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灶具风门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2516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灶具风门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灶具,尤其涉及一种灶具风门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九十年代以后燃气灶具以其操作简单、快捷、整洁干净的优势,迅速被千家万户选为必备的厨房用具,灶具的喷火量大小直接影响着燃气燃烧利用率,因此每款灶具均具有风门调节装置,通过对燃烧器混气管上进风口的遮挡范围的大小调节火焰大小。已有申请人在先申请了一项申请号为“201420641729.2”、名称为“一种灶具风门调节结构”的实用新型专利,包括设有进风口的燃烧器混合管和套装在混器管上的调节进风口进风量的控风筒,所述控风筒内壁设有至少一圈凹槽,凹槽内设有环形卡圈,控风筒滑动卡装在混气管外周壁上。该种控风筒仅仅依靠其与混气管之间的环形卡圈进行固定,在实际家用过程中,由于环形卡圈的松动,或者在灶台附近剁食物引起的灶台振动都会导致该环形卡圈的位置挪动,且该种控风筒一旦从混合管上掉落,再装回时也会受到内壁的环形卡圈的干扰,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上下挪动控风筒遮挡进风口,并用螺杆将控风筒固定在混气管上的灶具风门调节装置。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灶具风门调节装置,包括设有进风口和燃气口的混气管以及套装在混气管上用于调节进风口进风量的控风筒,所述控气筒筒壁上设有孔洞以及穿过孔洞将控风筒固定在混气管外周壁上的固定杆。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固定杆与孔洞间的固定,所述孔洞的内壁与固定杆的外壁为相对应的内外螺纹结构。可通过将固定杆从孔洞处旋入,其固定杆的一端压在混气管的外周壁上,起到将控风筒固定于混气管外周壁的作用。

所述固定杆固定在孔洞上时,其外端为内螺母结构或者外螺母结构或者套有旋转把手,以便于将该固定杆在孔洞处旋紧。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控风筒套在混气管上,通过上下挪动控风筒在混气管的位置,调节进风口的空气配比,使燃气与空气达到最佳配比时,使用固定杆从控风筒的孔洞处旋进,一端压紧于混气管上,使得控风筒固定在混气管的外周壁。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通过上下滑动控风筒来遮挡混气管上的进风口,调节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比例,来达到燃气的充分燃烧,再通过固定杆的螺旋松紧来控制控风筒的固定,调节操作方便,控风筒的固定更为牢固,且零件加工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混气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风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固定杆的控风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控风筒遮住部分进风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控风筒遮住全部进风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控风筒孔洞处剖视图;

图7为固定杆贯穿固定控风筒和混气管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内螺母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外螺母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带有旋转把手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该灶具风门调节装置,包括设有进风口101和燃气口102的混气管1,如图2所示,还包括套装在混气管1上用于调节进风口101进风量的控风筒2,所述控风筒2筒壁上设有孔洞201,如图3所示,还包括穿过孔洞201将控风筒2固定在混气管1外周壁上的固定杆202。该孔洞201与固定杆202于控风筒2的两侧分别设置。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孔洞201的内壁与固定杆202的外壁为相对应的内外螺纹结构。可通过将固定杆穿过控风筒2从孔洞201处旋入,一端压在混气管1的外周壁上,起到将控风筒2固定在于混气管1外周壁的作用。使用时,将控风筒2套在混气管1上,通过上下挪动控风筒2在混气管1的位置,调节进风口101进风量,使燃气与空气达到最佳配比时,使用固定杆202从控风筒2的孔洞201处旋进,一端压紧于混气管1上,使得控风筒2固定在混气管1的外周壁。

如图7所示,可以另外在混气管2的纵向两侧分别间隔开设多个孔洞,用固定杆穿过混气管和控风筒上的孔洞,将其固定,(该种固定杆的杆径相对混气管的直径可以忽略不计),使用时,可以直接抽出固定杆,将控风筒上下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使控风筒上面的孔洞与混气管上纵向布设的其他孔洞重合,再插入固定杆,起到固定作用。

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固定杆202固定在孔洞201上时,其外端为内螺母结构或者外螺母结构或者套有旋转把手3,更方便固定杆202的旋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