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风口导风结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0279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送风口导风结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送风口导风结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暗藏式空调室内机,安装在家庭里时,主要采用下回侧送风方式,出风口一般采用的工程上购买的风口或者空调厂家配置的风口。但是这两种风口存在以下缺点:

1、机组送风速度由机组电机档位控制,送风口仅能改变风向,无法提高机组送风速度,无法实现远距离送风和快速冷热;

2、机组在制热时由于热空气轻,在送风速度较小的情况下热空气容易漂浮在房间顶部,导致人员区域空间的舒适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送风口导风结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能提高送风速度和送风距离。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一种送风口导风结构,所述的出风口内设有导风叶片组,所述的导风叶片组内导风叶片将出风口分割成多个导风通道,至少一个导风通道的进风端开口面积大于出风端开口面积。

优选的,所述的导风通道由两片相邻的导风叶片组成。

优选的,所述的导风通道由导风叶片与出风口内壁组成。

优选的,所述的导风叶片组包括若干组成导风通道的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所述的出风口内设有驱动组件,所述的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

优选的,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动力件和第二动力件,所述的第一动力件驱动第一导风叶片转动,所述的第二动力件驱动第二导风叶片转动,所述的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倾斜设置形成导风通道。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导风叶片和宽度大于第二导风叶片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其中至少一片且位于靠近导风通道出风端的位置设有挡片,所述的挡片与第一导风叶片、第二导风叶片形成出风端。

优选的,所述的挡片转动连接在第一导风叶片与/或第二导风叶片上。

优选的,所述的挡片为第一导风叶片与/或第二导风叶片端部沿出风端中心延伸的弧形端。

优选的,所述的挡片为第一导风叶片与/或第二导风叶片受力弹性形变后沿出风端中心弯曲的弧形段。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的一种送风口导风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导风叶片将送风口划分成多个导风通道,所述的导风通道进风端开口面积大于出风端开口面积,利用喷嘴原理,提高送风速度,可将风送得更远;尤其是制热时热风能达到地面,舒适性大幅提升。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壳体,还包括上述所述的送风口导风结构,所述的送风口导风结构设置在室内机壳体上。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的一种空调,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导风叶片将送风口划分成多个导风通道,所述的导风通道进风端开口面积大于出风端开口面积,利用喷嘴原理,提高送风速度,可将风送得更远;尤其是制热时热风能达到地面,舒适性大幅提升。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所述的空调器对所述的送风口导风结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开启空调器,当空调器的收到制热或者快速制冷命令,,驱动组件驱动导风叶片转动至设定角度并形成至少一个导风通道,所述的导风通道进风端开口面积大于出风端开口面积。

优选的,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动力件和第二动力件,空调器的收到制热或者快速制冷命令,所述的第一动力件驱动第一导风叶片由闭合转动至开启角度a,所述的第二动力件驱动第二导风叶片由闭合转动至开启角度b,a<b,所述的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倾斜设置形成导风通道。

优选的,当空调器的收到扫风命令时,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至少一片转动且维持导风通道进风端开口面积大于出风端开口面积。

采用以上方法后,本发明的一种送风口导风结构的控制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当空调器的收到制热或者快速制冷命令,需要提高送风速度,通过导风叶片将送风口划分成多个导风通道,所述的导风通道进风端开口面积大于出风端开口面积,利用喷嘴原理,提高送风速度,可将风送得更远;尤其是制热时热风能达到地面,舒适性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送风口导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送风口导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现有技术中空调器送风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空调器送风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送风口导风结构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所示:1、出风口;2、导风叶片组;21、第一导风叶片;22、第二导风叶片;23、导风通道;24、进风端;25、出风端;3、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送风口导风结构,包括出风口1,所述的出风口1内设有至少一个导风叶片,通过导风叶片将送风口划分成多个导风通道23,所述的导风通道23进风端24开口面积大于出风端25开口面积,利用喷嘴原理,提高送风速度,可将风送得更远;尤其是制热时热风能达到地面,舒适性大幅提升,导风通道23可由导风叶片与出风口1内壁组成,或是通过两片相邻的导风叶片组2成,可将两片相邻的导风叶片划分为导风叶片组2,所述的导风叶片组2包括第一导风叶片21和第二导风叶片22,所述的出风口1内设有驱动组件,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动力件和第二动力件,所述的第一动力件驱动第一导风叶片21转动,所述的第二动力件驱动第二导风叶片22转动,所述的第一导风叶片21和第二导风叶片22倾斜设置形成导风通道23,所述的导风通道23进风端24开口面积大于出风端25开口面积,即形成一个开口大出口小的导风通道23,即出风口1内设有若干组导风通道23,将送风口导风叶片分成不同的组,每组内设有至少两个旋转角度不同的导风叶片,从而形成导风通道23,所述的导风通道23进风端24开口面积大于出风端25开口面积,利用喷嘴原理,提高送风速度,可将风送得更远;尤其是制热时热风能达到地面,舒适性大幅提升。其中每组中第一导风叶片21均可由一第一动力件进行同步驱动,其中每组中第二导风叶片22均可由一第二动力件进行同步驱动,大大提高同步性以及驱动效率。

另外还可将在所述的第一导风叶片21和第二导风叶片22其中至少一片且位于靠近导风通道23出风端25的位置设有挡片3,所述的挡片3与第一导风叶片21、第二导风叶片22形成出风端25,即可以通过增加挡片3形成进风端24开口面积大于出风端25开口面积的导风通道23,即第一导风叶片21和第二导风叶片22均可以由一动力件进行统一驱动,还可以平行设置,或是将第一导风叶片21和第二导风叶片22倾斜设置之后在增加挡片3,使出风端25开口面积进一步减少,挡片3可以为转动连接在第一导风叶片21与/或第二导风叶片22上,通过驱动转动的动力件进行控制转动,或者直接通过挡片3自身重力进行控制,如将挡片3设置在第一导风叶片21与/或第二导风叶片22上,当第一导风叶片21与/或第二导风叶片22转动时,挡片3由于重力作用维持自身状态,即减少了导风通道23出口端的面积,提高送风速度,可将风送得更远;或是所述的挡片3为第一导风叶片21与/或第二导风叶片22端部沿出风端25中心延伸的弧形端,即能正常开合,且可以在使用时提高送风速度,可将风送得更远;或是所述的挡片3为第一导风叶片21与/或第二导风叶片22受力弹性形变后沿出风端25中心弯曲的弧形段,即在固定位置设置固定块,当第一导风叶片21与/或第二导风叶片22转动到预设位置时与固定块抵触以形变,能减少了导风通道23出口端的面积,提高送风速度,可将风送得更远。

所述的第一导风叶片21和宽度大于第二导风叶片22的宽度,当第一导风叶片21转动角度小于第二导风叶片22转动角度时,由于第二导风叶片22宽度较小,能减少由于第一导风叶片21和第二导风叶片22转动角度不同造成的干涉,且第一导风叶片21设置在第二导风叶上方,能使出风方向更加朝下,制热时热风能更快达到地面,舒适性大幅提升

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壳体,还包括上述所述的送风口导风结构,所述的送风口导风结构设置在室内机壳体上,将送风口导风叶片分成不同的组,每组内设有至少两个旋转角度不同的导风叶片,从而形成导风通道23,或是通过导风叶片和出风口1内壁配合形成导风通道23,所述的导风通道23进风端24开口面积大于出风端25开口面积,利用喷嘴原理,提高送风速度,可将风送得更远;尤其是制热时热风能达到地面,舒适性大幅提升。

请参阅图5所示,一种所述的空调器对所述的送风口导风结构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开启空调器,当空调器的收到制热或者快速制冷命令,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导风叶片21和第二导风叶片22转动至设定角度并形成一导风通道23,所述的导风通道23进风端24开口面积大于出风端25开口面积。

当空调器的收到制热或者快速制冷命令,需要提高送风速度,将送风口导风叶片分成不同的组,每组内设有至少两个旋转角度不同的导风叶片,从而形成导风通道23,所述的导风通道23进风端24开口面积大于出风端25开口面积,利用喷嘴原理,提高送风速度,可将风送得更远;尤其是制热时热风能达到地面,舒适性大幅提升。

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动力件和第二动力件,空调器的收到制热或者快速制冷命令,所述的第一动力件驱动第一导风叶片21由闭合转动至开启角度a,所述的第二动力件驱动第二导风叶片22由闭合转动至开启角度b,a<b,所述的第一导风叶片21和第二导风叶片22倾斜设置形成导风通道23。所述的导风通道23进风端24开口面积大于出风端25开口面积,利用喷嘴原理,提高送风速度,可将风送得更远;尤其是制热时热风能达到地面,舒适性大幅提升。

当空调器的收到扫风命令时,第一导风叶片21和第二导风叶片22至少一片转动且维持导风通道23进风端24开口面积大于出风端25开口面积,扫风过程大致分为开启角度由小到大的过程和由大到小的过程,为保证扫风效果以及送风距离,即第一导风叶片21和第二导风叶片22均运动最佳,开启角度由小到大的过程:通过第一导风叶片21旋转角度为α,第二导风叶片22旋转角度为β,α=η*β(η<1)即确保第一导风叶片21开启速度慢于第二导风叶片22;开启角度由大到小的过程,通过第一导风叶片21旋转角度为α,第二导风叶片22旋转角度为β,α=α=β/η(η<1),即确保第一导风叶片21开启速度快于第二导风叶片22,即同时实现了扫风效果好和送风距离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