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珠光砂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2883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珠光砂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珠光砂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珠光砂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珠光砂(超低温超力工程用膨胀珍珠岩),色泽、容重、规格类似于普通膨胀珍珠岩是由粉选精选小粒经矿砂在垂直立窑以天然气作热源,加热膨胀所获得的产品,其中加强型产品是在膨胀珍珠岩表面喷涂有机硅,形成憎水结构,因具有良好的超低温保温性能,主要用于大型超低温热力工程保温层施工,如制氧空分机组、天然气、液氢、液氮、液氧冷冻运输车船等,使用前需对珠光砂进行加热,目前对珠光砂进行加热的方法较多,使用比较广泛,但是现有的加热装置加热效果不好,不能起到珠光砂所带来的应有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珠光砂加热装置,不仅有效提高了珠光砂的加热效率,而且加热后的珠光砂效果明显,具有更高的温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珠光砂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体、设于所述加热炉体内部的加热盘管及设于所述加热盘管下方的加热炉盘,所述加热炉体顶部设有顶盖,所述顶盖上部设有出气口,所述加热炉体侧壁靠近所述顶盖分别设有温度计安装口和进料管,所述加热炉体靠近底部分别设有出料管、点火口及天然气输入管,所述进料管和所述出料管分别连接所述加热盘管的两端;所述加热盘管整体呈倒锥形结构;所述加热炉盘包括多个同轴圆盘,所述圆盘表面均布设有多个燃烧管,所述天然气输入管伸入所述加热炉体内部与所述圆盘相接。

优选的是,所述加热炉体下方设有支架,便于安装连接各供给管道。

所述加热盘管直径管径为57mm。

所述加热盘管各层间的间隙为60-100mm。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进料管打入珠光砂,同时通过天然气输入管输入天然气,点火口点火对加热盘管进行加热,加热盘管中的珠光砂在加热过程中不断移动,最终通过出料管排出珠光砂。

本实用新型中设有的加热盘管直径采用57mm,管径较小,使珠光砂在加热盘管内的流动速度比较减慢,从而延长珠光砂在加热盘管内的加热时间,使其加热更充分;设有的加热盘管为倒锥形结构,底端面对加热炉盘的火焰时,能使更多的加热盘管表面暴露在火焰中,提高了加热盘管的表面温度,从而提升了珠光砂通过该加热炉后的加热温度;所述加热盘管各层间的间隙为60-100mm,间隙比较小,尽可能的实现加热盘管加热时压住炉盘上的火苗,使火苗在加热盘管的压制下向四周燃烧的扩大化,增加炉盘燃烧后的加热盘管加热面积;所述加热炉盘上设有的多个燃烧管,实际上增加了燃烧的着火点数量和燃气的进气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效提高了加热炉盘燃烧时加热盘管的加热面积,从而使得盘管内珠光砂加热温度更高,加热效果更充分和理想化。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特征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热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热炉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图3中,1.顶盖,2.温度计安装口,3.加热炉体,4.进料管,5.点火口,6.支架,7.出气口,8.出料管,9.加热盘管,10.天然气输入管,11.加热炉盘,12.燃烧管,13.圆盘。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1-图3,一种珠光砂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体3、设于所述加热炉体3内部的加热盘管9及设于所述加热盘管9下方的加热炉盘11,所述加热炉体3顶部设有顶盖1,所述顶盖1上部设有出气口7,所述加热炉体3侧壁靠近所述顶盖1分别设有温度计安装口2和进料管4,所述加热炉体3靠近底部分别设有出料管8、点火口5及天然气输入管10,所述进料管4和所述出料管8分别连接所述加热盘管9的两端;所述加热盘管9整体呈倒锥形结构;所述加热炉盘11包括多个同轴圆盘13,所述圆盘13表面均布设有多个燃烧管12,所述天然气输入管10伸入所述加热炉体3内部与所述圆盘13相接。

优选的是,所述加热炉体3下方设有支架6,便于安装连接各供给管道。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通过进料管打入珠光砂,同时通过天然气输入管输入天然气,点火口点火对加热盘管进行加热,加热盘管中的珠光砂在加热过程中不断移动,最终通过出料管排出珠光砂。

本实施例中设有的加热盘管直径采用57mm,管径较小,使珠光砂在加热盘管内的流动速度比较减慢,从而延长珠光砂在加热盘管内的加热时间,使其加热更充分;设有的加热盘管为倒锥形结构,底端面对加热炉盘的火焰时,能使更多的加热盘管表面暴露在火焰中,提高了加热盘管的表面温度,从而提升了珠光砂通过该加热炉后的加热温度;所述加热盘管各层间的间隙为采用70mm,间隙比较小,尽可能的实现加热盘管加热时压住炉盘上的火苗,使火苗在加热盘管的压制下向四周燃烧的扩大化,增加炉盘燃烧后的加热盘管加热面积;所述加热炉盘上设有的多个燃烧管,实际上增加了燃烧的着火点数量和燃气的进气量。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