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翅片换热单元及应用其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0164发布日期:2019-05-22 02:4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翅片换热单元及应用其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翅片换热单元及应用其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塑料毛细管式换热器和金属换热器。所述金属换热器中有板式、列管式、螺旋板式等形式。

其中,塑料毛细管式换热器具有一定耐腐蚀功能,但是,随着换热流体温度的升高塑料毛细管式换热器的抗压能力会急剧下降,由于塑料的导热系数较低,同时塑料毛细管式换热器的外表面塑料加工困难较大,导致无法在保证传热系数不变的情况下加大换热面积,并且,塑料毛细管式换热器的表面硬度较低,耐流体的磨损的性能较差,非常容易出现磨损破泄露液体的情况,并且,塑料毛细管式换热器的外表面容易被杂物缠绕或附着,无法清理、无法清洗。

金属换热器虽然导热效率较高,但是,由于金属的耐酸碱性或耐腐蚀性较差,很容易发生局部腐蚀的情况,导致金属换热器寿命极低甚至报废。

总之,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存在易磨损、易被缠绕堵塞、不易清洗、耐腐蚀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金属翅片换热单元及应用其的换热器,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易磨损、易被缠绕堵塞、不易清洗、耐腐蚀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翅片换热单元,包括至少一组翅片,所述翅片包括两片金属板,在每一块所述的金属板上均冲压两条以上互相平行的半圆槽,两片所述金属板的具有所述半圆槽的面相对设置,每两个相对的半圆槽能够形成一个金属管腔;所述金属管腔内设有塑料管,所述塑料管与所述金属管腔之间压紧式接触,无间隙。

其中,所述塑料管穿入所述金属管腔或所述塑料管被所述金属板覆盖设置。

优选地,所述半圆槽的直径小于所述塑料管外径值,所述值的范围是0.1-5.0毫米。

其中,所述的金属翅片换热单元还包括:塑料管分集头,所述塑料管分集头一端与所述多个塑料管的流体入口端联通,另一端用于与流体联通;

或者,所述塑料管分集头一端与所述多个塑料管的流体出端联通,另一端用于与流体联通;

所述塑料管分集头用于将流入或流出所述塑料管中的流体分流,再流入所述塑料管。

优选地,所述的金属翅片换热单元还包括内流体入口、用于向所述塑料管中流入液体;内流体出口,用于将流入所述塑料管中的液体流出;外流体入口和外流体出口,所述外流体入口和所述外流体出口分别设在在所述翅片的两侧。

其中,所述内流体入口包括多个,所述内流体出口包括多个。

优选地,所述内流体入口和所述外流口位于所述金属翅片换热单元的同一端;或者,所述内流体入口和所述外流口分别位于所述金属翅片换热单元的两端。

一种换热器,包括上述的金属翅片换热单元。

其中,所述换热器中的每相邻的两片金属翅片中的半圆金属管腔均是交错布置,以形成一定片距下宽度最大阻力最小的外流体流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金属翅片换热单元及换热器,使用时将所有设置在金属管腔内的塑料管的进口通过塑料管分集头并联到一起,形成换热单元。将一种流体以下简称内流体流入所述塑料管,流经各个塑料管内部的内流体通过塑料管外壁及其外部所包覆的金属换热后在出口处,汇流到一起后流出到金属翅片的外部;将另一种流体以下称外流体流入翅片之间,从一端流入,再从另一端流出。并且,将至少两组金属翅片平行排列,多组翅片可以灵活组成各种用途的换热器,用于液体与液体、液体与气体、液体与开放式或含有杂物或腐蚀性的液体气体换热。塑料管耐腐蚀,金属管腔耐磨损易清理清洗,因此,所述金属翅片及换热器使用寿命较高,性能优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金属翅片换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金属翅片换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金属翅片换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中所示换热器的俯视图;

图3c为图3a中所示换热器的侧视图;

图3d为图3a中所示换热器的剖面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俯视图;

图4c为图4a的侧视图;

图4d为为图4a的剖面图;

图中:1-内流体入口,2-内流体出口,3-外流体入口,4-外流体出口,6-换热器外壳,7-金属翅片换热单元,8-上联箱,9-下联箱,10-联箱分流隔板,11-排污口,12-塑料管分集头,13-金属板,14-塑料管,16-金属管腔,17-内流体流道,18-外流体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金属翅片换热单元及应用其的换热器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属翅片换热单元及应用其的换热器,所述金属翅片换热单元参见图1所示,包括至少一组翅片,所述翅片包括两片金属板,在每一块所述的金属板上均冲压两条以上互相平行的半圆槽,两片所述金属板的具有所述半圆槽的面相对设置,每两个相对的半圆槽能够形成一个金属管腔;所述金属管腔内设有塑料管,所述塑料管与所述金属官腔之间压紧式接触,无间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金属翅片,使用时将至少两组金属翅片平行排列,并将所有设置在金属管腔内的塑料管的进口通过塑料管分集头并联到一起,形成换热单元。将一种流体以下简称内流体流入所述塑料管,流经各个塑料管内部的内流体通过塑料管外壁及其外部所包覆的金属换热后在出口处,汇流到一起后流出到金属翅片的外部;将另一种流体以下称外流体流入翅片之间,从一端流入,再从另一端流出。并且,多组翅片可以灵活组成各种用途的换热器,用于液体与液体、液体与气体、液体与开放式或含有杂物或腐蚀性的液体气体换热。塑料管耐腐蚀,金属管腔耐磨损易清洗清理,因此,所述金属翅片使用寿命较高,性能优异。

上述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塑料管14穿入所述金属管腔16或所述塑料管14被所述金属板13覆盖设置。当然,所述塑料管14设置在所述金属管腔16中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接或穿入方式。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半圆槽的直径小于所述塑料管14外径值,所述值的范围是0.1-5.0毫米。在该范围能够保证金属管腔16与塑料管14之间的连接效果,但所述值的范围也不局限于上述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其包括上述的金属翅片换热单元。

其中,所述的换热器还包括内流体入口1、用于向所述塑料管14中流入液体;内流体出口2,用于将流入所述塑料管14中的液体流出;外流体入口3和外流体出口4,所述外流体入口3和所述外流体出口4分别设在在所述翅片的两侧。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内流体入口1包括多个,所述内流体出口2包括多个。当然,内流体入口1和内流体出口2可以均为一个,但是,为了保证良好的换热效果可以选择多设置内流体入口1和内流体出口2,例如,可以设置两个内流体入口1或者设置两个内流体出口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换热效果。

参见图2a和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种换热器的示意图,图2a中展示的换热器包括一个内流体入口1和一个内流体入口2。该换热器还包括塑料管分集头12,将所有塑料管14的内流体入口1都汇集在一起。图2b所展示的换热器同样包括一个内流体入口1和一个内流体出口2,但是它们的设置位置都位于换热器的上部。

参见图3a、图3b、图3c和图3d分别展示了两种换热器的示意图。图3a和图3b所展示的换热器包括两个内流体入口1和两个内流体出口2,分别设置在换热器外壳6上,换热器均包括多个金属翅片换热单元7,而且,还包括上联箱8和下联箱9与换热器外壳6组成换热器的外部结构。图3c和图3d所展示的换热器均包括一个相对地设置在换热器顶部和底部的内流体入口1和内流体出口2,可以看到里面的金属翅片7换热单元的结构。

参见图4a、图4b、图4c和图4d,展示了一种换热器的结构,,内流体入口1和内流体出口2的数量和位置可以随意地根据需要设在换热器课题6的相应位置上,都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换热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金属翅片换热单元及换热器,使用时将所有设置在金属管腔内的塑料管的进口通过塑料管分集头并联到一起,形成换热单元。将一种流体以下简称内流体流入所述塑料管,流经各个塑料管内部的内流体通过塑料管外壁及其外部所包覆的金属换热后在出口处,汇流到一起后流出到金属翅片的外部;将另一种流体以下称外流体流入翅片之间,从一端流入,再从另一端流出。并且,多组翅片可以灵活组成各种用途的换热器,用于液体与液体、液体与气体、液体与开放式或含有杂物或腐蚀性的液体气体换热。塑料管耐腐蚀,金属管腔耐磨损,易清理清洗,因此,所述金属翅片及换热器使用寿命较高,性能优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