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条缝式送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7208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条缝式送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条缝式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舒适健康空调系统是当前空调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末端送风元件是空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用户直接接触,送风舒适性与操作便捷性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传统矩形格栅送风可调节性较差,且不具备均匀布风功能,难以满足用户日益提高的要求。

基于此,本发明通过改变气流运动方式提出一种提高用户操作性和舒适性的条缝式送风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优异的可调节性和送风舒适性的条缝式送风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条缝式送风装置,包括包括入风口、出风口、条缝式送风部;所述条缝式送风部设置在入风口与出风口之间,所述条缝式送风部包括元件本体、多孔挡流板、风量调节叶片组、风向调节叶片组、第一联动机构、第二联动机构、法兰;所述元件本体为直角梯形体结构,所述元件本体的斜边设置在入风口处,所述元件本体的斜边对应的直角边设置在出风口处;所述多孔挡流板、风量调节叶片组、风向调节叶片组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在元件本体内;所述多孔挡流板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元件本体的斜边;所述风量调节叶片组各叶片端部沿长度方向通过第一活动连杆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元件本体内,所述第一活动连杆的外端穿过元件本体的壳壁固定卡接在第一联动机构上,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联动杆、与各叶片相配合的第一联动臂,所述第一联动杆上设置有与第一联动臂端部相配合的转动孔,所述转动孔内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内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联动臂,所述第一联动臂的另一端通过轴孔卡接有第一活动连杆的外端,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端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风向调节叶片组各叶片端部沿长度方向通过第二活动连杆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元件本体内,所述第二活动连杆的外端穿过元件本体的壳壁固定卡接在第二联动机构上,所述第二联动机构与第一联动机构结构相同且与相对应的各叶片组相配合;所述法兰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元件本体斜边对应的直角边上,所述法兰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条缝式送风装置通过安装孔安装在矩形风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风量调节叶片组各叶片沿元件本体长度方向依次竖直排列,所述风向调节叶片组各叶片沿元件本体两平行直角边方向依次水平排列,对气流进行不同方向的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挡流板上均布设置有若干通孔,对气流组织进行优化均匀,且与元件本体的斜面相结合,将气流引入元件本体,将动压转换为静压,使得出风更为柔和,提高送风舒适性。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上设置有波纹管,所述通孔内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波纹管卡接在所述凹槽内,无二次噪声产生,消声效果好。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采用电动执行器驱动,方便用户进行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风量调节叶片组各叶片两侧之间设置有柔性材料,所述柔性材料之间在风量调节叶片组闭合时为无间隙配合结构,可将装置有效封闭,达到关闭装置,防止灰尘及杂质进入装置内部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材料由天然橡胶制成,降噪减震,具有弹性,配合方式好。

进一步地,所述无间隙配合结构为齿牙啮合式配合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无间隙配合结构为板状啮合式配合结构。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气流组织优异、空气流动均匀,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本发明通过设置直角梯形体结构的元件本体,将斜面设置为迎风面,通过斜面上焊接的多孔挡流板能将气流组织进行优化均匀,且设置在多孔挡流板内的波纹管能进一步地减噪,将动压转化为静压,使得出风更加柔和,舒适安静;

2、灵活性能高、节省空间、便于调节、视觉效果美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性,本发明通过设置联动机构来控制各叶片,方便调节送风风量及送风方向,与矩形风管连接时,元件本体及其他部件可隐藏于矩形风管内,外形美观;

3、提高了装置防尘防杂质性能,本发明通过在风量调节叶片组的各叶片两侧之间设置有柔性材料,可将装置有效封闭,防尘、杂质进入装置那日,达到关闭装置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后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单个装置使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两个装置使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连结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一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第一联动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多孔挡流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一个实施方式的风量调节叶片组中无间隙配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一个实施方式的改进的风量调节叶片组中无间隙配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元件本体,2、多孔挡流板,201、通孔,202、凹槽,203、波纹管,3、风量调节叶片组,4、风向调节叶片组,5、第一联动机构,501、第一转动轴,502、第一联动臂,503、第一联动杆,6、第二联动机构,7、法兰,8、安装孔,9、矩形风管,10、连接杆,11、螺栓紧固结构,12、板状啮合式配合结构,13、齿牙啮合式配合结构,14、第一活动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后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单个装置使用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两个装置使用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中连结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中第一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中第一联动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中多孔挡流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中一个实施方式的风量调节叶片组中无间隙配合结构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中一个实施方式的改进的风量调节叶片组中无间隙配合结构的示意图。

一种条缝式送风装置,包括入风口、出风口、条缝式送风部;所述条缝式送风部设置在入风口与出风口之间,所述条缝式送风部包括元件本体1、多孔挡流板2、风量调节叶片组3、风向调节叶片组4、第一联动机构5、第二联动机构6、法兰7;所述元件本体1为直角梯形体结构,所述元件本体1的斜边设置在入风口处,所述元件本体1的斜边对应的直角边设置在出风口处;所述多孔挡流板2、风量调节叶片组3、风向调节叶片组4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在元件本体1内;所述多孔挡流板2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元件本体1的斜边;所述风量调节叶片组3各叶片端部沿长度方向通过第一活动连杆14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元件本体1内,所述第一活动连杆14的外端穿过元件本体1的壳壁固定卡接在第一联动机构5上,所述第一联动机构5包括第一联动杆503、与各叶片相配合的第一联动臂502,所述第一联动杆503上设置有与第一联动臂502端部相配合的转动孔,所述转动孔内设置有第一转动轴501,所述第一转动轴501的内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联动臂502,所述第一联动臂502的另一端通过轴孔卡接有第一活动连杆14的外端,所述第一转动轴501的外端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风向调节叶片组4各叶片端部沿长度方向通过第二活动连杆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元件本体1内,所述第二活动连杆的外端穿过元件本体1的壳壁固定卡接在第二联动机构6上,所述第二联动机构6与第一联动机构5结构相同且与相对应的各叶片组相配合;所述法兰7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元件本体1斜边对应的直角边上,所述法兰7上设置有安装孔8。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条缝式送风装置可以单独设置在矩形风管9上使用。

如图5、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两个以上所述条缝式送风装置能通过连结件连结在一起,设置在矩形风管9上互相配合使用,所述连结件包括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的两端设置有螺栓紧固结构11,所述螺栓紧固结构11分别配合在一个条缝式送风元件和相适配的另一个条缝式送风元件的法兰7的安装孔8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风量调节叶片组3各叶片沿元件本体1长度方向依次竖直排列,所述风向调节叶片组4各叶片沿元件本体1两平行直角边方向依次水平排列,对气流进行不同方向的调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多孔挡流板2上均布设置有若干通孔201,对气流组织进行优化均匀,且与元件本体1的斜面相结合,将气流引入元件本体1,将动压转换为静压,使得出风更为柔和,提高送风舒适性。

如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通孔201上设置有波纹管203,所述通孔201内壁上设置有凹槽202,所述波纹管203卡接在所述凹槽202内,无二次噪声产生,消声效果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采用电动执行器驱动,方便用户进行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风量调节叶片组3各叶片两侧之间设置有柔性材料,所述柔性材料之间在风量调节叶片组3闭合时为无间隙配合结构,可将装置有效封闭,达到关闭装置,防止灰尘及杂质进入装置内部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柔性材料由天然橡胶制成,降噪减震,具有弹性,配合方式好。

如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无间隙配合结构为齿牙啮合式配合结构13。

如图10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无间隙配合结构为板状啮合式配合结构12。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元件本体1的斜边设置在入风口处,所述元件本体1的斜边对应的直角边设置在出风口处,迎风面为斜面,在多孔挡流板2与元件本体1的斜面共同作用下,对气流组织进行优化均匀,将气流引入元件本体1,将动压转换为静压,使得出风更为柔和,同时,风量调节叶片组3和风向调节叶片组4分别通过第一联动机构5、第二联动机构6进行控制,调节风量与风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