每次加入的茶叶厚度、重量都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测量重量,用失水率控制烘干时间,使烘干程度更加精确,而且全自动操作,不存在忘记转动翻板而造成烘干过度的情况。

实施例3:

自动翻转型茶叶烘干机,包括烘干箱体1、热风机2,热风机2的出气口与烘干箱体1下端连接,烘干箱体1的进料口设于烘干箱体1上方,出料口设于烘干箱体1下方,所述的烘干箱体1内部自上而下布置有2层以上的隔板3,隔板3水平设置;所述每层隔板3由2个以上的翻板4组成,翻板4具有孔洞10,孔洞10用于热风穿透,并且翻板4上有重量感应装置,翻板4由左至右水平排列,相邻2个翻板4之间,右边翻板4的左侧将左边翻板4的右侧压住,每个翻板4通过第一转轴5穿过烘干箱体1,第一转轴5上具有轮齿;在第一转轴5下方左右两侧,烘干箱体1上还设置有两个齿轮12,齿轮12与第一转轴5的轮齿契合,并将第一转轴5支撑,第一转轴5转动时,两个齿轮12跟着转动。每一层的第一转轴5穿出烘干箱体1的部分通过第一连杆6与第一推杆7相连,第一推杆7由电机8带动,所述电机8与重量感应装置通过控制系统9信号连接。隔板3上方还设置有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上设置有钉齿17。所述的第二转轴13横跨于隔板3,并穿过烘干箱体1,与烘干箱体1活动连接,第二转轴13通过第二连杆14与第二推杆15相连,第二推杆15一端设置有拉手16。第二转轴13及其上面的钉齿17用于对茶叶进行翻叶,由于茶叶堆积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可能中间的茶叶烘干不到位,因此可以在需要时,通过拉手16带动第二推杆15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二转轴13旋转,第二转轴13上面的钉齿17可对茶叶进行翻叶。

茶叶铺于最上层的隔板3上,此时重量感应装置会测得茶叶重量为M1,热风机2运作,开始对茶叶进行烘干,另根据制茶工艺需求,若在此隔板3上茶叶需要达到一定的失水率,控制系统9计算出茶叶在此隔板3烘干到重量等于M2时完成此阶段的烘干。当重量感应装置测得茶叶重量减小到M2时,发出信号,通过控制系统9控制电机8启动,从而带动第一推杆7拉动,再带动第一转轴5旋转,进一步带动翻板4旋转形成缝隙,使茶叶落在下一层隔板3上,茶叶落下后,重量感应装置感应到重量变化,再次发出信号,通过控制系统9控制电机8启动反转,使各部件复位。每次加入的茶叶厚度、重量都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测量重量,用失水率控制烘干时间,使烘干程度更加精确,而且全自动操作,不存在忘记转动翻板而造成烘干过度的情况。

实施例4:

自动翻转型茶叶烘干机,包括烘干箱体1、热风机2,热风机2的出气口与烘干箱体1下端连接,烘干箱体1的进料口设于烘干箱体1上方,出料口设于烘干箱体1下方,所述的烘干箱体1内部自上而下布置有2层以上的隔板3,隔板3水平设置;所述每层隔板3由2个以上的翻板4组成,翻板4具有孔洞10,孔洞10用于热风穿透,并且翻板4上有重量感应装置,翻板4由左至右水平排列,相邻2个翻板4之间,右边翻板4的左侧将左边翻板4的右侧压住,每个翻板4通过第一转轴5穿过烘干箱体1,第一转轴5上具有轮齿;在第一转轴5下方左右两侧,烘干箱体1上还设置有两个齿轮12,齿轮12与第一转轴5的轮齿契合,并将第一转轴5支撑,第一转轴5转动时,两个齿轮12跟着转动。每一层的第一转轴5穿出烘干箱体1的部分通过第一连杆6与第一推杆7相连,第一推杆7由电机8带动,所述电机8与重量感应装置通过控制系统9信号连接。隔板3上方还设置有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上设置有钉齿17。所述的第二转轴13横跨于隔板3,并穿过烘干箱体1,与烘干箱体1活动连接,第二转轴13通过第二连杆14与第二推杆15相连,第二推杆15一端设置有拉手16。第二转轴13及其上面的钉齿17用于对茶叶进行翻叶,由于茶叶堆积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可能中间的茶叶烘干不到位,因此可以在需要时,通过拉手16带动第二推杆15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二转轴13旋转,第二转轴13上面的钉齿17可对茶叶进行翻叶。钉齿17以第二转轴13为中心,设置在第二转轴13两侧,并且沿第二转轴13的轴向交错排布。在转动时,一侧的钉齿17先将茶叶刨向钉齿17两侧,继续转动,另一侧的钉齿17又将这两侧的茶叶刨开,每个地方的茶叶均处于不断翻刨的过程中,使得对茶叶的翻转效率更高。

茶叶铺于最上层的隔板3上,此时重量感应装置会测得茶叶重量为M1,热风机2运作,开始对茶叶进行烘干,另根据制茶工艺需求,若在此隔板3上茶叶需要达到一定的失水率,控制系统9计算出茶叶在此隔板3烘干到重量等于M2时完成此阶段的烘干。当重量感应装置测得茶叶重量减小到M2时,发出信号,通过控制系统9控制电机8启动,从而带动第一推杆7拉动,再带动第一转轴5旋转,进一步带动翻板4旋转形成缝隙,使茶叶落在下一层隔板3上,茶叶落下后,重量感应装置感应到重量变化,再次发出信号,通过控制系统9控制电机8启动反转,使各部件复位。每次加入的茶叶厚度、重量都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测量重量,用失水率控制烘干时间,使烘干程度更加精确,而且全自动操作,不存在忘记转动翻板而造成烘干过度的情况。

实施例5:

自动翻转型茶叶烘干机,包括烘干箱体1、热风机2,热风机2的出气口与烘干箱体1下端连接,烘干箱体1的进料口设于烘干箱体1上方,出料口设于烘干箱体1下方,所述的烘干箱体1内部自上而下布置有2层以上的隔板3,隔板3水平设置;所述每层隔板3由2个以上的翻板4组成,翻板4具有孔洞10,孔洞10用于热风穿透,并且翻板4上有重量感应装置,翻板4由左至右水平排列,相邻2个翻板4之间,右边翻板4的左侧将左边翻板4的右侧压住,每个翻板4通过第一转轴5穿过烘干箱体1,第一转轴5上具有轮齿;在第一转轴5下方左右两侧,烘干箱体1上还设置有两个齿轮12,齿轮12与第一转轴5的轮齿契合,并将第一转轴5支撑,第一转轴5转动时,两个齿轮12跟着转动。每一层的第一转轴5穿出烘干箱体1的部分通过第一连杆6与第一推杆7相连,第一推杆7由电机8带动,所述电机8与重量感应装置通过控制系统9信号连接。隔板3上方还设置有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上设置有钉齿17。所述的第二转轴13横跨于隔板3,并穿过烘干箱体1,与烘干箱体1活动连接,第二转轴13通过第二连杆14与第二推杆15相连,第二推杆15一端设置有拉手16。第二转轴13及其上面的钉齿17用于对茶叶进行翻叶,由于茶叶堆积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可能中间的茶叶烘干不到位,因此可以在需要时,通过拉手16带动第二推杆15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二转轴13旋转,第二转轴13上面的钉齿17可对茶叶进行翻叶。钉齿17以第二转轴13为中心,设置在第二转轴13两侧,并且沿第二转轴13的轴向交错排布。在转动时,一侧的钉齿17先将茶叶刨向钉齿17两侧,继续转动,另一侧的钉齿17又将这两侧的茶叶刨开,每个地方的茶叶均处于不断翻刨的过程中,使得对茶叶的翻转效率更高。每层隔板3上方所对应的烘干箱体1上设置有观察孔18。可对茶叶的烘干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出现不正常现象,便于立马处理。

茶叶铺于最上层的隔板3上,此时重量感应装置会测得茶叶重量为M1,热风机2运作,开始对茶叶进行烘干,另根据制茶工艺需求,若在此隔板3上茶叶需要达到一定的失水率,控制系统9计算出茶叶在此隔板3烘干到重量等于M2时完成此阶段的烘干。当重量感应装置测得茶叶重量减小到M2时,发出信号,通过控制系统9控制电机8启动,从而带动第一推杆7拉动,再带动第一转轴5旋转,进一步带动翻板4旋转形成缝隙,使茶叶落在下一层隔板3上,茶叶落下后,重量感应装置感应到重量变化,再次发出信号,通过控制系统9控制电机8启动反转,使各部件复位。每次加入的茶叶厚度、重量都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测量重量,用失水率控制烘干时间,使烘干程度更加精确,而且全自动操作,不存在忘记转动翻板而造成烘干过度的情况。

最优实施例:

自动翻转型茶叶烘干机,包括烘干箱体1、热风机2,热风机2的出气口与烘干箱体1下端连接,烘干箱体1的进料口设于烘干箱体1上方,出料口设于烘干箱体1下方,所述的烘干箱体1内部自上而下布置有2层以上的隔板3,隔板3水平设置;所述每层隔板3由2个以上的翻板4组成,翻板4具有孔洞10,孔洞10用于热风穿透,并且翻板4上有重量感应装置,翻板4由左至右水平排列,相邻2个翻板4之间,右边翻板4的左侧将左边翻板4的右侧压住,每个翻板4通过第一转轴5穿过烘干箱体1,第一转轴5上具有轮齿;在第一转轴5下方左右两侧,烘干箱体1上还设置有两个齿轮12,齿轮12与第一转轴5的轮齿契合,并将第一转轴5支撑,第一转轴5转动时,两个齿轮12跟着转动。每一层的第一转轴5穿出烘干箱体1的部分通过第一连杆6与第一推杆7相连,第一推杆7由电机8带动,所述电机8与重量感应装置通过控制系统9信号连接。隔板3上方还设置有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上设置有钉齿17。所述的第二转轴13横跨于隔板3,并穿过烘干箱体1,与烘干箱体1活动连接,第二转轴13通过第二连杆14与第二推杆15相连,第二推杆15一端设置有拉手16。第二转轴13及其上面的钉齿17用于对茶叶进行翻叶,由于茶叶堆积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可能中间的茶叶烘干不到位,因此可以在需要时,通过拉手16带动第二推杆15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二转轴13旋转,第二转轴13上面的钉齿17可对茶叶进行翻叶。钉齿17以第二转轴13为中心,设置在第二转轴13两侧,并且沿第二转轴13的轴向交错排布。在转动时,一侧的钉齿17先将茶叶刨向钉齿17两侧,继续转动,另一侧的钉齿17又将这两侧的茶叶刨开,每个地方的茶叶均处于不断翻刨的过程中,使得对茶叶的翻转效率更高。每层隔板3上方所对应的烘干箱体1上设置有观察孔18。可对茶叶的烘干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出现不正常现象,便于立马处理。

茶叶铺于最上层的隔板3上,此时重量感应装置会测得茶叶重量为M1,热风机2运作,开始对茶叶进行烘干,另根据制茶工艺需求,若在此隔板3上茶叶需要达到一定的失水率,控制系统9计算出茶叶在此隔板3烘干到重量等于M2时完成此阶段的烘干。当重量感应装置测得茶叶重量减小到M2时,发出信号,通过控制系统9控制电机8启动,从而带动第一推杆7拉动,再带动第一转轴5旋转,进一步带动翻板4旋转形成缝隙,使茶叶落在下一层隔板3上,茶叶落下后,重量感应装置感应到重量变化,再次发出信号,通过控制系统9控制电机8启动反转,使各部件复位。每次加入的茶叶厚度、重量都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测量重量,用失水率控制烘干时间,使烘干程度更加精确,而且全自动操作,不存在忘记转动翻板而造成烘干过度的情况。每层隔板3上方均设置有温度探针19,温度探针19穿过烘干箱体1将温度度数显示在外。对每一层温度进行监控,以便对热风机2温度进行调整。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多个解释性实施例,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结构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意一实施例描述一个结构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结构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